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只喜歡你歌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可是我只喜歡你歌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孟浪寫的 自由詩魂 孟浪詩全集 和蔡淇華的 【蔡淇華青春原力套書】青春微素養+青春動力學(限量藏書票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暖暖書屋 和親子天下所出版 。

國立清華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李癸雲所指導 許宸碩的 痛心詩派的誕生: 論台灣現代詩在社群網站時代的類型化現象(2011-2019) (2020),提出可是我只喜歡你歌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痛心詩派、類型化、媒介、葉青、任明信、宋尚緯、徐珮芬、社群網站、厭世代、晚安詩、讀詩粉專。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研究所 宋光宇所指導 王啟明的 1960年代反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 (2002),提出因為有 60年代、反叛、黑人民權、搖滾樂、黨外運動、威權體制、流行歌曲、校園民歌的重點而找出了 可是我只喜歡你歌詞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可是我只喜歡你歌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由詩魂 孟浪詩全集

為了解決可是我只喜歡你歌詞的問題,作者孟浪 這樣論述:

  中國當代詩人、華語思想文化圈重要的文學編輯與獨立出版家孟浪先生,於2018年12月12日因肺癌在香港沙田醫院逝世,享年五十七歲。   孟浪的詩在中國現代詩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位置,然而孟浪選擇了流亡,多年分別居住在美國、香港和台灣,並用詩歌紀錄和回應世界與時代,以出版醒世立言,可惜事功尚未完成就與世長辭,為了讓他的詩歌繼續流傳,《孟浪詩全集》於焉產生。   一生中,孟浪寫詩近兩萬行。其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萬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五千行,二十一世紀頭十年寫了三千多行,生命最後的八年則寫了一千多行。   本套全集共分三卷,亦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卷》、

《二十一世紀卷》,分別收錄了自由靈魂詩人孟浪在不同時間點所創作的詩作。   作為一位縱貫三十多年的詩歌寫作者,孟浪一生清苦、奔波。他素然地把冰與火集於一身。幾十年順從於命運,漂泊的生存,淡漠的寫作……他內心的火焰總是以苛刻的角度噴放。他善對友人,熱衷詩歌江湖,而溫和的孟浪藏著一顆嫉惡如仇的心,如一隻絲毫不妥協與退讓的反抗雄獅。在中國當代詩人中,沒有誰能像孟浪這樣以「命+詩」的方式死死地追逐著自由。他的生命元素一個是單純,一個是堅定!他的詩歌美學,一是乾淨,二是鋒利!像一首凌厲、兇狠、鼓點般的進行曲,孟浪生存的歌詞句句是自由,伴之步步譜曲的詩的旋律也是自由! 名人推薦   徐敬亞   詩人

∕文學評論家   楊小彬   詩人∕學者   黃燦然   詩人∕翻譯家   黃粱   詩人∕評論家   朵漁   詩人

可是我只喜歡你歌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屬於這個夏末的穿腦式呢喃
在憤世忌俗的戲謔下
厭世風格的最佳療癒

這個星球上總有不同的故事
每個人的立場和看法不盡相同
在某個短暫的時間交疊後
也許就必須航向不同的軌道

該說再見時
就該勇敢地離去
我們都遇見過這樣的小故事

「難道只有我覺得」
很多人覺得這是自以為優越的表現
但其實也是很孤獨的一句話呀

2021年原子邦妮單曲首發 【難道只有我覺得】
♫ 數位平台全面正式上架 → https://RockRecordsCo.lnk.to/IsItJustMe

歌曲故事:

「難道只有我覺得他現在完全變了一個人嗎?」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會難過嗎?」

靜的淚水在我面前滾滾留下,她剛和男友鬧了分手,於是我頂著明天要在圓形劇場彩排的巨大壓力聽她哭訴,沒有辦法,誰叫她是我從小到大最好的朋友呢。

靜的男友「K」,到後來也算是變成我和男友的好朋友了。大約在七年前,K頂著歐洲音樂名校高材生的名頭回到台灣,幾乎是空降似的加入了我們的樂團擔任首席樂手。他們兩是在美國相識相戀的,靜早他幾年回台,再加上身為音樂世家的獨生女,父親是知名男高音,母親是鋼琴家,K回來的時候她已經是女高音界的新生代一姊了。K雖然很受矚目,在樂團中得了一席之地,但論資歷年齡,還是必須意思一下的當個幾年被呼來喝去的菜鳥。

