客廳燈泡瓦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客廳燈泡瓦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堀野和人,黒田吏香寫的 圖解住宅尺寸全書:安全×隱私×舒適×機能,打造細緻體貼的耐住宜人住宅 和JohnleCarré的 此生如鴿: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的38個人生片羽(修訂紀念新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耀眼燈場也說明:燈泡 是家中最常見也最簡單照明,但市面上各品牌、瓦數、規格琳瑯滿目,到底哪個 ... 從添加一盞設計感的客廳主吊燈開始,打造有層次的空間感營造有層次的空間感,燈具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易博士出版社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建築研究所 謝明燁所指導 李淯萱的 室內空間照明用電密度標準之探討-以住宅客廳為例 (2019),提出客廳燈泡瓦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客廳照明、照度、用電密度、電腦模擬。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建築研究所 謝明燁所指導 李冠慧的 照明形式與色溫度對工作者的情緒與工作績效之影響—以直管型螢光燈為例 (2015),提出因為有 照明、照明形式、色溫度、照度、心理、評價的重點而找出了 客廳燈泡瓦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插畫】買燈泡要看流明、瓦數還是色溫? - 關鍵評論則補充:燈泡 包裝上印著密密麻麻的字,瓦數、流明、色溫分別代表的,到底是什麼? 標籤: 燈泡, 流明, 色溫, 不夠亮, LED, 省電, 10秒鐘教室.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客廳燈泡瓦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住宅尺寸全書:安全×隱私×舒適×機能,打造細緻體貼的耐住宜人住宅

為了解決客廳燈泡瓦數的問題,作者堀野和人,黒田吏香 這樣論述:

實現舒適宅開啟未來美好生活,一生只有一次機會! ☆近300張空間尺寸表、標準格局配置圖、○×範例圖 ☆拆解13個生活空間的設計重點、空間特徵、機能要素、細節解說 ☆詳解高齡者無障礙措施的安全設計規劃   住宅的舒適耐住值,來自空間格局尺寸的細膩講究。 住宅不像食物或是衣服,可以隨著喜好或是流行週期任意改建。大多數人一生中只有一次興建或是設計自宅的機會。空間為人所用,以人為本,不僅滿足現在需求,好的住宅設計必須是能回應家庭構成、用途變更等,可隨著時間彈性調整的有機體。 本書將住宅區分為13個空間(玄關、樓梯、廁所、洗臉室、浴室、和室、廚房、餐廳、客廳、主臥室、小孩房、衣帽間、陽台),針對各自

空間的機能、配置和重要功能,淺顯易懂地統整出其間的生活行為所應該有的合理尺寸。並特別將高齡者的安全及無障礙設施納入設計考量。是一本針對專業住宅設計者、考慮購買或興建自用住宅人士,對應少子化、高齡化社會相當實用的設計實務參考工具書。   本書將從以下面向帶你細膩掌握13 個住宅空間最適尺度: 空間機能尺寸 以廚房為例,廚房的作業效率,由冰箱、瓦斯爐、水槽所連結的作業黃金三角來評估。適當的距離長度為冰箱:瓦斯爐1.2~2.7m、瓦斯爐:水槽1.2 ~1.8m、水槽:冰箱1.2~2.1m,總計3.6~6.0m的範圍內是使用方便的廚房。 安全面(高齡者的安全顧慮) 以廁所為例,幫助站和坐的輔助

用扶手設置在馬桶的右側(慣用手側)。垂直扶手做為把手,設置在離馬桶的前端150~300mm 的位置。高度為扶手下端FL+650mm,長度600mm以上。 隱私面 以陽台為例,扶手欄杆的高度比一般標準再高一些約1.5m,能有效遮蔽由鄰居的窗戶而來的視線,確保室內環境平穩。 收納 以小孩房為例,衣櫥的掛衣桿是小孩可以自己掛衣服的高度(身高×1.2倍+100mm),衣桿上方和下方可以追加棚板,隨著身高和年齡增長可以改變配置。 採光換氣 以主臥室為例,推薦照明度是15~30流明、閱讀則是300~750流明。照明的配置方式,嵌燈在腳邊、床頭的壁燈設在不會照到臉的位置(例:床高度+600m並且

距離床200mm)。 動線格局                  以客廳為例,客廳的主要動線,要能端菜上桌的寬度為800mm以上,其他動線要讓人順利通過的需要600mm以上。寬度300mm的通道則是可以橫向通過。  

室內空間照明用電密度標準之探討-以住宅客廳為例

為了解決客廳燈泡瓦數的問題,作者李淯萱 這樣論述:

