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三號怎麼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道三號怎麼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焦鈞寫的 水果政治學:兩岸農業交流十年回顧與展望 和林火旺的 為生命找道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sluthenew.online - 國道一號地圖2023也說明:朋友 string(14) "cevi-orpund.ch" 國道一號地圖國道一號地圖書法博物館97 高雄交流道178 國道一號( ... 國道三號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北上在117公里*2235中控排除*.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巨流圖書公司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鄧學良所指導 陳智暄的 臺灣地區行政監督法制之研究 (2012),提出國道三號怎麼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評鑑、監督、資訊公開、審計、廉政、權力分立、監察、調查局。

最後網站急上廁所?國道3北上塞車竟見2男奔跑 - TVBS新聞則補充:... 第一天國道三號北上25.2公里處原來在一百多公尺後,就是木柵休息站。 圖/TVBS 急上廁所?國道3北上塞車竟見2男奔跑 圖/TVBS. 實際到高速公路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道三號怎麼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水果政治學:兩岸農業交流十年回顧與展望

為了解決國道三號怎麼走的問題,作者焦鈞 這樣論述:

身處在水果王國的臺灣,你嚐過水果的「真滋味」, 卻不一定嚐過水果的「政治味」!     買賣水果很單純,但臺灣水果想進中國市場,情況就不同。除了兩岸市場運作的差異,政治關係上的曖昧更是眾所皆知。臺灣農民想要固定的銷量和穩定的收益,卻無奈官商從中上下其手,造成紅利分配不均;中國則有以農業統戰臺灣的政治目的,透過政策採購以拉攏民心,雖然解決部分生產問題,但在中國市場要怎麼賣?能不能賣得動?又是另一回事。這些盤根錯節的政治角力與利益分配,就此形成了一門「水果政治學」。     作者記錄這十年來的兩岸農業交流後,利用基本的經濟原則提出建言,希望回歸市場機制、尊重消費者導向,期待臺灣能發展一套模式,將優

良農特產品順利銷往中國,進而站穩腳步,面對更開放的全球市場。   各界推薦     二○一四年三月發生太陽花學運,讓臺灣各界覺醒,進而全面檢視和追究二○○八年以來兩岸交流互動的真相,政府斥資不斐的政策宣傳,已無法讓民眾信服。與此同時,「買辦」成為兩岸之間最熱門的話題,到底誰是「買辦」?誰用權勢劫取了兩岸交流的好處?事實上,農業是「買辦」們所染指的其中一個行業,本書揭露真相,帶領我們認識「買辦」,不僅值得臺灣各界閱覽,更是北京官員要總結過去七年的經驗與教訓,必須掌握的素材。──詹志宏(前陸委會主任秘書、前海基會副秘書長)   焦鈞曾擔任記者與立委助理,人脈見聞廣闊,也曾進入兩岸蔬果銷售的協商過

程,貼身觀察農會系統、地方派系、政黨幕後和果農心情,形成珍貴的第一手描寫,刻畫當事者栩栩如生,令讀者可以從書中挖掘鮮為人知的情節。本書將是研究兩岸關係與中國對臺統戰不可或缺的參考材料,也是處理對中事務的官員與政治人物必讀的書。──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國民黨不倒,臺灣不會好」,在年輕世代中不斷發酵,成了國民黨敗選的關鍵。究其實質,則和國民黨忽視「公平正義」、「公民參與」密不可分;再加上敏感的兩岸關係,問題更加複雜。國民黨要再生、革新,必須面對「兩岸紅利公平分配」,「兩岸交流公開透明」的課題,並且掌握兩岸交流的深層結構。焦鈞兄的力作,從最具庶民性、本土性和時代性的農業領域出發

,深入探討兩岸買辦的形成、紅利分配的扭曲和農民主體的橫遭漠視。政黨和政治人物要避免重蹈覆轍,產官學界要研究反思,絕對不能錯過這本大作!──楊偉中(國民黨發言人,曾為記者、社運工作者)     焦鈞是我的輔大學弟,我們在輔大青年社期間相依為命,在解嚴狂飆的年代,我們做過許多事情。我跑兩岸新聞多年,深知在二○○四年期間兩岸關係詭譎,還好有連胡會、宋胡會穩住陣腳,這話看在逢中必反的人士眼中,當然可以用「今是昨非」來說嘴。與此同時,許多期望用農業穩住兩岸情勢的有識之士,希望兩岸交流「不怕慢、只怕斷」;也有許多穿梭兩岸的農業買辦上下其手,令人不忍卒睹。焦鈞用如喙之筆,完成兩岸水果政治學的最後拼圖,就像我

們輔大青年社永遠換不掉的對聯:「執春秋之筆,明善惡之辨」。焦鈞筆力千鈞,樂以為文推薦!──杜聖聰(玄奘大學廣播與電視新聞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焦鈞   出生、求學於高雄市,畢業於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在職專班(現併入公共事務學系)。     工作生涯前十年,從記者到政治幕僚,南北二路轉戰基層與高層。十年前因緣際會接觸農會體系,後轉戰臺北農產運銷公司任職,先參與兩岸農業交流談判,後執行臺灣水果出口貿易。     對臺灣農業的認識不是學理上的研究,而是從實務面的親身參與、觀察,並以記者之眼記錄,將兩岸農業交流放入歷史長河中,詳實報導、檢視並剖析。     重

要經歷:   自立晚報、民生報、東森電視台、公共電視台、中天電視台記者;立法院助理;選舉幕僚;臺北農產公司秘書、貿易課長、企劃課長。 差異化策略 開創外銷新藍海|蔡復進 臺灣水果不要政治味|樊中原 對兩岸交流要多包容|陳先才 變臉‧變心‧轉向|吳鯤魯 臺灣農民要的是真心|蘇偉碩 自序 第一章 局外人 1.兩顆子彈 2.北藍南綠 3.換軌 4.亂局 第二章 升溫 1.探底 2.先行者 3.階級 4.連胡會:農業成為重中之重 5.終結 第三章 參與 1.過招 2.農會 3.北京行 4.誤解 5.代言人 第四章 政治VS市場 1.政策採購 2.誰跟著大人走 3.吃相難看

