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 替代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安眠藥 替代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史考特.康寧罕寫的 魔藥調製聖典與現代應用指南:神秘學大師親授薰香、精油、花草精、墨水、儀式皂、藥水、香粉的魔法調配術 和岡田尊司的 生存的哲學:給想要活出自我,跨越人生苦難的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柿子文化 和悅知文化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安眠藥 替代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魔藥調製聖典與現代應用指南:神秘學大師親授薰香、精油、花草精、墨水、儀式皂、藥水、香粉的魔法調配術

為了解決安眠藥 替代品的問題,作者史考特.康寧罕 這樣論述:

《魔藥學》引你跨入魔法之門, 這本魔藥調製秘典,讓你晉升大師之階! ★   世紀神秘學大師最易讀也最實用的魔藥調製手冊 最受魔法實踐者討論而歷久不衰的經典 美國超過350,000人都擁有收藏 AMAZON五顆星評價近90%     近400款最全面、最完整的魔藥調製配方,   是魔法入門者與實踐者絕對不可錯過的秘笈!   藥草魔法的秘訣是代代相傳下來的禮物,   運用藥草、手勢和言詞來編織咒語,   挖掘自然產物中各種豐富的力量,並以意念引導,   就能讓力量迅速傳開來形成魔法,為生活創造幸福奇蹟!

     ⊕ 這是現代魔法產品配方的基礎學!   ★引領大眾一窺鮮為人知的魔法調製術,進而豐富並促進我們及所關愛之人的生活。   ★提供關於基礎魔法原理的重要資訊,教導如何利用個人力量為藥草授能,讓它們能夠招來財富和戀情、療癒自己和他人、提升心靈力量、昇華靈性、促進身體能量和刺激心理活動等。   ★透過本書,你將學會如何製作屬於自己的薰香、精油、藥膏、墨水、花草精、藥草浴、沐浴鹽、藥水、儀式皂和香粉。你不需要添購特殊和昂貴的器材,配方中的原料大部分都很容易取得,書中亦針對難尋藥草提供替代品詳細資訊。     ⊕ 認識魔法的力量   魔法的力量源自於大地本身,也源自於

星辰和天體。它存在於風中、岩石和樹木裡,也存在於火焰、水和我們體內。喚起及引導這種力量,便是施行魔法。   藥草魔法是運用植物力量的一種特殊方法,這就是薰香、精油、沐浴鹽、藥水和花草精所涉及的範疇。施行藥草魔法很簡單,過程也許是在彩色蠟燭上抹上芳香精油,放到燭臺上,點燃它,然後觀想你的魔法需求。   較複雜的儀式也許需要好幾支蠟燭、許多精油、薰香、吟誦、儀式服裝,所有一切都要與你的目的和諧一致。藥草魔法可以簡單,也可以複雜,一切都由你來決定。   這是一種個人藝術,所以施行者當然必須親自參與,但這可不是魔術師在變戲法。願意把手弄髒去親自執行藥草魔法的人,才能夠很快地改善自己、促進生

活。     ⊕為藥草授能   藥草確實含有我們能用來改善生活的能量。但是這些力量還不夠。我們必須將個人力量添加到藥草,以及我們使用藥草製成的混合物裡。只有將植物和人類能量結合起來,藥草魔法才會真正有效。傳送出個人力量,將這個力量與你的魔法目標融合在一起,然後再傳送到混合物裡。這個過程叫做授能、加持或施法。   如果你能夠觀想得很好,只要觸碰到藥草(或用瓶子裝著混合物),然後把你的能量傳送給它就行了。不過,儀式是一種極為有效的工具,能讓我們集中於魔法的運作(在此是指授能),從體內建立能量,讓意識心智清楚知道整個運作過程已經完成。所以你可以多方嘗試,直到你找到或創造出能產生最佳效果

的儀式。     ⊕創造自己的配方   假設你一直在使用藥草魔法,把這本書裡的一些配方混合在一起。一旦你成功地做出幾種混合物,可能就會沒完沒了的一直做下去,也會想要創造自己的配方。   本書將會透過幾個完整的範例來討論這個過程,使創作過程的每一個步驟都很清楚。這些魔法藥草混合物會是屬於你一個人的,與你的個人信仰和能量緊密結合。老配方和由別人創造的配方固然有效,但是創造你自己的獨特混合物和看到結果,才令人興奮。盡情享受吧。     ⊕各式配方集錦與替代變化   書中提供了關於薰香、精油、藥膏、墨水、花草精、藥草浴、沐浴鹽、藥水、儀式皂、香包或藥草護身符、香粉等,多達數百種

