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地檢署股別檢察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台北地檢署股別檢察官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高智敏寫的 財星500大企業稽核師的舞弊現形課:行賄、挪用、掏空、假帳,直搗企業治理漏洞,掃除財務地雷 和蘇珊.麥可林的 網路失控:情色勒索、網路霸凌、遊戲成癮無所不在!孩子的安全誰來顧?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股別分配表 - 司法院也說明: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業周刊 和好優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羅俊瑋所指導 劉千瑄的 傷害保險案件於金融消費評議決定暨法院判決差異之研究 (2019),提出台北地檢署股別檢察官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傷害保險、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外來性、突發性、非自願性、意外原因、意外結果、舉證責任、比例賠付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系研究所 盧映潔所指導 張維哲的 我國法警體制現況與興革 (2019),提出因為有 法警、員額配置、考訓制度、應勤裝備、值班、加班、補休、勞動權益、過勞、法警職權行使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地檢署股別檢察官的解答。

最後網站司法之路—法律人的生涯探索與抉擇 - 第 18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北檢的「四樓」和「五樓」台北地檢署的檢察官辦公室分布在博愛特區署本部大樓的四樓五樓,其中檢察長和襄閱主任檢察官辦公室都位在四樓,肩負肅貪及經濟犯罪矚目要案重責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地檢署股別檢察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財星500大企業稽核師的舞弊現形課:行賄、挪用、掏空、假帳,直搗企業治理漏洞,掃除財務地雷

為了解決台北地檢署股別檢察官的問題,作者高智敏 這樣論述:

舞弊偵防實戰專家》精闢剖析各大企業弊案關鍵環節 用28堂課揪出蠶食鯨吞公司利益的黑手 協助辨識值得投資的好公司!   沒有識破舞弊能力,企業難有獲利好體質!   企業大老闆掏空公司、銀行理專挪用客戶資金、人資主管利用職權幫自己加薪、採購和廠商串通中飽私囊、工程師竊取技術機密……   世界重量級反舞弊組織「舞弊稽核師協會」(ACFE)調查顯示,全球企業因舞弊一年損失高達36億美元以上。勤業眾信《2018台灣企業舞弊風險管理調查與未來展望》報告中,受訪的兩百多位舞弊偵防第一線工作者裡有超過半數表示,所服務的公司每年至少發生1件以上的舞弊事件。   受害者不論是金融機構、上市櫃企業,最後

埋單損失的都是市井小民。   高智敏,擁有舞弊防治專業界最難拿到的國際級黃金證照──舞弊稽核師證照,用第一線切身經驗,帶你親臨不見刀光血影,卻害人無數的舞弊現場。   不想當下一個受害者,本書要你知道的事:   ◆透視舞弊犯心理:「看不出他會貪污舞弊」是許多人和企業栽跟斗的致命失誤。提防舞弊犯,不能只看人性貪婪面,你一定要懂經典的「舞弊三角」。   ◆揭穿舞弊伎倆:舞弊犯使出的五鬼搬運把戲千變萬化,認識舞弊樹是了解侵占、挪用、行賄、做假帳手法的最佳起點。   ◆認清成為待宰羔羊的原因:再多知識、再高學歷,無法保證不會淪為舞弊受害者。了解3個受害者迷思,避免落入圈套。   ◆洞悉公司治理盲點

:制度潛規則心照不宣、利益輸送鏈暗做手腳、控管流程便宜行事、法律體系漏洞百出,使得舞弊犯乘虛而入,正視脆弱環節,及早預防。   ◆強化內控管理措施:舞弊是企業的包袱,會拖垮競爭力,從權威組織ACFE和COSO提出的風險管理架構5要素下手,為企業體質打好基礎,累積經營實力。   ◆破解舞弊的殺手級應用:傳授10個不藏私科技與數位鑑識妙招,惡意倒帳、內神通外鬼、假帳、供應商借屍還魂全部原形畢露。 本書特色   1. 有實戰經驗的舞弊偵防稽核師親身分享:   作者曾任職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舞弊防治團隊,目前擔任財星500大企業的稽核師,輔導與服務過不少企業的舞弊偵防業務,並擁有最難拿到、全台灣