國內住宅用電量逐年攀升下,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開始重視環保、節能、減碳,但一昧降低照明用電量,有可能導致室內照度不足的問題。若能適當地節省住宅照明用電量,不但可維持適當的照度也對日常節能之效果有極大的幫助。市面上充斥著五花八門的燈具種類,國人購買時仍會以高瓦數作為決定挑選燈泡的單一理由,認為光源瓦數高空間就會亮,卻忽略不同燈泡類型的效果及實質上客廳光環境的質量。本研究針對國內住宅客廳作為對象,探討不同照明形式以及環境因子對國內客廳的用電密度之影響,並以 162 種照明型式及 12 組反射率進行彙整二維數據圖,提出客廳用電密度值參考。本研究將實驗分為兩個階段,一方面控制人工光源之類型、燈具配置

、瓦數組成變項,進一步以電腦模擬方式探討住宅客廳之適宜的用電密度(W/㎡) ,並分析在各種光源、瓦數的條件組成下,住宅客廳平均照度與用電密度值之關聯。另一方面,控制客廳空間的天花板、牆面及地板常用建材的反射率,以瞭解國內住宅客廳常用材質之反射率所模擬出照度數據,進而提出客廳節省用電密度之建議。本研究之空間樣本是以 3D 模型模擬真實客廳場景再匯入 DIALux evo 進行照明模擬分析,最終以二維數據分析法,將模擬之數據結果以二維數據法探討平均照度及用電密度兩者的關係,並且利用軸線性關係求得住宅適宜用電密度預測趨勢線。研究結果顯示,在照明條件固定下,空間的高度對相同燈具下之照度會有所影響,以

客廳整體照度來看,3.0m 的照度會比 2.6m 的照度減少約 10%;另外,以座位區模擬照度來看,3.0m 照度值較 2.6m 照度值減少約 13%。本研究建議客廳整體照明光源用電密度之參考為:LED 燈泡值約為 3.5~10W/㎡、緊湊型燈泡值約為 6~20W/㎡、PL 型燈泡值約為 6.5~21W/㎡。另外,若在不同反射率之室內環境下,以 LED 燈泡之光源進行模擬照度,反射率高的材質可以增加照度值並且節省不少客廳用電。若以不同光源的照明功率來看,燈具配置 A 達到 CNS 標準照度 150lux~300lux 下所需用電密度值約為 5~12.8W/㎡;燈具配置 B 所需用電密度值約為

5.2~15W/㎡;燈具配置 C 所需用電密度值約為 4.2~9.5W/㎡;燈具配置 D 所需用電密度值約為 6~15.5W/㎡。

此生如鴿: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的38個人生片羽(修訂紀念新版)

為了解決客廳燈泡瓦數的問題,作者JohnleCarré 這樣論述:

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唯一自傳 倘若他的小說是真實世界不為人知、黑暗的那一面, 他的自傳便是真實人生與黑暗世界的灰色重疊。     ☆《冷戰諜魂》的利馬斯、《榮譽學生》中的傑里•威斯特貝……令人難忘的悲劇英雄經典角色的原型人物從何而來?   ☆《女鼓手》中的以巴對抗、《蘇聯司》裡蘇聯的改革開放……故事靈感來源與取材過程   ☆勒卡雷與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距離   ☆深入險地,與人道救援組織、戰地反抗軍、「恐怖分子」、黑幫老大訪談交涉的親身經歷   ☆間諜小說的真實與虛構……   所謂愛國與叛國的一線之隔,間諜任務與作家的良心拉扯,盡在其中。     ——

嚴格來說它甚至不像一本自傳,至少不是你我想像中那種、從童年經驗娓娓道來,一直講述到他如何踏進又離開英國情報單位、如何靠著寫作功成名就的制式自傳。     全書38個章節,勒卡雷訴說了人生中最令他印象深刻、影響他寫作至深的經歷——     首度談到自己對世紀間諜金•費爾比的看法;他諸多個性鮮明、設定生動的角色來源,他的小說改編成電視電影的經歷,與好萊塢知名演員、導演、編劇打過的交道……     與戰地記者大衛•葛林威溜進烽火漫天的金邊(間諜小說家說這是他第一次真實感到子彈從頭上飛過)。在那裡勒卡雷結識了英勇的法國女子伊薇特•皮耶波利,她與情人在金邊開運輸公司,平常用飛機運

毒品或寶石,戰時偷渡烽火孤兒出來並為他們向法國領事館申請庇護,她堅稱:「他們全是她生的孩子,都是法國人。」這段經歷提供了他《榮譽學生》裡的一個角色、一段場景,伊薇特的人生則催生了他動人的《永遠的園丁》女主角。     諸如此類的故事,有些令人感到驚奇、不可思議;有些令人潸然淚下或呀然失笑。訪談遭美國刑求關押、最後無罪開釋,與《頭號要犯》男主角命運相似的所謂「伊斯蘭恐怖分子」、親眼直擊《使命曲》裡非洲軍閥角力真實情況、《蘇聯司》裡俄羅斯改革開放經驗的觸發……     作家的生命與經歷,和他關注的戰爭、歷史重疊;倘若他的小說是真實世界不為人知、黑暗的那一面,他的自傳便是真實人生與黑