4.中間商 5.鳳梨釋迦 第五章 農業戰場 1.嘗試失敗 2.龍頭在哪裡? 3.過度生產、過度消費! 4.安全與認證 5.借鏡 第六章 終曲:剪不斷、理還亂 1.小農心聲 2.水果政治學 3.反思:回歸市場機制、尊重消費者導向 後記 附錄 自序   臺灣這個水果王國,從屏東的最南端恆春開始算起,每年落山風一過芒果樹開始開花,伴隨著種植面積相對較少的荔枝園,一片黃綠夾雜,甚是壯觀。再往北過了枋山這個愛文芒果大產區,沿著屏鵝公路往北來到了臺一號省道與臺十七號省道分叉的佳冬鄉,看到路旁盡是經過矮化,種在鹽分地的蓮霧樹。包含北邊的南州、枋寮等鄉鎮,這裡就是屏東黑珍珠蓮霧的最大產區。   

  跨越高屏溪,順著國道三號進入高雄,從田寮月世界交流道出來,往北旗山、美濃,過去是香蕉、菸葉的重鎮,如今轉型種小番茄、白玉蘿蔔等,香蕉不再是唯一特色。沿著荖濃溪來到六龜,這裡的「黑鑽石蓮霧」名號不輸屏東的黑珍珠蓮霧,口感風味各有擁護者。      從國道十道往西,從燕巢出口下,就是聞名全省的珍珠芭樂集散地;周邊鄉鎮的珍珠芭樂,在某個年代之前都運到燕巢打上「燕之巢」的品牌記號,表明自己是正宗燕巢產的珍珠芭樂。 當然,現在周邊的阿蓮、岡山、大社,甚至田寮都有芭樂產銷班,農會也特別重視自己的品牌經營,擴大了珍珠芭樂在高雄的群聚效益,南邊的屏東、北邊的臺南,兩邊的農民都不會輕易嘗試種植芭樂,避開高雄

這個「芭樂集團軍」。      在高雄的芭樂產區,也和每年產在冬天的棗子,產區相重疊;芭樂是全年生,棗子剛好應付每年春節龐大的水果送禮潮,許多知名連鎖系統或網路購物,都知道過年期間高雄的棗子禮盒,是水果禮盒送禮的上選。      順著臺三線,穿越南化水庫,來到臺南南化區,這個全臺最重要的芒果大產區,每年都與屏東枋山,在愛文芒果輸日這檔事,產生微妙的競合關係。日本,因為每年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節(お盆、おぼん),是日本人相互送禮的一個最重要節日,臺灣的愛文芒果剛好盛產期就落在這個季節的前後;如果風調雨順,屏東產區的中、末期結束,剛好遇上臺南產區的初、中期的採收,大家都可以趕上這波龐大商機。   

  但如果屏東愛文芒果生產期拖延,與臺南產區愛文芒果重疊期太長,或是受節氣影響芒果樹開花延後,臺南產區的愛文芒果趕不上七月十五日這個時間點,或是被屏東搶去太多訂單,也是時有所聞。老天爺是公平的,給了高雄芭樂和棗子,讓屏東和臺南專注在芒果上。      續走國道三號,嘉義也一直是很重要的外銷日本鳳梨產區,而近幾年中國大陸對臺灣鳳梨採購需求暢旺,屏東地區的鳳梨已不足以應付,嘉義地區鳳梨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也因此產生了很特殊的產銷生態,特別是在這種單一水果種植很突出的縣市地區,「盤商」(俗稱臺阿場,塑膠籮筐的臺語)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們一次收購整片農地的鳳梨,然後再以塑膠籮筐分裝到下游中小盤商手上。農

民有現金收,又不用花錢買紙箱,何樂不為!      嘉義還是夏季蓮霧的重要產區,往阿里山方向的梅山鄉,因海拔地勢之便,當屏東、高雄的蓮霧約在清明節前後結束,就是嘉義梅山蓮霧的登場。這幾年銷到中國大陸上海的蓮霧,幾乎都是從這裡出貨;當然,貿易商可能會在紙箱上打著「黑珍珠蓮霧」。反正,水果不會講話,也沒有多少中國大陸消費者有那樣的專業可以用嘴分辨出,這是屏東、高雄還是 嘉義產的蓮霧!      離開嘉義前,這裡有一種臺灣賣的價格很差,但也是被上海人搶購的水果:葡萄柚。當地人有另一種稱呼,沒有套袋、表皮橘紅的稱之「紅寶石」;有套袋,口感微酸,表皮近似淡黃色稱之為「二紅」。不過,上海人多半搞不清楚,紅

寶石價格比二紅高出約一半,但上海商人常常付了紅寶石的價錢,卻買到了二紅而不知。   過北港溪來到雲林,這裡過去出名的是柳丁,但這幾年已經被茂谷柑取代。當然,雲林更是北臺灣重要的蔬菜供應基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讓雲林不僅僅有濁水溪米這樣高知名度的農產品,大蒜、西瓜、哈密瓜、結球萵苣⋯⋯都極具特色,且是重要生產基地所在。      整個雲嘉平原是臺灣重要的米倉,這幾年卻興起一棟又一棟的網室,種植了市場上銷售十分搶手的「聖女小番茄」,後來又更新品種,名為「玉女小番茄」;皮越來越薄,汁越來越甜,這些都是年輕農民返鄉之後,才出現的新形態。只能說,臺北人真好命,但也確實只有臺北這個大市場,才

能消費得起一公斤可以賣到五、六百元的盒裝小番茄。      彰化最出名的農產品非花卉莫屬,但離開田尾花園公路往溪湖、大村走,網室、室外交錯種植的巨峰葡萄,則成為彰化的另一個亮點。來到彰化,當然可以順道來溪湖市區,一家接著一家的羊肉爐,也是此地一大特色。穿越溪湖鎮的熱鬧街道,往二林方向,在中科園區的周邊,盡是臺糖土地;這裡,已被農民整片承租,嘗試種植有機、經認證的蔬菜,與全臺最大的超市通路達成供銷契約。      臺中的山城幾個鄉鎮農會,在臺中農業局官員的認真輔導下,成功打響米酒品牌,外銷東京、上海、廣州等大都會區;柑橘類當然也是這邊的主力農產品,椪柑、茂谷柑更是質優。唯一不靠海的南投,香蕉依舊

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但一路從彰化八卦山系連接而來的集集區,也群聚大片的鳳梨產業,品質水準都上的了檯面。而高海拔的信義鄉,或低一點的水里鄉,則是冬季巨峰葡萄的重要產區,在臺北消費者心目中,地位不輸彰化溪湖巨峰葡萄。      當然,南投最重要的還是鹿谷的茶葉,因為中國大陸觀光客的大舉採購,臺中和平鄉梨山產區、阿里山產區,加上傳統的鹿谷產區,每年冬、春兩季茶葉開盤價格,節節高升,甚至整片茶山的產量被香港、中國大陸買家鎖死,也都不是祕密。      跨過大安溪,苗栗、新竹、桃園的丘陵地形,基本上就不是農產品生產的適合條件;但基本上仍有苗栗大湖、獅潭的草莓,卓蘭的楊桃、葡萄,新竹的桶柑,這些在市場上都有

