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家長會組織章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開南管理學院 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班 柯三吉所指導 邱定文的 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運作之研究-以桃園縣建德和慈文兩所國小為例 (2005),提出國小家長會組織章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家長會、義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國小家長會組織章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運作之研究-以桃園縣建德和慈文兩所國小為例

為了解決國小家長會組織章程的問題,作者邱定文 這樣論述:

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運作之研究-以桃園縣建德和慈文兩所國小為例邱定文開南大學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摘 要 本研究主要是以桃園縣建德和慈文兩所國小為個案,研究分析桃園縣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運作,以瞭解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現況、成效及面臨的困境藉以尋求改進的途徑;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俾供教育行政機關、教育相關人員以及兩所個案學校之參考,以落實家長參與學校事務運作的精神。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問卷調查、訪談法及觀察法進行研究。首先,經由文獻探討作為研究主題的理論基礎,再據以擬定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進而編製「桃園縣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運作」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作。

並以比例分層抽樣的方式抽取建德和慈文兩所國小,200位家長委員、176位學校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為30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5.3%;再將所收集的資料,以次數分配與百分比、卡方考驗、多重反應選項之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歸納調查結果。另外,以立意抽樣的方式與家長委員及學校人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以應證問卷調查之內容。茲將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整理歸納,獲致以下結論:一、目前國小的家長大多以家長委員會、義工以及班級親師會方式參與或協助學校事務,但同樣是由學生家長所組成的三個團體,成員之間卻是鮮少有交集,也由於組織工作性質的不同,彼此自成一個系統,各自獨立在學校的大環境下運作。二

、家長與學校的溝通模式建立,是和學校提供的各種資源息息相關的。三、兩所學校認為「家長能配合及提供學校各項需要,時時給與學校適當的協助」及「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協助學校處理各項事務、維護學生安全」是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特色項目,顯示雙方都認同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價值。四、家長參與學校事務運作所遭遇的困境中,首推學校家長參與度不高的問題,這同時也是關係到一個團體能否持續經營和發揮功能的最根本要素。五、家長對於學校課程教學規劃準備的情形及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的運作,大多是有名無實。基於上述的研究結論,本研究針對學校、教師、家長,提出幾點建議事項,以供執行上的參考。一、學校方面(一)加強辦理親職教育,鼓勵家長

踴躍參與,以提昇家長建立有關家長與學校夥伴關係的理念與能力。(二)學校領導者與行政人員應採取積極主動的溝通、並以民主式領導,建立開放、參與的校園組織氣氛,以及團體分享的決策模式。(三)鼓勵教師從事有關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行動研究,並提供適度有效的資源,從事家長參與的評估與研究,讓理論與實務相互驗證、相互結合,以增強教師面對家長的信心與能力。(四)主動協助整合家長會、義工組織、班級親師會等家長資源。(五)藉由各種活動及場合,積極宣導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正向功能,促使不同家庭結構、文化、背景的家長,進入校園實際參與學校事務運作。二、教師方面(一)積極參與相關的專業成長活動,增進自身的本職學能。 (二

)主動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了解家長與學生的實際需求。(三)積極主動協助家長成立核心小組,並建立班級家長聯絡互通網。三、家長方面(一)每一位家長都應該主動了解,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相關法令規章。(二)主動聯繫志同道合的家長,並向學校表達參與學校事務的意願,與學校及教師發展出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關係。 (三)家長會應發展多元參與的方式,尊重並接納各種的家庭結構與不同的家庭文化、社經背景家長之參與權利。關鍵字: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家長會、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