合格人數不超過兩位數的舞弊稽核師證照,他以實務經歷與扎實的學理基礎,系統化剖析與分享舞弊相關知識與經驗談,讓讀者看待舞弊不再只是新聞報導的片面視角,而是從人性、經營、偵防、法律等面向全方位了解舞弊。   2. 以台灣在地個案探討防堵舞弊議題:   從台灣經濟史上最大的個人型經濟犯罪、南港輪胎與鴻海老臣收賄達上億的回扣案,到台積電的員工竊密案,甚至是水餃店員工每次結帳都A掉1顆水餃的錢,本書生動描述的案例是讀者耳熟能詳的台灣企業個案,讀起來更有感。   3. 舞弊偵防的10個開外掛密技:   坊間少見能針對特定舞弊手法傳授破解技巧的書籍,作者深入淺出說明自己如何借助科技與數位鑑識妙招,為10

種弊案更快找到關鍵的破案線索,讓經營者、管理者、職務與防弊相關的人員在建構企業體制時,有實用的參考做法。   4. 收錄舞弊偵防資源懶人包:   書後整理出值得一看的影片與書籍,以及好用的調查資源,對於舞弊詐騙議題有興趣的人可以免去盲目摸索之苦。   力讚推薦   我花了三天就看完全書,而且還想再看。本書巧妙引用了台灣本地的案例做為多數章節的開頭,讓讀者對於每一個議題自然產生連結,再配合上流暢的文字描述,和最後的理論印證,讓讀者在閱讀時,不會因為過度的理論分析而覺得枯燥,但又能從書中得到應有的知識,作者筆法相當高明。──李華驎,《公司的品格》作者   智敏的新書是一本非常適合社會各階層、

各行業閱讀的重要著作,……從公司治理、法令遵循到科技發展帶來新的舞弊偵防工具如何運用,以及完成調查後如何找回公道,真是刻畫深入的一頁頁白領、財經犯罪者眾生相。──林志潔,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科法學院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中心主任   原以為這會是一本很嚴肅、充滿艱深專業術語的書籍,開始閱讀後發現,原來舞弊的書也可以這麼輕鬆讀。……閱讀此書可充分感受作者在舞弊案例蒐集整理之用心、對防弊最佳實務鑽研之深入。……本書以許多古今中外、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舞弊案例貫穿,就像看一部扣人心弦(有時難以置信)的舞弊連續劇。──林嬋娟,臺灣大學會計學系教授   這本書對你來說最棒的價值就是:它會在你的腦袋中裝入一

個自動警報器,未來在簽署各項合作備忘錄時,心中警鈴就會不斷響起來提醒你。──楊貴智,《法律白話文運動》站長&律師  

傷害保險案件於金融消費評議決定暨法院判決差異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北地檢署股別檢察官的問題,作者劉千瑄 這樣論述:

金融消費種類之發展與時俱進,進而衍生大量消費爭議,依循司法途徑救濟曠日廢時,自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成立以來,受理金融消費爭議案件數量年年增長,其中將近九成係因保險紛爭申請評議,雖疏解法院大量之訟源,惟評議中心運行迄今,其不服評議決定而進入司法訴訟之傷害保險案件仍為數不少,上開案件經法院判決後,就事故原因、因果關係、舉證責任之認定其見解莫衷一是,除與評議決定存有一定之歧異外,法院之見解本身亦有不少歧見,歧異造成之原因為何,是否應立法補足亦或有其他方式得以解決,即為本研究之重點。因此本論文研究之重點在於分析傷害事故認定之學理依據,並整理就傷害保險案件各類爭議於法院各審級及於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之

認定標準有何不同,並藉由實際案例進行分析,期望以學理及實務之見解梳理出一定之原則,使傷害保險案件之紛爭得以合理平息,並提供修法拙見,期能對現存見解歧異之解決有所助益。

網路失控:情色勒索、網路霸凌、遊戲成癮無所不在!孩子的安全誰來顧?