固定的愛好者。中部山區到苗栗、新竹,整個一路從梨山跨到東勢摩天嶺,是日本品種「富有、次郎」甜柿的產區,品質已超越日本本地;往北一路順著臺三線,苗栗卓蘭、三灣到新竹,沿著丘陵稜線則是滿山遍野的高接梨,帶給當地農民豐厚的收入。      當你這樣走一圈回到臺北,才發現活在臺灣,真的很幸福;不用半天的時間就能南北走一回,所以臺北人才可以每天早上吃到最新鮮的蔬菜、水果,道理就在這兒。      當然,不能忘了美麗的臺灣東部!從臺北,不論走國道五號或搭乘臺鐵前往宜蘭,再一路往南奔向花蓮,這裡就是臺灣無毒農推廣最成功的地方;東部,這塊臺灣最後的淨土,就在原鄉年輕子弟陸續返鄉守護下,開花結果。跨過著名的富里

、關山、池上這個臺灣稻米最出名的產地,吃著同一條水脈,連日本人都想來這裡種植他們引以為傲的越光米,然後再回銷日本。來到臺東,到處可見釋迦園,這個幾乎成為臺東水果的代名詞,同時也是臺灣最具特色的水果,如今更是「反攻大陸」最成功的臺灣水果。      這幅「臺灣水果地理圖像」是筆者這十年工作的縮影,也是從事本書寫作前,必須先自我要求做好的基本功。   ⋯⋯⋯⋯⋯⋯⋯⋯⋯⋯⋯⋯⋯⋯⋯⋯⋯⋯      我們市井小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水果、蔬菜,為何會沾染上政治,進而成為一門「水果政治學」?      話說從頭,一切都是兩岸交流開放後的產物,也是因為政黨選舉、藍綠對立、兩岸關係的不透明,所造成的扭曲變

形所致。      農民成為中共對臺統戰的對象,也是藍、綠、紅三方爭奪討好的對象;農產品,特別是水果,也就這樣被搬上舞臺,變成政治操作的籌碼。      本書《水果政治學:兩岸農業交流十年回顧與展望》,從筆者這十年工作的兩個軸線談起;一條是筆者的工作親身經歷、內幕與自我反思,一條是平行於這條軸線的兩岸政治環境變化、脈絡與個人觀察。      第一條軸線從連戰、胡錦濤兩人首次面談後確立的兩岸農業交流框架開始,描寫筆者在立法院工作期間因緣際會接觸到臺灣農會系統在這個場域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後直接涉入其中;接下來,一路往下延伸到筆者轉戰到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此次轉換跑道與角色後,仍持續在兩岸農業

交流這條道路,甚至進一步跨越到執行臺灣水果外銷中國大陸的政策採購,以及農產品外銷的實務經驗談。      本書另一條脈絡是做為前一條軸線的時空參照軸。從三一九槍擊案的兩顆子彈談起,點出兩岸進入一個混沌不明、難以捉摸的危險期,中共對臺系統如何拉高對臺統戰,藉此爬梳農業成為重中之重的整個歷史脈絡;接著一路進展到對臺政策因為執行兩岸農業讓利所面臨的挑戰,以致到後來戰線全面失守潰敗的原因,回歸到前一條筆者親身參與的故事文本軸線上。      本書企圖談論兩岸農業交流這十年的一個具體而微的縮影,透過這兩條軸線,有第一人稱的現場紀實,也有從工作經驗中彙整對兩岸時局變化的分析觀察,回到兩岸農業交流這個核心議

題上,希望藉由筆者參與其中一小部分的所見、所聞、所得,得出下一個兩岸農業交流的十年,臺灣、中國大陸分別可以再做些什麼、或是該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當然,內心希望這本小小的文字記錄能達拋磚引玉之效,讓更多曾經在這十年穿梭於兩岸農業交流的有志之士,能提出更深入精闢的見解。      在此,感謝高雄市農業局局長蔡復進、研究所所長樊中原、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陳先才、研究所老師吳鯤魯、反美牛戰將也是精神科醫師蘇偉碩等師長、同學,費心為本書不吝指正並為之作序。      十年過了,最後只想說一句:「臺灣水果若沒沾惹到政治,那該多好!」   二○一五年八月秋 筆於臺北 第四章 政策VS市場  國

共平臺建立後,認真地執行連胡會的結論共識,特別針對臺灣水果過產滯銷進行「緊急採購」。於國民黨在野期,中共對臺系統總共發動了三次的對臺水果緊急採購;此舉引來了民進黨政府的反制,但也凸顯了制度建立的重要,當然也引發了農產品生產過剩,到底是要自救還是依賴外援的爭辯。  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執行政策採購也就不再隱晦,大喇喇地浮上檯面執行。成效看似達到穩定價格,但卻也讓臺灣水果在中國大陸市場通路,全面潰敗。期間,多少兩岸政商人物穿梭在此之中,想要分食兩岸農業紅利,其結果就是臺灣基層農民成為配角,最大的政治獲益者其實是政治人物。 1.政策採購  談起政策採購,還是要回到連戰二○○五年北京和平之旅後,對當時在

野國民黨而言,解決臺灣農產品在中國大陸銷售問題是「能做不能說」,以免遭惹民進黨的抵制,更可避免其他勢力介入分食。但有另一項工作,卻是「又能做又能說」的,那就是政策採購。  臺灣有幾樣水果或是一年四季都有生產,或是農民搶種,也因此特別容易出現價格暴起暴跌,導致農民損失;原因很簡單,就是生產過剩。特別是柳丁、香蕉,前者集中在臺南、嘉義、雲林與臺中一帶,後者幾乎在大安溪以南都有種植,其中又以南投、屏東兩地為最。  故事的起點是二○○六年四月舉辦的首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又稱國共論壇),其中有一項結論是,為了穩定臺灣農產品市場價格,保障農民收益,如果發生臺灣農產品過產滯銷的情況,由中國大陸啟動緊急採購機

制。  首屆國共論壇舉辦後不久,香蕉即出現盛產,當時預估比前一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二,國民黨內的「兩岸農產貿易及合作小組」,即向國臺辦聯繫啟動「採購臺灣過剩蔬果機制」。  因為民進黨主政,國民黨系統只好依賴農民團體,也就是「台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以及「台灣省蔬果運銷合作社聯合社」,這兩大農民團體協助,在二○○六年六月十二日啟動首次的香蕉政策採購。  當時中國大陸同意這項緊急採購的數量為兩百公噸,產地採購價格為每公斤十一點一元。一個四十呎標準冷藏貨櫃,可以裝一千三百五十箱、每箱十二公斤重的香蕉;也就是說,大約採購十二個四十呎貨櫃。這對於常態性貿易來說,是一個很小的數字,但對於兩黨之間卻是個大突破。

國道三號怎麼走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記得👉訂閱 波波星球
https://www.youtube.com/user/asdfghjkl3252882

波波星球 專屬小朋友的星球
希望更多的孩子或偏鄉學校
在家裡,與 哥哥姐姐 一起開心跳舞!