K可受不了這個氣,他一身才華,白手起家,靠著獎學金到歐洲唸書,幾次聚會,趁著靜喝醉睡著了,他曾向我和男朋友透露過,他走到現在全憑著自己的努力,和有顯赫家世傍身的靜危機感完全不同。同樣身家平平的我們點點頭對他表示理解。

「你們不覺得,靜太耀眼了,在她旁邊實在有時候會累的。」K用手擠著眉頭苦著臉道。

男友眼見情勢不對,拼命在桌底下捏我的大腿。

於是我趕忙堆著俏皮的笑容說:「沒辦法,誰叫靜可愛嘛~」我可沒說錯,靜在圈內甜姐兒的稱號可是人人認可的。

「是是是~」K總算這回不是苦笑,是真心笑了起來。

當時的他,畢竟還是蕩漾著熱戀期的青澀甜蜜。

因為幾次的四人聚會和出遊,再加上我們三人除了靜,都身在同一樂團,自然也變得熟稔親密,時不時交換音樂聆聽心得,一同出遊,K也時常分享給我們很多在歐洲學習到的技術,讓我們瞬間也有種高一層次的優越感。我們也很喜歡K這個新朋友,他處事不同於一般人,頗具西洋風範,少了柔善扭捏,說話直爽率真,才情洋溢充滿抱負就更不在話下,我們都覺得他倆非常般配,然而這幾年,我們倒是沒少當他們的感情問題的排解人。

從一開始單純的K抱怨靜很累人,總是高高在上什麼都不懂,以及靜抱怨K總是不解風情,到後來似乎是到了旁人也難以置喙的狀況。

那一天,K陪著靜還有她的父母一同出席聚會後,K一個人來到我跟男友同住的小公寓裡。

K一把扯下靜幫他挑選的酒紅色領帶扔在沙發上。

「我真的很受不了他們家,究竟為什麼一天到晚講話要目中無人,好像我多高攀了他們家似的,一家人高來高去自以為貴族,拜託現在21世紀了好嗎,還以為中古世紀?」他一屁股坐下,順手喝了我們開到一半的威士忌。

幾輪下來兩個男生酩酊大醉,剩下我還清醒,正在收拾杯盤之餘,K忽然捉住我的手大聲道:「死老頭給我看著,我一定會功成名就,到時候再來看看是誰高攀誰。」說完在沙發上倒頭就睡了。

大概是以那天為分水嶺,之後的K開始接各種工作,原本樂團的工作也做,也開始尬團,沒天沒夜的工作著,靜三天兩頭來哭訴K都沒時間陪她。甚至有一天,K「週轉」不過來,於是打了電話給男友請他代打,大家都那麼好的交情,男友當然二話不說答應了。我還為這事不高興了幾天,畢竟K的彈奏是我男友不擅長的,曲目也不是那麼熟悉,為此男友熬了三個星期的夜。

就在準備幫K演出的前兩天,男友接到K的來電。

「誒~那個,我後來時間OK了,那你還有要去演嗎?」男友電話開著擴音,我頓時瞪圓了眼睛,這是什麼意思,是說好要找我男友幫他去演一天,現在臨時又說不用了的意思?我還來不及開口,好好先生的男友倒是先回他了:

「ㄜ...既然你時間OK,我沒有一定要去啊。」男友支支吾吾應著。

「OK,那謝啦,這次我自己演OK,那我先準備啦,掰掰,改天再聚。」

為此我念了男友很久,他自己幫忙熬夜練了三星期不說,還推掉幾場演出。

「沒辦法啊,他都開口了,我也不好硬要去啊。」男友嘟囔著。

「他都好意思開口,你又有什麼不好意思!?」我氣極語塞。

「他變了,我覺得。」我說。

然而早已累極的男友如釋重負般早已沉沉睡去,毫無回應。

接下來的一兩年,我們仍是常聚會,但是K卻越來越少出現,靜總是一個人來跟我們喝到天亮。K似乎在思考著離開我們的樂團,因為我們的樂團比較傳統演出也偏制式化,場地也很固定。但是每次看到淚眼汪汪的靜,最後通常還是以「我會再想想。」結束這個話題。