經證實有效的真實建議和範例,包含各種魔法目的,可滿足讀者的各項需求。   不過,你也能配合手邊的存貨或是自己的喜好而做些改變,只要使用有相同基本能量的藥草來取代就行了。只要你知道缺少的材料的魔法力量,就能判定它為什麼會包含在那個特殊的配方裡,並使用具有類似能量的植物來取代。因此,本書也詳列了各種藥草的背景、基本能量和建議的魔法用途,方便讀者查閱及彈性運用。   國內名人推薦     上官昭儀 / 療癒科學教育家、美力系統創辦人   女巫阿娥 / 芳香療法與香藥草生活保健作家   思逸Seer / 荒人巫思手抄格主   許怡蘭Gina Hsu / 華人芳療圈知名講師

及作家   植物系女巫-Claudia / FB粉絲專頁「Claudia Studio-女巫的塔羅.芳療」版主   簡佳璽 / 香氛藝術家、SCENTOF香氣品牌主理人   名人推薦&好評     幾世紀以來,運用魔法藥草製成各種薰香,調配成精油,來豐富生活的想法,已經不再是秘傳少數人的神秘魔法,時至今日,這些實用易懂的生活魔術,已開始攻佔了願意認真善待自己內心花園的人們。這些內心充滿美好和善良的人們,發現熟知藥草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它們好好相處,讓大自然的魔法來教導自己。   今天這門古老的科學,主要被用以改善生活的品質,以及增加創造快樂生命的能力。現在的我們,擁有這

本實用的指引手冊,實在是一大福音,而這些魔法的運用,對於生活信念的培養,更是具有創造性的信心和勇氣。——上官昭儀 / 療癒科學教育家、美力系統創辦人     《魔藥調製聖典與現代應用指南》內容從薰香、藥膏、墨水、酊劑,到藥草浴、沐浴鹽、儀式皂,及各種香粉、香包的配方,看完這本書,幾乎就可以執行一輩子的藥草女巫任務了。Wicca 傳統裡面有很多的儀式配方,但史考特並不綑綁讀者,他筆下的自然魔法,充分展現他對藥草香氛魔力的深刻理解。他鼓勵大家應該要因應自己的空間、材料取得難易度,還有個案的特質,來調整配方與儀式。讀這本書,彷彿史考特大師本人跨越時空而來,在你耳邊細心又幽默的指點迷津,如何調

配這些充滿香氛的儀式與療癒配方。   你可以利用本書的內容,去進行啟動、淨化、顯化、療癒,製作對應的護身符、元素能量和星座配方。在大師循循善誘之下,理解原理,進而開發出自己專屬的魔藥配方,這才是屬於你的真正的魔法。——女巫阿娥 / 芳香療法與香藥草生活保健作家     著作等身的魔法作家史考特.康寧漢的各種類著作中,《魔藥調製聖典與現代應用指南》是最為實用、也最受魔法實踐者們討論而歷久不衰的經典之一,肯定是所有魔法入門者,或是有志於魔法實踐的人們,應該詳讀的一本著作。   在書中,我們也可以看見大師引導我們如何將精神力量與物質連結在一起,這些看起來就在身邊存在的自然物,其中竟然

蘊藏著諸多魔法,只要我們能夠學習如何製作,如何將自己的精神力量與之連結,最後就能理解如何應用在生活之中。   當然,也不是做了這些魔法產物之後,就不用認真生活,畢竟魔法是現實生活的輔助與調劑,如果想要過好生活,還是要自己好好找到在現實世界生活的方式。不過,相信有了這本《魔藥調製聖典與現代應用指南》之後,會讓使用者的魔法生活更為多采多姿。——思逸Seer / 荒人巫思手抄格主     在康寧罕諸多本著作中,這一本堪稱易讀性最高、實作性最強。當你打算成為一位巫師,第一個遇上的關卡,通常是「材料取得問題」,古籍記載的詭異藥草真的存在嗎?想遵照古法卻找不到道具怎麼辦?作者提出了化繁為簡的解