❤️搶先看👉泡泡哥哥
【大人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user/012109907922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ubblebrothe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opolee520/

❤️聯絡方式
電話:0988208816 或 LineID:abcd614

👉更多影片如下
❤️夜市美食❤️
🌟【士林夜市必吃美食】
https://youtu.be/m8-EbwF4U7Q
🌟【寧夏夜市私推必吃美食 】
https://youtu.be/qHdijIrn4D0
🌟【南勢角興南夜市 便宜又大碗的芒果冰 】
https://youtu.be/wINxWbZNHO4
🌟【板橋南雅夜市七間美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cJ22zZknh4
🌟【台南武聖夜市必吃美食】
https://youtu.be/yzYITABOcWk

❤️台北美食❤️
🌟【台北美食 蒙古烤肉36年天天客滿 】
https://youtu.be/xPJvjvlRCes
🌟【CP值超高的豆漿店 】
https://youtu.be/i0EvgwjM8LE
🌟【西門町必吃加熱滷味 】
https://youtu.be/tp2Y3ZxhfkE

❤️新北美食❤️
🌟【中和巨無霸漢堡 CP值破表】
https://youtu.be/F-ZNx4P74AA
🌟【中和南勢角美食】
https://youtu.be/U4Pa0nYbans
🌟【中和華新街南洋美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4lNtRA03XE

❤️台南美食❤️
🌟【台南人大推 現宰溫體牛火鍋】
https://youtu.be/rLvSySKU84s
🌟【什麼茶一天限量20杯?】
https://youtu.be/bLCIJNGHaGY
🌟【台南武聖夜市必吃美食】
https://youtu.be/yzYITABOcWk
🌟【台南波霸蛋塔】
https://youtu.be/UvyO5mVH_lk

❤️基隆美食❤️
🌟【五家基隆中正巷弄私藏麵食大推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j9SYqj5O98

❤️桃園美食❤️
🌟【泡泡哥哥過年必拜的廟?】
https://youtu.be/8WhVuulECzo

👑廟的資訊👑
❤️新北市👉林口洪福宮
地址:新北市林口區下福里11鄰下福139之11號
👉交通路線
開車👑開車前往,車用導航機可輸入地址新北市林口區下福里139之11號 這裡是旁邊的下福里洪福宮-土地公廟👑停車資訊:活動中心前方有免費停車場
捷運👑捷運最近的是捷運機場線的A9捷運林口站,可轉乘新北市新巴士F237號公車,但距離還有好一大段,坐公車時間約需1小時到李厝站下車,再步行約5分鐘抵達下福市民活動中心
公車👑新北市免費公車有許多選擇,F237、F238、F239號公車,在李厝站下車,再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下福市民活動中心
客運👑桃園客運,5020桃園-下福號公車,在李厝站下車,再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下福市民活動中心


❤️桃園👉竹圍福海宮
地址:桃園市大園區竹圍里6鄰65號
https://www.fuhai.tw
👉交通資訊
開車👑三民路一段桃園國際機場復興航後五酒桶山步道國道2號高速公路台15省道公路國道二號高速公路台4縣道三民路一段Fuflaitiy台61線濱海公路自行開車:國道一(三)號北上 接機場聯絡道西向方向行駛 下貨運站交流道接三民路一段(台四線省道)左轉 竹團街左轉即可到達國道一號南下下南崁交流道 沿南崁路一段直走接三民路一段(台四線省道)左轉 竹團街左轉即可到達。國道三號接機場聯絡道下貨運站交流道 接三民路一段(台四線省道)左轉 竹園街左轉即可到達
客運👑台北地區於民權束路所有公車站牌搭乘亞通客運5250公車即可直達竹團站桃園火車站搭乘桃園客運-5016(桃園-南崁/山腳-竹園),5022(桃園-南崁-沙崙),在終點站『竹圍站』下車桃園竹圍福海宮

❤️桃園👉草漯保障宮
地址:桃園市觀音區保障里大觀路一段579號
👉交通資訊
開車👑走台15號西濱快速道路,保障宮就位在39公里處,廟旁有廣場可供停車
公車👑在桃園搭乘桃園→觀音的公車,在草漯站下車,即可到達,單程票價約59元。也可以在中壢搭乘中壢經由白玉→觀音的公車,一樣在草漯站下車即可,票價約41元

❤️桃園👉觀音溥濟宮
地址:桃園市觀音區保生里16鄰仁愛路二段417號
👉交通資訊
開車👑國道一號台66線出口下交流道往觀音前進,仁愛路二段/桃89鄉道向左轉直走約1.4公里就到溥濟宮
客運👑桃園客運5033至保生廟下車

臺灣地區行政監督法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國道三號怎麼走的問題,作者陳智暄 這樣論述:

為防止行政權的獨大與腐化,組織體皆成立行政監督制度,以監督、控制行政機關。台灣地區(我國)現行體制,得區分外部監督及內部監督之行政監督機制,外部監督體系包括監察、立法、司法、考試權甚至公私協力下之媒體監督、群眾監督等相關主體;而政風體系、廉政署、檢察體系、調查局等,本研究認為上述為行政機關內部組織,從社會現象觀察根本毫無監督能力,而內部監督係在特定情況,常態具有外部性的監督主體短期進入到行政領域進行監督而言,社會面方法論上,針對2010年起,台鐵承辦5工程案,爆發副局長帶隊喝花酒致國庫損失3億元,學者陳耀祥認為組織內指揮管理為貪腐主因,須透過外部監督與內部稽查力量,此與本文見解一致令人雀躍,

