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事蘭花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喪事蘭花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胡平生周先俐寫的 周非將軍與民國海軍 和蔣成峰等的 中華文化小百科(二)文化精華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弔唁喪禮-一般盆7株蝴蝶蘭 - 緣享庇護養花場-蘭花也說明:2. 因花卉類常有季節性暫時短缺的問題,因此照片中花卉可能因貨源消長而稍加更動,若該花材短缺將以同等花材代替。另外照片中若有花盆、籃子、花瓶或配飾用品,如遇缺貨時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秀威資訊 和華品文創所出版 。

最後網站潮州花店永春花坊-客製蘭花盆則補充:永春花坊是位於屏東潮州的一間老店,創立於民國76年,擁有多年花藝技術的黃老闆更是屏東在地人訂花推薦首選,不論客製花束、婚喪喜慶用花、網路訂花、會場布置,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喪事蘭花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周非將軍與民國海軍

為了解決喪事蘭花盆的問題,作者胡平生周先俐 這樣論述:

周非將軍,民國海軍的核心骨幹!   曾任永豐、信陽、峨嵋軍艦艦長、海軍士校校長、海軍訓練司令、水雷部隊司令。   在抗日作戰、國共內戰、早期臺海對峙作戰中奮勇抗敵,膺選為國軍第五屆戰鬥立功之克難英雄。   他胼手胝足努力奮鬥,竭盡心智地保衛臺海安全,將海軍的梅花精神世代傳承。   收錄早期臺海對峙作戰中所依據的「戰鬥詳報」、「戰後之檢討會議紀錄」;首度公開三門灣戰役、鹿羊戰役等鮮少人知的珍貴戰事史料!   周非將軍(1915-1993),四川巴縣人。之江大學肄業,電雷學校第二期航海科畢業。先後擔任魚雷快艇艇長、高砲連長、陸軍營長,及永豐軍艦艦長、信陽軍艦艦長、海軍馬祖巡防處處長、海軍艦

隊指揮部作戰處處長、海軍第六二特遣部隊參謀長、峨嵋特級軍艦艦長、海軍士官學校校長、海軍訓練司令部司令、水雷部隊司令部司令、海軍指揮參謀大學副校長等職。任職期間戰功彪炳,為人臨機果斷,不避艱難,處置神速;並曾大量培育及訓練海軍基層幹部,把捍衛國家鞏固海防的危安意識深植在下一世代人們的心中。   作者胡平生、周先俐教授分別為周非將軍的女婿及女兒,本書歷時五年撰成,近30萬字,是以周非將軍為主軸,看193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後期中華民國海軍的發展過程。其中引用國防部庋藏1949年以後之國軍史政檔案、國史館庋藏之蔣中正總統文物、國發會國家檔案局庋藏1949年以前之國軍檔案。另收錄的「戰鬥詳報」、

「戰後之檢討會議紀錄」及往來文電等原為軍事機密,非一般民眾所能窺探,作者將之逐一解密,並且向國防部申請使用許可,讓這些珍貴史料得以重現天日。本書尚引用海軍司令部及海軍軍史館珍藏之各種沿革史(如軍艦、艦隊、學校、各司令部等),以及報紙、專書、論文等190種,並附有許多珍貴的插圖照片;期盼在拂去歲月的塵埃後,能重新審視並補足那段塵封的歷史,再現中華民國海軍活躍的光輝年代。 本書特色   ★收錄早期臺海對峙作戰中所依據的「戰鬥詳報」、「戰後之檢討會議紀錄」!   ★首度公開三門灣戰役、鹿羊戰役、積谷山戰役等鮮少人知的珍貴戰事史料!   ★期盼把捍衛國家鞏固海防的危安意識深植在下一世代人們的心

中,再現中華民國海軍活躍的光輝年代。 名人推薦   胡為真博士(前總統府資政,國安會秘書長)。   應紹舜教授(海軍史專家,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   作者簡介 胡平生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博士。曾專職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並曾任系主任及所長。現兼職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著有《梁蔡師生與護國之役》、《民國初期的復辟派》、《民國時期的寧夏省(1929-1949)》、《中國現代史書籍論文資料舉要》(編著,共4冊)、《抗戰前十年間的上海娛樂社會(1927-1937)—以影劇為中心的探索》、《僕僕風塵:戰後蔣中正的六次北巡(1945-1948)

》等書,及其他學術論文。 周先俐   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學士、輔仁大學及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碩士、哈佛大學博士。曾專職任教於國立陽明大學(並任英文教學召集人)、中國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現兼職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系。著有A Study of Chekov's Dramatic Form.、A Contribution to Ethnolinguistic Diveersity.、Cultural Transfer in Chinese and Englush Bilingual Students’Argumentative Writing.、Toward an Understan

ding of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Evid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rom L2 Writers of Chinese.等專書及論文。   序一 你所不知道的海軍奮鬥史/胡為真 序二 /應紹舜 壹、緒論 貳、家世及青少年時代 一、世居巴縣,三代從軍 二、就讀川師附小與川東師範 三、負笈杭州之江大學 參、棄文習武 一、初入中央軍校,繼入電雷學校 二、電雷學校的設立與發展 三、電雷學校的教育與編制 四、遠航實習 五、畢業與學校的停辦 肆、參加八年抗戰 一、魚雷快艇長江作戰 二、宜、萬要塞守衛作戰 三、

投效陸軍鄂、豫作戰 伍、勝利後至遷臺初期 一、重返海軍任職 二、調駐左營海軍基地 三、太湖軍艦見習艦長 四、永豐軍艦艦長 五、信陽軍艦艦長 六、海軍馬祖巡防處處長 七、海軍艦隊指揮部作戰處處長 八、海軍第六二特遣部隊參謀長 九、峨嵋軍艦艦長 陸、升為將軍(1962年)以後 一、海軍士官學校校長 二、海軍訓練司令部司令 三、海軍水雷部隊司令部司令 四、海軍指揮參謀大學副校長 五、海軍總部作戰研督會委員 柒、結論 後記 追憶父親/周先俐 徵引書目 附錄一: 〈再詳報電雷學校缺乏顯著戰績之原因〉 /歐陽格 附錄二: 〈匪軍船海戰術之研究與對策〉 /周非、鄭自林 附錄三:周非將軍收存之各方