為了解決台北地檢署股別檢察官的問題,作者蘇珊.麥可林 這樣論述:

★第一本獻給父母的詳盡「網路教養」指南 ★澳洲最頂尖的「網路安全專家」傾囊傳授35條黃金法則 ★每位父母都必須和孩子討論線上安全問題!   「沒有所謂安全的網站,只有懂得自我保護的使用者。」-蘇珊.麥可林   作者蘇珊.麥可林身兼網路警察和三個小孩的母親,從多年實務經驗中洞悉問題本質,體悟出最務實的根本解。本書為作者最暢銷的書籍,修訂更新版本提供更完善的指導方針,是每位父母與孩子在網路安全及使用上必備的溝通指南。   閱讀此書,將會改變你對於網路資安的認知,大幅提升你保衛孩子線上安全的戰力。   ‧精心彙整最常遇見的網路安全課題   ‧搭配實用的預防守則、解決步驟   ‧解析數十個真實

案例   ‧列出多種緊急狀況之快速應變清單   ‧提供豐富的專業協助資源   日新月異的科技和網路時代徹底改變了我們接受資訊、社交溝通、悠閒娛樂的模式。身為數位世代的原生住民,孩子早已習慣於自由多元的網路世界,擁有一身嫻熟的數位技能。然而,孩子仍處於心智尚未成熟的階段,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飽受同儕的壓力、不懂得如何正確保護自身安全,因此容易淪落為網路色狼的囊中物。   孩子必須知道:   ‧網路隱私其實並不存在;即使設有高度安全性,資料還是可能被竊取。   ‧網路匿名是不可能的;若是犯罪,警方可取得真實身分。   ‧任何上傳到網路的內容都無法完全刪除,上傳之前須三思。   ‧凡走過必留下線

上痕跡,網上所做的事都會影響自身名譽。   ‧千萬不可以和朋友或陌生人分享密碼、私密照或影片。   ‧沒有任何網站或應用程式是絕對安全的。   ‧網路上人人都可以任意偽裝。   ‧在網路上攻擊、騷擾、勒索、霸凌他人,都會觸法。   還有許多孩子不懂的事,可能連父母也還沒搞懂:   「若孩子的裸照被同學上傳到網路,該怎麼處理?」   「若孩子和網路上的『好友』交換了裸照自拍,該如何與孩子溝通?」   「若有人誘拐孩子在攝影機前裸露身體,該如何保護孩子?」   「若孩子在網路上被同學集體攻擊、騷擾和威脅,該怎麼辦?」   「若有人惡意上傳孩子的私密影片,導致這支影片在網路上瘋傳,重傷孩子的心理和

名譽,該如何有效地即時處理?」   情色勒索   Snapchat等分享影像的熱門平台上,傳送的照片會在螢幕上「消失」,讓使用者以為這樣分享私密照很「安全」。但是檔案只要一旦上傳網路,要徹底刪除是幾乎不可能的。不論是親密的男女朋友,或止於網路上的朋友,都有可能利用下載、截圖等方式持有私密影像檔案。青少年可能因為想維持關係、滿足被誇讚的私慾,或在對方半逼半哄的狀況下妥協,而傳送出自拍裸照。   情色勒索的形式即為以威脅公開私密影像為由,脅迫被害人從事不想做的事,讓他們誤以為無法脫身而只能就範,傳送給加害人更多裸露影像、提供財物,或滿足各種性要求等等。   網路霸凌   網路霸凌是藉由網

際網路來進行個人或團體的騷擾、辱罵或詆毀的行為,不同於現實生活中的霸凌,只要隨身攜帶上網科技產品如手機,就能隨時隨地在匿名的狀態下,於網路空間公開羞辱他人。   根據國內資料統計,曾經有網路霸凌受害經驗的比例高達74.6%。受害經驗常見的形式為騷擾猥褻、謠言中傷、誹謗、威嚇等。網路使用時間愈長,受害創傷程度相對也愈高。   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的普遍性和嚴重性須受到重視,線上遊戲的高度成癮性能比為電玩世界的快克古柯鹼,青少年要離線時產生的躁動不安感,或玩到廢寢忘食的現象,就如同物質成癮,需求量增加,且有戒斷的症狀。   本書為< Sexts>新譯重製版 好評推薦   「對於希望子

女具備足夠技巧、知識和策略,並能用安全、聰明且負責的方式使用網路的父母——此書實為必讀之作。」——澳洲心理學權威 卡爾格雷格博士 Dr. Michael Carr-Gregg   「在無遠弗屆的數位世界裡,此書至少能作為父母親的一盞明燈,指引方向。」——《每日電訊報》 專業共同推薦人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節目製作人、主持人   ※黃珮瑜/台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   ※彭菊仙/親子作家   作者簡介 蘇珊.麥可林   目前為澳洲頂尖網路安全顧問中心Cyber Safety Solutions的主任,亦任職於澳洲政府新創立的線上安全顧問小組。1982年加入澳洲的維多利亞警隊,駐於