決之道—運用精油!在成書的一九八九年,這還是非常革新的做法,到了如今,芳香療法和魔法合流卻已成為半個顯學。   《魔藥調製聖典與現代應用指南》中譯本的面世,不只令神秘學圈子興奮不已,對精油愛好者而言,更別具意義。坊間流傳甚廣的魔法油產品,常以這本書的配方為基礎,只是稍加修改變化而已,它是超便利的配方大全(居然連替代材料都幫忙找好,設想周到),也是查今知古的有趣史料,你會發現,現代芳療中的許多經典用法,其實都引用自傳統巫術或神話。   只要敞開心胸,任何人都能像康寧罕一樣,在大自然和超自然之間遊走自如!——許怡蘭Gina Hsu / 華人芳療圈知名講師及作家     本書除了魔法

油外,介紹了更多種魔法「介質」,你能製作墨水、西洋香、藥膏,甚至是魔法肥皂。很適合見習魔法師們作為魔藥配方的基礎學,先依據書中的教學實作,再研發自己版本的魔藥,讓你運用各式各樣的魔法配方來達成願望。   使用魔法代替品列表中星座與行星的象徵藥草時,需要搭配更多對藥草的背景知識,才能讓效果更到位,關於這點讀者可以參考其他史考特已出版的著作。——植物系女巫-Claudia / FB粉絲專頁「Claudia Studio-女巫的塔羅.芳療」版主     閱讀《魔藥調製聖典與現代應用指南》這本書的過程,是魔幻且充滿美麗的。   正如同這本書本身想要傳遞的純淨正面能量一般,當我閱讀完本書

時,竟然發現自己不自覺的嘴角上揚,一種全然的喜悅穿透身心,彷彿被一股更高的能量所洗滌一般,由衷的感佩與讚賞之情,由心中湧現。   這本書讓我們知曉最了不起的老師是植物本身。我們必須懷抱謙卑的心,去接近植物,虔誠地使用植物,與誠摯的本心連結,魔法就能夠點亮,閃閃發光!——簡佳璽 / 香氛藝術家、SCENTOF香氣品牌主理人  

生存的哲學:給想要活出自我,跨越人生苦難的人

為了解決安眠藥 替代品的問題,作者岡田尊司 這樣論述:

  繼《依戀障礙》《母親這種病》   精神科名醫  岡田尊司 最新力作!   臨床心理師/蘇益賢、作家/藍白拖、影評人/膝關節──共同推薦   「豐富多彩的時代即將結束,貧窮時代、艱困時代、過去常識所不適用的時代再度降臨。身處於充滿考驗的時代中,更需要能幫助你活下去的生存哲學。」──岡田尊司   人生中,你一定也有過這樣的時刻,   覺得眼前毫無希望,不管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扭轉現況。   得不到他人的認同,質疑現在的生活有何意義……   你對人生意義的煩惱,也是許多哲學家們曾有過的吶喊。   書中梳理幾位懷抱痛苦而活的人們,   他們在面對種種磨難與不合理的考驗時,   為了活下去而想盡辦

法,   就算知道沒有答案仍然持續探索,屢敗屢戰,   並在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   「生命沒有意義可言,人活著也毫無目的。   是否出生、是活是死都無關緊要。生命微不足道,死亡亦無足輕重。   ……然後,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人性枷鎖》作者 毛姆 各界好評   在生活必然的痛苦面前,科學、邏輯與理性有時過於冰冷而侷限。這時,我們需要的或許是故事——聽聽某個人身上真實與荒謬、痛苦與喜悅並存的故事,往往能帶給我們許多意想不到的力量和可能。──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作者簡介 岡田尊司   一九六○年生於香川縣,精神科醫師、作家、醫學博士。   東京大學文學

院哲學系休學、京都大學醫學院畢業,曾在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高次腦科學講座神經生物學教室、腦病態生理學講座精神醫學教室從事研究,期間曾任職於京都醫療少年院、京都府立洛南醫院。二○一三年起擔任岡田診所院長(位在大阪府枚方市),也是大阪心理教育中心顧問。站在邊緣性人格障礙、發展障礙治療的最前線,長期以臨床醫師身分面對現代人的心理問題。   二○一六年獲得作田明賞,主要著作有《依戀障礙》、《母親這種病》、《人際過敏症》、《孤獨的冷漠》等。 譯者簡介 黃薇嬪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大一開始接稿翻譯,到二○一八年正好滿二十年。   兢兢業業經營譯者路,期許每本譯作都能夠讓讀者流暢閱讀。主打低調路線

