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蘭花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塑膠蘭花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淑娟寫的 一起進階花藝師!架構之設計發想&技巧應用作品實例(國際花藝認證 ADFA高階荷蘭花藝設計師 檢定參考用書) 和胖胖樹王瑞閔的 胖胖樹熱帶雨林誌套組:《看不見的雨林》、《舌尖上的東協》、《悉達多的花園》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噴泉文化館 和麥浩斯所出版 。

崑山科技大學 材料工程研究所 蕭倨南所指導 孫榮彬的 立地式大型花盆構造模組化 並以PLA經由3D列印製造其模型總成 (2019),提出塑膠蘭花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PLA、組合式花盆、模組化、接續利用、扇形圖面。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學研究所 張喜寧所指導 鄭淑芬的 臺灣原生蘭科植物內生真菌之分布與其應用 (2012),提出因為有 原生蘭科植物、內生真菌、臺灣金線連、綬草、紅鶴頂蘭的重點而找出了 塑膠蘭花盆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塑膠蘭花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起進階花藝師!架構之設計發想&技巧應用作品實例(國際花藝認證 ADFA高階荷蘭花藝設計師 檢定參考用書)

為了解決塑膠蘭花盆的問題,作者陳淑娟 這樣論述:

  最懂學習者難處的花藝教授 陳淑娟老師──籌備三年   國際花藝認證 ADFA高階荷蘭花藝設計師 檢定參考用書   精進花藝的最佳參考寶典,重磅上市!   豐富的創意運用與實例,全方位展現架構製作一次即具有多次使用、成品風格多元可變的特色!   源自於德國的「架構花藝」,是近年來較為新興的花藝技法,主要是應用了建築的架構概念,作為花藝作品的載體。目前台灣大多用於大型商用場合,屬於一般習花人較不熟悉的範圍,卻也是國際花藝認證 ADFA高階荷蘭花藝設計師檢定的必考項目。   除了天然的植物素材,亦可利用金屬、塑膠、硬紙等各式異材質來建立出主題架構,有效節約成之餘,更是大大擴展了花藝師的

想像空間。跳脫花器的局限之後,構圖自由不再受到限制;花材的應用空間得以拓展,獨特的表現方法具有藝術魅力;牢固的架構設計,也更加有效的支撐起作品的立體呈現、層次感與張力。   本書作者──陳淑娟老師,從二十多年來的教授經驗中歸納總結,歷經三年以上的籌備,以深入淺出的解說,以及豐富的實際插作,打造出兼具架構花藝基本指南,與創意啟發參考用書的重量級著作! 本書特色   ◆15個花藝技巧的大分類:以15個花藝技巧作為本書架構的大分類,並且依使用頻率作為順序,無論是常用還是甚少使用的技巧,都能一覽運用方式與實例。   ◆32款架構設計:依照每個花藝技巧的特質,設計出一個以上的架構作品。同樣技巧的

不同架構,則可以藉由素材、造形與輔助技巧等因素的不同,展現出架構的多元變化性質。特別設計的運用類別表,令人一眼看清該架構使用的造形元素、材料元素、型態元素   ◆45個插作實例:每一款架構都有一至二款插作實例,透過同一款架構,搭配不同花材、配色與插作設計,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情,呈現架構可多次使用的最大特色!詳細解構作品設計理念&色彩搭配概念,不但可作為實作練習樣本,亦是極佳的靈感參考書。   ◆加碼5款生活運用小架構:運用相同的製作技巧,將大型架構改為方便居家裝飾的尺寸,可說是初學架構的最佳入門練習!   ◆7段QR code影片:對於難以清楚呈現的製作訣竅或技巧,特地錄製了教學影片,只

要掃描書中的QR code,就能免費觀看。   ◆Step by step作法:架構的製作關鍵,皆以圖鑑式分解步驟一一解說,輕鬆掌握技巧運用訣竅。  

立地式大型花盆構造模組化 並以PLA經由3D列印製造其模型總成

為了解決塑膠蘭花盆的問題,作者孫榮彬 這樣論述:

由陶瓷製成置於地面的大型花盆是蘭花、盆栽這二款禮花的必備花器,但因為盆體形狀大型、材質難以回收,造成不利循環利用和廢棄物處理的問題。本技術報告採用模組化的組合、結合接續設計、運用友善材料的手段達到創作差異化的成果,由頂盆、側支撐體、底座和罩體的四件簡單模組構成「組合式立地花盆」,取得國內新型專利;罩體用海報紙張,盆體可客製設計專屬的圖像;以PLA經由3D列印製造各元件並組裝成盆體模型,提供了方便使用、附加運用和環保處理的機轉。