墨爾本人口密集區,1994年首次處理網路犯罪案件。隨後,榮獲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兒童網路安全」證書,亦為Facebook家庭安全中心認證的網路安全專家。平均每年指導超過七萬名年輕人和上千名家長、教育者等相關人士。 譯者簡介 張芷淳   台北出生。取得臺灣大學中文系與外文系雙學士後,進入荷蘭奈美亨大學(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研讀語言學,專攻兒童語言習得。目前旅居荷蘭,為一名自由譯者。   推薦序 遏止兒童色情犯罪,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黃珮瑜 推薦序 我們都是成為父母後,才學著怎麼當父母/陳信聰 前言 一位警務人員兼母親的告白   第一章

 一探究竟 身處網路的匿名虛擬世界裡,仍須要保有現實生活中的教養禮儀和安全警覺。網路公共空間無所謂的隱私,只能再三地注意安全。   第二章 網路常識的養成從家裡開始 管理好孩子的上網時間和內容,培養孩子良好的網路習慣。及早和孩子展開對話,理解孩子的同儕壓力和好奇心,同時應盡父母的管教職責。   第三章 孩子的線上名譽 在網路的世界沒有「取消」的選項。任何在網路空間留下的文章、評論、影像、通話紀錄等,都會成為無法移除的數位足跡,能直接影響孩子的名譽和形象觀感。   第四章 孩子都在線上做些什麼? 面對五花八門的網站和應用程式,要注意網站的年齡限制和互動模式、應用手機內建的家長監護功能、鼓勵孩子正

確使用網路和科技產品,以預防孩子遭遇網路上潛在的危險。   第五章 線上結交的朋友也許並非真心 孩子渴望關注或想趕快轉大人的心態,常讓網路犯罪份子有機可乘,運用話術來拉近與孩子的距離,進而掌控或威脅孩子做不願意的事。   第六章 網路霸凌:生存守則 你了解孩子的上網行為嗎?孩子可能是網路霸凌的受害者,也可能是迫害者。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行為和交友狀況,與孩子理性討論網路霸凌的問題,同時和學校、警方等相關機構共同建立防護網。   第七章 他們都拍了什麼?裸照和裸露自拍 裸照自拍、情色簡訊是親子溝通比較尷尬的一環。但在現今網路時代,私密照瘋傳的現象相當普遍、嚴重,因此勢必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上網觀念

。   第八章 他們為什麼不肯下線? 孩童網路成癮的情況相當普遍,無法掌控合適的網路使用時間,身心健康大受影響。父母也必須注意遊戲的分級、內容是否暴力、孩子會在線上接觸到的人等等。   第九章 還有哪些網路問題? 主動去了解孩子可能會對什麼話題感興趣,開啟對話,以避免網路的暴力、情色或極端內容早一步成了孩子的啟蒙導師。   第十章 你能做的事 依循明確的網路教養準則,父母能和孩子一起在網路上學習、擁抱科技所帶來的益處,而不會感到龐大的壓力或擔憂。   第十一章 尋求協助的管道 面對複雜難解的網路安全問題,不須要孤軍奮戰。豐富的資源能協助父母「對症下藥」,建立良好的親子互信合作關係。   致謝

  附錄:親子線上安全協議 作者序 一位警務人員兼母親的告白   身為三個孩子(已是青少年)的家長,自從最大的孩子在學校接觸到網路科技開始,這過去的十七年間,我都必須正面處理這個問題。就像多數的「老人」,我毫無頭緒,也不是特別有興趣,更沒有特別思考在數位世代裡我應當如何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   我們的第一部電腦甚至沒有網路,只是用來繕打文件或玩磁碟遊戲。當初我們計畫要等到最大的孩子上中學以後,再添購第一台家用電腦,在這個時間點之前我們真心覺得沒有必要。然而,當她上三年級時,我們讓步買了一台。當時我們意識到科技是重要的工具,又因為當時女兒在學校學習科技,相應之下,我們必須接受。這代表了在

