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生 喬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台灣原生 喬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潘樵寫的 台灣尋櫟記 和大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的 台灣原生秋海棠(光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林務局首度推薦106種園藝景觀用臺灣原生植物名錄 - 農傳媒也說明:不僅臺灣夜市沒特色,行道樹也是,「臺灣欒樹從臺北到屏東都一樣」,樹木專家看不下去,接受林務局委託,盤點臺灣森林中的原生植物,首批篩選出草本、灌木、藤木、喬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博客思 和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所出版 。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環境教育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謝宗欣所指導 林雅雯的 高雄雞冠山植物解說資源之研究 (2021),提出台灣原生 喬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雞冠山、植物資源、植物解說、解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聯合大學 建築學系碩士班 林妝鴻所指導 劉邦辰的 從複層植栽設計探討微氣候調適概念對濱海小學校園規劃之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永續發展目標(SDGs)、校園開放空間、微氣候、植栽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原生 喬木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南市南區-生態綠化-種植原生或誘鳥誘蝶植栽| 行動項目則補充:... 或新種植原生種樹木,藉以達到培育原生樹木的理念,如種植欖仁、水黃皮、台灣樹 ... 台灣海桐、雀榕、鐵色、枯里珍、圓葉榕等原生植物,種類涵括喬木及灌木,原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原生 喬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尋櫟記

為了解決台灣原生 喬木的問題,作者潘樵 這樣論述:

  一本結合人文及旅行的生態創作,值得您細細品讀!   《臺灣尋櫟記》宛若台灣殼斗科植物的尋寶地圖,透過殼斗科植物的專業知識,以輕快簡約的文字,幻化出我們熟悉的自然生活之美。近年來生態旅遊與鄉村旅遊活動盛行,週休假日進行自然生態觀察,儼然成為最顯熱的行程。透過周遭熟悉的物種,學習各種堅果櫟實的生態環境,是引領自然愛好者入門的關鍵。   在《臺灣尋櫟記》中,潘樵老師生花妙筆,精彩生動的描繪他「尋櫟」 生活故事之外,更提供了台灣殼斗科植物群實的地理分布與生態環境介紹,使讀者悠遊其中進而體會多采多姿的堅果櫟實世界。 作者簡介 潘樵   ●潘樵本名潘祈賢,目前服務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文學、藝術、旅

行與生態觀察是生活中最主要的興趣。   ●曾出版〈埔里祈安清醮一百年〉〈鄉情書寫〉〈山城埔里步道〉〈感動來自土地〉〈鄉下老師閒賢沒事〉〈水沙連紅茶〉(蛙現台灣)等近五十本書,曾任埔里鎮立圖書館第一屆駐館文學家及南投縣文化局文藝創作班指導老師。   ●曾舉辦〈廟寺埔里〉〈世間有情〉〈文史與水墨的對話〉〈親近台灣〉及〈尋找清涼〉等十幾場藝術個展,並出版水墨畫冊〈美麗與鄉愁〉一書。   ●個人的網頁  潘樵的文藝旅行 art.pulinet.com.tw/panchiau/index.asp?struID=0&cid=8  潘樵的部落格 tw.myblog.yahoo.com/pan369p

an369/

台灣原生 喬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追求真相.深度紀錄.多元觀點 ◤

看更多新聞:
■【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高雄雞冠山植物解說資源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原生 喬木的問題,作者林雅雯 這樣論述:

高雄市燕巢區雞冠山上部為石灰岩,經侵蝕作用過後形成陡峭地貌,因而得名雞冠山。該地植物資源豐富,但是植物調查及相關資料甚少,因此於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進行調查,採用沿步道紀錄途中植物,再以Checklister軟體、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建立植物資源資料庫,並規劃與評估植物解說路線及製作植物解說資料,以供當地導覽人員之解說參考或有關單位相關之應用,進而達到環境教育目的。研究調查共記錄224種植物,其中民生植物計有179種,果樹計有44種,救荒植物計有83種,藥用植物計有172種,具有生態意義之植物計有141種,顯示本區可做為解說教育之植物資源相當豐富;而稀有植物8種與特有

