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應笑我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多情應笑我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天花藏主人,張國風,謝德瑩寫的 平山冷燕(二版) 和NHK「打倒霸凌」節目製作組的 NHK中小學生反霸凌教室(全套三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民 和采實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許俊雅所指導 許舜傑的 巨靈:百年新詩形式的生成與建構(1917-2017) (2016),提出多情應笑我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詩、現代詩、自由詩、分行詩、散文詩、圖象詩、新詩形式、臺灣現代詩、新格律詩、新詩美學、胡適、現代主義詩歌、後現代詩。

而第二篇論文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 陳德和所指導 莊鎮宇的 人生的困境及其解決之道─以莊子哲學為中心的考察 (2000),提出因為有 莊子、人生困境、逍遙、無待、無用、無對、心齋、坐忘、生死的重點而找出了 多情應笑我意思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多情應笑我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平山冷燕(二版)

為了解決多情應笑我意思的問題,作者天花藏主人,張國風,謝德瑩 這樣論述:

  |四位才子佳人,終成兩對良緣|     ★清初才子佳人小說代表作,市面上唯一的紙本繁中版   ★曾被譯為英、法等外文,繼《今古奇觀》後引起西方注目之中國小說   ★魯迅讚其為「顯揚女子,頌其異能,又頗薄制藝而尚詞華,重俊髦而嗤俗士」      本書為清初才子佳人小說代表作之一,書名取四位主角之名:「平」如衡、「山」黛、「冷」絳雪、「燕」白頷合稱之。敘述這四位才貌兼具的青年男女,歷經風波曲折,終成良緣的故事。作者天花藏主人在此書中,除對女子才華著墨甚多外,更強化了婚姻自主的觀念,二位才女山黛、冷絳雪皆是出於自己心意,選擇了心屬的佳偶良婿。本書標示出當時愛情題材的新動向,而廣受歡迎。在十八

、十九世紀時更被翻譯成英、法文,成為繼《今古奇觀》後較早引起西方注目之中國小說。

多情應笑我意思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莫放春秋佳節過;最難風雨故人來,最近感覺台灣人品爆發,全世界的人拿著疫苗都來幫助我們了ㄟ!等等,郭正亮你說不要太天真是怎麼一回事!這世界上難道沒有人性本善這回事嗎?

今日菜單【沒有贊助 花費為:5500元】
精湛好味四彩蝶(四季花螺肉、彩虹海蜇絲、椒鹽排骨、胡麻野菜)
主廚湯品(慢燉野蕈清雞湯)
私廚秘製(極品蜜汁叉燒、乾燒比目魚、海鮮豆腐煲、百合田園時蔬)
鑊氣主食(櫻花蝦臘味菜飯)

今天又到了一周一度,郭正亮與我競爭本周的入獄點數的時刻了!這一次到底是永遠反抗執政黨的男人朱學恒會得勝,還是民進黨內的光頭烏鴉郭正亮會得勝呢?!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其實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美國聯邦參議員譚美、蘇利文及昆斯率領的訪問團於今天上午訪問台灣,預計停留三小時。訪問團一行搭乘一架C-17戰略戰術運輸機從南韓烏山空軍基地起飛,上午7時19分已經抵達松山機場。這是美國會議員首次搭乘美國空軍C-17戰略戰術運輸機飛抵松山機場,也是松山機場首度有美軍的戰略運輸機到訪。美國白宮日前宣布,將釋出2500萬劑新冠疫苗到需要的地區,其中700萬劑疫苗送到亞洲,台灣也在首批配送名單中。這次是否會有防疫物資一同抵台,備受外界矚目。】黨當然立即大內宣說這是台美關係最好的時刻了,連飛來的都是最讚的運輸機!C-17全球霸王III是美軍最新型的運輸機,以載運量來說,貨艙寬度可並列3輛吉普車,2輛卡車或一輛M1A2戰車,也可裝運3架AH-64「阿帕契」武裝直升機。貨艙地板由鋁合金縱梁加強,可以承載55噸重的M1主力戰車,以乘員來說貨艙可以載運102名步兵(傘兵)、36副擔架、54個傷者和醫護人員。整體的載重量可以高達七萬七千五百二十公斤。

但是這次的疫苗沒有跟著來,除了之前國務院經公告的亞太地區七百萬劑的疫苗,這次正式宣布七十五萬劑要給台灣之外,沒有新的事情啊,也沒運送甚麼其他補給來,那美國幹嘛派一台可以載一百人的軍機就載三個國會議員來,是在幹嘛?