我們第一個孩子九歲時,科技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最小的孩子在他一會按滑鼠的時候就開始接觸了科技。   儘管最大的跟最小的孩子只相差六歲 (中間還有一個孩子),他們在科技的使用上天差地遠。即便到了今天,已是青少年的他們在面對和使用科技上相差甚遠。世代差異在這個例子裡並非二十到二十五歲的距離,而是五年之差。這也使得跟上科技的腳步——不論是好的壞的——都更加困難。為人父母上一個月才學到的科技,在這個月或不遠的將來就會變得過時。一個今天熟悉的應用程式很快就會被另一個完全沒有聽過的取代。   我的職涯始於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五日,當時的我加入了維多利亞警隊。如同多數年輕熱心的警察,我熱衷於抓壞蛋。任何壞蛋都

可以,但逮捕犯罪情節嚴重的罪犯尤其能帶給我一股興奮和深切的成就感。那個時候,犯罪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具體的環境裡。早期的我派駐於費茲洛依,這是墨爾本人口密集區裡一個特別忙碌的的區域。過去人人皆知這裡每平方公里的酒吧比警察機關還要多。這個時候,虛擬犯罪尚不存在,手動打字機仍然普及。   快轉至一九九四年,我派駐於墨爾本北郊區,此區相對新穎且正快速擴展。我是警察學校參與計畫的一員。這項計畫派遣警察前進當地學校,希望與當地兒童建立正向的互動關係及打破藩籬。計畫宗旨在於利用教育防範未成年人犯罪,並積極解決問題,而非消極等待問題發生。當時的我對此充滿熱忱,現在依舊如此。   在執行參與計畫之時,我的網路

旅程也隨即展開。一九九四年二月,我以維多利亞警員的身分首次接獲關於網路霸凌的通報。我依然記得一通來自當地中學八年級課程統籌員的電話,電話中他邀請我到他所在的學校,因為他帶的一群八年級女生需要一些「警察的說法」。   即使到了學校,我還是完全不知道那些女生做了什麼。這位老師開始討論起網路,我以為他只是在閒聊而已。一九九四年的我沒有手機,工作的地方也沒有網路。我更是很少在家上網。接著,他說:「這些女孩在網路上做了些過份的事。」   這是什麼情形?我記得自己回應了類似這樣的話:「這樣做對嗎?」和「這樣很不好!」這些是我當時唯一能想到的話。我甚至不知道這樣的情形可否稱為犯罪。身為警員,更糟的是身為

父母,我完全不了解這個狀況,我當時想著:這是我之後將會面對的事嗎?   時至今日,這件我首次接獲的網路霸凌案,仍是我處理過最嚴重的案子之一。這群女孩其中一人在鬧翻後,想要報復另一個人。加害人(已經沒有更適合的詞語)在成人性愛聊天室發布了一則廣告:「如果你想要免費性愛,請聯絡這個女孩......」廣告更附上了這位她不再喜歡的同學的姓名、住址和電話號碼。她當時無法預見的是這樣的行為對於被害者及其家屬造成的後果:一堆男人上門找尋那位大方提供免費性愛的十三歲女孩。   也因此,被害者的一家人必須暫住在汽車旅館裡。我首次遭遇的網路霸凌案,對我而言,是一項非常困難的考驗。老實說,我根本不知道怎麼處理,

只能盡量見招拆招。我意識到自己應該要學習,於是我開始學習。至今我們仍會看到青少年在網路上做出糟糕的決定,這個現象永遠不會改變,因為他們的認知發展程度將永不及他們的科技能力。因此,我們必須陪伴他們,在一路上提供協助和指引,並準備好在必要的時刻插手處理。身為家長,你的角色並非孩子最好的朋友。   我的教育和研究之路使我能遊歷世界,並前往美國及英國研讀。在澳洲,我是唯二成功獲得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兒童網路安全證書的人。學得愈多,我就愈想要學習。對我而言,網路安全顯然會成為澳洲嚴重的問題,如同其他人口更多的國家所經歷的一樣。身為澳洲頂尖網路安全顧問中心——「Cyber Safety Solutions