此外本研究也進一步以學說與事實區分「行政監督」與「行政指揮管理」,匡正組織隱蔽性與人情主義下,卻普遍認為組織層級節制能夠自我監督之錯誤立法與盲點,嘗試於行政法體系之既有體系,歸納抽離出「行政監督總論」,並建立「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學理與實務基礎之原則性「內、外部監督總論」,並在「各論」中闡述各種監督態。完整將臺灣地區行政法賦予監督第五架構,進行學說系統化與實務問題之解決。 為監督行政機關之治權角色,政府於訂定各種事前、事中、事後監督規範,於健全、堅實國家財務制度方面,審計部已研訂《審計制度改革方案》。惟臺灣地區監督實務上仍有眾多尚待檢討之處,就如社會面上從中央到地方貪腐不斷;關於大型

工程招標案之弊案層出不窮,現行監督制衡顯然無法有效解決問題,此外政府與檢調、政風體系對於腐敗案件的事前預防及事後追究的權責劃分問題、監察權行使之界限,與行政權之自主性與其反饋效果的發揮,以及監察權與其組織如何與地方制度為最適調整等問題,均須體系性、系統性檢討,並研訂監督政策與立法方向。 雖然臺灣地區與內閣制或專制國體制大相逕庭,以致行政監察的設計和組織體系具有相當差異,不過行政監察制度之建置在於監督行政權運作的合理正當之「監督理想原貌」,則屬一致,故行政監督之研究,在國際比較甚為重要。爰此,筆者分別探討我國行政監察體系之現況、各國行政監察制度之特質。包括與學者鄧學良共同研究之香港申訴專員

、新加坡反貪腐總局、北歐監察使等監督組織,並加以生態性地截長補短。 如何增強組織外部行政監督制度,並將行政法五大架構運用於研究,點出行政監督之優缺點,並提出適切之建議,譬如比較大陸地區紀委、檢察部、反貪局、預防腐敗局、檢察院,看似完備卻貪腐不斷,與「大部制」理想相悖,本研究將從社會面、經濟面、政治面及法制面從新檢視建構原理,並「組織最適誡命」等學說綜合觀察,提出單一整合並強化之最高監察組織─監察院構想。

為生命找道理

為了解決國道三號怎麼走的問題,作者林火旺 這樣論述:

生命教育最關鍵的一本書 一個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蘇格拉底   人應該怎麼活?  也許永遠得不到標準答案,  但是這卻是一個沒有人能夠迴避的問題。   除非你一輩子完全沒有任何憂苦愁煩,  否則這個問題一定會在你每一個難過的日子、傷心的夜晚,  以各種形式、不知不覺在你心裡浮現。  然而無憂無慮的生活,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幻想,  苦難和挫折是人生的常態,而不是例外。   這是在生命教育課程列為國高中必修課之後,林火旺教授特地為老師和學子們所寫的一本書。   一如他的演講叫好又叫座,林火旺教授的這本書,不同於一般深奧艱澀的哲學論述,而是信手捻來,就是一則則哲學家的故事,一個個發生在

台灣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藉此深入淺出地闡釋道德哲學的論證,他犀利的邏輯思路,豐厚的自由主義學理,充滿社會關懷的人道精神,挑動每個人回頭叩問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林教授開宗明義,要讀者認知到「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強調思想是幸福的元素之一,哲學式的辯證思考是幸福大道,宏觀的角度,探索人類共同的命運,再到自我追尋,關懷他人,最後歸結到珍惜生命的要義之上。   如果你擁有的財富不多,可以從希臘哲學家中找到處方:「構成快樂的元素並不昂貴」;如果你諸事不順,也有哲學家會告訴你:「痛苦是達到真正快樂必經的過程」;如果你職位低、升遷不易,哲學家的建議是:「名位和權力是不自然且不必要的欲望」;如果你

遭逢生離死別的傷痛,哲學家勸告是:「當你無法改變環境時,你只能改變自己,改變面對苦難的方式」。因為只要你願意開啟自己的思想,就可以替生命增添力量,抵抗挫折、超越苦難。   林教授將更多的人生路徑開放在莘莘學子面前,讓他們懂得享用且珍惜行為和思想的自由。 ※ 面對生命的五個關鍵: ● 思索人生  哲學性的思考,有助於解開人類存在的疑惑,發現生命的情趣。 ● 人類的共同命運  漠視人的無奈、有限,注定活在虛幻、假象之中。能跳出人類世界思考的人,絕不敢自我膨脹。 ● 自我追尋  生命沒有標準答案,一個隨波逐流的人不可能活出卓越的人生,只有投入群體活動,主動承擔責任和自我挑戰,才能更明白自己是個什麼樣

的人。 ● 關懷他人  一個只管自己利益,而不關心他人的人,不可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 珍惜生命  我們絕對不能忘記,即使當生命面對絕望的情境,只要活著就能找到它的意義。 作者簡介 林火旺   人如其名,他充滿高度生命熱誠和知識份子的濟世心腸。   同時,他的名字也透露他真正來自鄉土的民間社會。   他是國內研究倫理學、自由主義、社會正義、多元文化、公民理論等的重要學者。但這些聽起來冰冷而深奧的西洋學術殿堂的名辭,經過火旺教授經年累月的揉捏,已經塑形為充滿台灣泥土溫度和氣味的語言。   他的另一本書《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出版將屆四年,至今已印了十九刷,深受社會各階層的喜愛和肯定,火旺教授深入

各地的學校、企業、醫院、社區、甚至寺廟等演講場次已超過兩百場。他以熱情的語言、透徹的分析、淵博的知識、精彩的實例,一次又一次的和大家分享人生的價值、道德的深義,以及處於社會亂象中哲學思考的必要。   更多的朋友意猶未盡,希望他再為青年學子寫一本書,為生命說個道理,於是,這位熱心腸的哲學家,再接再厲,又講了好多精彩的故事,也講了好多哲學的道理,希望大家喜歡讀,希望大家讀完後,珍愛自己的生命,也更珍愛他人的生命。   林火旺生於淡水河出海口的農村----關渡,是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民生報記者、台大課外活動組主任、台大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國策顧問;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 【推薦序】 張小

