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交流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另外網站交通指引Transportation - 日月潭住宿也說明:(一)國道一號→國道三號→霧峰系統交流道(214K處)→接國道六號→愛蘭交流道下(往 ... 高速公路→彰化系統交流道→中部第二高速公路(草屯交流道)→台14線→草屯→埔里→ ...

逢甲大學 環境工程與科學所 梁正中所指導 林益群的 運用CALINE-4模式探討國6高速公路通車對沿線空氣污染減量成效 (2010),提出埔里交流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模式模擬、空氣污染排放、交通量、交通效益。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所 劉曜華所指導 林景濬的 埔里地區交通轉運中心最適區位之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層級分析程序法、最適區位、交通轉運中心的重點而找出了 埔里交流道的解答。

最後網站埔里Q House則補充:Q House位於南投埔里小鎮,位置靠近國道六號交流道,鄰近中台禪寺、鯉魚潭、廣興紙寮、元首館及埔里市區…等熱門景點,更是前往日月潭、霧社、清境及合歡山等旅遊的中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埔里交流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埔里交流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PNN Justin.tv頻道 http://zh-tw.justin.tv/pnnpts

運用CALINE-4模式探討國6高速公路通車對沿線空氣污染減量成效

為了解決埔里交流道的問題,作者林益群 這樣論述:

運用CALINE-4模式模擬四種污染物,並進行國道6號開通前後空氣污染排放量的比較。草屯和埔里交流道於2010年4月2~6日及10~12日進行假日與平日車流量的實地量測。在草屯交流道實際車流量量測結果皆大於埔里交流道,指出愛蘭交流道為車輛主要前往或離開日月潭的入口。CALINE-4模式模擬的結果指出因周圍都高山,使空氣污染物易累積於土城、柑子林和愛蘭地區。模擬結果顯示CO、NOX、NMHC和PM10的削減量在2009年分別為2,656、192、307和23公噸/年;2010年分別為3,203、216、340和19公噸/年,即使國道的開通導致在2010年前往國家風景區的觀光車潮每天大概增加3,

800 PCU/天。比較2007到2010年當地觀測值和上風處的空氣監測站,顯示當地空氣品質在國道開通後明顯地改善。

埔里地區交通轉運中心最適區位之研究

為了解決埔里交流道的問題,作者林景濬 這樣論述:

國道六號通車後,受到交通時程大幅縮短結果,加上埔里鄰近日月潭、清境廬山合歡山等著名遊憩區,人潮與交通流量勢必大幅上升,而每遇假日或是雪季,往各風景區之動線常常塞車且回堵,造成遊興大減且各方面成本增加,因此,探討於埔里地區各交流道下擇定一處最適區位來設置交通轉運中心乃成為一向重要課題,透過交通轉運中心轉載各地而來之遊客,可以降低各風景區之車輛承載量,進而提升整體遊憩活動之品質。本研究嘗試建立一套埔里地區轉運中心之最適區位選擇之決策模式。透過國內外相關最適區位理論文獻,及國內區位選擇文獻的探討,歸納出可能影響轉運中心之最適區位選擇的因素,並加入未來經營者(埔里鎮公所、客運業者)、相關專家學者之需

求與意見,來訂立本轉運中心之遴選因子為評估準則;並依據國道六號埔里地區交流道、末端匝道位置下最近區位與本研究訪談埔里鎮公所得知設置需求與較適用地之可行性訂立出四處評選用地,為評選個案,利用「層級分析程序法」來分析此四個替代方案。本研究以「層級分析程序法」,先對全體進行第一層級區位因素(影響埔里地區轉運中心之最適區位選擇的因素)的重要性評比發現,以「設置規模」優於「土地權屬」優於「設置區位」優於「土地使用編定」優於「地形地勢」優於「環境敏感區」;第二層級因素分析,係分析在六個影響因素之下,各替代方案的優先順序,其結果為「埔里花卉物流中心旁用地」優於「愛蘭交流道接台14線出口」優於「國道六號銜接台

14線匝道出口處」優於「西安路與獅子路交叉口」,綜合以上各替代方案分析結果,優先權重順序,最後以「埔里花卉物流中心旁用地」為第一優先。「埔里花卉物流中心旁用地」有相當大之優勢原因經探究為其位於日月潭風景區、埔里鎮中心及清境合歡山風景區之折衷點、有大規模平坦之公有地、位於埔里交流道下不到一公里、無天然歷史災害威脅加上又鄰近南投花博會主場館埔里花卉物流中心旁,發展潛力極大,造就其優勢之原因。關鍵詞:交通轉運中心、最適區位、層級分析程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