(網路安全解決方案)」——的主任,我一直在學習和增進對於網路的知識,並將之盡可能分享給更多的人。   重要的是,要讓家長及其他關心與教育青少年的成人都能有正確的工具。每年下來,我平均指導超過七萬名年輕人和上千名家長、教育者、與青少年相關的人士和臨床心理醫師。當我們一起擁抱科技的好處,而非專注於科技是否會成為問題,大家才能受惠。最重要的是,更多的年輕人會因此在網路上更加安全。   這本書是根據我做為警員在網路安全領域多年的經驗,也是根據我做為三個精通科技的孩子的母親所獲得的經驗,並加上我在多國的進修研究經歷。我現在幾乎每天拜訪世界各角落的學校,處理線上安全的問題和教育青少年、老師及家長。

  藉由與關鍵線上組織建立的穩固關係,我也提供初期危機管理、意見、和解決方法。我很榮幸能夠被 Facebook 家庭安全中心列為可靠的網路安全專家。 推薦序 遏止兒童色情犯罪,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   雖然擔任婦幼組檢察官已經是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有一個案件至今仍然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一位有戀童癖的男子對其他無辜的男童、女童所犯下的性侵、強拍裸照的案件。為了避免將該男子的真實姓名顯現出來,我就稱他為A男。   民國八十六年當A男年僅十七歲時,他積極前往國小擔任交通導護義工,以獲得接近孩童們的機會,他先跟一群小男生混熟,取得信賴後就順勢邀請他們到住處打電動,幾次下來,當男童及家長們漸漸放下

心防後,A男家就成為男童們課後照顧的好去處,然而純真的小男童們萬萬也想不到,這位平日對他們照顧有加又提供電動給他們玩的大哥哥,竟是一位想要侵害他們的人。   猶記得當我要訊問其中一位受害女童時,雖然花了很多時間與女童建立信賴感,並且有社工人員陪同,但她仍然無法說出當時被害的情節,從頭到尾只是一直不斷的哭泣、流淚,看著她悲傷的樣子,我怎麼也無法再問下去了,我相信她在被侵害的當時一定受了很大的創傷,而不願意再去回想……   我看著從A男電腦中搜出該名女童當時被強拍裸照,女童緊閉雙眼及嘴唇的的害怕表情,相信這樣的證據已足以讓法官對A男為有罪的判決。   這次A男被法院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四年六月

,並應於刑之執行前施以治療至治癒為止,但最長不得超過三年。法官以為這樣就能遏止A男再犯,然而就在A男出獄不到一年,他又如出一轍地對信賴他的孩童下手,所不同的是,這次A男利用社群網站 Facebook 為跳板,他先以假名建立一個粉絲專頁,專門協助想從事表演的孩童們去試鏡,由於社群網站傳播的效力,讓A男輕易就吸引眾多家長們將孩童交給他去參加各種試鏡演出,甚至在外過夜,A男並再度得以接近孩童們,且一如往常地對孩童們強制猥褻、性侵、強拍裸照。這次被查出的受害者有七位,由於A男有多次前科紀錄,一審法官判處A男應執行有期徒刑十一年,該案迄今尚未確定。   兒童色情一直是聯合國關注的議題,聯合國在一九八九

年十一月二十日的會議上通過《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於一九九零年九月二日生效,這是首條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並涵蓋所有人權範疇,以保障兒童在公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中的權利及兒童的生存和全面發展,使其免受剝削、虐待或其他不良影響。   而我國業已透過制定《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予以國內法化,相關法制規範亦漸漸趨於完備,然而關於此種以網路犯罪手段而影響兒童身心發展之犯罪手法,仍待制訂更完備及具體可行之法律以利案件之偵查。   在相關法制尚未完備及偵查工具無法處理之時,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如何防範於未然。筆者以自身之辦案經

驗及為人母親的心境,深入淺出地介紹各種網路犯罪的態樣,並教導因應之道,對於家中現正有經常流連於網路世界孩童之父母而言,無異是提供非常寶貴而實用的教戰手冊。除了書中表列的有些國外慣用語,與臺灣時下年輕人使用者並不相同,然而關於如何處理網路霸凌、了解孩子們在每一個送出自拍裸照下的瞬間情境及後續如何持續掌握最新資訊等面向,均提出非常詳細的說明,相信此書的出版必能大幅降低孩童們受到不當侵害的可能性,對國家社會大有裨益。 黃珮瑜(現任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主任檢察官) 推薦序 教養觀念跟上時代潮流,網路世界化險為夷   要做一個稱職的爸媽,我們這一代的問題更多、挑戰更大、擔憂也更深。幸好,這本《網路