親筆來函 序一 你所不知道的海軍奮鬥史   你也許有朋友曾在海軍服務,也許也聽過我們國家的海軍軍歌,甚至你可能還有機會上過軍艦參觀,但是你是否能夠體會海軍真正的精神?是否能瞭解在過去幾十年間,我國海軍在條件不足和內外都有困難的情況下,是如何胼手胝足的努力奮鬥,竭盡心智地去壯大我們的海上力量,保衛我們的國家和海疆?所以當我讀到這本軍人傳記後,真是感到高興。作者是以周非將軍的生平為經,以我國海軍多年來的發展為緯,將海軍的許多組織和制度,在不同時期的任務和各船艦的歷史都作了整理和說明,全書參考和引用了各種公開的和未刊行的、外人不容易見到的一手資料,讓史料自己說話,得以很自然的幫助讀者瞭解周將

軍那一代的人是如何的為了中華民國的安全,生存和發展而奮鬥了一生。   周非將軍是民國四十到六十年代時我海軍當中既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又是與美軍合作而獲得對方尊敬的核心骨幹,尤其是他居然還有在抗戰期間參加過陸軍對日艱苦作戰的經驗,更顯示出他背景的難得。本書的兩位作者則都是學有專精的學者,留美的語文專家和心理學家周先俐博士是周將軍的女公子,而胡平生教授則不但是周將軍的女婿,更是海內外知名的歷史學者,著作等身,因此看得出在寫作的過程中,他們是如何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尋找資料,並加以比對引證,態度嚴謹,使得本書不但具有學術上的份量,更讓人體會到的他們的動力一方面固然是對長輩的孝心,一方面更是有心地努力不讓

青史盡成灰。   個人作為先俐博士的政大學長,非常榮幸地能夠有機會對本書先讀為快,因此而更認識了我國海軍多年來慘澹經營的內情和真正了不起的輝煌戰史,當然也更認識了周將軍本人由於智勇雙全而獲致的卓著戰績。我尤其佩服他在年輕時所撰寫的對共軍作戰方法的建議和其中所凸顯的強烈企圖心,以及他後來在擔任海軍士官學校校長和訓練司令部司令的任內所致力推動與時俱進的教育。相信他所努力培育的成千上萬的人才,必然提升了我國海軍的戰力,並且更有效地保衛了我國的海疆。無怪乎先父宗南將軍當年在浙江外海的大陳擔任反共救國軍總指揮時,便對年輕的海軍周艦長肯定有加,其後與他多次來往,甚至在他自己於民國五十一年逝世前不久,都還

高興地與周將軍長談。   這不但是一本軍事歷史書,更是一頁我民族艱苦奮鬥的紀錄。在當前海峽兩岸的大環境之下,尤其臺灣社會的氛圍中,本書所傳播的訊息和精神,實在應該積極的廣傳,而個人尤其期盼海內外能夠有更多的有心人興起,像本書作者一樣,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共同努力,一點一滴的將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真正歷史加以還原,以便傳揚到世界各地,並且留傳給我們的世世代代和子子孫孫。   胡為真博士(前總統府資政,國安會秘書長) 序二   早期海軍人物傳記文學十分稀有,真可說是鳳毛麟角;最早,或許是民國六十年出版的《一八九九年至一九六九年郝培芸回憶錄》,該書的出版得力於其子時任臺灣大學歷史系客座副教授、後為中

央研究院士郝延平博士鼎力相助;惟限於資力,以手抄本影印發行少數數量,流傳於家人親友間。民國六十九年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鄭天杰先生訪問紀錄》一書,以口述歷史方式記錄鄭天杰海軍少將的生平,對海軍人物歷史始有較有系統的出版及發行。其間雖有少數海軍人物傳記、回憶錄的出版;或如郝著之限量發行,或斷簡殘篇轉載於雜誌報章間,終難成氣象。鄭著出版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了一系列海軍人物口述歷史的書籍,如《黎玉璽先生訪問紀錄》、《劉廣凱將軍報國憶往》、《池孟彬先生訪問紀錄》、《曾尚智回憶錄》、《海軍人物訪問紀錄第一、二輯》等相繼出版,為現代海軍史實保留了忠實而深入的記錄。然而不論是口述歷史或回憶

錄,由於年代久遠、記憶有所疏漏、個人恩怨、政治立場、價值觀判別等因素因而難免有所偏頗。近讀胡平生、周先俐賢伉儷大作《周非將軍與民國海軍》一書,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胡平生博士係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為中國近代史研究專家;周先俐女士係周非將軍掌珠,家學淵源,珠聯璧合致力完成此大作。猶記四年前胡教授來臺灣大學森林系我處略微論及周非將軍的生平事跡,今欣見其大作完成。有關周非將軍生平事蹟胡教授伉儷搜羅得如此完整無缺,其間多次至國史館、行政院國家檔案局、國防部史政處、海軍總部等單位搜集有關周將軍的戰功、戰史、戰報、艦艇歷史等參考資料。更難能可貴的是,胡教授伉儷連報紙新聞也不放過,書中有海軍總部出版的《海訊

日報》、《忠義報》等有關周將軍資料的轉載;而1937年海軍電雷學校訓練艦《自由中國號》巡航於南洋,其報導取材於當時出版的新加坡《總匯新報》及檳榔嶼《檳城新報》等。其用功之勤著實令人十分佩服。   本書以周非將軍生平為主軸,引證了大量官方資料,內容十分翔實;由書中可看出胡教授伉儷寫作的基本態度是求實存真,至於詞藻的修飾及情節的生動則在其次。與其說本書是一部「傳記文學」,倒不如說本書是一部「傳記歷史」的書籍來得更恰當。   本書特點之一是搜集參考資料特別豐富,如〈棄文習武〉章引用的參考文獻多達81條;〈勝利後至遷臺初期〉章有286條;〈升為將軍(1962年)後〉章則有114條。其來源從官方的史