暗世界的灰色重疊。     這些經歷中,勒卡雷無可避免地以頗具分量的篇幅寫下了他的童年:他身為騙徒的父親、感情冷漠的母親。     「逃避與欺騙是我童年非有不可的武器。青少年時期,我們都是某種間諜,而我卻早已是退役的老兵。情報世界擁我入懷的時候,感覺就像回到家一樣。」   「格雷安‧葛林告訴我們,童年是作家的存款簿。若以此來計算,我生來就是個百萬富翁。」   這次,我們終於看到文學界的百萬富翁與成功企業家,坦承向世人分享他最珍貴的財富。     ※本書初版為木馬文化《此生如鴿: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的40個人生片羽》   本書特色     ☆ 勒卡雷唯

一親筆回憶錄   ☆ 特別收錄,作者親撰台灣版序   ☆ 台灣各界推崇紀念文   各界推崇紀念     郭重興(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   他是我心裏的一座大山,他那些故事和人物五十多年來一直陪伴著我,給我快樂也帶來悲傷。對我來說,他亦師、亦父亦友。如今山倒了,我頓失憑藉,所幸文學還在、小說還在。除了感謝,真不知還可以說些什麼。     李靜宜(翻譯家、東美文化執行長)   在翻譯寫作與閱讀的漫長旅程裡,勒卡雷是恆常的存在。那幽深的文字雖然繁複纏結如迷宮,但也像一束稀微卻不滅的光,穿透心性深淵,讓人再也無法自欺欺人。謝謝勒卡雷,讓我在文字裡找到了自己。

    顏擇雅(作家)   他當然是寫冷戰的最厲害作家。難得的是,冷戰結束他並沒選擇金盆洗手,而是與時俱進。每本新作都換一個題材。   柏林圍牆倒塌後,他有好幾本書是寫跨國企業的邪惡。《永遠的園丁》寫製藥商。《the Mission Song》寫礦產商。《Single and Single》寫專門幫人成立紙上公司打通洗錢管道的倫敦顧問業。《夜間經理人》寫軍火貿易。另外,《頭號要犯A Most Wanted Man》寫反恐戰爭。二○一九出來的最後一本,第二十五本,《Agent Running in the Field》寫到英國脫歐與烏克蘭。他寫後冷戰的成績並不亞於他寫冷戰。

  大概,歐美菁英最關心哪一類的國際新聞,他就會寫到哪裡。但是,全球化結束了,如今我們已進入第二次冷戰。台灣與香港可能就是新的柏林。勒卡雷在此時過世,誰會是新的勒卡雷?     詹正德(影評人、有河書店店主)   沒有人比間諜更明白冷戰時代種種對人性的試煉與摧殘,沒有人比勒卡雷更明白間諜這份工作對人性的洞悉與提昇,而如今他走了,「冷戰」這個名詞或許才是真真正正地走入歷史了。     施清真(譯者)   閱讀勒卡雷的小說如同步入霧濛濛的迷陣,你不知孰善孰惡、孰是孰非,因為世間的善惡,原本就不是黑白分明。你隨著勒卡雷的佈設前進,各個轉角都是驚喜,呈現人性種種面向,行至終點,

你會想要再來一回,自此離不開勒卡雷扣人心弦的小說世界。     張惠菁(作家/衛城出版總編輯)   勒卡雷的小說不是那種很輕、很隨意就可以進入的世界。初讀會有一點門檻,那門檻往往首先是細節的。你看著他一塊磚一塊磚地蓋出通道來,還不知道他要把你引往何處去。於是或許你會開始想,值得嗎?我還要跟隨他多久,才能進入那個世界呢?我是不是把時間拿去追「愛的迫降」就好了呢?   在那樣的開始時,你要有一點盲信。你要把自己的感官敞開給他的文字。跟著他去想像,倫敦濕冷的空氣,陰暗大樓裡的房間,拿著昨天的報紙做暗號跟蹤你的人。你要花一點時間越來越進入那世界,直到你意識的瞳孔適應那光線。   然

後,你就會開始看見。那時,我認為,勒卡雷給予你的回報將是無可取代的。一個巨大的世界,一種專屬的閱讀樂趣,會在跨越起初的困難門檻之後抵達。   如果是作為閱讀勒卡雷的第一本,我覺得《冷戰諜魂》是個好的起點。長度適中。這本是勒卡雷最早期的成功之作,想必也是很有感情的一本,因為後來勒卡雷在五十年後又為這本書寫了續集—《間諜身後》。那時他會從老去間諜的視角,把五十年前的故事說一次,在一個價值觀已然改變的時代,回頭問當初所作所為是否真的出於正義……。對,勒卡雷的世界就是這麼複雜。     龍貓大王通信(影評、粉絲頁「龍貓大王通信」)   說實話,勒卡雷執筆五十八年,而早從八○年代後期開始