燕:頭髮都教白了 賴聲川:讓我們貼近生命本身 周朝松:找到迷宮的出路 【自序】 思想的力量 1.思索人生   蘇格拉底的故事   為什麼需要思索人生?   哲學是什麼?   科學比哲學可靠嗎? 2.人類的共同命運   無常   無奈   渺小   孤獨   死亡   如何面對人類的共同命運   (一)盡性知命   (二)與其擔心死亡,不如為生命找一個道理 3.自我追尋   彌勒的故事   個體的獨特性   (一)能力需要在實作中培養   (二)自我決定才能呈現人的價值   (三)人的差異性   個性發展的障礙   (一)父權意識   (二)流行意見   如何找

到自己?   (一)養成思考的習慣   (二)勇於接受挑戰     1.積極表達意見     2.主動承擔責任     3.參與群體活動 4.關懷他人   道德是什麼?   幾個可能的質疑   (一)談道德是要求大家都當聖人嗎?   (二)言教不如身教?   (三)法律不夠嗎?   為什麼要有道德   道德與幸福人生   (一)關心他人才能遠離孤獨   (二)道德是幸福的必要條件   (三)關懷他人使生命有價值   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5.珍惜生命   殘而不廢,事在人為   生命輕如鴻毛   (一)成績不好、前途無「亮」?   (二)真愛是生死相許?   (三)無

聊人生,活著有什麼用?   活著就有希望 推薦序頭髮都教白了張小燕(百萬小學堂節目主持人)   哲學到底在學些什麼?   不認識蘇格拉底的人到底會不會「輸」了什麼?   我們從來也沒弄懂,科學與哲學,在現今社會來說,到底學哪一個比較重要?   如果你不認識火旺老師,會覺得他的名字中有火的,是不是就是火氣很大,常常會看見他在電視上「放火」?但等你認識火旺老師的時候,你就知道,他不是火氣很大,而是他非常的熱情,因為他無時無刻,苦口婆心,憂心社會,多麼的希望能喚醒每一個人,提升每一個人的品德。等我認識了火旺老師才知道,這麼多年來他,不但在課業上教導學生,(頭髮都教白了),同時他也是一位良師益友,

常看他在勸導我們這群損友,看起來真有點「狗吠火車」……真抱歉!   我第一次見到火旺老師,就問他哲學是什麼學?你都在教些什麼?學生在學些什麼?它到底要學到些什麼?   在火旺老師這本《為生命找道理》的書中,他都是用最淺顯易懂的句子,以及平實的生活點滴,讓你自己去認識自己、瞭解自己,使你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唉!「道理易懂」、「領悟不易」、「做到更難」! 推薦序讓我們貼近生命本身賴聲川(著名導演)   哲學有用嗎?在多數人的概念裡,哲學所提出的問題是少數學者與高人酒足飯飽之後談論的偏門問題,與眾人無關。事實上,林火旺老師的新書《為生命找道理》讓我們體會到,哲學原來是人人活在世界上最根本的必

修課程。   現代生活早已演變成一個奇異的Paradox(矛盾):大家一生忙碌,為的是取得一個「更好的生命」。但在忙碌之前,並沒有人去檢視,「何謂生命」?如果我們無法定義生命是什麼,那「更好的生命」一詞似乎就無效。   那麼,一生的忙碌,是為了什麼?有沒有可能,我們忙碌一輩子,並不確知目的,於是造成各種的不滿足和不快樂?   火旺老師開宗明義引用蘇格拉底所說的一句話,也成為了他書中的中心論點:「一個沒有經過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這句話正點出以上所述的矛盾。用另外一種方式說明,前些年,當我在寫《創意學》一本書時,我在思考佛法中對「智慧」與「方法」的論述:在修行的道路上,要學會任何一件事,或者

要做好任何一件事,必須兩者兼備,缺一不可。但不可思議的,我發現現今的創意教育,乃至於所有的教育,只重視「方法」,不重視,或許更準確的說,無法重視「智慧」。為什麼無法重視「智慧」?因為非常神奇的,在現代民主社會裡,「智慧」已經失去了廣泛可以被接受的定義。   我在史坦福大學教「創意學」的時候,講到這裡,我停下來問學生,能不能接受和理解我所說的?史坦福的學生默默點頭。我接著說:「如果這是對的,那麼你們從小所接受的一切教育都在邊緣( periphery )而非在中( center )。對嗎?」有一位就說:「沒錯,一直都是這樣。在我們的體制之下,那「中心」不是一個容易定義的東西。」那麼只在邊緣學習,而

不去思考中心,這意味著什麼?怎麼說都是一種盲目的行為。我問學生:「你們居然清楚,那為什麼可以一直接受,一直堅持,還來念史坦福這樣的名校?」他們無奈的回答說,這只是為了未來可以有更好的職業、更好的出路而已。聰明的史坦福學生瞭解,人生已經變成一種遊戲。體制內的教育無法提供「中心」、「智慧」,那是個人領域去努力才能取得的,但在現有遊戲中,它並不重要。於是,我們大家都在邊緣上繞啊繞,永遠不知道中心是什麼。我們一生努力取經,最後以為取到了,但有一個最重要的房間我們沒有打開,我們一直繞著它走,一直沒有進去。我們忘記了什麼叫「反省」,更不知道要反省什麼。   火旺老師是我非常尊敬的朋友,是我們社會上難得見到

言行一致的標準公民,他經常對公眾發言,帶給我們的省思是多元的,包括一個公民社會真實的意義,民主社會中公民真正的權利與義務是什麼。在政治哲學的層面,火旺老師能清晰的指出台灣現今的問題,是在於選民和當政者的權利與義務都亂了套,我們自以為值得驕傲的民主,其實還是差了一大截。   在《為生命找道理》一書中,火旺老師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我們貼近比民主更前一步的問題,那就是生命本身。我很感謝火旺寫這本書,相信這本書能夠幫忙填補現代人們空虛生活中的那個大洞。其實,那個洞沒有那麼可怕;問題是,我們從來沒有認真的到洞口去觀看它。 推薦序找到迷宮的出路周朝松(新竹女中校長)   有人說人生像個迷宮,或許是因為我們對

人類生存的意義、生命的目標、幸福的要件等構成生命核心的價值觀要項,有不少的困惑。以上的探索,屬於哲學思考的範疇,亦屬於精神層面的省思,但也可能是影響或主宰著我們生活快樂與否的關鍵。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或思索自己生命的意義,若能閱讀林火旺教授一系列對於道德的詮釋、關於生命的看法,一定有助於他們找到解答。   身為哲學系教授,林教授卻一向不是板著面孔說道理的衛道之士,我和他相交三十多年,他始終是一個充滿親和力與魅力、言行一致的諤諤之士。有人說他是個大砲學者,但他的敢言直言,實是源於他熱愛這塊土地的草根性格。他是一個辛勤耕耘的社會園丁家,而且多年如一日。他曾比較過政客、政治家與哲學家的差異:「政客