政檔案、書籍、雜誌到報紙等皆有。而其取材不限於政治立場,彼岸的著作及雜誌上的文獻亦多所引用,兩相對照,自可獲得持平的結論。而其引用的史政檔案,如〈戰鬥詳報、電報〉等迄今仍列入軍事機密,非一般人士所能窺探的。胡教授伉儷經過申請後,讓其解密,大量引用於書中;許多資料多為第一次面世,如三門灣戰役、鹿羊島戰役……等。書中不僅收錄周非將軍服勤的信陽軍艦的戰鬥詳報,其他參戰的軍艦如太平、永壽、寶應、洞庭、嘉陵、永昌、雅龍及美頌等艦的戰鬥詳報並附圖也都臚列書中,佐以胡宗南將軍日記相關的記載(時任大陳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化名秦東昌參與指揮),讓整個戰役毫無保留地呈現國人面前,可說是其他有關海軍人物傳記書籍都

不及的,無愧是傳記歷史書籍中的傑作。……   民國四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定後,中共軍事武力逐漸向東南沿海擴張集中,大陳列島的情勢也開始緊張起來。當時國軍雖掌握控制局部地區的制海及制空權的優勢;然而海軍的裝備並不如想像中精良,在多項戰鬥詳報中的檢討事項中可看出;如其時海軍艦艇多使用三吋艦砲,即使是信陽艦艦砲也不過4.7吋;而中共海軍部分艦艇已配備有俄製5.1吋重砲,戰場上優勢逐漸消失。其他如電機多有故障、砲火指揮儀不良、望遠鏡品質不佳、日式艦艇無雷達,夜間行動困難、無冰箱難以長久執行任務,空間狹窄,生活條件甚差等問題逐一浮現。然而在本書中可看出海軍官兵奮勇向戰,不辭艱危

,出敵意表,士氣旺盛,屢次均能達成上級交付的任務。其中最悲慘的莫過於積谷山戰役駐守該島陸軍第二戰鬥團一百四十餘人,奮勇防守對抗中共陸軍60師179團3營、海軍溫台巡防大隊第一、二中隊的8艘艦艇,佐以遵義、臨沂砲艦的砲轟;在如此劣勢情況下,島上英勇的國軍官兵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全部壯烈犧牲。其事蹟比美於「田橫五百壯士」;然當時政府當局為避免影響國軍士氣,對整個戰役密而不宣,迄今仍未對外公開,本書則多方蒐集資料,有較詳盡的報導。   綜觀周非將軍生平,其軍旅生涯長達三十五年;除三年半投效陸軍外,其他時間皆在海軍服勤。從海軍處上尉科員做起,歷經海軍軍士學校中校大隊長、太湖軍艦見習艦長、永豐軍艦艦長、

信陽軍艦艦長、峨嵋軍艦艦長、馬祖海軍巡防處處長、艦隊指揮部作戰處長、六二特遺部隊參謀長、海軍士官學校少將校長、海軍訓練司令部首任少將司令、海軍水雷部隊少將司令、海軍參謀指揮大學副校長及海軍總部作戰研究督察委員會委員等職位。然而無論在那一職位上,周將軍都克盡職責,全力以赴,深獲長官的信任(如胡宗南將軍指揮白沙山戰役時,指定由周非中校指揮的永豐軍艦參與此戰役);下屬的愛戴(如周非上校調離信陽艦時,全艦官兵致送精美紀念相薄,內有相關人、事照片及全體官兵簽名等)。任各項要職期間,或英勇善戰、或運籌適宜、或參贊戎機、或策劃作戰、或規劃籌備(海軍訓練司令部)……等事項;因而榮獲各項勳、獎章:如陸海軍甲種二

等獎章、六等、五等雲麾勳章、干城獎章、六等寶鼎勳章、海功獎章、績優獎章、光華甲種一等、二等獎章、海勛獎章、海風獎章、海光獎章、海績獎章、忠勤勳章等。有的勳獎章不止一次獲得,而民國四十三年更獲選為第五屆國軍克難戰鬥英雄。胡教授伉儷對周非將軍擔任各項職務任職期間引用各種參考資料,依時序編輯排比,不僅章節分明;對各項職務演變及因果關係詳加分析,脈絡井然,多具有深入精闢的見解。本書的出版,將對民國三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初期間,海軍各項動態變遷的瞭解有莫大的裨益。   應紹舜教授(海軍史專家,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名譽教授) 後記 追憶父親   自從父親1993年12月過世後,左營老家轉讓

他人,我與姊妹弟弟改在臺北、洛杉磯、上海等地相聚,二十多年不曾再回左營,童年的生活似乎完全從我的生命中消失。由於參加2015年5月22-23日在左營四海一家舉辦的「海子52屆與海青55屆同學會」,「左營」再度走進我的生活,童年的記憶終於聚焦在一生至愛的父母親身上。   父親生於1915年,天資聰穎,5歲入小學,11歲以官費生入川東師範學校初中部,17歲考入素富盛名的杭州之江大學理學院數學系。中日戰爭前夕,他是一名年輕優秀前途無限的大學生。但是,在他入之大之前,正逢1931年東北「九‧一八」事變,1932年又值上海「一‧二八事變」,全國抗日情緒高漲。父親生性熱血勇敢,尚俠好義,在之大只讀了一年

,眼見國家遭受日寇蹂躪,便毫不猶豫棄文就武投考軍校,進入海軍電雷學校。軍校畢業後,隨即投入抗日聖戰。1941年,駐守石牌要塞砲台,阻止日軍入川。1947年(民國36年)2月,「二‧二八」事變發生,父親奉命率部自上海開赴臺灣馳援,鎮守左營並敉平楠梓煉油廠暴動。事變平息後,即率海軍新兵第一大隊駐守左營,留在臺灣。   1947年夏天,父親與母親成婚,定居於左營海軍基地眷村建業新村。1948年後,姊姊、我、妹妹、弟弟相繼出生。1949-1961年,父親戍守海疆,很少回左營家中。母親為照顧稚齡子女,放棄教師的職業,在家中督導我們課業,使父親能專心作戰及公務,心無掛慮。1956年,父親任六二特遣部隊指

