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仁愛醫院疫苗預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中臺科技大學 醫療暨健康產業管理系碩士班 許哲瀚所指導 鄭巧函的 門診民眾之健康識能與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行為之研究 (2018),提出台南仁愛醫院疫苗預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智慧型手機、醫療行動應用程式、健康識能模式、健康行為。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南仁愛醫院疫苗預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門診民眾之健康識能與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行為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南仁愛醫院疫苗預約的問題,作者鄭巧函 這樣論述:

現代社會健康意識抬頭,加上智慧型手機普及化,醫院不斷發展出與醫療行動相關的應用程式,可縮民眾在等候看診時間,同時也改變人們的健康行為。本研究目的為應用健康識能探討民眾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之行為。本研究為橫斷性、以自行設計的結構式問卷,利用網路調查,問卷內容包含:受訪者基本資料、健康識能三構面及使用醫療APP行為共41題。問卷經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同意後(108-25)以便利取於2019年4月1日至30日發放。以Google表單製作連結成QRcode問卷至某醫學中心門口外之門診民眾發放,受試者透過手機掃描條碼填答。共收集300份有效問卷,利用SPSS 25.0版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

分析。受訪者年齡層以29歲以下居多,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的頻率以一個月少於1次(82.0%)為最多。最常使用的功能是醫院(預約)掛號類,其次為查詢等候看診時間類。影響門診民眾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行為有年齡、居住地、婚姻及自覺健康狀況。逐步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疾病預防為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行為之預測變項,高頻率使用者比低頻率者使用多0.6倍。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的門診民眾對健康識能之疾病預防認知能力較佳。建議增加健康照護與健康促進的觀念以提升門診民眾的健康識能,才能提高民眾使用醫療行動應用程式的意願。關鍵字:智慧型手機、醫療行動應用程式、健康識能模式、健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