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塘生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埤塘生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葉言都寫的 一日深遊北台灣:20條精選路線 和王佩琪的 童年的那個埤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 - 中壢米堤大飯店也說明:除了環池步道,園區內的親水護岸、濕地平台、景觀高架涼亭、木棧道等,都是旅人們可近距離觀賞多樣性生態的據點。而為了不破壞生物棲地並維護埤塘,園區設施皆採自然工法。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小天下所出版 。

國立嘉義大學 數理教育研究所 林樹聲所指導 蘇于真的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國中志工環境教育培訓課程成效評估之研究 (2021),提出埤塘生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戶外教育、志工培訓、個案研究、國中學生、環境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闕蓓德所指導 葛凡宇的 農地污染場址再利用評估工具-以桃園市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農地污染場址、再利用、土地利用適宜性分析、生命週期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成本效益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埤塘生物的解答。

最後網站守護雙連埤國寶級濕地串起校園永續生態意識 - 經濟日報則補充:今年更與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共同合作出版《童年的那個埤塘》兒童繪本,並致 ... 的影響與人為開發的坡壞,環境生態與物種的生物多樣性逐漸失去平衡,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埤塘生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日深遊北台灣:20條精選路線

為了解決埤塘生物的問題,作者葉言都 這樣論述:

說走就走,不愁計畫 你值得一趟 從土地獲得元氣的復甦之旅     台灣面積不算太大,歷史不算太長,   卻被自然與人類塞進太多太多的內容。   是的,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台灣,「多樣性」當為首選。   這樣一個地方,值得我們通過旅遊來認識,通過深度旅遊來瞭解。   ──葉言都     一日輕裝旅行,深入感受在地風情     充滿新意的20條北、中台灣旅行路線,避開人擠人的熱點,不群聚又有趣。     作者葉言都兼具小說家與歷史學者雙重身分,帶領我們探索各景點的自然特色與人文內涵。淺顯扼要的解說讓旅行更添知性,又不失輕鬆閒適。所精選的每條路線都是輕盈又豐富的旅程。     不管是喜歡觀察生態、

地質的自然派,還是徜徉田園、泡泡溫泉的浪漫派,或是認識古蹟與產業特色的知識派,甚至是騎自行車或健行的運動派,都能從本書發現合口味的好去處。     隨興中不失方向,悠閒中有歷史的視野,一場場心滿意足的小旅行就在這裡。     在這本書裡,你將發現──   〈丟丟銅仔〉歌中的火車山洞在何處   哪裡可以看到台灣最完整保存的日本時代神社   台灣最早的蓬萊米田就在陽明山上   桃園的埤塘和水圳竟能串連成優美的悠遊路線   關西和鹹菜有什麼關係   過去苑裡的女性地位較高,為何關鍵是「藺草」   亞洲第一口油井,竟然在苗栗   還有更多有趣的景點與知識   ──那些地方原來這麼有意思!   本書特色

    ○ 由葉言都老師帶路,體驗豐富的人文知性之旅。   ○ 著重介紹較少人知道且別具特色的地方,略過大眾已熟知的熱門去處。   ○ 每條路線都是作者多次親自走訪之後寫成,收錄最精華的旅遊景點。   ○ 插畫家郭正宏手繪60幅地景插畫,當地風貌躍然紙上。   ○ 考量交通、氣候、地形等因素,給予貼心的旅遊建議。

埤塘生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市府專案報告-經濟發展局質詢-

#光電埤塘

市府推動的光電埤塘,中央規定埤塘光電板的面積以60%為限,後修訂為50%。

按照道理,中央會規定光電板設置的面積為50%,就是避免光電板遮蔽整個池面,導致埤塘裡的浮游生物沒有充足的陽光及養分,但是,目前桃園市政府核准的埤塘,竟是以埤塘周邊整筆地號申請,其範圍是將周遭的護岸、步道等亦計算在內...........以平鎮社子1號池為例,被遮蔽率將近80%,嚴重的影響到埤塘生態。

而許多專家、學者指出,光電板的製程會產生有毒物質乙二醇和聚乙二醇
,是均為致癌物!