一切看似如常。而始料未及的一天就這樣發生了。

那一天,我們的樂團正在準備大型演出排練,身為理事長之一的靜的父親來到現場,將K前一陣子精心推薦給樂團在歐洲採用的新編曲形式給否決了,K憤憤不平的和理事長爭執起來,向來不太在乎尊卑的他,在對話中也是照常直呼理事長的英文名字。理事長一語不發,忽然一怒之下舉起譜架朝遠處丟了出去。所有人都凝結在空氣中,K毫不退讓地怒目相視。

理事長聲如洪鐘:「把你歐洲的那一套收起來,這裡是華人世界,閉上你的嘴,認清自己的資歷和身份,名校畢業的人多的是,像你這種目無尊長的人,不配留在這個樂團。」

沒有人敢說一句話,凍結又沉悶的時間走了幾秒之後,K收拾東西,頭也不回走出排演廳。他終究還是離開了樂團。

後來K加入了另一個樂團,沒多久便升為了團長。

「我不想要現在這樣。」靜哽咽著。

「可是他如果在另一團更有出路,那也沒有不好啊。」我試著安慰。

「我覺得他離我越來越遠了,如果他連跟你們的團都退了,我都不知道還有什麼共同話題。」

「妳怕什麼,妳是女高音啊,跟什麼團都可以合作啊。」男友也試著安撫。

「不然,我們四個搞一個好玩的爵士團怎麼樣,這樣多了一份共同興趣啊。」我福至心靈。

靜破涕為笑,像洋娃娃般可愛的臉孔連我看了都心生疼愛,到底什麼人捨得她這樣哭泣呢。至於K和她父親的矛盾,似乎也暫時放在了一邊。

爵士團一開始倒是滿順利的,K的爭勝之心似乎被搶救回來,開始能在音樂裡玩樂,甚至大家還搞了幾場私人小演出,僅限大家的共同朋友來玩,賓主盡歡。

那一天走在河堤的小路旁,他們邊打邊嬉鬧,月光照著河水發光,我牽著男友的手,看著像孩子般的他們兩人,覺得身為愛音樂的人,有好友,有工作,有業餘興趣,沒什麼比這更完美了。

不過美好的關係,卻沒有持續多久,爵士團的練習越來越難促成,每次都因K有事而延期,我們以為起碼他們兩還是有約會見面,這天卻聽靜抽抽噎噎的哭著說:「我們也已經快一個月沒見了,就算我要去找他,他也說累。」

我正試著安慰,靜又緊接著哭道:

「你知道他和誰合作嗎。那個他最不屑的T集團,他以前是罵最兇的!現在竟然跟他們合作,我真覺得他瘋了。」

聽到這裡,我與男友也是啞口無言。記得幾年之前,我們四人在一起聊過,當時K可以說是最激動的一個,他義憤填膺地說著誰也別想牴觸他對藝術的堅持。那樣子還歷歷在目,現在卻已經在跟他當時最嗤之以鼻的人物合作了。

氣憤凝重的交談隔沒幾天,那是個下著雨的夜晚,接到靜的來電,她正在近郊的咖啡廳,拜託我能不能去接她。聽著她不對勁的聲音,即使下著大雨我還是出門了。開著車子到了約定的地點,看到她在已經熄燈的店門口淋著雨。