胖胖樹熱帶雨林誌套組:《看不見的雨林》、《舌尖上的東協》、《悉達多的花園》

為了解決塑膠蘭花盆的問題,作者胖胖樹王瑞閔 這樣論述:

~連獲第43、44兩屆金鼎獎肯定! 屬於福爾摩沙的熱帶植物科普好書!~ 一花一葉,一草一木, 熱帶雨林藉由日用品、飲食、宗教,融入你我的生活之中。 熱帶植物將會如何訴說福爾摩沙? 這是屬於台灣與東協、南亞,甚至全世界緊密交織的故事。 從《看不見的雨林》到《舌尖上的東協》,再到2020年最新的《悉達多的花園》,身為熱帶雨林植物愛好者的作者王瑞閔(胖胖樹),從不同角度切入,專業且有趣地介紹這些珍貴、美麗的熱帶雨林植物。從存在台灣島上、牽動著台灣經濟、醫療、貿易命脈的一群熱帶雨林植物;延伸到東南亞各國蔬果與香料的生態特性與食用、運用方式;再到佛經或佛教故事當中,常出現亞洲的熱帶花草、樹木。憑

藉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胖胖樹嚴謹考究,將這些看似搭不上邊的主題,用熱帶雨林植物將之串聯起來。喜愛熱帶雨林植物的你,絕不能錯過這套胖胖樹雨林植物三部曲哦。 ‧以雨林植物串起的台灣史──《看不見的雨林》 在台灣島上,存在著一群熱帶雨林植物,昔日跟著我們的祖先或殖民者陸續來到台灣。從最早的原住民、荷蘭人、華南移民、宣教士、日本人、泰緬孤軍、緬甸華僑,乃至新住民。許多樹木在這塊土地上發芽、扎根,站立將近一個世紀,與台灣醫療、貿易、民生、園藝各產業緊密相連。胖胖樹在書寫各時期引進植物脈絡同時,也記錄下台灣社會與族群的時代觀察,由另個宏觀角度思索台灣「本土」與「外來」的定義,進而對各時期來台的族群生出尊重

與包容。本書分成十九章,每章節介紹一至數種熱帶雨林的植物,每篇皆完整收錄這些珍貴植物的照片與繪畫,記錄下這群見證台灣歷史,卻多數為人遺忘的活古蹟。 ‧尋找台灣巷弄裡的南洋味──《舌尖上的東協》 如果說味道是開啟人類記憶的鑰匙,那麼家鄉料理就是減緩思鄉情緒的良方。為了能在異地品嚐故鄉的味道,早期新住民從家鄉帶來少許容易繁殖的香料植物與蔬菜,像種花般,用花盆栽植在陽台、屋頂,或院子裡。數十年來,早已透過飲食,從越式、泰式、緬式、印尼料理中,悄悄地融入了你我的生活,成為台灣文化拼圖中不可或缺的一塊。胖胖樹將從東協各國的美食與歷史文化講起,再回到台灣各地代表的東南亞市集、聚落,尋找東協的滋味。全書穿

插一百多種植物圖鑑,介紹這些東南亞蔬果與香料的生態特性與食用、運用方式,希望從市場、田裡與餐桌上,一一跟大家分享,他如何從美食與植物的角度認識東協。 ‧佛典與傳說裡的花草眾相──《悉達多的花園》 佛教起源於印度半島,屬亞洲熱帶雨林區域,因此在佛經或佛教故事當中,常出現亞洲的熱帶花草、樹木。為了讓讀者便於理解佛教文化與佛系植物,胖胖樹將全書分為兩大部、十四章。第一部從生活中的電影、戲劇、小說、漫畫,挖掘其中所蘊藏的佛教典故與世界觀,第二部介紹栽種有這些佛系植物的植物園與院校,讓人得以親見佛典與傳說中的婆娑身影。每一章跟著主題收列80種佛教花草與聖樹。期許從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佛教典故出發,透過照

片與趣味的小故事,認識佛教植物的燦爛。

臺灣原生蘭科植物內生真菌之分布與其應用

為了解決塑膠蘭花盆的問題,作者鄭淑芬 這樣論述:

為了瞭解臺灣原生蘭科植物根部內生真菌之資源,並開發其有益微生物之共生資源,本研究於臺灣北、中、南三地區,自桃園縣復興鄉東眼山、新竹縣尖石鄉及五峰鄉鳥嘴山、苗栗縣南庄、南投縣仁愛鄉春陽、嘉義縣阿里山、屏東縣大漢山等25處,共採集得到分屬於34屬之69種原生蘭科植物,其中包括根節蘭屬(Calanthe)10種、豆蘭屬(Bulbohyllum)9種,及羊耳蘭屬(Liparis)8種等;此外,並進行根部內生真菌的分離與鑑定,共分離到內生真菌500餘株,經形態及分子鑑定結果顯示,以木黴菌(Trichoderma spp.)、鐮孢菌(Fusarium spp.)及炭角菌(Xylaria spp.)等三屬