失控:情色勒索、網路霸凌、遊戲成癮無所不在!孩子的安全誰來顧?》,適時地成為這一代父母的指導手冊,讓我們懂得如何有效地面對小孩子的3C依賴以及資訊爆炸的數位學習時代。   無所不在的網路以及隨手可得的資訊,雖然讓現代小孩具備前所未有的優勢,卻也暴露在無法想像的風險!霸凌、網路沉迷成癮、情慾探索、性犯罪等等,許多問題在家長還沒搞清楚之前,就已經找上了小孩。   二零一九年十月十四日,韓國藝人崔真理(雪莉)因為長期網路霸凌而發生自殺悲劇。台灣國健署二零一九年最新調查,有四分之一的國中學生在過去一年內曾經認真考慮自殺。手機的普及只是讓霸凌問題越來越嚴重。當爸媽意識到小孩已經嚴重網路成癮時,貿然奪

走手機也已經釀成好幾起悲劇。現代的父母們不容易理解,手機其實已經是串連起青少年世界的所有重要聯繫。問題在於為何小孩子會一路走到這個地步?為何父母在過程中都沒有適時地介入管理?為何沿途都沒有察覺小孩一步步地走入困境?   Facebook跟Instagram註冊帳號必須年滿十三歲,換句話說,現在很多國一以下的學生,根本不應該上Facebook,更不應該在Instagram上放一大堆有的沒有的照片。至於LINE在台灣雖然沒有年齡限制,但是LINE在日本,對未成年用戶實施多項限制,包括無法搜尋未成年用戶帳號以及更嚴格的隱私設定等。如果連社群網站經營者都不希望你的小孩成為他們的客戶,有什麼理由我們要

放任小孩盡情沉迷在網路世界?   無論在澳洲、歐美還是台灣,作者苦口婆心提醒所有家長:在網路世界中,千萬別低估男童面臨的風險與傷害。台灣長期輕忽男童遭遇到的性犯罪,但是這本書舉出了許多的實際案例,包括男童遭誘騙裸照、恐嚇勒索以及其他的性犯罪。   無論是新手爸媽或是資深父母,這本書都是很好用的教科書或使用手冊。作為父母親,我們必須勇敢的擔負起自己的責任,用理性與善意跟小孩溝通對話,找出一個適合自己家庭的模式。現代父母千萬不要輕易讓位退場,千萬別讓手機取代家長,千萬別讓網路成為小孩的保姆與最大精神寄託。   陳信聰(公視有話好說製作人兼主持人) 對任何父母來說,只要想到孩子竟然會考

慮拍攝自己的裸照就讓他們極為擔憂。再想到這張照片已經拍下來傳到網路上,並會在那裡永遠留存,這樣的感覺簡直就是可怖至極。多年來處理這樣問題的經驗所教給我的是,非常難找出最可能會做這樣事的孩子。會這麼做的孩子並無特定類型。如果施加的壓力持久不變,所有的年輕人都可能對這樣的壓力低頭。這樣的事通常會發生在平常判斷力良好的孩子身上,他們行為端正,在學校從不惹麻煩。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對家長和老師而言將是晴天霹靂。我無法告訴你我已經和苦惱的爸爸媽媽通話過多少次,他們告訴我:「我從來不相信他們會做這種事」或「他才十一歲」。多數家長在這個時刻會感覺自己遭受悲慘的失敗,並相信一切都是他們的錯。雖然這是正常反應,