在光電埤塘是將光電板架設在水面上,其有毒物質是否會融於水中,造成永續性的影響呢?沒有經過審慎的評估、研判、與討論,就貿然實施,是否會造成生態浩劫?是否會造成民眾身體健康上的影響?是否會有二次污染糧食稻作?請謹記錯誤的政策比貪污還可怕!

#光電版的有毒廢料如何處理
#自然生態應如何維繫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國中志工環境教育培訓課程成效評估之研究

為了解決埤塘生物的問題,作者蘇于真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三位國中個案學生,接受以戶外教育與討論為主的環境教育志工培訓教學與課程前、後,在環境知識、環境覺知、行動意願和解說技能的變化。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課程總時長12.5小時。蒐集資料的方式包含概念圖繪製、半結構式訪談、解說實作評量,研究者以內容分析歸納法、描述性統計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三位個案在淡水濕地的環境知識有所擴展,對濕地生物相關概念的認識更具體,其中只有一位提及農地種電;學生對淡水濕地與其水源和農藥問題有所覺知,並能以貼近生活的角度思考濕地與人的關係;行動意願主要表現在「與他人分享濕地訊息」和「參與園區志工服務」兩個面向上,較沒有出現在「做友善淡水濕地的日常行為」;

教學後,學生解說的正確性增加,但解說的組織與經驗分享仍待加強。

童年的那個埤塘

為了解決埤塘生物的問題,作者王佩琪 這樣論述:

  童年的那個埤塘很美,   也是動植物們的家,   現在它卻變了模樣,   動植物們更搬了家,   但如果我們趕快回到埤塘前,   種下希望,   是不是就能找回當年的快樂與美景?   主角在雙連埤度過快樂的童年,感受山裡濕地四季的美。長大後離開家鄉,到城裡工作。在育兒過程中,想起在埤塘邊度過的快樂童年,想讓孩子也體驗同樣的快樂,於是帶著孩子回到雙連埤。但是雙連埤景色已經不復往昔,於是主角跟不約而同前來的童年玩伴,一起努力復育埤塘,期待埤塘回復往日的美麗。 推薦語   臺灣水生植物專家 林春吉   過去:臺灣水植物最豐富的區域。   現在:人為破壞導致小果菱及紅葉背

型蓴菜滅絕。   未來:期盼人為復育恢復過去的豐富生態面貌。   本書兼具人文與自然生態結合的畫冊,亦是按圖索驥的生物圖鑑,值得擁有與珍藏。   荒野保護協會/荒野基金會創辦人 徐仁修   影響我這輩子生涯最重要的是童年在農村渡過與大自然極為親近的生活,也奠定我後來成為作家、生態攝影家與探險家的基礎。為此,我要推薦這本兒童繪本,可以體會書中主角在生態豐饒的雙連埤童年歲月,更能透過故事來認知雙連埤的精采生態環境。閱讀這本生動的繪本,必能啟發你對大自然的興趣與熱情!   荒野保護協會   雙連埤,一個自然恬靜、濕地生物的諾亞方舟   它,曾是受傷嚴重的濕地生物天堂,因無法立即轉換為金錢,而被忽

視價值。   它,默默提供生物棲所、給人們乾淨的水、降低夏天的高溫、蓄留暴雨洪水。   它,有著緯創人文基金會及荒野保護協會的長期守護。   它,漸漸恢復生意盎然之姿,也變得越來越好。  

農地污染場址再利用評估工具-以桃園市為例

為了解決埤塘生物的問題,作者葛凡宇 這樣論述:

政府機關近年積極投入整治農地污染場址,不僅採納傳統整治工法,亦推廣轉作非食用作物、植生復育,以及作為生質能原料方法,然而土壤污染濃度達到整治標準而解除列管的農地,由於未善加管理或無法阻斷污染源,出現再次污染或農產品重金屬超標情形;農民考量投入成本和改善時程,不願轉作或採用植生復育改善方法;作為生質能原料則因農地狹小分散,不適合於國內發展。上述情形突顯政府機關耗資經費的整治作為,並未達到農地恢復種植功能的預期成效。因此本研究旨於建立一個兼顧環境面和經濟社會面的農地污染場址再利用評估工具,透過探討住宅、商業、工業、太陽光電和農業五種方案的再利用適宜性和效益,作為決策者優化農地污染場址管理效用以及

國土規劃策略之參考。 本評估工具分為兩階段,首先為再利用方案適宜性分析,採納18個環境面和社會經濟面因子,設定住宅、商業、工業、太陽光電和農業共五種再利用方案,透過土地利用適宜性分析 (land use suitability analysis, LUSA) 評選適宜性分數最高方案為未來的再利用方案。第二階段運用成本效益分析 (cost-benefit analysis, CBA) 計算場址以適宜方案再利用的耗費成本和產出效益,成本效益項目劃分為外部成本效益與內部成本效益;外部成本效益包括透過生命週期評估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計算的碳排成本與碳減緩效

益,以及藉由生態系統服務評估方法 (ecosystem services valuation, ESV) 量化的農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內部成本效益定義場址以適宜方案再利用的商品生產或服務提供所涵蓋的直接成本和直接效益。最後採用淨現值方法 (net present value, NPV) 整合場址生命週期所有的外部成本效益和內部成本效益,評定適宜方案中淨效益最高方案為最佳再利用方案;若再利用成本高於再利用效益則恢復農業使用。 本研究以桃園市農地污染控制場址為研究案例,方案適宜性分析結果指出三個農地污染場址密集區適合採用太陽光電方案,剩下二個農地污染場址密集區適合採用農業方案。內部效益評估結

果說明五個密集區的場址,25年生命週期共能產出97,246,975~776,238,657元的內部效益,顯示污染農地整治後恢復耕作或是開發作為太陽能發電設施皆能帶來直接的經濟價值,具有內部效益;然而因為蒸發散量和期作天數的不確定性,太陽能發電量約為926.77~1162.01 kWh/kWp/yr,售電效益可能低於整治改善成本,而造成五個密集區內採太陽光電方案之場址產生約為0~-1,662,839元的內部成本。外部效益評估結果包含溫室氣體排放衝擊評估結果和農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溫室氣體排放衝擊評估結果指出由於三個密集區以太陽光電方案再利用,因此五個密集區可產出約324,396,311~

409,605,211元的溫室氣體減緩效益;不過也因為三個密集區開發作為太陽能發電設施,因此造成五個密集區約-218,943,042~-276,225,400元的農地生態系統價值損失。整合以上兩項外部效益評估結果,五個農地污染場址密集區整治改善後再利用能產出約48,170,913~190,662,182元的外部效益,突顯將污染農地開發作為其他用途,會損失高額的農地生態系統服務效益,因此相較採用太陽光電方案,污染農地整治後回復耕作能創造更高的外部效益。 本評估工具最後一個步驟係整合外部效益評估結果和內部效益評估結果,透過以NPV方法計算農地污染場址再利用的生命週期淨效益。由於應用太陽光電方

案的場址再利用所產生的外部成本衝擊高於再生能源販售的效益,造成淨效益為負值,說明本研究區域內之污染農地不宜作為太陽能發電設施,應回復農業耕作以創造更高的淨效益。因此本研究建議五個密集區內的場址最佳再利用方案為農業方案,約能帶來1,602,586,602~1,966,861,607元的淨效益,證明整治改善污染農地場址能帶來換環境價值和實際經濟效益,提供兼顧環境面和社會經濟面的土地利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