揮部參謀長,那時姊姊、我、與小妹分別是8歲、5歲、與2歲。記得大約在我小學一年級時,父親自臺北回家休假二、三日。有一天,我們正如往常歡聚在客廳裡聽著父親說故事,客廳茶几上一台老式的黑色軍用電話忽然響起,父親接聽了電話,神色突變嚴肅,他一字一句清晰地下達命令,「某某艦赴金門。」我們屏息靜氣坐在客廳沙發上不敢動,海戰就好像發生在我們的家中。   父親駐防外地約十二年,晚上家中總是靜悄悄的,我們唯一的娛樂便是守在收音機旁聽中國廣播公司的廣播劇。每隔一兩天,一位獨眼賣煤球的李叔叔(父親的學生),會騎著腳踏車過來,看看我們有無需要幫忙之處,偶爾也會陪我們下盤跳棋。有一年中秋節,父親突然回家,手中拎著一

個鐵盒,內裝4個月餅,令我們高興歡呼!   我十歲以後,父親長駐左營,家中氣氛因為父親樂觀開朗幽默的個性忽然變得熱鬧而愉快。那時父親白天在海軍士官學校上班異常忙錄,每晚還需參加宴會或全校官兵的同樂晚會。但是週日全家一起到中山堂看電影他從不缺席,那是我們最快樂的親子時光!我們所住的建業新村98號日式官舍曾招待過當年美軍顧問團團長、抗戰勝利代表蔣委員長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的何應欽將軍及高雄市長楊金虎等賓客。   幼年的我有一張圓圓臉與兩顆大眼睛,長輩們叫我「小周非」。我是父親忠實的小跟班,在家中他走到哪裡我跟到哪裡,聽他講戰爭故事。當時雖然聽不懂,但是許多地點與海軍軍官的名字卻留在腦海深處。當我

與外子開始撰寫本書時,這些沉睡了50年之久的記憶又被喚醒,如一張老水手的海圖,指引著我們寫作的航路。   父親常講一個四川軍閥橫行的故事,發生在他就讀川師附小時。某一天,軍閥召集所有公校學生在城門上廣場集會。雙方一言不合,軍閥下令開槍掃射學生。父親站在後排,隨眾往後跑到城牆邊,眼看若不跳下數丈高牆即當場被擊斃。那時他顧不得害怕,立即隨著前面高年班的學長往下跳。醒來後發現自己竟伏在一位學姊身上,學姊躺著不動,不知是死是活,他搖搖晃晃走回家,爬進床下,睡了一覺,忽聽見祖母呼喚聲,才爬出來。父親日後從軍救國的心志可能就在那時埋下了種子。   父親一生無任何宗教信仰,唯樂善好施是他的天性也是他處世

的原則。每遇乞丐他必施捨,沒有例外。有一次父親騎腳踏車載我與姊姊到左營大街購物,就在中山堂前面遇見一個乞丐坐地行乞,父親想要下車給他錢,可是腳踏車失去平衡,我們父女三人都跌倒在地,他趕緊站起來把姊姊與我拉起,但還沒忘記給乞丐幾塊錢才離開。   海軍子弟小學畢業後,我直升海青初中部。三年後,以全校第一名成績畢業,考進省立高雄女子中學。又三年後,考進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系(英文系),選擇了與父親的科學背景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學之路。   1970年,父親自最後一個職務海軍總部作戰研究督察委員會委員任上退休,養殖蘭花竟然成了他主要的嗜好。蘭花種類繁多,各不相同,如中國蘭、蝴蝶蘭、洋蘭、石斛蘭、萬代蘭

、文心蘭等。蘭花又生性嬌貴,不易養殖。父親閱讀大量中英文書籍,並且精確控制陽光、溫度、與濕度。為了養蘭,父親把家中後院搭起棚架,他的蘭花最高數量曾達2000盆以上,完全由他一人澆水、施肥、分株、選擇植材,他還曾專程到臺大農藝園區請教專家。父親最大的興趣原在科學,未想到養殖蘭花竟圓了他植物學家的夢,也給他的退休生活平添了無數樂趣。   1974年11月底,母親因多年腸胃高血壓失眠宿疾辭世,我們接到父親電報,急速返家,協助父親料理母親喪事。喪事後,為避免父親睹物傷情,要求父親北上暫住一年。那一年,我們在新北投租了一間寬敞的平房,暫時做為我們的家。夏日晚上,氣候炎熱,我與弟妹睡在平坦的屋頂上,父親

就搬一張藤椅坐在一旁睡覺,守護我們直到天色微明。一年後,他又帶著弟弟又搬回左營老家。   失去了母親的父親,開始了孤寂的新生活。起先還有勤務兵料理他的生活起居,後來他辭退了勤務兵,就從頭開始學習煮飯做菜燒開水,而且頗有心得。他能做道地的四川名菜怪味雞,親朋好友都讚美有加。偌大的日式官舍,晚間只有客廳留有一盞小燈照明,父親就在那裡看電視。但是他依然樂觀,白天養殖蘭花,晚上觀看戰爭影片,自然界奇觀節目與卡通影片。他幽默地說,「天下沒什麼事能難倒我!」   1976年,姊姊已婚,嫁給她的同學從事電影美工設計的任適正先生,我考進輔仁大學英文文學研究所碩士班,妹妹剛從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畢業。父親決定

要在臺北給我與妹妹安置一個家。他拿出多年的積蓄付清買屋的頭期款,我與妹妹則負擔每月的分期付款。於是我們在北投有了一棟兩層樓約20坪的小屋。這小屋深得父親歡心,他平時守在左營老家,隨時想念女兒就乘火車北上,住在自己的小屋,一兩天後又乘火車回去。記得他每兩週便南北往返一趟,樂此不疲。…… 〈未完〉   周先俐 伍、勝利後至遷臺初期四、永豐軍艦艦長(四)檀頭山及南韮山作戰(1950年12月)1950年12月17日至18日,共軍第64師及92師所部會同其海軍華東艦隊司令員張大鵬所部艦艇進攻國軍浙海反共游擊隊據守的檀頭山及南韮山。自1949年6月國軍京滬杭作戰失利後,江浙地區流散的小部隊、地方自衛團隊