的日文譯者是也。   前言  獻給活得很痛苦的人 第一章  寫給與父母關係惡劣的人 一封遺書/悲觀主義哲學家/漸行漸遠的夫妻/玩膩新娃娃的母親/父親的自殺與母親的第二人生/重獲自由的兩人/母親的成功與兒子的乖僻/《做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與後來 第二章  寫給因為自我否定與罪惡感而煩惱的人 少年所被迫背負的/被逐出家門的少年/人人需要「安全堡壘」/安全堡壘的條件/十四歲的危機/成了「危險」堡壘的父母/機械工赫塞/自由的代價/擺脫自殺念頭的終極方法/補足安全堡壘的欠缺/如何取得安全堡壘? 第三章  寫給無法活出自我的人 人天生背負的事物/父母施加的詛咒/M的例子/「偉大母親」的詛咒束縛/

解開詛咒的關鍵是?/對父母的「忠誠」束縛了你/活得很痛苦的原因是「必須怎麼做」/站起來的力量比打不倒的強悍更重要/自己選擇的人生才值得活/在義務與人情的夾縫間/喬治.桑如何奪回人生?/應該選擇義務還是自由?/在兩者之間持續擺盪的人/看似奔放,實則維持巧妙的平衡 第四章  寫給受「紐帶」束縛的人 毛姆與《人性枷鎖》/旅行與摸索的日子/「人生並無意義」的救贖/切斷的「紐帶」/困在與養父的關係裡的夏目漱石/少女背負的十字架/擺脫名為父母的枷鎖/成為壓榨者的父母/擁有切斷的勇氣/不能帶給彼此快樂的關係無法持久/無法負責的事情不負責也無妨/依賴的丈夫/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的例子/安定還是變化? 第

五章  寫給不清楚自己是誰的人 盧梭的旅程/剝奪關愛,進而逐出樂園/開始流浪/人永遠渴望父母/擁有安全堡壘的風險/不需要安全堡壘的生存方式/在出生時失去母親的少年/戀人是父母的替代品/哲學家與女學生的邂逅/漢娜.鄂蘭的成長與愛情/逆轉的命運/艾瑞克森的自我認同追尋/我好友的追尋/違法亂紀也存在意義 第六章  把絕望變希望的哲學 碼頭搬運工哲學家艾力.賀佛爾/飢餓、工作與光芒猶在的精神/為什麼S要賣身/為S帶來轉機的事/臭臉少女微笑時/「我想活著」的主體性欲望/極限體驗與逆轉的價值/到達谷底/從絕望到接受的過程 第七章  追求生存的意義 危機的哲學家/遇見羅素與父親之死/瀕臨生死攸關的危險/

成為小學老師/與自己以外的人事物產生連結/能讓人擺脫自殺的事物 擁有需要撫養的家人/法蘭克的選擇/從考驗中找出意義/不滿與感謝 即使有重度障礙 後記   前言 獻給活得很痛苦的人   在這個艱難的時代,覺得活著痛苦的人正急遽增加中。如果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而活、全心全意投入於日常生活之中就太完美了;但是,有很多人無法擁有這樣的生活。   即使平常總是精力充沛的人,一旦碰壁、遭遇不合理的打擊、或遇上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扭轉的情況時,就會被痛苦的情緒所深深折磨。也有人得不到他人的認同,反因不當的對待而受傷。有的人再也沒有力氣忍受下去,質疑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還有人是再怎麼努力

也看不到希望,感覺就快不行了。   更有不少人帶著更根深柢固的問題。有的人不清楚自己是誰,對於活著這件事經常感到迷惘與不解,不斷懷疑自己究竟應該怎麼做、想要怎麼做。也有人對自己缺乏自信,被無以名狀的罪惡感與不安所折磨。有的人對本該最重要的父母或子女心存芥蒂。也有人明明過著一帆風順的人生,卻覺得活著很空虛、沒有意義。這些煩惱的起源,與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息息相關。   就算看似活得無憂無慮的人,也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為了找出心中問題的答案而弄得灰頭土臉。或許是與原本信賴的伴侶走到瓶頸,或是迷惘地站在人生分叉路口,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在這種時候,人會面臨科學或理論無法解答的問題,換句話

說,就是沒有答案的問題。若以數學來打比方,就是正確答案為「無解」的問題。但是,人生問題無法就這樣輕輕帶過。即使找不到答案也不能沒有答案,這就是人生。想要往前走,唯有自己做出選擇與決定。   該如何接受自己面對的情況?如何思考、如何選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究竟是什麼?有什麼意義?如何能夠跨越這種痛苦?如何接納、如何思考,才能夠好好活下去,不被這種逆境擊垮?   在面對痛苦、煩惱時,人們就會想要針對無解的問題,找出屬於自己的解答。針對無解的問題持續探問,正屬於哲學的範疇,這也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才會展現的特性。不過,在這樣的時刻,人們所需要的不是純粹的哲學思考、或是學術上的哲學,而是可以確實支撐