(他五十多歲時),他平均最慢三年就會出一本書,這種高速創作力與內容品質的高水準,很難想像出自一位人生已經步入晚年的作者(史蒂芬金有時都會偷懶了)。勒卡雷的逝去,不只是文壇的損失、是影壇的損失(我們只能重複翻拍史邁利了),但最重要的,是往後再也沒有人提醒我們,冷戰與人心,永遠比任何一個凜冬都要冷。     路那(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   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冷戰宣告終結。在後冷戰的年代,間諜看似已然不合時宜。然而勒卡雷面臨這樣的「生存危機」時,卻直白地指出,只要世界上還有秘密,間諜便永不止息:「你們的職業絕不過時」,史邁利對聆聽他講演的後輩情報員這樣說。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就在去年

,「新冷戰」的呼聲再起,情報員色誘與被捕的新聞又開始登上版面—只是遺憾地,我們再也看不到勒卡雷會如何以他洞察世事的眼光,寫出這些新聞背後那亙古不變的愛與殤。     朱宥勳(作家)   勒卡雷的小說,表面上寫的是最陰暗最不能見光的角落,內裡卻涵藏了光亮世界的一切不堪。我們不是間諜,但我們也都活在背叛與夾殺裡;我們沒有活在小說裡,卻也日日因為語言而傷害人,或被傷害。他每一次寫到間諜如何在審訊過程中彼此誤導的場景,就再一次提醒我文學的本質:說話與聽話,原來是那樣一件「在刀口上遊走」的事情。     李志德(鏡文學副總編輯)   勒卡雷走了,但圓場老總、史邁利、彼得.紀堯姆、

比爾.海頓和見首不見尾的卡拉……他們會一直在那裡,展演著國家與國家、群體與群體鬥爭的真實面貌。套上人間詞話的句式:間諜題材到勒卡雷「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正是他,把大眾娛樂的間諜小說,變成了知識分子的間諜小說。     【全球讚譽】   「間諜小說家第一人。」――格雷安・葛林 Graham Greene   「文學巨人,人道主義者的心靈。」――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不只是偉大作家,更深富卓識遠見。」―― 保羅・科爾賀 Paulo Coelho

照明形式與色溫度對工作者的情緒與工作績效之影響—以直管型螢光燈為例

為了解決客廳燈泡瓦數的問題,作者李冠慧 這樣論述:

光,能為空間營造舒適的視覺感受,帶來耳目一新的氣氛。科技日新月異,人工照明已從早期傳統燈泡,發展到以節能省電環保為導向的世界趨勢,人工照明無形之中已成為生活環境中不可或缺的光源。現代人由於生活繁忙,待在室內的時間遠超過在戶外活動的時間,如何營造健康舒適的照明環境極為重要。現代人因工作繁忙,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如何藉由良好的光環境,改善與抒解工作及升學所帶來的壓力疲勞,已經成為這個社會急需探討的課題。照明設計的目的主要可分為「明視」與「氣氛」兩種。明視與照度高低有關,影響工作者的視覺能力及疲勞;氣氛與色溫度與光分佈有關,影響工作者的心理情緒。本研究將以貼近真實工作情境的實驗設定,以及固定

用電量的基準條件下,重新探討不同照度、色溫度的照明環境與照明形式下,工作者的心理情緒與工作績效之差異。本研究將實驗後的視覺類比量表(VAS)、盤斯心情量表(POMS)之問卷以及視覺作業行為等資料轉換為數據,以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探討照明形式、色溫度、照度與時間因子對工作者的情緒與工作績效是否有統計上顯著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1)色溫度3000K比6500K更有助於讓工作者在辦公環境中感到滿意、有精神、不刺眼。(2)以直接照明搭配水平面平均照度365~397lx與間接照明搭配平均照度504~518lx的照明環境,最讓工作者感到舒適、滿意且不疲勞。(3)在長時間的工作環境中,工作

者在高照度下,正向情緒易提升,反之,休息時間則喜好低照度的環境。(4)色溫度3000K搭配水平面平均照度266~397lx與色溫度6500K搭配平均照度504~774lx的照明環境組合,最能提升工作績效。(5)八種照明環境中,直接照明-3000K-397lx與間接照明-6500K-504lx的照明環境,最易使工作者提升工作績效、滿意度並紓解壓力。(6) 間接照明-6500K-247lx的組合模式,易使工作者感到不舒適、疲勞,且工作效率低,是最不理想的辦公照明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