關心的是下一次的選舉;政治家關心的是下一代的幸福;哲學家關心的是永恆的未來!」我們的社會從來不缺乏政客,我倒是很希望多幾個像林教授一樣耿直熱情的哲學家。   新竹女中很榮幸地曾經兩次邀請林教授來校為老師們演講,講座中他談笑風生,絕無冷場,讓老師們意外的是,嚴肅的道德議題,在他清晰的邏輯辯證中,娓娓道來且順暢流利,「善於取譬」一直是他的演講叫好叫座的特色之一。   《為生命找道理》這本書的風格,就如同林教授幽默而生活化的演講一樣,將一般人覺得艱深的哲學理論,化為平易近人的探索,以深入淺出的文筆詮釋而貼近生活本質,一定會使讀者如倒吃甘蔗般,對他的分析深表折服。無論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佚事,或是社會新聞

事件,他常是信手拈來而且舉一反三,這些貼近現實日常生活的小故事,生動有趣,不僅減少了哲學論點的枯燥,展現他觀察社會時事後的獨到見解,也拉近了他與聽眾、讀者的距離,更達到播種道德理念的效果。   例如林火旺教授在書中提出,教育學生應該「言教重於身教」的觀點。這個逆向思考並不是認為老師的身教不重要,而是因為學生和老師的接觸往往限於學校之內、課堂之上,固然很多老師也常在課餘付出對學生的關心與勉勵,但是老師個人的操守與生活上的行為,學生很難得到驗證,而且學生接觸外界的管道多元,媒體、朋友的影響力都可能高過老師。林教授也認為,家長的身教相對的就很重要,我想這並不是在幫教育工作者推卸責任,反而是提醒家長在

重視子女教育的觀念上,不要疏忽家長自我真實的角色,與自省的工夫。   事實上,林教授最憂心的是媒體時常報導政治人物爭名逐利的嘴臉,和一些知名藝人傷風敗德的言行,這些言行不一的示範正也是身教的一環,是道德的負面教育,甚且形成錯誤的社會價值觀,當孩子在整個偏差的大環境逐漸被污染而不自覺,父母師長的身教與言教,又如何抵擋社會上這種以「功利」導向人生目標的趨勢?林教授強調學校的品德教育要更重視言教,他所謂的言教並不是說教,而是說道理,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能夠獨立思考並且明辨是非。只要孩子能接受,被道理說服,才能內化而身體力行,具體實踐道德於生活中,言教才能達成。   現今校園中不快樂的孩子越

來越多了!霸凌、憂鬱症與自殺事件的頻傳,在在讓我們憂心不已。這些現象的起因固然甚多而且難解,然而目前安逸富裕的環境,直升機父母全心呵護與缺乏讓孩子磨鍊機會的教養態度,亦是造就出許多抗壓性甚低與自私利己的孩子。這些孩子因生命中少了真正的苦難,缺少深刻的生命意義與生活目標,以致於迷惘頹廢,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將道德融入生命教育,加以輔導與啟發他們。   所以,個人期盼師長與家長們,都能來閱讀這本發人深省的好書,並且思索道德與人生、生活、幸福快樂之間的關係,相信可以找到迷宮的出路,得到人生課題的解答,感受無法言喻的釋然和輕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除了知識的傳授外,但願我們所有的學校教育工作

夥伴,也能像林火旺教授一樣,為學生指導人生迷津,協助學生找到人生的道理與真理。當社會中擁有多一些成熟而幸福的人格,這個社會才能形成利己利他的圓滿狀態。 自序思想的力量   生命是真實的,卻令人十分困惑。   科學可以解讀人類身體的密碼,卻無法替生命尋找意義、價值。即使幾千年來哲學家殫精竭慮、搜索枯腸,努力探討生命存在的道理,所得到的結果仍然無法令人滿意,因為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哲學家可以向我們保證:他找到經營幸福人生的方程式。   人應該怎麼活?也許永遠得不到標準答案,但是這卻是一個沒有人能夠迴避的問題。除非你一輩子完全沒有任何憂苦愁煩,否則這個問題一定會在你每一個難過的日子、傷心的夜晚,以各

種形式、不知不覺在你心裡浮現。然而一個無憂無慮的生活,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幻想,苦難和挫折是人生的常態,而不是例外。   儘管思索人生本身是一件極為挫折的事,但是當你在生活中遭到挫折時,許多哲學家的智慧仍然可以撫慰你的心靈。如果你擁有的財富不多,可以從希臘哲學家中找到處方:「構成快樂的元素並不昂貴」;如果你諸事不順,也有哲學家會告訴你:「痛苦是達到真正快樂必經的過程」;如果你職位低、升遷不易,哲學家的建議是:「名位和權力是不自然且不必要的欲望」;如果你遭逢生離死別的傷痛,哲學家勸告是:「當你無法改變環境時,你只能改變自己,改變面對苦難的方式」。思想可以替生命增添力量,抵抗挫折、超越苦難。   台

灣社會隨著經濟發展,功利主義價值觀也占了上風,這股現實功利風正在侵蝕人性中令人感動的元素:純真和愛,結果造成社會不安和人心不樂。可笑的是,許多掌握人民命運的政治人物,卻把當前的問題簡化為經濟問題,以為台灣只要經濟發展,人民就會幸福快樂。其實台灣現在的問題不是物質匱乏,而是心靈匱乏。   思想是治療憂慮的良藥,這本書是我研究倫理學及生命經驗結合而成的一些啟發,它不是幸福的萬靈丹,更不是標準答案,因為人類社會出現過許多不同的生命故事。儘管如此,故事的數目不會比人類的數目多,相同的故事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人身上重複發生,而且所有感人的故事幾乎都包含相同的成分。這本書希望呈現的,就是所有人追求幸

福共通的道理,所以它不只適合那些正在成長中、對生命充滿迷惘的青少年,即使經歷過滾滾紅塵或正在為生活打拼,卻對生命還有困惑的人,也值得一讀。尤其那些和我一樣,對社會現階段的發展焦慮、對眾生的苦難憂心的人,更應該可以從書中產生一些共鳴。   這本書能夠以優美的版面、簡潔生動的文字呈現,要特別感謝天下雜誌出版社的創意總監蕭錦綿,本書的責任編輯施如芳,以及三十年來的好友妙香的全力協助。朋友永遠是我最傲人的財富,小燕姐、周朝松校長、賴聲川導演,都是在百忙之中毫不猶豫、一口答應,為我寫序推薦,這種情義相挺,令我感動。值得一提的是,賴導的妻子乃竺是我大學同班同學,本來出版社希望我找一位同學寫序,當我向乃竺開