岌岌可危的生活、可以真正幫助人活下去的「生存的哲學」。就像人要活著需要麵包和水,人人都需要生存的哲學。即使是過著與哲學無關生活的人,也擁有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學。   我曾接觸過許多面臨沉重考驗、瀕臨人生危機的人,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光靠科學方法與科學層面的醫學並無法救人。愈是想跨越重重難關,就愈需要形而上的精神支持。當被迫面臨困難的局面時,從科學角度出發的理性主義明顯有其極限;不論多麼合乎邏輯的理論,也無法轉變為同理心或助力,只是讓事態更複雜而已,通常派不上什麼用場。   舉例來說,假如站在科學角度問:「人為什麼能夠活著?」以醫學與生理學觀點來說明的話,可追溯到DNA的分子組成──每一顆細

胞上都有保護身體遠離外在壓力、維持自身功能的構造。更進一步解釋的話,就會談到細胞透過呼吸產生能量的機制、為了避開危險所具備的種種反射行為、為了取得食物與留下子孫而採取的本能行為等。   但是,無論人類對生命的構造有多完整的瞭解,仍無法回答出這個問題的真正答案,也就是:「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反正我們終將一死,即使痛苦也要想辦法活下去的意義究竟何在?」   這背後的原因,在於這個問題沒有合理的正確答案以及合乎科學的解答。在面對求死之人時,就算一一舉出各種合理的理由,也無法說服他活下去。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奧地利哲學家維根斯坦,在其著作中以「凡無法說出的,就應保持沉默」做為總結。根據維根斯坦的

說法,人生問題無法用語言述說清楚,企圖以文字形容之,在邏輯上也不具意義。理性的科學中,找不到活下去的答案。   維根斯坦的這句話,明白點出了現在哲學做為一門學科的現狀。哲學這門學問,如今不得不對人生問題保持緘默,陷入了詭異的自相矛盾中。由於過度堅持嚴謹,反而堵住了自己的嘴巴;哲學為了像科學一樣合乎邏輯,反而自行斬斷了談論沒有正確解答之問題的機會。   然而,對於此刻正深深苦惱、思考自己要尋死還是要活下去的人來說,是否合乎邏輯則毫無意義。雖然可能說什麼也沒用,但這樣下去可行不通。眼前面臨攸關生死的局面,怎麼可以保持沉默?就算是抓住對方的肩膀搖晃大喊:「別死!」或「活下去!」都比什麼也說不出口

的高尚哲學來得更有幫助。既然是無解的問題,那麼,就只能相信自己心中的答案,正面迎戰。這種迫切的信念與行動,源自於人類的天性,在這當中,或許也存在著哲學的原始樣貌。   為堅持正確與一致性而保持緘默,或許是基於不想犯錯的安全考量,但在現實人生中未免顯得太過膽小,甚至像在逃避責任。我認為,人類想從隻字片語、零碎想法中找到救贖與光明的行為,以及儘管模糊卻仍想找出答案的拚命努力,正是人之所以有資格為人的真相。提出無解的問題,然後試圖從無意義當中體察若干意義,這種行為源自人類無法抑制的衝動,也是生存上不可或缺的靈魂技能。   就連說出「凡無法說出的,就應保持沉默」這句話的維根斯坦本人,也沒有停止過他

所謂缺乏邏輯意義的行為。不對,應該說也沒有人比他更需要這些:他超越了「說」的界線,不斷地寫出文章,將無法言說的想法化成文字,儘管不完整也要試圖提出自己的答案。   這位哲學家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上過戰場,在最前線以面對敵軍的猛烈攻擊。儘管置身於生死關頭的極度危險中,他仍在手稿上問出以下的問題:   「假如一個人的自由意志無法發揮作用,又必須忍受世上所有的苦難,那麼,能夠讓這個人感到幸福的是什麼呢?世間苦難無可避免,人又如何能夠得到幸福?」   他緊接著補充了自己的答案。由於本書後頭將討論他的答案,因此就不在這裡贅述了。我想說的是,維根斯坦對於「無法說出的」,並不一定是保持緘默。   透