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不為別離腸已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關於神奇的 #高端 #疫苗 ,最近又有新章節了,節目被關掉的老蔻再度大活躍:【陳培哲表示,應邀擔任在擔任食藥署疫苗審查委員一職時,簽署了保密條款,因此,對於自己是否請辭,他不便發言,應該向食藥署長吳秀美查證,看看她的說法。陳培哲說,為了保持客觀公正,以往食藥署不會對外公布疫苗審查委員名單,但這次為何有人可以拿到名單,還對外爆料,他已經請辭閃人,確實相當奇怪,值得深究背後原因。陳培哲日前受訪時表示,「國產疫苗全採用尚未通過國際核准的蛋白質次單位疫苗,七月絕對不可能通過EUA。」】

這件事情背後的水到底有多深?可以外洩疫苗審查委員會的成員,甚至動用側翼追殺,進一步人格消滅戰,人家陳培哲以前是很挺蔡英文的ㄟ!搞到ptt上有人直接為陳培哲辯解,根據自由時報報導陳培哲很壞的啊!【這位醫界大老同時是國內肝病權威,曾經在2012年支持過蔡英文,曾為基亞肝癌新藥PI-88背書,卻在2016年浩鼎案時,開出打擊時任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下台的第一槍。】
Ptt網友douge (樹大便是美):【看到抹黑成這樣 我只好出來說一句公道話
謝謝陳院士,因為浩鼎之後三期解盲還真的失敗了 所以現在這些人背刺他是在報仇嗎?
浩鼎報告揭密! 解盲前就可預期「失敗率高」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669966】

自古多遺恨的是我,千金換一笑的是我,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我

然後今天蘇貞昌又超生氣的了,他說這一定要查辦一定要抓,他媽的太惡質了!於是我們要挑戰離土城看守所最近的一題了!根據聯合報的報導:【網路瘋傳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表示,台灣政府告訴他,7月要施打國產,所以只需要少量應急,就是為何只來124萬劑疫苗的原因。行政院長蘇貞昌說,第一日本外相沒有這樣講,這是惡毒謠言,政府絕對沒有表示124萬劑就夠了,詆毀政府非常不應該,「一定要查辦」。立法院今天舉行院會臨時會,蘇貞昌列席備詢,民進黨立委莊瑞雄質詢時說,這一次的疫情又急又猛,社會上瀰漫人心浮動,政府一直在拚疫情度過難關,但是從昨天看到在台灣各縣市的好朋友一直傳,政府跟各個單位一起努力的時候,這次日本、美國好心相挺,就是有人扯後腿。】

既然這一題這麼接近土城看守所,我又沒有被虐狂,所以我就拿NHK在國會裡面的直播,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六月三日在參議院國防外交委員會接受質詢時的內容,詢問旅日作家,國際顧問陳弘美到底確實內容如何。

陳弘美曾在日本電視公司任職和日本的文化界、政界來往密切、邀請過日本前首相菅直人來台灣兩次、也邀請過現任的疫苗大臣,行政改革擔當大臣、國家公務員制度擔當大臣、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河野太郎來過台灣。這樣總算是跟日本關係密切,這樣算是熟日本政界了吧!