「你怎麼會一個人在這,還沒帶傘?」我一面攬著她上車,一面問。

「我跟K吵架,我生氣下車,他,就真的開車走了。」靜面無表情的回答。

這回我倒是說不出話了,誰都知道,這裡是已經人煙稀少的郊區,夜深了又下雨,竟然還狠得下心把車開走,雖然說靜有時候會鬧鬧脾氣,但也不至於真的讓人把她丟在這種地方。

我輕輕地用毛巾幫靜擦乾她娃娃般的棕色捲髮,再招呼她回家休息。一路上我們都沒說什麼,也許,大家的心裡都明白這是什麼情況,只是沒人願意說出來。

幾個星期後,男友試著打圓場般的又約了一次爵士團的練團聚會,K倒是新奇的說有時間可以來玩一玩,然而那一天,卻讓一切都崩塌了。

靜和K兩個人為了一個調裡面的樂器音準,爭論不休。連我們都不敢作聲。我們也不太清楚他兩人私底下到底和好了沒,直到靜不知道說了什麼,K忽然大吼出來:

「你少拿你爸來壓我,我當團長已經多久了,連這屁事我會聽不出來?」

靜似乎想要緩和拉著他的手道:「我不是這個意思。」

K一把揮開靜,要不是我即時拉住,她幾乎要跌在地上。

「像妳這種天之驕女,妳懂什麼,少在那邊跟我說難道只有我覺得怎樣怎樣,對!我告訴妳!從頭到尾,就是只有妳在覺得,現在我不想忍了,可以了吧。」

他們後來吵什麼我已記不清,只記得K離去時,對著我說:

「跟你們玩音樂,連讓我感動的一刻都沒有,不!是連一秒都沒有。」

男友追了出去,我卻愣在了原地。

原來這一切對靜來說真的是一場鏡花水月,對我來說,何嘗不是呢?

我們這些人做的音樂,終究入不了音樂才子的法眼。

而靜美麗善良純真的愛情,終究無法支撐現實殘酷的摧折。

然而他們兩似乎沒有馬上分手,據說,靜拼命去挽回他,分分合合了一陣子,終究還是一通無情的電話告知他已經有別的女朋友後,宣告分手。我幾乎沒再看過K。畢竟他對著我們說出那些話,也實在無法當沒事地來往。但我倒是聽了不少傳聞,據說他挺愛壓榨新進的團員,給他們下馬威,堪稱魔鬼團長。而他最為業界熟知的新口頭禪是:「你知道我是哪畢業的嗎?」他確實闖出了名號,不過,似乎也變成了他當初最痛恨類型的人了。

「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他以前老是批評我爸迂腐,他現在這樣比我爸還誇張,有什麼資格看不起我們家.....想到以前還對你那麼過份.....嗚嗚嗚嗚嗚」

看著在我面前聲淚俱下的靜,一時間也百味雜陳。

她失去了一位愛人,我失去一位朋友,也失去一些青春。

在這條路上,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為了達成什麼而放棄什麼,單純天真衣食無缺的靜也許以後有一天會懂,她也會為了得到什麼選擇變成另一個樣子。我們看似有所選擇,會不會其實無從選擇。又或者,我們真的都選對了嗎?

那天半夜回到家,看到剛走到客廳倒出一杯紅酒準備繼續練習的男友,苦澀的心情逐漸撫平。當一段感情,很多事都只有一個人在感覺時,或者,兩人的思考完全無法同步時,大概就邁向結束的道路了。不過當我瞥見桌上紅澄澄的酒杯,就知道,看來,今晚不只我一個人覺得,就算明天要彩排,還是得好好微醺一場了。

我不知道K到底達成他的理想沒,也不知道未來靜會不會重新獲得幸福,但我決定,所有惱人的事,都拋諸腦後,珍惜當下吧。





來自「難道只有我覺得」

追蹤原子邦妮:
FB : http://goo.gl/Ap7hCy​​
IG :
原子邦妮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astrobunny_/
查查: https://instagram.com/lena1530/​​​​
羽承 (Nu): http://instagram.com/rezqr_/​​
微博 Weibo : http://goo.gl/Ab4gdd​

痛心詩派的誕生: 論台灣現代詩在社群網站時代的類型化現象(2011-2019)

為了解決可是我只喜歡你歌詞的問題,作者許宸碩 這樣論述:

自2016年開始,博客來、誠品等書籍通路的年度報告,甚至是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的《2017臺灣文學年鑑》內的〈現代詩概述〉,都指出宋尚緯、徐珮芬等青年詩人在社群網站受到歡迎,其詩集也越來越暢銷。到2018年,《幼獅文藝》等文學雜誌做專題探討文學在網路傳播的現象(包含詩在臉書上的傳播),《遠見》雜誌更做相關報導,其標題為〈台灣現代詩迎來「文藝復興」時代〉,這篇報導卻引發廖偉棠、沈眠等詩人不滿,在詩壇引起「晚安詩論戰」,使讀詩粉專「晚安詩」受到一定影響,也使報導內被提及的詩人受到一定批評。前述年度報告、年鑑、報導皆指出這些受到歡迎的詩人們,如宋尚緯、徐珮芬等,在詩作主題上以人生痛苦為主。他們寫詩不

僅為了自癒,也是希望以詩癒人。他們詩風轉變、詩觀變化,乃至於受到讀者歡迎,都是在接近時間點發生的集體現象,顯示應受到類似的背景因素影響。由於他們在詩觀、主題、詩風上有一定類似之處,因此本文想透過類型小說研究的「類型化」觀點,重新檢視並理解文本的類似處、作者與讀者取得文本詮釋共識——自癒,並且癒人——的過程,乃至於共同的背景因素。本文以葉青、任明信、宋尚緯、徐珮芬為研究對象,指出他們的詩風與詩觀變化,PTT詩版與臉書等媒介上的讀者回應,以及在這些階段背後的媒介、社會、組織因素如何影響作者、讀者與類型發展。本文將類型化過程分為三個階段:2011-2013年、2013-2015年、2015-2018

年,以便呈現「痛心詩派」作為詩類型的發展過程,並探討「晚安詩論戰」背後的詩觀、產銷體系等衝突,以便釐清論戰發生的原因,並在結論處補上2018-2019年的類型相關發展。

【蔡淇華青春原力套書】青春微素養+青春動力學(限量藏書票版)

為了解決可是我只喜歡你歌詞的問題,作者蔡淇華 這樣論述:

推薦收藏★絕對限量 青春引路人 蔡淇華X藝術創作者 今晚我是手 <熱銷雙書+絕美燙金藏書票>套組,陪你勇敢追夢!     《青春微素養》   108課綱時代來臨,   面對未來挑戰的素養力,你準備好了嗎?     從讀書計劃、自傳到面試,從社團活動到社會參與,   從學習動力到處世態度,   第一本全方位幫助你學習、生活與成長的解答之書。     找到夢想的邏輯,讓努力更加精準,   從現在起,擁有自主學習力,提前布局你的人生。     曾獲師鐸獎肯定與多項文學獎的淇華老師,   執教三十多年,帶領學生寫作、專題研究及社會參與,   整理多年陪伴孩子的經驗,   淬鍊出36個微心法,以工具

、方法、動力及態度四大面向出發,   為年輕學子指引思考與前進的方向。     這些場景,也許你感到熟悉:     ‧「108課綱上路後,考試及評分標準改變,不再是我熟悉的方法了,我該怎麼辦?」   →面對新挑戰,要有新方法,淇華老師整理與升學考試相關的要訣,迅速抓住評審眼球。     ‧「擔心他人對我的看法」、「害怕自己沒有足夠的才能」、「憂鬱被人拒絕」?   →也許,我們不只要有「成功學」,更要有溫柔接納不如意的「失敗學」。     ‧「好不容易取得學校或實習的面試機會,該如何在面試後脫穎而出?」   →往內心與經驗探尋,例如說出讓你兩眼發光的內在動機,說出感動你的故事!提早做「職業試探」

,透過參與社團、打工、專題等機會,找到心中嚮往的一生志業。     ‧「為社團企劃活動,卻不曉得該怎樣寫企劃案?」「活動流程表該如何安排?」   →企劃書分成兩大塊,活動目的與活動說明,要讓人一目了然這個活動要達到什麼目的及程度。     《青春動力學》   新課綱學子必看,《青春微素養》第二彈!   41道原力覺醒元氣帖,獻給青少年邁向未來的人生備忘錄,   全面升級你的學涯、職涯、生涯,為你的夢想開外掛!     在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的時代,你知道「網紅力」也可以是「學習歷程檔案」的一環嗎?   在疫情影響全世界,線上上課成為學校日常,你擁有「遠距力」的六個自學好習慣嗎?   如何培養「溝