、及反共志士,分別組成游擊部隊,在敵後持續作戰,並控領浙東台州列島為基地,襲擊共軍。次年5月,國軍撤離舟山群島時,台州列島北起漁山,南至南北麂,共計有游擊12個縱隊,其兵力及義民約二萬三千餘人,但組成複雜,戰力欠強。共軍既進攻檀頭山及南韮山,永豐軍艦奉命馳援,於12月17日11時30分離港(大陳)北駛。14時抵達漁山,與何卓權所部聯絡。漁山屬浙江省三門縣,在大陳島北32浬處。17時,何卓權率部20餘人搭乘永豐軍艦前往南韮山解圍,18時30分,抵檀頭山海面,離岸10,000碼處泊錨。次日晨6時,永豐軍艦起錨,巡弋檀頭山及南韮山海面,9時40分,發現共軍L.C.V.登陸艇20餘艘,及L.C.T.1

艘,乃即刻進擊,以砲火射擊,計擊毀3艘,當即起火,損壞6艘,永豐軍艦士兵2名受微傷,雙方激戰至10時40分終止。13時,永豐軍艦在南韮山港外發現共方大型軍艦1艘,即予擊毀。16時,掩護何卓權部返漁山,12月19日返大陳,於上午10時40分抵港。父親於戰役結束後撰有〈永豐艦檀頭山南韮山海戰詳報〉,上呈海軍第一艦隊司令部,再轉呈海軍總司令部,可惜的是此份珍貴的海戰詳報在現今國防部史政檔案中已無法覓得,只能從1951年2月18日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呈參謀總長周至柔的電報中略見其部分內容如下:查該詳報內第四項第一款,建議本軍派駐大陳艦隻,以派正式作戰艦,或中、美字級艦為宜一節,尚有見地,可予參考,但目前情

況似仍遵鈞部〈40〉戡截字第011號代電指示為宜。至於第二款關於支援大陳外圍各小島游擊隊之建議,因目前本軍限於艦艇兵力無多,對於該方面之作戰,已電飭於不影響大陳本島防務原則,對外圍各小島盡力予以支援。

中華文化小百科(二)文化精華

為了解決喪事蘭花盆的問題,作者蔣成峰等 這樣論述:

  《中華文化小百科(二)文化精華》是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趣味問答。中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令人難忘的事件與文化典故,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也有許多未解的謎團。本書選取中國傳統文化上重要、有趣的事件和人物,以問答的方式呈現,設問有趣,解答知識豐富、言語生動。此外,每個問答還配有相關插圖,既提高了趣味性,也增加了知識性。 書籍重點   中國文化精華的趣味問答   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龍真的是我們的祖先嗎?   為什麼太極圖要畫成一黑一白兩條魚的形象?   中國人常說「家和萬事興」,「家」為什麼那麼重要?   古代做官的人為什麼父母去世後要辭官回家待上三年

?   中國人過春節貼對聯的傳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風水」就是關於風和水的嗎?它和建造房屋有關係嗎?   人們常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天下」究竟指哪裡?   你去過孔廟嗎?孔廟裡祭祀的除了孔子還有誰?   有的人事業無成,為什麼會說「無顏見江東父老」?   歷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不是大奸臣?   「東坡肉」是蘇東坡發明的嗎?   觀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   作揖是古人見面時的一種禮節,那麼怎樣作揖才符合規矩?   你知道「花中四君子」是什麼嗎?花怎麼會成為君子呢?   民間傳說中「哭倒長城」的孟姜女是姓「孟」還是姓「姜」?   少林寺是因林木稀少而命名「少林」的嗎?   皇帝有

的稱太宗,有的稱太祖,這是怎麼回事呢?   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一些複姓,如司馬、歐陽、尉遲,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   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說「男左女右」,為什麼男在左、女在右?   春、夏、秋、冬四季最初各有什麼含義?   本系列新書:   中華文化小百科(一)華夏歷史   中華文化小百科(二)文化精華   中華文化小百科(三)衣食住行   中華文化小百科(四)民俗風情   中華文化小百科(五)多彩漢語 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龍真的是我們的祖先嗎?中國龍和侏羅紀的恐龍一樣嗎? ………………1 漢服、唐裝、長袍、中山裝……到底哪種才是真正的「國服」? ……4 北京奧運會

的火炬設計為什麼要用「祥雲」圖案? ………………6 俗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君子? ………………………………8 「社」是土地神,「稷」是穀神,它們合起來比皇帝還重要, 這是為什麼? ……………………… 10 我們國家什麼時候有了「中國」這個名字? …………………… 12 黃河氾濫給沿岸居民帶來了災難,為什麼我們還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14 為什麼太極圖要畫成一黑一白兩條魚的形象? ……………… 16 我們稱打聽小道消息的人很「八卦」,真正的「八卦」到底是什麼呢? …………………………… 18 在魯迅小說《故鄉》中,閏土的命相是「五行缺土」,這

是怎麼回事? …………………………… 20 中國人常說「家和萬事興」,「家」為什麼那麼重要? ………… 22 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最英明的皇帝之一,可是他為什麼要殘忍地殺死自己的親兄弟? ………………… 24 古代做官的人為什麼父母去世後要辭官回家待上三年? …… 27 中國人過春節貼對聯的傳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 29 皇帝自稱是「真龍天子」,東海龍宮有「龍王」,他們是一樣的龍嗎? ……………………………… 31 「風水」就是關於風和水的嗎?它和建造房屋有關係嗎? …… 33 中醫看病為什麼只要試試脈搏、看看舌頭就基本能判斷病情? ………………………… 35 人們常說「天下興亡,匹

夫有責」,「天下」究竟指哪裡? …… 38 故宮的房子都是紅牆黃瓦,為什麼卻被稱作「紫禁城」? …… 40 你知道北京的西單、東單、西四、東四都是怎麼得名的嗎? … 42 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把睡覺說成是「見周公」? ………………… 44 孔子似乎什麼都會,那麼他會武功嗎? ……………………… 47 你去過孔廟嗎?孔廟裡祭祀的除了孔子還有誰? …………… 49 有個成語叫「墨守成規」,為什麼不能寫成「默守成規」呢? … 52 莊子的妻子死了,他不但不哭,反而敲著盆唱歌,這是為什麼呢? ……………………………54 孟子的母親搬了許多次家,是為了換個大點的房子嗎? ……… 57 有的老人去年是72歲,