等等我知道你要打她可能是中共同路人,抹紅一定要的嘛!可是我查了一下她的家族,她的外公許丙是日本的貴族院議員、安倍晉三現在和台灣關係這麼好、 是許丙先生和安倍的外公岸信介有非常密切的來往、奠定下來的,可以說是戰後奠定日本跟台灣友好關係的鋪路人。好啦你們要抹紅她就請繼續,我也管不了你們。

對了,陳弘美針對這段發言是怎麼說的:【在翻譯上完全不需要打混戰、 有人添油加醋的亂翻譯是刻意要打模糊戰。

日文的特徵就是沒有主詞、 還有是主動還是被動這些都需要有造詣才聽得懂。外相 在動畫上的說法(是被動性的被告知):台灣7月起國內生產體制將相當齊全...

而在朝日新聞的文字版就有明確的主詞、請注意、外相說這段是放在引號內、
『基於 台灣表示、 從7月起國內將...』】

根據日台交流協會的官方粉絲團公布的翻譯資料中,第二天外相茂木敏充又以同樣的立場在記者會中說明了:【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在6月4日例行記者會上發表對台提供疫苗相關事宜: 台灣在去年抑制了疫情擴散,但在最近開始疫情逐漸擴大。台灣預計七月以後疫苗的生產體制將會完備,但現階段面臨疫苗極其短缺的狀況,日本就支援台灣。】這裡的主詞是臺灣了吧!是台灣預計了吧,總不是我外相茂木敏充預計了吧?難道你覺得日台交流協會的日文不好嗎?外交部還甩鍋到外相茂木敏充自己認為咧,誰要罰三百萬?!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外交部也發聲明澄清,日本外相茂木談話,主要為外相認為台灣的現況,預計七月以後疫苗的生產體制將會完備】震撼了吧!竟然台灣可以恩將仇報到說日本的外相認為台灣七月疫苗生產體制可以完備,這怎麼連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很想跨海對茂木敏充追討三百萬?

https://www.sankeibiz.jp/macro/news/210604/mca2106041607019-n1.htm 至於甚麼一百萬劑有沒有,是不是假新聞,我又不是蘇貞昌。只能請大家看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內文的內容,【与党関係者によると、日本政府にも5月の大型連休明け以降に、台湾側から複数のルートで「100万回分ほどワクチンが融通できないか」と打診が届いており、水面下での検討が進められていたという。】我日文很差啦,請謝長廷翻一下這一段是甚麼意思好嗎?好嗎?

所以,到底是誰她媽的騙人弄 #假新聞 出來?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巨靈:百年新詩形式的生成與建構(1917-2017)

為了解決多情應笑我意思的問題,作者許舜傑 這樣論述:

本文以「詩行」為核心,探討新詩的基本形式「分行自由體」的生成,以及在分行自由體的主導下,新詩如何建構起千變萬化的形貌。過去新詩的形式研究主要關注「新格律詩」和「圖象詩」的發展,但是對於新詩的主導形式,也就是分行自由體卻鮮少關注。長期避開不談的結果,造成對新詩形式原理的陌生,多以形式自由、反對格律、沒有固定規則等概括論之,更將新詩的形式完全視為移植西方詩歌形式的結果,對新詩形式的生成產生了諸多誤解。為探討這個問題,本文共分七個部分。〈緒論〉詳述研究動機、研究範圍、研究方法等,從「詩行」的角度,提出新的現代詩歌分類方式。第一章探討百年來漢語詩歌從破體再到定體的過程,發現到新詩的形式並非完全移植自

西方詩歌,而是古典漢詩破體之後的自然演變。第二章探討新詩的組成份子「漢字」以及「標點符號」、「空格」,提出漢字外型的「字元化」特徵,正是新詩之所以能夠順利採取分行形式完成現代化的關鍵,同時詳述空格與標點符號兩者的消長關係。第三章探討新詩的「句式」,以及「書寫方向」、「對齊方式」,說明新詩是如何由最初延續自舊詩「兩句一聯」的敘事結構,產生今日主導的「單層短句」句式。第四章探討新詩的「詩型」,因常用的分行詩、散文詩、圖象詩三種分類方式,在今日已經不能正確用以說明一首新詩的形式,本文以詩行的使用方式將新詩重新劃分為八種基本詩型,由新的角度檢視新詩的形式結構。第五章探討新詩的「定行化」,固定詩行數目是