通力」可以面面俱到?   如何從小細節擦亮自己「品牌力」?   如何借鏡艾森豪法則,推升並實現「夢想力」?⋯⋯     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人,青少年的生命導師蔡淇華主任,   沒有光鮮亮麗的學歷加持,大學畢業後曾在工廠、商業界歷練,   從社會走進校園的淇華老師,早已在他的課堂與社團中,落實了跨域素養學習,     累積三十餘年教學現場的體悟與經驗,具體回應大環境不斷拋出的各種挑戰,   繼《青春微素養:36個通往更理想自己的基本功》引發廣大迴響後,   再次歸納出鼓舞人心的41道內在原力,   邀請青年學子再次盤點自身基本功,   為理想裝上引擎,讓夢想不再遙遠!      喚醒內在原力

,找到夢想支點      面對愈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21世紀最需要的就是有「具備系統觀」與「掌握關鍵節點」的人。   身處以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新浪潮,   其實淇華老師早在二十年前,就開始帶著學生進行社會參與,   十餘年就透過校刊,模擬聯合國等社團,陪伴學生踏入探究實作的世界,   引導青年學子跳出成績的單一視角,   以生活情境為圓周,終身學習為圓心,   一步步落實「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為核心素養的課綱藍圖。     透過淇華老師一篇又一篇寓意深遠的故事,   我們看到在他不怕說真話的循循善誘下,年輕世代如何長出原力,發揮潛力,   回扣新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的原點核心。   讓

本書成為青年學子盤點自身能力,朝夢想勇敢前行的最佳陪伴之書!   各界好評     胡中中(高雄中學教官/學思達核心教師)   許皓宜(心理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黃兆徽(華視新聞部經理/華視新聞雜誌主持人/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   曾明騰(台中市立龍津高中教師/Super教師)   彭菊仙(親子教養專家)   葉丙成(無界塾創辦人/台大教授)   劉桂光(台北市立復興高中校長)   林怡辰(彰化縣二林鎮原斗國民小學教師)   黃國珍(品學堂創辦人)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陳清圳(雲林縣立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校長)   宋怡慧(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

主任)

1960年代反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

為了解決可是我只喜歡你歌詞的問題,作者王啟明 這樣論述:

論文提要 第一章 前言 60年代是美國最豐富的歷史名稱之一。甘迺迪總統於1960年當選,次年就職,同時美國南方各地反對公共場所施行種族隔離的靜坐示威活動,使美國驟然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在1961年到1970年間所出現的激烈意見爭執,對傳統的挑戰,以及夢想的試驗,都歸於「60年代」這個名稱。60年代之前,臺灣已經接受美援,美國文化直接傳入臺灣已經有十多年,那麼在美國社會產生巨大變化的同時,臺灣也受美國的影響。其影響臺灣的經濟、政治與社會思想,乃至於流行文化。臺灣在二次大戰後迄今,除了傳統的中原文化之外,還有外來的日本文化與美國文化,其中以美國文化對臺灣影

響最大,促使臺灣進入現代化國家之列。中原文化與美國文化的關係,就如同魏晉南北朝之時,胡人文化與漢人文化融合,創造了唐朝盛世的文化。 第二章 臺灣土地與社會的變遷 在臺灣的早期的社會中,土地制度的大租戶、小租戶與佃農形成臺灣社會的主要關係,農村社會因租戶與佃農的結構,使得佃農無法離開耕種的土地,於是一般農民家庭很少能夠將子女培養其他的職業,劉銘傳曾經想要廢除這租戶制度,但是失敗了,日本人廢除了大租戶,但是佃農仍然存在,只是租戶沒有水權而已,農村的結構仍然沒有改變,直到國民黨進行土地改革後,農村社會才開始改變。 第三章 臺灣經濟與社會的改