口時,忙碌不堪的賴導居然搶著說:「我來寫」。我從小生活經常匱乏,現在朋友所給我的,竟然是這麼的豐厚!   其實朋友不只是我的財富,也是構成我人生劇本中精彩的重要片斷,建綱兄只長我幾歲,卻見多識廣、足智多謀,他幫我擋掉多少外面的風風雨雨,是一位豪氣干雲、值得交心的朋友;伯實、莉玲夫婦把我當成兄弟一樣照顧,他們的好友文明和漢芬夫婦愛屋及烏,對我也是關愛有加;每次聚會最喜歡和我鬥嘴的就是成允,從我們的吵鬧中,旁人絕對可以感受到我們彼此真正信任;即使我的率直偶而造成一些社會爭議,三雄和玲玉夫婦、明仁、富源、立群、中天對我的表現,向來只有肯定,那股肯定的力量絕對可以讓我繼續堅持「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曉波、曉林、杏慶是我知性上相契合的朋友,他們給我非常多思想上的啟發;還有一群讀書會的朋友,她們是我長期的忠實聽眾,從她們那裡我學到的是:如何把深奧難懂的哲學,讓一般人聽得懂。   總之,太多的朋友幫我一起撰寫我的生命故事,雖然不能一一記下,但讓我真正相信德不孤、必有鄰。最後,牽手已近三十年的妻子錦華在教學研究和關懷公義兩忙之際,還得撫慰和力挺經常在外「惹事生非」的我,並且無怨無悔地分擔我的苦水和怒氣。   他 / 她們是我長期關懷這塊土地、熱愛生命的福報,值得珍惜、並由衷感激。 人生充滿矛盾,許多人往往在顛沛流離、歷經風霜之後,才體悟到生命的道理,從而更懂得珍惜生命;而一個養尊處

優、錦衣玉食的人,反而常常覺得生活無趣、無聊。不論個人的生存條件存在多大差異,認知人類共同的特質及處境,似乎是為生命意義找到合理定位的先決條件;就像你得先知道你有多少錢,才能決定買得起什麼價位的衣服。任何一個進行深度思考的人都會發現,人類的存在有共同特點:無常、無奈、渺小、孤獨、死亡,這些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共同命運。無常當人們碰到突如其來的變故,常常會有「人生無常」的感嘆,但是這種感慨通常只是一時的,事過境遷之後,一般人都會回復到原來的生活型態,彷彿世界宇宙從此就會配合他的步伐,不會再有意外。其實「人生無常」並不是人生的「意外」,而是「常態」,只是由於人們沒有嚴肅體認到這個生存特點,反倒

把它當成了「意外」。想思索人生的人,都必須用心體會人類存在的無常,才不致於對人生產生不必要的「幻想」。我常對學生說:「你們比我年輕,但不一定比我晚死。」試想,你住的地方明天有可能會發生七級以上的強烈地震,誰能保證自己在明天過後還是活著?颶風來襲,誰知道它要帶走哪些無助的生命?用中國人的說法:「一切都是命」,地震、颱風不會分辨年齡、膚色、體力、智商、貧富、族群的差異,它們對待所有人一視同仁,即使年輕力壯的生命也無法倖免。豈止大自然的力量難以抵擋,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意外」,也超出人類的掌握。每天打開報紙,都可以看到因溺水、車禍、凶殺而死亡的人,他們早上可能還神采奕奕,下午就命喪黃泉。在他們死前一

天,誰想過明天是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天呢?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發生大地震,隨台灣山富旅行社到當地旅遊的11名團員,天搖地動時正搭乘都江堰的纜車,纜車卡在50公尺的高空。隔日救難隊進行救援時,56歲的王民權不幸墜地身亡。這些人絕對想不到出去旅行會碰上地震,即使碰上地震,也想不到會正在搭纜車;即使正在搭纜車,也想不到會摔死;即使有人摔死,也不應該會是自己。然而,死神的降臨存在太多的偶然和巧合,誰會被死神眷顧?沒有人可以掌握,因為誰都有可能!2000年3月21日,台大土木系的同學張振聲在籃球場打球,突然昏迷倒地,原因至今不明,經搶救後仍然變成植物人。2009年2月23日傍晚,清華大學計量財經金

融系學生葉昊定和同學到體育館打籃球,為了撿界外球而鑽進角落的鐵椅下,遭到電擊而不治身亡。這兩位同學發生事故時都只有20歲。每天校園裡有成千上萬的學子在打球,誰想過會因打球變成植物人或身亡?即使不從事激烈運動,也不能保證安全。2007年6月6日清晨,護士林淑娟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和東興街口,被酒醉駕駛的知名女歌手林曉培撞死。40歲的林淑娟原本在屏東東港鎮的安泰醫院任職,才剛上台北工作就慘遭橫禍,令人不勝欷歔。在外商電腦公司上班三十六歲的黃國賓,2009年6月2日傍晚,騎著機車載妻子回家途中,經過台北新莊瓊林路附近的河堤時,與一顆流彈擦身而過,但他騎了一公里後才告訴妻子他身體不適,把車停好後隨即失

去意識,送到醫院時已經沒有生命跡象,經醫生檢查,發現使他致命的是一顆貫穿右肩、深入胸膛的子彈。平凡的上班族如黃國賓,就是如此命乖運蹇。2010年4月25日下午,國道三號3.1公里處發生嚴重山崩,有三輛車四個人慘遭活埋。從挖掘出來破碎的車體,可見大自然的威力實在驚人。當天既無地震、又無大雨,經過這個路段的人,沒有人想到會發生這樣的災難。有些當時在現場的人事後表示,無常並不是人生的「意外」,而是「常態」。只要活著,不論何時、何地,都可能受到傷害或死亡的威脅,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是這個道理。事實上,以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天上的風雲並非完全難以預測,但是對於人的旦夕禍無常並不是人

生的「意外」,而是「常態」。只要活著,不論何時、何地,都可能受到傷害或死亡的威脅,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是這個道理。事實上,以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天上的風雲並非完全難以預測,但是對於人的旦夕禍在山崩塌下來那一刻,他們緊急煞住車子,只差幾秒鐘就成為受難者。生死真的只有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