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樓發電機保養費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中華科技大學 土木防災工程研究所在職專班 許春霖所指導 陳彥佑的 捷運系統水電及消防設備養護效能之研究-以台北捷運文湖線木柵段為例 (2020),提出大樓發電機保養費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捷運系統、水電及消防設備、養護效能、資料包絡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震宇所指導 何偉智的 學校長期修繕計畫之研究-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長期修繕計畫、公共建築、建築物劣化、學校建築、修繕週期的重點而找出了 大樓發電機保養費用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樓發電機保養費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捷運系統水電及消防設備養護效能之研究-以台北捷運文湖線木柵段為例

為了解決大樓發電機保養費用的問題,作者陳彥佑 這樣論述:

捷運路網提供大台北生活圈便利、舒適的通勤選擇,每日搭乘台北捷運的旅客平均在二百萬人次以上,如此與大台北生活圈緊密結合的公共交通建設各項設備使用頻繁,維護保養是否完善將直接影響旅客搭乘之順暢與安全。本研究從公共工程及捷運系統的養護概念來探討台北捷運文湖線木柵段之各場站水電及消防設備養護成效,期以相關成果帶給台北捷運公司未來持續提供旅客安全與可靠的運輸服務參考與助益。研究首先確認研究範疇以及研究方法,接著統整歸納公共工程及捷運系統水電消防設備相關文獻,然後再依據蒐集台北文湖線木柵段各場站維護保養資料以資料包絡分析法進行分析,以探討出維護與保養之成效,最後則歸納研究結果並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研究結

果顯示消防養護效能短期效率以萬芳醫院站為最高,辛亥站為最低。水電養護效能短期效率以南京復興站及忠孝復興站為最高,萬芳社區站為最低。

學校長期修繕計畫之研究-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為例

為了解決大樓發電機保養費用的問題,作者何偉智 這樣論述:

相較於日本及歐美等先進國家已建立完整的建築物長期修繕計畫,目前國內仍未普遍受到重視。儘管近年因社會發展及公共安全等議題受到重視,國內也進行相關的探討與研究,但公共建築物由於缺乏長期修繕計畫的參考資料,往往只能被動的針對建築物一時的劣化情況,來編列預算進行修繕。為改善國內對於建築物長期修繕計畫的欠缺,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建築物之維護修繕及營運、國內外公共建築長期修繕計畫內容架構與運作方式,提擬初步長期修繕計畫架構後,再導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之實際修繕情況進行修繕計畫的分析,進而提出可供國內大專院校建築物後續長期修繕計畫之參考,以進一步完善國內公共建築相關修繕計畫與實際工程之進行。 本研

究經參考國內外建築物長期修繕計畫相關文獻後,並依據學校場域特性及實際運作方式將長期修繕計畫表研擬分為土建部位、機電設備系統共計五大類、十九項之內容:第一類:假設工程:僅假設工程一項(土建部位)第二類:建築工程:外部/屋頂、外牆、地板、器具;內部/平頂、牆面、地板、器具,共計八大項(土建部位)第三類:設備:電氣、給排水衛生、消防、空調排氣、昇降、弱電共計六大項(機電設備系統)第四類:外部構造:外部結構及附屬設施一項(土建部分)第五類:其他工程:調查診斷與設計工程、長期修繕計畫研擬、性能提升工程等三大項。 本研究將學校工程學院6棟建築物於88年至108年間(不含90年)修繕資料導入所提擬之初步

長期修繕計畫表進行分析,其中以「空調排氣設備」累計修繕次數583次最多(25.49%),其次為「建築(內部)器具」199次(8.70%)及「弱電設備」181次(7.91%)等;在累計修繕金額方面,以「性能提升工程項目」1,759萬5,746元最高(25.69%),其次為「空調排氣設備」經費:1,020萬3,665元(14.90%)及「建築屋頂防水」:1,015萬6,530元(14.83%)。 為研擬學校建築物長期修繕計畫,本研究以工程二館進行模擬應用操作,在與實際修繕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後,得出以下之結果:1.模擬應用操作對建築物維護採計畫式維護修繕,而實際修繕則是採發生劣化後的回應式維護修繕

,也因此兩者會產生初次修繕週期與修繕經費出現差異之情形。2.在比較模擬操作與實際修繕之經費後,有以下之結果:(1)無論模擬操作或實際修繕,設備修繕經費均高於建築修繕經費。(2)在性能提升工程項目,因模擬操作時因無法確認修繕項目內容故無法估算;而在實際執行時,通常須配合政策及教學需求等因素配合辦理如無障礙、節能及安全等項目,且佔據第五類(其他工程)修繕經費比重高,此外本項目的修繕週期也易受補助年度、學生安全、教學研究需要等外在因素影響而有所差異。3.模擬應用時無法推估修繕次數,未來可藉由實際修繕情況導入修正,並將常發生修繕之項目列為修繕重點。4.依長期修繕計畫表五大類之比較結果及建議如下:(1)

假設工程:修繕週期通常需配合外牆修繕工程週期進行調整。(2)建築工程:屋頂防水(外露)、外牆混凝土(接縫)與磁磚、室內平頂(天花板)及牆面油漆等項目,自修繕起始年後,因材料(設備)持續劣化,其平均修繕週期相較於文獻有縮短之情形;另內部之門窗(更新)實際修繕週期與文獻週期相近,均為15年。(3)設備工程:電氣之燈具、配電盤類、緊急發電機(零件)更新、給(排)水管(養護)、火災警報設備、昇降機(電子板)及弱電(網路、監視、門禁)等項目之實際修繕週期與文獻週期相近;另空調排氣及衛生器具等項目,自修繕週期起始年後,因材料(設備)持續劣化,之後的平均修繕週期有縮短之情形。(4)外部構造:受人車通行及樹根

隆起影響,實際修繕週期(9~12年)比文獻週期(15年)短,未來應用時,宜考慮周邊環境條件所產生的影響。(5)其他工程:從實際修繕的內容來看,目前學校仍無辦理建築物調查診斷設計及長期修繕計畫製作等項目;在性能提升工程項目部分,以無障礙設施經費最高,且佔修繕經費比重高(31.73%),同時修繕週期也受到補助年度的影響而非依實際劣化情形來辦理;另安全與其他工程(如監視設備系統、網路升級)項目,其修繕週期則易受到學生安全、教學研究需要、科技進步等外在因素或新建工程減項發包所影響。未來應用時,除了預先辦理建築物調查診斷來提擬長期修繕計畫外,亦需配合以上情況,考慮個別項目所可能受到的影響。 未來各校

可透過全面調查各棟建築物常見之修繕問題、修繕方式、修繕週期與修繕費用等歷史資料,逐步累積長期修繕相關數據與資料庫,據以研擬完整的長期修繕計畫與因應之財務規劃,除可藉此檢視各階段所肇致之問題外,並可作為爾後設計、施工、營運與修繕管理改善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