變 在談論反叛文化時,必須先了解美國在當時的經濟背景。二次大戰後,美國不僅武力強大,其經濟規模在戰後更是獨一無二,以一國之力負擔全世界戰後的經濟重建,使得美國成為世界首富的超級強國。臺灣在戰後不得不接受美援的幫助,雖然一度暫停,但因韓戰的關係,美援又重新展開。臺灣在接受美援的同時,由陳誠負責,嚴家淦所領導的財經技術官僚展開一系列的經濟改革。尹仲容與李國鼎先後擔任政策規劃與執行的官員,他們與美國政府官員及自由主義學者長期配合之下,逐漸改變臺灣社會的經濟體質,促使整個社會進步到現進國家之林,然而他們在執行過程中,也改變了臺灣社會的價值觀,人民所追求的目標也改變了,在傳統的思想下

,也加入資本主義的思想。 第四章 60年代民主運動對臺灣的影響 60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與學生運動對臺灣的民主運動產生很大的變革,在早期的民主反對運動,一般俗稱為「黨外運動」。黨外一詞是表明在威權體制下無法組織民主政黨時,反國民黨的民主人士。在70年代之前,他們受到國民黨很大壓制,一直無法宣傳其理念,這種僵局一直到學習美國的反叛抗議的方式後才突破,並且一直沿襲至今。五四運動的抗議方式如聚眾遊行、高舉抗議標語、呼口號等,也為反對運動所沿用。但是在反對運動的抗議過程中,必須伴隨新聞媒體的報導,使其成為國際新聞,最後發展成國際關切的政治事件。這種過程與美國學生運

動如出一轍,最好出現情治人員逮捕的畫面,更能引起世界各國的注目,使得臺灣政府受到國際的壓力,以達到抗議者的訴求目標。另一方面,在抗議事件經過國內新聞報導之後,自然引起許多民眾的同情,於是抗議者達到宣揚理念與吸引參與同志的目標。 第五章 60年代反叛的聲音──搖滾樂 搖滾樂為不同世代的年輕人所帶來的生活改變,就如同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對全世界所造成的影響,至今依然持續中。搖滾樂對年輕人而言,是獨立的宣言,它為年輕人創造了一個狂熱崇拜的宗教,聆聽演唱會就好比參加神聖祕密的儀式祭典。搖滾樂對反叛的青年而言,是逃開現實的最佳遮蔽處,也是青春精神的動力源頭。搖滾樂不

僅在音樂上造成革命的影響,也相對地成為青年反文化 (counter culture) 前進的要角。搖滾樂對於臺灣的影響,並不亞於個人電腦在臺灣的魅力,就如同網際網路的出現,使整個社會的形態為之改變。搖滾樂的出現,也如同網路一樣,是全球性的激變,臺灣因此而與世界產生同步的共振。回顧搖滾樂進入臺灣的歷程,出生於二次大戰後嬰兒潮的人或大時代的兒女,都還記得當時的流行音樂對於臺灣流行時尚的衝激,但是對於新人類、新新人類、E世代的年輕人,並不了解這種變化,甚至認為搖滾樂已經退流行,或是認為已經消失於臺灣。 第六章 搖滾樂的時代背景與意義 搖滾樂的產生有其當時的歷史

背景因素,與社會風氣文化相關密切,尤其戰後嬰兒潮的出現,使得60年代的年輕人大增,而這批年輕人沒有經歷戰爭,他們的思維與其父母完全不同,自然產生一種叛逆的心態,於是其喜好的音樂也與父母輩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投入大量的軍隊參戰,以其大陸性的經濟規模投入生產軍需,成為世界最大的軍火生產國,並且大量供應盟國,美國因此出現了戰時經濟繁榮,聯邦政府掌握了生產要素。 第七章 臺灣政治、經濟與流行音樂的演變 臺灣的流行音樂自開始就與當時的政經背景有相當大的關係,三者是糾纏在一起,無法分開的,也就是說有政治與經濟的因素,而後表現於當時的流行音樂,由流行音樂可以看

出當時人的生活、思想、社會的變遷。每個世代都受到各種文化的影響,很自然的表現在流行歌曲。日據時代所流行的歌曲就有許多反日本的意識,以及對當時生活困窘的描述,尤其歌仔戲充滿了哭調,讓聽眾與演唱者經常是一直哭泣到唱完,而歌仔戲變化的源頭京劇可是沒有哭腔與苦旦,這顯然是反映當時的社會。1950代臺灣經濟開始成長,到了1980年代,臺灣逐漸進入已開發中國家時,生活富裕,所產生的校園民歌,確是充滿生活富裕與希望的感覺。 第八章 被搖滾樂舞動的臺灣 臺灣在經濟成長之中,教育制度也作了改革。1968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許多人認為這只是減少兒童的升學壓力,其