近年新詩定型最主要的方向,企圖使新詩從完全的自由體,成為一種有條件的準定型的半自由體。〈結語〉部分,綜合前述對於新詩形式的討論,歸納出新詩形式的發展歷程,包括「生成階段」的「萌芽期」與「定體期」,以及「建構階段」的「奠基期」、「張揚期」、「混雜期」、「極簡期」,發現新詩的形式變化,與社會思潮、印刷排版技術密切相關,今日的數位行動時代正帶領了一波新的形式變革。最後,由形式直指新詩美學的根源,亦即現代人如何透過新詩表現出內心的詩意,而新詩的形式在傳達個人情志的過程中,發揮怎樣的作用。藉由各章成果,確立新詩形式的幾項重要特點:行句分離、終結詩體、由口語轉向書面,以及不對稱的詩歌美學,作為這趟深入新詩

形式演變的奇妙旅程,一份完整的回顧。

NHK中小學生反霸凌教室(全套三冊)

為了解決多情應笑我意思的問題,作者NHK「打倒霸凌」節目製作組 這樣論述:

★日本NHK打倒霸凌節目改編★ 什麼樣的班級,最容易發生霸凌? 要是發生了霸凌事件,又該怎麼做? 從被害者、加害者及旁觀者角度全方位剖析, 共同打造零霸凌的校園生活!   ◎打造「即使發生霸凌,也能靠大家共同解決」的班級環境   內容根據日本NHK電視節目「打倒霸凌」改編出版,   探訪日本中小學真實的班級,收錄校園裡真實上演的故事,   涉及任何人都可能經歷或煩惱過的議題,   例如社群網路霸凌、被調侃或取綽號、學生間的階級制度   本系列共3本書,從被害者、加害者及旁觀者角度全方位分析,   期望能找出打倒霸凌的最佳辦法。   每本書皆提供4個真實班級的討論分享,   並將每則章節

分成以下5個部分:   1.故事情節:真實班級遇到的問題與討論。   2.小南的想法:節目主持人高橋南在了解事件後的想法回饋。   3.試一試:以4步驟介紹一種面對霸凌或改善現狀的方法。   4.想一想:解說思考此章節問題的關鍵字或思考的提示。   5.談一談:由千葉大學教育系藤川大祐教授,回覆NHK網站收蒐集的網友問題。   《NHK中小學生反霸凌教室01:為什麼會發生霸凌?》   以真實的課堂討論4種主題:   -不容易發生霸凌的班級   -調侃他人與霸凌的界線   -有讓每個人都滿意的公平分組嗎?   -容易讓人誤會的LINE訊息   探討「如何建立不易被霸凌的狀態」、「雙重束縛型

霸凌」、「真的有公平嗎」和「掌握在LINE溝通的節奏」,並從被害者、加害者,以及旁觀者的角度來思考各種問題。   《NHK中小學生反霸凌教室02:發生霸凌了該怎麼辦?》   以真實的課堂討論4種主題:   -該如何宣洩不能說的煩惱?   -校園種姓制度   -面對被取綽號時的「神應對」   -該如何真正的了解朋友   探討「好好說話的效果」、「校園階級形成的成因」、「對付霸凌苗頭的神回應」、「認識自我認同」,從被害者、加害者,以及旁觀者的角度來思考各種問題。   《NHK中小學生反霸凌教室03:打造沒有霸凌的教室!》   以真實的課堂討論4種主題:   -如何面對網路霸凌   -學會反省

與道歉   -了解諮商   -如何改變霸凌的氣氛   探討「如何應對你不贊同的朋友行為」、「反省那些無法傳達的心意」、「成為一個善於傾聽的人」、「該如何不被氣氛牽著走」,從被害者、加害者,以及旁觀者的角度來思考各種問題。   ◎改變霸凌氛圍,你我都有能力做得到   霸凌源自一種教室「氣氛」——   不霸凌別人,就會被霸凌,因此不得不參加霸凌。   然而,有時只是一個笑容、一句關心、一句有智慧的神回應,   接受別人跟我們不一樣、試著開啟對話與懂得傾聽……   一切都會有所不同。   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可以打擊霸凌,一起共創美好的校園生活。   【適讀年齡】   ▲10~15歲,國小中高年