但為此怪罪自己並無益處。你必須了解,對於很多孩子而言,拍攝和傳送裸露自拍都是瞬間的決定,這是在某些情況下無法阻止的。你可以盡力而為,但在某些時候,你的孩子還是會做出具有負面影響的決定。這就是其中一種情況。令人擔憂的是,拍攝和傳送裸露自拍不限於青少年。有些小學孩童也會做。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從我豐富的經驗來看,有四個主要答案:●調情或作為一段感情關係的一部分●對壓力的回應●被性犯罪份子性誘拐●低級趣味(年輕孩子覺得拍粗魯的照片很好笑)情色簡訊是什麼?情色簡訊或傳送具色情內容的訊息指的是傳送露骨性內容的電子訊息、照片或影片,主要在手機之間傳送,但可藉由網路應用程式,像是 Instagram、Snap

chat、Kik 或社群網路軟體。青少年已不再用「情色簡訊」一詞,他們比較喜歡的詞是裸照、裸露自拍照、露奶照或屌照。現今的孩童接觸著各式各樣的情色圖像、歌曲中的詞句、影片、電影、網路和廣告。許多年輕的流行明星傳播著和性相關的內容,促使了易受影響和脆弱的年輕人感到這樣是主流且完全可以接受的行為。當然,實情是完全相反,但孩子通常只會在事件過後了解到這件事。一名母親告訴我以下的困境。她十三歲的女兒給她看了一張很熟的朋友發布在 Instagram 上的照片,這個朋友也十三歲。照片照的是脖子以下,這個年輕的女孩穿的是非常裸露的內衣,姿勢極度撩人。附加的評論寫著:「我終於他 X 的超愛自己的身體,我不在乎

你們這些 X 貨怎麼想!」

我國法警體制現況與興革

為了解決台北地檢署股別檢察官的問題,作者張維哲 這樣論述:

臺灣法警於現今執行勤務上所面臨的困境包括:第一、法警人力不足及分配不均引發勤務執行上之困難,除難以遵循相關戒護規定外,勤務超載對法警身心上的負擔及人員高流動率之問題亦接踵而至。伴隨深夜不訊問制度、提審制度及國民參審制等法制變革,對法警勤務負荷上無疑雪上加霜。第二、法警對民眾之安檢、人犯之搜身、警械之使用及法庭秩序之維持等干預權行使尚未法制化下的問題,在人權意識高漲的時代,往往導致法警於執法上備受挑戰、力有未逮。第三、法警考訓制度上之缺失、執勤裝備之不足及部分不合時宜之法警戒具使用上的規定,亦誠屬重要且應予檢討之範疇。 另一方面,法警之勞動權益問題也長期受到忽視,包括:第一、民國

107年10月1日以前,司法院為規避法警工時補償與過勞之問題,長期將法警於上班時間以外之值勤視為「值班」,規避加班費之給予。經過台灣法警工會及各方的努力下,才促使司法院提出「值班新制」,法警從請領值班費,到兼採領取加班費及給予補休以為工時補償。然而新制運行下,除未確實解決舊制過勞之問題外,減縮支給加班費、強制給予補休假,除適法性顯有疑義外,仍難謂符合公務人員保障法第23條所謂「相當之補償」。第二、法警之一般加班時數不足、專案加班請領範圍受限,也是未來制度改革上之重點。 是以,針對上述議題本文試圖在立法論及實務運作面上提出相關建議。立法論上包括:第一、修法簡化法警勤務,按現行法警勤務性質分

別委託民間辦理、回歸院外司法警察行使,甚至直接免除非法警本職之工作,以有效運用現有法警人力。第二、未來於法警員額配置上,應綜合各法院之案件量、院區面積及轄下簡易庭設置數量等客觀因素,而非僅以法官人數配置比例作為法警人力配置之唯一考量,以解決長期以來法警人力配置不均之問題。第三、對於法警行使公權力可能干預人民基本權利之行為,制定法警職權行使法,杜絕違反法律保留原則所產生之爭議。第四、針對法警之考訓制度、應勤裝備之調整、延誤開庭處罰機制之創設及修正法警使用戒具要點部分條文,提升法警之執法品質。第五、在法警之勞動權益上,一方面研議法警之值勤新制,給予加班人員自由選擇請領加班費或選擇補休,並透過公開透

明之備勤休息機制,減緩法警過勞的問題。另一方面探討法警覈實領取加班費之可行性。實務運作面上之建議,包括第一、運用科技設備輔助戒護管理。第二、透過電子卷證之推廣、審判筆錄記載要旨之落實及人犯庭期之優先排列,以提升司法效率。 最後,本文期許透過本篇論文之討論,加上統整、分析各受訪者之意見,積極喚醒政府對法警議題之重視,適時予以回應,進而建立較為公平、合理之法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