實對於整個社會有莫大的益處。原本在日本統治時代,普通家庭的兒童頂多讀到初級中學,一般都只有小學畢業,九年國教之後,國中畢業成為就業的基本條件,那時小學階段沒有英語課程,中學之後才有英文課程,那麼社會整體上對於接受西方文化能力更強了,搖滾樂更容易為年輕人所接受。在搖滾樂的世界,歌曲之中經常含有反越戰與反社會的思想,借著歌曲的流行把自我的意識傳播出去。批頭四合唱團約翰藍農的歌曲經常就帶有這樣的味道,國民黨所屬的官僚體系,大多數並不真的懂這些英文歌詞的隱喻,再加上駐臺美軍喜歡聽,所以對於這些音樂無法禁止與管理,許多的歌曲就這樣的流行在臺灣。而臺灣的流行歌曲,也融合許多搖滾樂的精髓,先是翻譯成臺灣歌曲

,到1978年臺灣的大專院校開始自己寫唱校園歌曲,就如同發展臺灣經濟一樣,先是模仿,然後自我創新。現在臺灣的歌曲已經流行到東南亞與中國大陸,連日本歌手要打入亞洲市場,都須要先讓臺灣認同,也就是說臺灣已經掌控亞洲流行音樂文化的部分。 第九章 臺語歌曲的演變與哈日文化 臺語流行歌曲自日據時期開始,最初受到日本統治的壓迫,自然產生悲哀的曲調。戰後因國民黨推行國語一度衰退,後又伴隨產品品仿貿的方式,抄襲日本歌。但是在80年代出現搖滾樂版的臺語歌《抓狂歌》,以諷刺政治的內容為臺語流行歌曲注入新活力。90年代出現哈日風潮,青少年喜歡日本偶像歌手,這種情形與皇民化教育

長大的世代完全不同,哈日少年追求的是含有搖滾樂的日本流行歌曲。 第十章 蛻變於搖滾樂的民歌 提起台灣流行樂壇最重要的民歌時期,這個以「唱自己的歌」做為創作主軸的音樂運動,從校園開始蔓延,由於創作豐富、擴散力十足,不但在當時蔚為一股全民運動,更把往後的國語歌壇,帶入一種架構在人文和文學上的全新領域,國語歌壇開發出屬於本土的創作企圖和使命。民歌是什麼時候又如何開始,答案可能很分歧,不過鮑伯狄倫、「披頭四」的音樂讓民國50、60年代的玩樂團風氣開始興起則是事實,年輕人因為這股自由音樂風氣,開始思索「唱自己的歌」的意義。 第十一章 校園民歌的

反思 一般人對民歌與民謠的定義認為是相同的,但是參與過校園民歌的人認為這不同的,他們認為民謠是流傳很久之後,經過淘汰之後,所傳承下來的歌曲,而民歌是屬於創作歌謠,還沒有經過歲月的鍛鍊,還是屬於流行歌曲的一種,但是與一般流行歌曲不同,其內容有其特別的意義與目的,文學上水準比其他流行歌曲高。 第十二章 臺灣文化與搖滾樂 搖滾樂自60年代之後,成為世界性的風潮,其影響所及,至今仍然在變化之中。其所內涵的叛逆性,亦步亦趨的影響臺灣不同世代的輕少年。搖滾樂開始於戰爭後安定的時期,臺灣亦出現於同一種狀況。美國在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環境穩定,

約十五年後,出現搖滾樂;臺灣自國共戰後,國民黨敗退到臺灣,也是大約經過十五年的時間,出現了校園民歌。這個十多年的時間,正好是戰後嬰兒潮出現之時,完全沒有受到戰爭洗禮的人,剛剛長大成人之時。而每個時期所流行的歌曲就有當時社會的背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