級、國中適讀。 專文推薦   林佳諭‧桃園市中興國中教師、木木老師邊教邊學版主   陳思帆‧職能治療師、星星碼頭職能治療所院長    (依首字筆畫排序) 熱烈推薦   沈雅琪‧神老師神媽咪   郭怡芬‧台南和順國小心理師   黃惠綺‧惠本屋文化書店創辦人、繪本譯者   鍾筑凡‧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專任輔導教師    (依首字筆畫排序)

人生的困境及其解決之道─以莊子哲學為中心的考察

為了解決多情應笑我意思的問題,作者莊鎮宇 這樣論述:

壹、研究進路: 對於「人生困境」的分析處理,可分為:認知層面(理論)的分析與現實生活(實務)的分析。在認知層面(理論)的分析上,以莊子原典內容為主,純做義理闡發與處理;而在現實生活(實務)的分析上,則以現代人的實際生活為主,從現實中找問題,在莊子中求智慧。本研究的內容著重於後者,據此,從原典文本中摘引詞句,而在詞句的詮釋上,則是尊重前人的學術成果,不另行分析。此外,莊子哲學更有一套動態的實踐工夫,拙文對此也多所琢磨,希望能進一步落實到生活層面。 本研究分成五章來探討,以下便就各章的內容重點加以描述: 在第一章

緒論中,闡述拙文做此研究的動機,乃是針對現代人與其周遭環境互動的反思,試圖尋求人們不快樂、不自在的緣由為何?而此種探索在歷代哲學家的著作中皆可略窺一二,其中,以莊子的著墨最深。其對此現象,除了就當時人們「困境」的內、外在條件加以分析外,更有一套解脫的功夫與境界,是不同於其他哲學家的,故拙文乃選擇以莊子哲學為中心來加以探討。在論文題目的選擇上,基於「離苦方能得樂」的理念,拙文放棄莊子哲學的主軸「逍遙遊」,而以「人生困境」為闡述的對象;在研究進路上,拙文著重現實生活(實務)的分析,以現代人的實際生活為主,從現實中找問題,在莊子中求智慧。在本研究的內容方面,將依各章節的重點逐條陳述,以期讀者對本

論文有概括的了解。在預期結果與限制上,拙文希望藉由莊子生死智慧的探究,能為現代人提供一項足以實踐的方式,解決其「人生困境」;也希望這項探究對現代生死學的內涵能提供些許的幫助,同時能澄清有些學者將莊子的工夫與境界混為一談的現象。然而,工夫與境界有其主觀證悟的層面,故拙文乃就莊子的本文內容,求助於歷代注家,以期獲得共同且較為合理的闡述。至於引用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哲學,來解決現代人的「人生困境」,在先天上本就有時空環境的差異,故拙文在莊子內容的引用上,盡量採取與當今社會情況相近的部分。 在第二章 人生困境的緣由中,拙文將此緣由分成四小節來討論:首先,是知識的封閉與束縛,在

《莊子》書中所提到的「知」,大致上可分成兩類:一是「小知」,也就是相對的知識;一是「大知」和「真知」,也就是絕對的知識。本節所要探究的乃是「小知」的困境,分成能知主體的侷限性、所知對象的流變性和理論對文字的定著三部份來陳述。其次,是成心的計較與對立,萬世萬物本就存在著大小、長短與高矮等相對的差異,此種「物性」上的差異,乃是受之於「天」,無所謂好壞、優劣之別,但世人卻依自身的欲求與喜好,相互計較,造成對立。本節乃在探究世人「成心」之緣由,以及其造成「物論」、形成「人生困境」間的關係。再者,是德目的異化與悖離,道德仁義本是個人內在的修為、是個人自發的人格提昇,若透過外在形式與制度的要求,很容易扭曲

