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家淦嚴凱泰關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臺南大學 科技管理碩士班 劉子歆所指導 楊珮吟的 以動態能力觀點探討品牌發展之歷程-裕隆之單一個案研究 (2011),提出嚴家淦嚴凱泰關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個案研究、動態能力、品牌發展、裕隆。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曾怡仁所指導 張振邦的 台灣汽車工業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一個歷史結構的觀點 (1999),提出因為有 依賴理論、新古典、國家與市場、國家中心論、政商關係、汽車工業、政治經濟、歷史結構的重點而找出了 嚴家淦嚴凱泰關係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嚴家淦嚴凱泰關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動態能力觀點探討品牌發展之歷程-裕隆之單一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嚴家淦嚴凱泰關係的問題,作者楊珮吟 這樣論述:

因為時代背景的變遷,企業從原有的製造角色逐漸轉型為代工角色,進而提升為上游設計領導角色,發展自主品牌成為企業經營型態的轉變。企業如何在技術多變與環境的不確定因素之下,培養企業內部競爭能力以及創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創造不同時期的企業競爭優勢以達到自主品牌的目的。本論文研究目的在於研究「以動態能力觀點探討品牌發展的歷程」,藉由動態能力理論的三個構面,流程(process)、定位(position)以及路徑(path),分析企業在發展自主品牌的過程,如何結合企業現有資源、企業內部協調與外部整合創造競爭優勢。為探討此一問題,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法以及次級資料為來源,觀察裕隆企業在

發展自主品牌的成長軌跡,將裕隆發展品牌的歷程分為技術成長期(1953~1966)、產能擴充成長期(1967~1980)、飛羚自主品牌(1981~1991)、企業改革,裕隆再造(1992~2002)、裕隆日產分割(2003~2008)、自主品牌LUXGEN & TOBE (2009 ~ till now)等六個成長時期的軌跡,每一個時期與階段當中企業都有不同的定位,創造出不同的競爭優勢與企業品牌價值。本研究認為發展自主品牌是階段性的成長,自主品牌的建立需考量多方面因素。因此,企業具備動態能力的條件能使企業建立特有的競爭優勢,並達到建立自主品牌的目的,並藉由發展自主品牌的動態能力軌跡的演變,提供廠

商建立自有品牌的建議。

台灣汽車工業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一個歷史結構的觀點

為了解決嚴家淦嚴凱泰關係的問題,作者張振邦 這樣論述:

長久以來許多研究者都認為台灣的汽車工業發展是深受政府保護而發展不良的,並認為保護的結果使台灣的汽車工業陷入依賴的情境本論文透過歷史結構分析,透過重新收集資料並檢視台灣近50年來的汽車工業發展過程,發現台灣的汽車工業發展過程中不僅政府並非是一直保護的,過去許多研究在資料收集上與發展史實也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