真菌佔優勢,並且也分離出已有較多研究報導的絲核菌屬(Rhizoctonia spp.)之蘭菌。由此資源調查結果得知,同種類的蘭科植物分布在不同的地域環境,其根內內生真菌種類有所不同;而不同的蘭科植物種類,其根部內生真菌的種類也有所不同。進一步地,利用本研究及本研究室過去自原生蘭科植物分離之蘭菌,進行藥用與觀賞蘭科植物,包括臺灣金線連、綬草及紅鶴頂蘭等之接種試驗,觀察其對種子發芽、種苗生長與發育之影響,並進行蘭菌與生長環境對臺灣金線連藥效之影響評估。於臺大(海拔10公尺)、新店(海拔500公尺)、新竹縣五峰(海拔1,000公尺)等三個不同海拔地區,以塑膠袋栽培法(plastic bag cult

ivation method; PBCM)將臺灣金線連B(原生種與紅骨種雜交)及R(紅骨種)等兩種不同品系之盆栽,置於完全封閉的塑膠袋內,接種絲核菌屬蘭菌R02及R04,結果顯示以此法栽培7個月之所有B品系及R品系臺灣金線連組培苗,出瓶後之成活率均在80%以上,且可顯著提高植株產量,又不需施用任何化學農藥。此外,種植於臺大之臺灣金線連B及R兩品系,接種R02蘭菌之植株均有較高的總酚類及保肝活性成分金線連苷(AFEE)之含量。綬草種子接種發芽實驗結果顯示,絲核菌屬蘭菌普遍具有促進綬草種子發芽之能力,其中以接種生長於燕麥培養基之R02蘭菌,其促進發芽之效果最好,也最穏定。接種R02處理者,播種後1

5天可發芽,較無菌播種者(播種後75天才發芽),約可提早2個月發芽。將綬草種子播種於預接種R02 15天之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播種前刮除菌絲,可促進綬草種子發芽,40天後發芽率高達80.2%;未刮除菌絲者發芽率僅有11.2%,而未接種者發芽率為0%。將泥炭土與椰纖2:1體積比例,充分混合做為介質,種植綬草三個月有最高的成活率100%,及較佳的營養生長;利用20/15℃之溫度處理86天,以接種R02者所需到花日數最短;綬草於四種不同溫度處理86天後,移往簡易溫室120天,均以接種R15者,可促進地上部的生長,具較多的葉數;接種R19者,則可促進地下部的生長,具較多的根數及較重的根鮮重;於15

/13℃及20/15℃下,分別以接種蘭菌R15及R19者,可以促進綬草的生殖生長,增加其花梗數及花穗長。紅鶴頂蘭根部接種試驗,接種不同蘭菌R01、R02、R15、R19結果顯示,相較於對照組,接種適當的蘭菌可顯著提高紅鶴頂蘭瓶苗之移植成活率27-31%(R15) 及26-30%(R02),增加株高6.3 公分(R15)、葉長3.5公分(R15)、花軸長度10.2公分(R19),及每枝花軸之花朵數3.5朵,並增加其花的產量 (R19)。接種絲核菌R02的植株,其光合作用速率平均3.73 μmole m-2 s-1,顯著高於對照組,以及並可增加葉及假球莖之總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別為24.5 mg·g

-1及90.9 mg·g-1。綜合本研究結果得知,臺灣原生蘭科植物根部具有豐富的內生真菌資源,原生蘭科植物所在的生長環境直接影響內生真菌的多樣性,各地區的環境和氣候為影響蘭科植物內生真菌種類的重要因子,蘭科植物的種類則為次要因子。應用絲核菌屬蘭菌於蘭科植物的接種試驗,臺灣金線連利用塑膠袋栽培法,配合蘭菌的接種,種植於海拔1,000公尺(日夜溫22/18℃),可以快速大量生產無農藥的金線連,並提升其藥用效能;綬草接種蘭菌,可促進其種子發芽及營養生長,配合低溫春化及高溫處理,能促使花芽分化及花軸抽長之生殖生長;而紅鶴頂蘭接種適當種類的絲核菌屬蘭菌,亦可以增加組織培養小苗移植存活率,並藉由提高光合作

用速率,進而促進其生殖生長,增加植株之花梗與花朵數。因此,蘭菌接種技術的應用,具有保護與復育原生蘭科植物的目的,並具有開發為商業化大量生產蘭科植物之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