變質,形成所謂「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胠篋>)的現象。本節分成道德的教條化與仁義的工具化,來探究其所衍生的不合理的現象,進而形成吾人的「人生困境」。最後,是物欲的競逐與陷溺,人的自私與欲念是與生俱來的,若要完全割棄並非容易之事,故老子僅云:「少私寡欲」,希望能將其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後繼的莊子更將其置於變與不變的思考中,世人過分的執著與貪戀,實在是浪費時間,毫無意義可言。本節分成富貴名位的貪戀與感官欲求的膨脹,來探究因吾人向外追逐執著所形成的「人生困境」。 在第三章 人生困境的解決中,拙文將其分成四節來探討:首先,是勘破生命的假象,生死存

亡乃是大自然變化中的一部份,是吾人所難以掌握與改變的,故拙文希望透過莊子對生命本質的剖析,闡釋死生乃一氣之變化,此乃命定、也是命限。既然吾人無法掌握生滅的現象,與之共生的形軀當然也無法掌握,百年之後勢必回歸塵土,因而驅使吾人在生命與形體的變化中,思考不變的本質為何?其次,是順應人世的遭遇,既然生命與形體的變化難以掌握與改變,故吾人僅能隨順變化而行,此乃歷代研究莊子之人將其誤解為消極頹廢之處,而拙文在此需強調莊子所謂的「安時處順」,乃是不執著於外在變化、不讓外在的現象變化影響內在的情緒,這都必須對此現象的本質有相當的體認方能做到。此外,在面對詭譎多變的人事變化與人際關係上,也須先有「安時處順」的

工夫,方能進一步來「因勢利導」,正所謂「順人」而後「化人」。再者,是蕩除對偶的執著,莊子所謂的「心齋」與「坐忘」乃是名異實同的修養工夫,先由「離形去知」,將對偶、執著之心逐步蕩除,使吾人之本心回歸「虛靜」的狀態,進而「同於大通」,與大道的變化互通。最後,是游心大化的自在,拙文將《莊子》書中所提到的「化」,約略分成三種:人事的變化、自然的變化與工夫的化境,其中若依莊子「事變命行」的觀點,可將人事的變化納入自然的變化中,在此自然的大化中,吾人需在此變化中找回不變的「本心」,與不斷地提昇自身的工夫化境,方能與自然同化,逍遙於世俗紅塵中。 在第四章 人生理想的實現中,拙文

將其分成三節來探討,希望展現道家「無而為有」的哲理:首先,是無待,莊子所指「無待」的境界,實與「逍遙」的意涵相同,而「無待」的提出,也是針對世人的「有待」之心,所謂「有待」,乃是有所依賴、有所執著、有所耽滯的意思。「待」的原因可能是內在空虛,依靠外在的助力,或是內心有欲,希求外在的物質,總之此兩者皆是內在不足,而被外物所拘累。因此,在「無待」的境界中,對外能無為而為,內心不受外物的牽絆,自然能不為其所拘、不為其所累。其次,是無用,就「無待」的廣泛之意而言,實可包含「無用」與「無對」,然而拙文發現莊子除了在<人間世>與<德充府>兩章談「無用」,以及<齊物論>中談「無對」外,「無用」與「無對」的觀

念也散見於其他篇章之中,故特將此兩項觀念獨立提出說明。莊子「無用」的觀念,也是針對世人只取「有用」之物,成為「有用」之人的迷思,在「工具價值」的作用下,限制了吾人的思考範圍,受到既定觀念的牽絆,事物與個人本身的特質卻被遺忘了,因此,吾人若能以「無用」的觀點,猶如牟宗三所言之「智的直觀」來看待事物與人,方能使萬物各適其所用,達到「無用而無所不用」的境界。最後,是無對,吾人「困境」之源頭,乃在於將「天人合一」的狀態加以區隔,而使人為人、天為天,天人不相干,正所謂「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於是在世人的刻意區隔下,造成相對立場的不同,更在偏好與慾念的作用下,彼此你爭我奪,永無休止。正因如此,莊子乃提