過本書,我試圖描寫幾位懷抱痛苦而活的人物。他們在面對種種磨難與不合理的考驗時,為了想盡辦法活下去,就算知道沒有答案仍然不斷持續探索,屢敗屢戰、試圖發掘生命的意義與勇氣,並在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   答案或許無法言說,卻能夠透過感受傳達,相信有著相同煩惱的人應該能從中汲取意義。接下來我所寫下的思考、決策與行動,不是紙上談兵的哲學,而是曾實際發生在某人的真實人生中,幫助他面對人生煩惱,從無解的問題中找出答案。這樣的生存哲學,曾至少拯救過一個人,幫助他跨越了生存的苦難。   本書記載了許多人的人生故事與紀錄。有些故事來自於名人,有些例子則出自一般人。名人的故事根據公開出版的評論、傳記、

書簡、自傳及類自傳作品,參考及引用的文獻均列在本書最後的一覽表。至於一般人的例子,則是以實際病例為靈感改寫的內容,與特定病例無關,敬請諒解。   本書要談的哲學,不是在圖書館裡蒙塵的那種哲學,而是不受傳統框架束縛、來自於生存考驗的根源、能支持人類面對生命挑戰的廣義哲學。書中使用的文字,也不是所謂的哲學專業術語。有時來自某人的真實吶喊,才有資格談生存的哲學;有時在無法以三言兩語形容的生存姿態中,才能夠看見生存的哲學。   反之,咬文嚼字的哲學在此派不上用場。試圖說出無法描述的概念時,文字就像是為了畫作而存在的顏料,如果過度強調顏料,反而會干擾想傳達的重點。不把顏料視為顏料,而單純欣賞顏料這個

媒介所展現的作品,讓人從中有所收穫,這才是最重要的。   豐富多彩的時代即將結束。貧窮時代、艱困時代、過去常識所不適用的時代再度降臨。身處於充滿考驗的時代中,更需要能幫助你活下去的生存哲學。願這本小書能夠成為你的線索,幫助你找到活出自我所需的勇氣與方向,跨越生活的苦痛。   一封遺書 有一封遺書深刻烙印在我腦海。那封遺書是以鋼筆和稿紙寫成,上頭還留有斑斑血跡。遺書中寫著一個年輕人的煩惱、向生命訣別的字句,最後還簡短寫下他對多年來拖累母親一事感到抱歉,還有對於始終支持他的女友的感謝。 接著,青年配著酒吞下上百顆安眠藥,打開瓦斯的開關,靜靜躺在地上。如果再晚三十分鐘發現就回天乏術了,幸運的

是他的女友這天心神不寧,碰巧來找他。感覺不對勁的女友一開門進入屋內,就看到青年在充滿瓦斯味的房間裡陷入昏迷。青年過去也有過多次自殺未遂的紀錄,此時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危險狀態。女友見他沒有半點反應,以為青年已經沒救了,遺書上的血跡就是女友想跟隨青年的腳步自殺,以菜刀割腕所留下的痕跡。後來她猛然想起眼下不是尋死的時候,便任由傷口淌著血,趕緊叫來了救護車。 青年在生死邊緣徘徊了兩天,最後奇蹟似地康復。當時的後遺症使得他往後好幾年深受重度頭痛所苦。但是自從那次試圖自殺之後,他的內心起了變化,後來不曾再放棄活下去。事後回想起來,那次是他最後一次企圖自殺。 過了幾年,等到他的生活完全恢復正常後,他仍舊將那封

遺書當作護身符般地好好保存著。青年心中的某種東西改變了;那次險些喪命的經驗,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 青年為什麼非得數度尋死呢?他又是如何從絕望的深淵之中,找回活下去的意義? 我成為精神科(身心科)醫生後,每天面對著被尋死衝動附身的人們,因此,必須以醫學為基礎進行診斷與處理,但我也經常覺得光靠這些並不夠。畢竟我與他們的共同點是同為活生生的人,只以醫生的身分與他們面對面,無法觸及對方的內心。 我首先提出這位青年的例子,是因為他是我在成為醫生之前就以普通人的身分認識的朋友。我當時甚至還不是醫學院的學生,無法將那位青年的不穩定狀態定義為疾病症狀或精神障礙,只當那是一個人類的煩惱。 假如我是以精神科醫生的

身分與他相遇的話,應該會時時記住他的診斷結果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用以解釋他的行動與不穩定的心理狀態,進而思考對策吧。但是,我將無法以同樣身而為人的角度,對他的痛苦與孤獨產生共鳴,有時與他對立,有時反而是我得到救贖。我將無法從對等的位置,近距離地與他共享跨越自身痛苦的過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