今年一下子就說自己已經74歲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59 有的人事業無成,為什麼會說「無顏見江東父老」? ………… 61 杜甫被稱為「詩聖」,張仲景被稱為「醫聖」,那麼被稱為「史聖」的是誰呢? ……………… 63 漢朝的蘇武為什麼跑到貝加爾湖邊上放羊? ………………… 65 「金屋藏嬌」究竟藏的是誰? …………………………………… 67 我們說家裡窮,會用「家徒四壁」這個成語來形容,這個成語最早形容誰家? …………………… 69 歷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不是大奸臣? …………………………… 71 一位學者的藏書在戰亂中散落,他的女兒一點兒不差地默寫出好幾百本,她是誰呢? ……………

…… 74 歷史上有個人曾經連續大醉六十天不醒,這是怎麼回事? …… 76 南京的烏衣巷裡住的人都要穿黑色的衣服嗎?為什麼叫「烏衣巷」? …………………… 78 「不為五斗米折腰」是說一個人很有勁沒有被五斗米壓斷腰嗎? … 80 李白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詩人,你知道他是什麼學歷嗎? … 83 傳說唐代潮州時常有鱷魚出來傷人,為什麼有位文人寫了篇文章,鱷魚就遷徙入海了呢? …………… 86 唐代有一種紅色的信紙叫「薛濤箋」,很多文人視若珍寶,這是為什麼呢? ……………………… 88 歷史上寫詞寫得最好的皇帝是哪一個? ……………………… 90 「東坡肉」是蘇東坡發明的嗎?它和一般的紅燒肉有什麼

不同? ………………………………… 92 臺北市有一座山,原來叫草山,後來改名為「陽明山」,你知道這有什麼來歷嗎? …………………………… 95 現代人閒暇時喜歡旅遊,可是明代卻有人把旅遊當作生活的全部,這是為什麼? ………………………………… 98 鄭板橋自己刻了一方閒章,寫著「青藤門下牛馬走」,這是什麼意思? ………………………………………101 幾乎每個佛寺裡都有佛塔,佛塔是和尚登高觀景用的嗎? …104 《西遊記》中沙僧的兵器叫禪杖,禪杖本來就是用來打仗的嗎?…107 為什麼唐代的公主喜歡出家當女道士? ……………………… 109 觀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 ………………………………

111 為什麼和尚要剃光頭,而道士卻要留長髮? …………………113 佛寺的主持為什麼稱為「方丈」? ………………………………115 唐僧為什麼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 …………117 寺廟中燒香為什麼一般是三支,而不是越多越好? ……………119 佛教文化中為什麼到處可見蓮花形象? ………………………121 為什麼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123 佛教所說的「四大皆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了的意思嗎?「四大」到底是哪四大? ………………125 中國民間有很多神仙,城市有城隍神,鄉村有土地神,家裡供財神,海邊拜媽祖,他們都屬於哪一種宗教? ………127 「八仙」為

什麼要過海? ………………………………………130 中國的太空船被命名為「神舟×號」,這樣的叫法有什麼淵源嗎? ……………………………………133 宋代的詞和現代的歌詞都叫「詞」,二者有什麼相同之處嗎? …136 「清談誤國,實幹興邦」,「清談」是什麼意思? ………………138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還有天下第二、第三行書嗎? …………………………140 宋朝有一個皇帝是第一流的書畫家,但他最後的下場卻特別悲慘,他是誰?………………………143 據說現在的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元代青花瓷能夠賣出上億元的天價,這些瓷器在古代也特別值錢嗎? …………146 據說唐代的時候,只要把

一部不算太厚的書讀熟了,參加科舉考試就有一半成功的可能,這是部什麼書? ……………148 為什麼在敦煌的沙漠中一個不起眼的山坡上,竟隱藏著震驚世界的藝術瑰寶? …………………………151 小明的爸爸媽媽一點都不會唱戲,卻在家裡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這是為什麼? …………………154 媒人常常被稱為「紅娘」,這有什麼來歷? ……………………157 西方人用五顏六色的顏料畫畫,而中國人卻主要用墨汁畫畫,這樣能畫出各種顏色的景物嗎? …………159 為什麼現在看到的《富春山居圖》被分成了一大一小的兩段? …161 古代沒有廣播電視,各地怎樣才能及時地瞭解京城所發生的大小事情? ………………

………164 練書法的人常常提到「顏筋柳骨」,難道字也有筋骨嗎? …166 你喜歡聽評書嗎?古代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表演藝術呢? ……169 我們常說的「二十四史」就是二十四個朝代的歷史嗎? ……172 「文房四寶」是哪「四寶」? ……………………………………175 北京奧運會上所擊打的「缶」是什麼樣的樂器? ………………178 《水滸傳》中,林沖被「刺配滄州」,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 …………………180 古代的大理寺是寺院嗎? ………………………………………183 為什麼我們把岳父稱為「泰山」? ………………………………186 古代有外國人在我國做官嗎? …………………………………188

古代也有「駐京辦」嗎? ………………………………………191 「門當戶對」在舊時指男女雙方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相當,很適合結親。那麼,如何才能「門當」?怎樣才算「戶對」?…194 抱拳的時候是要左手抱右手呢,還是右手抱左手? …………197 我們經常用「腰纏萬貫」來形容人很有錢,「萬貫」究竟是多少錢? ……………………………199 很多人結婚或者開業都要選個好日子,什麼是「好日子」?為什麼也稱「黃道吉日」? ……………………201 為什麼很多藥店都叫「××堂」,而很多飯店都叫「××居」?…204 獅子和老虎都號稱百獸之王,為什麼中國人的家門口通常安放石獅子,而不放石老虎? …………………206

古人計時的工具是「鐘錶」嗎? …………………………………208 人們愛用「半斤八兩」表達「差不多」,可半斤是五兩,怎麼會和「八兩」差不多? ……………………211 農曆的十二月為什麼又稱為臘月? ……………………………213 人們在喝酒時經常猜拳行令,這行酒令是怎麼產生的? ……215 古代的政府也會安排公眾假期,給人們放假嗎? ……………217 除了紅茶、綠茶外,還有別的顏色的茶嗎? ……………………219 古代的「茶博士」是關於茶葉的學位嗎? ………………………222 古人住四合院有什麼講究嗎? …………………………………224 現代人送別親友的時候要吃餃子或者喝酒為其餞行,古人是怎麼送行

