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園和平西路7-1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輔仁大學 景觀設計學系碩士班 趙家麟所指導 王淳緯的 以步行者的環境探討街景模擬於街道設計之應用-以新竹市東門街東段為例 (2006),提出大園和平西路7-1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都市街道、街景模擬、行人環境。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大園和平西路7-1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步行者的環境探討街景模擬於街道設計之應用-以新竹市東門街東段為例

為了解決大園和平西路7-11的問題,作者王淳緯 這樣論述:

台灣都市街道之塑造長久以來以車輛交通為主,以車為本的街道規劃導致都市空間與都市生活產生了許多改變,但在二十一世紀都市建設中,應該更重視以人為本的精神,喚起民眾對於改善街道空間的重視,綜觀現代建設中,利用電腦進行環境視覺模擬已成為一種有力的工具,除了能有效幫助設計者於規劃設計階段的設計思考之外,亦有助於提供更直接之視覺經驗,作為與民眾溝通協調的媒介。 因此,本研究之總目摽為「以街景模擬操作提出街道空間改造的原則與建議」,並以新竹市東門街東段做為設計操作之對象,而總目摽下有三個次目標為: 1.了解民眾對新竹現有街道視覺景觀之認知與偏好 2.探討民眾對視覺模擬方案之互動與認知 3.藉由街

景模擬於街道設計之應用,建立優質步行環境之改善與建議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包括相關理論及資料的蒐集與彙整、優良案例之比較分析、設計模擬操作及成果呈現之驗證等,同時以新竹市東門街東段作為探討,進行實地觀察與分析,本研究以下列三種方式進行: 1.探討街道景觀設計準則擬定過程中的程序,並提出有助於提升街道景觀與空間品質的設計準則。 2.研究街景模擬於街道上的景觀價值與發展潛力,同時藉由問卷訪談得知民眾對於電腦視覺模擬的認知與偏好。 3.觀察街道空間之構成與形式,並嘗試以步行者對環境之偏好去詮釋環境特質對都市街道景觀的影響。 本研究經過文獻的歸納與整理,於街景構成元素中,挑選出三項街道上主要

的元素(樹形、鋪面、欄杆)提出作為設計模擬操作的對象,同時將研究分析結果反應於設計項目之擬定上,分項提出各種效果呈現之可能後,經由逐項評估選擇出最終操作設計,並以2D、3D模擬與街景視覺模擬圖、模型製作作為成果之呈現,最終給予街道設計之具體建議,企圖能提供同性質之街道作為改善設計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