出「無對」的觀點,將彼此立場混而為一,是非爭辯即自然消弭,回歸「天人合一」的狀態,展現「藏天下於天下」的豁達氣度。 在第五章 結論中,拙文希望以「人生困境」為主軸,整合與貫穿《莊子》的內容,從另一個角度來體現莊子的意涵,並參酌歷代學者的學術見解,將工夫與境界的內容加以區分,澄清歷代對莊子工夫與境界不分的誤解。此外,透過拙文的研究發現到:雖然吾人就《莊子》的內容歸結出「人生困境」的四個緣由,也努力闡釋莊子所提出的修養工夫與所展現的境界,但在《莊子》書中的脈絡上,發現一項解決「人生困境」最簡便的方式,就是回歸到「天人合一」的狀態,當「人心」與「天心」相契合時,天即人,

人即天,天與人相互流通感應,此刻吾人已摒棄了一切的人為造作與欲求,所有的「人生困境」也隨之消弭。雖然《莊子》書中所闡釋的境界並非立即可達成的,但是透過深入研析之後,能讓人反省「人為萬物之靈」的尊貴性,以及拓展思考的向度,此種影響對於吾人在世間的活動應有裨益。 貳、預期結果與限制 「人生困境」乃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情境,當吾人無法解決或超越「人生困境」時,常會有消極、頹廢、焦慮、迷惘等情形產生,使其人生品質向下沉淪,故本文乃以現代人所遇到的「人生困境」為起點,成為本研究陳述之問題緣起與動機。拙文在此也希望以「人生困境」為主軸,整合與貫穿《莊子》的內容

,從另一個角度來體現莊子的意涵,正因「人生困境」乃是屬於個體的問題,是超越主客觀的時空環境,因此生於兩千多年前的莊子,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分析當時人們的苦痛,對於現代人而言,仍有絕大部分的相似性,故拙文欲藉由莊子對個體「人生困境」的解析,協助人們體認生命存在的實情,從痛苦的現實中清醒徹悟,進而找回「真宰」,回歸存有之道。 歷代研究《莊子》的學者,經常將莊子所闡述的工夫與境界混為一談,誤把工夫當境界,則有消極頹廢的現象產生;誤把境界當工夫,則又有望之卻步的現象產生,兩者皆難以掌握莊子的實義。故拙文參酌歷代學者的學術見解,將工夫與境界的內容加以區分,並欲藉此論文的研究,將對

莊子的此種誤解,做某種程度上的澄清,進而凸顯解決「人生困境」仍須有深厚的修養內涵。 本文重點在於「人生困境」的分析與解決,藉由對《莊子》的義理闡析,進而使個體自覺地提升精神層次,化「危機」為「轉機」。此外,對於莊子的引述也比較偏重「心性」的發揮,以顯莊子「以性適道」的特色,也藉此提醒世人找回「真我」,把握有限的生命。 然而,每個哲學思想的形成,都代表著該學者對當時時空環境的反思,也就是具有獨特性與時代性,正因拙文欲引古代莊子的生死智慧,來解決現代人的「人生困境」,此兩者間的時空環境相差了兩千多年,故拙文必須承認客觀條件的差異,雖然很多情況是莊子所

不可能碰到的,但仍依循著莊子的思想來延伸,以由「異中取同,同中觀異」的方式來處理。 此外,對於莊子的思辯哲學和語言特性、《莊子》的版本及內容衝突、莊子與禪宗間的傳承及其可能造成消極頹廢的情形,拙文並未深入討論。對於一些境界上的展現,拙文乃參酌前人的學術成果及個人的體悟,以生活上的事物來比喻描述,希望不致於愈描愈黑。 拙文在此也希望透過本論文之研究,對莊子思想能從生死學的角度,做較新的闡揚,為「人生的困境」提供一項值得參考的解決之道,並以此為基礎,讓個人在進德修業上,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