的呢? ………………………227 在中國很多地方為什麼清明節要插柳枝? ……………………230 外國人稱讚中國美食,世界各地都能找到中國餐館,中國飲食文化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233 為什麼稱他人的父親、兒子是「令尊」、「令郎」,稱自己的父親、兒子就是「家父」、「犬子」? ………………235 《百家姓》一共有一百種姓嗎?中國的姓氏究竟有多少種呢? …237 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名字的由來是否與黃土地有關? ……239 「皇帝」一詞是秦始皇發明的嗎? ………………………………241 《論語》的「論」為什麼不讀「ㄌㄨㄣˋ」而讀「ㄌㄨㄣˊ」? ……243 現在常用「眼中釘」來比喻痛恨的

人,那麼「眼中釘」一詞最早有什麼來歷呢? …………………244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本是寫給歌妓的,後人為什麼對其如此推崇? ………………245 我們常說的「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嗎? ………………………………………247 「一問三不知」是指哪「三不知」?為什麼不是「四不知」「五不知」呢? …………………………………249 「金鑲玉」是北京奧運會獎牌所採用的設計樣式,這種樣式有什麼來歷嗎? ………………251 人們常用「鳳毛麟角」比喻稀缺珍貴的人或物,世上真有鳳毛、麟角嗎? ……………………………253 流行歌曲中所唱的「紅塵」意思是「紅色的塵土」嗎? ……

…255 成語「問鼎中原」的意思是到中原去學習鼎的有關知識嗎? …257 古典小說中常說「一炷香的工夫」,「一炷香」的時間究竟有多長? …………………………259 俗語裡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比喻必然要發生的無法阻擋的事情,這裡的「娘」是指誰? ……………261 「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形容人知識淵博,才學高深,學問為什麼用「五車」和「八斗」來衡量? …………264 為什麼是「不到黃河心不死」而不是「不到長江心不死」? …266 我們經常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到底指什麼地方? ……………………………268 借某種名義做某件事情,為什麼叫「打幌子」? ………………270 「井」指

水井,那麼「市井」和「水井」有關嗎? ………………272 「寒門、寒舍、寒窗」中的「寒」都是「寒冷」的意思嗎? ……274 「床前明月光」的「床」指的是睡覺的床嗎? …………………276 我們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古代的行業確有三百六十行嗎? ……………………278 成語「更勝一籌」中的「籌」是什麼東西? ……………………280 古人常用飛雁傳書,飛雁如何能傳遞書信? …………………282 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學術派別的總稱,那麼「諸子百家」正好是一百家嗎? ………………………………284 我們用「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為什麼是「三秋」,而不是「三春」?

…………………286 為什麼我們把參加婚禮叫作「喝喜酒」? ………………………287 形容一個人能說會道常用「舌燦蓮花」,為什麼用蓮花而不是別的花來做比喻呢? …………………288 李白詩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席」到底有多大? …………290 大漢、漢子、好漢、男子漢,都和漢代有關嗎? …………………292 「模」和「範」都是指用壓制或澆注的方法使材料成為一定形狀的工具,那麼「楷」和「模」是同一種東西嗎? ………294 「規矩」現在常用來比喻標準或法度,但你知道「規」和「矩」最初指哪兩種工具嗎? …………………296 瀋陽、洛陽、淮陰、江陰,中國地名中為什麼有這麼多「陰」和「陽」二字? …

……………………298 「新官上任三把火」最初是指燒了哪三把火? …………………300 舊時所稱的「老爺」,是指年齡很大的人嗎? …………………302 「一寸光陰一寸金」,為什麼「光陰」能用「寸」來測量呢? …304 我們常說「日月如梭」,「梭」是什麼東西?為什麼要用「梭」來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306 戲曲中的術語「叫板」怎麼就有了「挑戰」的意思呢? ………308 做事情有條理、有層次常被誇為「有板有眼」,這和板子、眼睛有什麼關係嗎? …………………310 古代用「布衣」代指平民,那麼,「白衣」和「烏衣」又分別代指誰? ……………………312 「水滸傳」中有「第一把交椅」的說法,

交椅是一種什麼樣的椅子?「第一把交椅」為什麼成了首領的代稱? ………314 魯迅先生少年時代曾在「三味書屋」讀書,這裡的「三味」指哪三味? ……………316 「君子」是個褒義詞,可為什麼小偷會被稱為「樑上君子」? …318 武俠小說裡有一門武功叫「彈指神功」,平時我們也用「彈指間」形容時間過得很快,你知道「彈指」究竟是多長時間嗎? ………320 成語「張冠李戴」裡的「張」和「李」最初確指姓「張」的人和姓「李」的人嗎? ……………………322 各走各的路或各幹各的事叫「分道揚鑣」,「鑣」是什麼?「分道」時為何要「揚鑣」? …………324 我們把一方向另一方示威稱為「給個下馬威」,你知道「下馬威」

的真實來歷嗎? …………………326 新郎為什麼又叫「新郎官」,是因為舊時新郎都是當官的嗎? …328 北京有十三陵,瀋陽有北陵,皇帝的墓葬為什麼叫「陵」呢? …330 辦喪事是悲傷至極的,可民間為什麼還有「喜喪」的說法? …332 四川越王樓被稱為天下詩文第一樓,它在詩文中出現的頻率到底有多高? …………333 「八方」指八個方向,「八音」指所有傳統樂器,「八珍」泛指一切美味,中國人偏愛數字「八」嗎? ……………335 九州、十八般武藝、三十六羅漢、七十二變化、八十一難、一百零八將……在中華文化中,「九」的地位很高嗎? ………337 農曆一年一般有十二個月, 但有的年份會有閏月,變成十三個月