植物16種,亦表示保護本區植物的重要性。規劃的3條路線,分別為路線1金山道院登山步道、路線2麒麟尾登山步道及路線3陳家古厝登山步道,各路線時間皆控制在130~139分鐘,且各路線皆有規劃稀有及特有種植物可著重解說,以加強被解說者的生態教育觀念。於每個解說點中選出共計56種的代表植物,並融入解說點特色做重點說明,而這56種植物於應用上,計有47種為民生植物、16種為果樹、25種為救荒植物、42種為藥用植物、50種是具有生態意義之植物、4種為稀有植物、6種為特有植物,並且發現到有30種植物的種子傳播機制,是以鳥類做為傳播者,由此可見本研究區誘鳥樹種頗多,使得植物種類多樣化,進而造就生態資源之豐富度

台灣原生秋海棠(光碟)

為了解決台灣原生 喬木的問題,作者大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這樣論述:

  秋海棠的屬名Begonia原是為了紀念法國植物學的推動研究者Michel Begon,用其姓締造而成,後來衍釋為 a color near coral pink,意為接近粉紅色珊瑚的顏色,指的是這屬植物的花大多為粉紅色。大部分的秋海棠在秋天盛花,與在春天開花的海棠是不同的植物。海棠是「薔薇科」的落葉喬木,和蘋果較相近,花朵艷麗,而「秋海棠」則是「秋海棠科」植物,以其粉嫩剔透及優雅的花姿,贏得秋天海棠的稱號。全世界目前已知約1,600種的原生秋海棠,若加上人工培育的種類則超過10,000種。台灣原生的秋海棠目前已發表18種,其中14種為台灣特有種(含雜交種4種),主要分布

於中、低海拔較為陰涼濕潤的林下、林緣或岩壁上。部分種類廣泛分布,有些則僅見於某些特定地區,如九九峰秋海棠、台北秋海棠、坪林秋海棠…等。秋海棠的根、莖、葉、花及果實之形狀、顏色、質地、紋路……等千變萬化,令人嘆為觀止,深具綠美化價值。

從複層植栽設計探討微氣候調適概念對濱海小學校園規劃之影響

為了解決台灣原生 喬木的問題,作者劉邦辰 這樣論述:

近年來全球氣候條件變遷,氣候異常導致環境越來越嚴苛,聯合國於2015提出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決議,成為至2030年全球參考的準繩。關於探討改善都市熱島效應及熱舒適性的議題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也包含校園內的議題,但是關於偏鄉地區校園的環境議題較少被研究。國內永續循環校園計畫於2019年邁入第五階段轉型後,以校園探索計畫讓各校園能了解自身校園的議題,從物理環境、硬體設備,到以校園自身議題回應到SDGs。本研究從旁參與並觀察近年大手牽小手的永續校園探索計畫,發現有些校園位於濱海地區,面臨嚴峻的物理環境的課題,這些校園因周遭環境較空曠,面對氣候變遷議題受到較大影響,因此本研究選擇以台灣西部

濱海校園為研究對象,探討關於濱海校園在開放空間中運用複層植栽設計的策略,以及論述如何回應SDGs。在研究方法部分,從文獻回顧分析關於校園研究方法、中小學校園規劃的空間分布、植栽對改善微氣候的效益,其次是將SDGs與校園硬體連結,應用到校園規劃的層面,選擇SDG13氣候行動、SDG15陸域生態做為開放空間策略的對應指標,篩選冬季受到較嚴苛風環境影響的八所案例校園,透過ENVI-met軟體模擬方式去分析校園環境現況課題,探討植栽策略的改善效果,以回應SDGs。針對校園開放空間設計各種複層綠化不同情境的植栽策略,在校園案例實證的分析上,研究結果顯示可以有效調節微氣候,大幅改善校園開放空間的風速與舒適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