,「閏月」是怎麼回事? …………340 我們現在用「年、月、日」來記錄日期,那麼古人是怎麼記錄日期的? ………………………342 為什麼西方古代建築多為石質,而中國古代的建築卻多為木質? …………………344 中國人自古就喜歡佩戴玉製飾品,是因為玉很值錢嗎? ……346 為什麼把結義兄弟稱為「義結金蘭」呢?這種行為與「黃金」和「蘭花」有關嗎? …………………………348 我們常說「五福臨門」,「五福」指的是哪「五福」?民間常用什麼圖案來表現「五福」? ……………………350 人逢喜事精神爽,古人嚮往的人生四大喜事是哪四件? ……352 鳥兒都有雌雄之別,那麼「鳳凰」是雌的還是雄的? …………3

54 中國人以紅色表示喜慶,可為什麼又忌諱用紅筆寫名、寫信呢? …………………………356 「鹿鶴同春」的吉祥紋樣總要畫上鹿與鶴,鹿與鶴為什麼成為了吉祥動物? …………………358 春、夏、秋、冬四季最初各有什麼含義? ………………………360 中秋賞月極富詩情畫意,你知道賞月背後有哪些文化內涵嗎? 363 家譜一般都是一姓一譜,為什麼孔、孟、顏、曾四個家族共用一個家譜? …………………………365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成人禮後要取字,如杜甫字子美,白居易字樂天,取字有什麼講究嗎? ……………367 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說「男左女右」,為什麼男在左、女在右? 369 中國的姓氏五花八門,古代都有哪

些奇怪的姓呢? …………370 為什麼古代的男子留長髮?清代的男子還要編辮子? ………372 社區是基層的居民組織,古人有類似的居民組織嗎?…………375 孔子的家鄉有座尼丘山,孔子名丘字仲尼,這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377 民間常給孩子起名叫「貓崽」「狗蛋」,為什麼要用動物給孩子起名? ………………………………379 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一些複姓,如司馬、歐陽、尉遲,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 ……………………381 李白被稱為「李十二」,白居易被稱為「白二十二」,古人真有那麼多兄弟嗎? ……………………383 皇帝有的稱太宗,有的稱太祖,這是怎麼回事呢? ……………385 少

林寺是因林木稀少而命名「少林」的嗎? ……………………387 古代帝王將相陵墓前的石像被稱為翁仲,翁仲在歷史上確有此人嗎? …………………………………388 「犧牲」是指為了光榮的事業獻出生命,可為什麼在古代「犧牲」又與豬牛羊有關呢? ……………389 民間傳說中「哭倒長城」的孟姜女是姓「孟」還是姓「姜」? …391 你知道「花中四君子」是什麼嗎?花怎麼會成為君子呢? ……393 「大丈夫」是男同胞自豪的稱謂,究竟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大丈夫」? …………………396 我們現在強調「保護生態,愛護環境」,那麼古人有這種意識嗎? …………………………398 我們經常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匹夫

」到底指什麼人? 401 見到朋友握握手,是現代才流行的新式禮節嗎? ……………403 作揖是古人見面時的一種禮節,那麼怎樣作揖才符合規矩? 405 生活中請人讓路或諮詢問題時為什麼要說「借光」? …………407 稱呼對方家人時在前面加一個「令」字就能表示尊敬,這是為什麼? ………………………409 古代大臣上朝時,手裡常拿著一塊狹長的板子,是做什麼用的? ……………………………411 豬八戒是以佛家的八種戒規命名的嗎? ………………………413 《西遊記》中唐僧尋母時扮作「化緣的和尚],「化緣」是什麼意思? ………………………………415 「宇宙」在佛教裡為什麼被稱為「大千世界」? …………

……418 佛教戒律禁止佛門弟子吃肉,那濟公和尚為何能酒肉穿腸過呢? ………………………………419 在風景區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寺、廟、祠、觀、庵等建築,它們有什麼區別? …………………………421 魯智深自稱「洒家」,別的和尚為什麼不這樣自稱? …………424 古代有伯父、仲父、叔父、季父之稱,為什麼只有伯父和叔父保留下來了? …………………………426 孔子為什麼將贍養老人和養活狗馬作對比?他想說明什麼道理? ……………………………………428 分餐制是現代人創造的嗎? ……………………………………430 怎樣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 ……432 形容男子有才學常稱「

才高八斗」,那麼形容女子有才學有什麼說法呢? ………………………………434 桑和梓是兩種樹木,為什麼常用「桑梓」來代稱家鄉? ………436 山東又稱齊魯大地,可山東省的簡稱為什麼是「魯」而不是「齊」? ……………………………………438 現在的很多書沒有插圖怎麼也叫「圖書」? ……………………440 今天圖書館的圖書一般是用26個英文字母來編號分類,那麼中國古代是怎麼給圖書分類的呢? ………442 現在的字典按照中文拼音字母排序,古代的字典按什麼排序? …444 前言   為什麼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為什麼有春、夏、秋、冬四季?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說「男左女右」,為什麼男在左、女在

右?……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這樣的問題,乍一看平平常常,但要把來龍去脈說得明明白白,卻未必那麼簡單。   就像每一條溪水都有源頭,每一個今天的現象,都有歷史的影子。瞭解現象,探究過去,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而一個「為什麼」的解答,會牽出新的「為什麼」,許許多多的「為什麼」,消長連綴,可照出整個中華文化的輪廓—我們願與讀者分享這樣的體驗:尋找,回答,聯想,生發。因此,我們推出了「中華文化小百科」叢書。   本套叢書本著知識性、趣味性、時代性的原則,專注於解答與中華傳統文化有關的問題,編寫時按照專題、領域進行分類,分別為華夏歷史、文化精華、衣食住行、民俗風情、多彩漢語,分輯推出。   叢書以

「一問一答」的形式呈現。設問力求生動有趣、簡潔通俗,貼近當代讀者的閱讀需求。回答注重知識性與趣味性,語言風格明快活潑,不做繁瑣考究,適量引用古代經典,在原題的基礎上有所擴展。   問答配有插圖與圖註,讓讀者更直觀地瞭解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生僻字詞標出中文拼音,配以簡註,幫助讀者掃清閱讀障礙。   本套叢書由精通中華文化、樂於分享知識的專業人士協力完成,感謝他們的辛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