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都心 優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副都心 優勢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麗玲寫的 社子島!:囚禁半世紀,被遺忘的孤島 和林佳龍的 城市行動派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足文化 和遠景所出版 。

義守大學 管理碩博士班 黃永成所指導 許富凱的 高雄市中小型房宅行銷關鍵成功因素及策略之研究 (2019),提出副都心 優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問卷調查、房宅行銷、不動產投資人員、房仲業者。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事業經營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曾智揚所指導 蔡文玲的 企業前進新市場投資策略之研究-以Z房地產公司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房地產、投資策略、台中、層級分析程序法、前進新市場的重點而找出了 副都心 優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副都心 優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社子島!:囚禁半世紀,被遺忘的孤島

為了解決副都心 優勢的問題,作者楊麗玲 這樣論述:

  社子島是台北市最後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   這裡沒有高樓,到處可見的是鐵皮屋工廠和資源回收場,   過去社子島背負大台北地區防洪的重責大任,長達半世紀都限建,   磚房壞了不能拆掉重建,只能在屋頂以鐵皮加蓋的方式拉皮整修。   整個社子島生活機能很差,甚至沒有超商、大型商店,   更別提診所、銀行、郵局,居民不明白,明明有繳稅,卻活得像二等公民。。。   沿著台北市延平北路向北行駛,繁華市容漸漸變了樣,如果不是看到延平北路七段這個路牌,根本無法想像這裡就是台北市,說這裡像鄉村一點也不為過,主幹道狹小,發展原地踏步,都是因為限建。      1963年葛樂禮葛樂禮颱風對台北地區造成重大

的災害後,政府為了降低水患的風險,先是加高淡水河、基隆河的河堤,進而將士林段的基隆河改道,1970年經濟部在「台北地區防洪計畫」中,將社子島列為洪泛區,停止島上一切建設,土地建物限制開發,房屋也不能改建,不能申請水電,電力公司及自來水公司也不能幫居民接水電,居民如要搬進來得寫切結書。徹底放棄了對社子島居民安全承諾的天職,藉以換得台北市精華地段、政府機構的安全。      老屋不能整個拆除重建,只能原地修緝,為了防漏雨,磚牆屋頂跳tone地搭上鐵皮,形成違建多、磚瓦防搭蓋鐵皮屋頂的景象。當地富洲里里長李賜福無奈說:「房子結構可能都存在風險,但拆了就成無殼蝸牛,只好勉強湊合」       還有一家

好幾戶住在一個屋簷下,一門牌一水表只能共用。居民挖了蓄水池存水,以免水壓不夠,被台北盆地首要兩條河川--淡水河與基隆河環繞的社子島,竟連居家用水都有問題,更別提生活機能。社子島居民說:「不要說什麼台北曼哈頓、威尼斯…什麼的,這裡根本是三流的城市啊!」就像許多人形容的「台北市的庄腳所在」,相對於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台北都會風貌,這裡全是低矮房舍,破舊的瓦簷磚房、歪歪斜斜的巷弄,有些巷弄窄到僅可通行摩托車或腳踏車,與行人錯身而過時,得小心慎行,以免相撞,也有些巷弄裡,甚且是你家後巷緊貼著我家門前,一不小心就會闖進別人家裡。   市民覺醒卸下十字架,復活咱的島!       半個世紀以來,社子島的

居民在颱風、暴雨來的時候,惶惶不安;同為台北市民,連個便利商店都沒有,生活機能比高山上的原住民還差。      從李登輝當市長時期提出的社子島開發計畫,至今歷經12任台北市長皆提出不同的願景與政治支票,但社子島的居民從年輕等到白頭,等到的卻是承諾連續跳票。「台北曼哈頓」、「水都威尼斯」、「河濱花都」……,甚至還有「色情風化賭博專區」。但不管甚麼開發案,沒有一個能過關、實現的,社子島至今仍被滯洪區、禁建令的緊箍咒牢牢套住,台北的世外桃源已經荒廢近半世紀,1萬多居民聽得到口號,卻始終看不見希望。   社子島的悲情歷史由來已久,作為防洪限建區,她為台北人承載了半世紀的十字架,而大多數的台北人對「社

子島」的地理位置往往一知半解,更罔論了解她的歷史。2014年,新的臺北市長上任,社子島居民對開發模式進行了一次住民公投,似乎窺見了解禁的曙光,從戒嚴時期的政治粗暴到今天,台灣逐漸走向進步的公民社會,社子島民半世紀的血淚犧牲,仍持續成為歷史的遺憾?或能翻轉社子島現象成為台灣社會民主進程的一個重要指標?期盼本書的出版為社子島居民權益發聲,為落實開發承諾進行督促。 本書特色   本書基於關懷、求真、嚴謹的立場出版,這是   1第一本探討社子島過去與現在的人文專書。   2採訪社子島將近60位居民,深入了解在地的故事。   3收錄社子島居民、攝影名家、媒體、政府機構獨家經典照片,橫跨幾世紀,從各面

向呈現社子島的美麗與哀愁。   4產、官、學多方資料匯集,建構半世紀社子島今昔。 名人推薦   台北市市長 /柯文哲   台北市市議員/何志偉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校長/唐彥博   財團法人喬大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郭國榮   專文推薦   台北市都發局局長/ 林洲民   社子島富洲里里長 /李賜福   台北永樂扶輪社社長/陳煙平   喬大地產執行副總/郭國哲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黃瑞茂   社子島福安里里長 /謝文加   (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聯合掛名推薦

副都心 優勢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上次與大家分享了在 #謝金河 社長「#老謝看世界」財經節目的精華片段上集,今天則將針對 #新北市 未來10年提出計畫和願景,讓我們一同期待新北市的轉變與進步,想了解更完整的內容,我把連結貼在下方留言處。

未來10年對新北市來說相當重要,我們推出 #2030城市願景 ,除了積極發展 #新北板橋 行政中心、#新北新莊 副都心、#新北三重 第二行政中心 三大軸心外,我們更將 #智慧產業 做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透過打造智慧城、優化 #製造業、發展新 #文創 三大策略,結合六大 #產業園區,發揮新北市交通和人口優勢,帶動整座城市經濟發展。

#侯Sir 上任以來,與鄰近縣市緊密合作,新北市要帶頭起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魄力興利除弊,像是 #五股垃圾山、#新泰塭仔圳 都市重劃等,該做的就要做,未來10年新北市要脫胎換骨,展現全新格局,實現給各位 #安居樂業 承諾。
#侯友宜

高雄市中小型房宅行銷關鍵成功因素及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副都心 優勢的問題,作者許富凱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中小型房宅行銷關鍵成功因素及策略。以高雄地區房仲業者及不動產投資人員為調查對象,探究房宅行銷關鍵成功因素與房宅行銷策略之間的關係,並比較在不同背景受訪者對房宅行銷關鍵成功因素、房宅行銷策略是否有所差異。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工具,依相關文獻編成問卷,內容分為「受訪者基本資料」及「房宅關鍵成功因素量表」、「房宅行銷策略量表」三個部分。考量樣本數分佈,故採用便利抽樣獲取更多意見。共發放1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50份,有效問卷達100.0%。採用SPSS18.0統計軟體對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數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分析,期以瞭解受訪者對房宅行銷關鍵

成功因素、房宅行銷策略之意見與看法。獲致以下結果:一、受訪者在房宅關鍵成功因素的知覺差異為:不同年齡、教育程度、工作年資、公司成立年資、平均年收入的受訪者在房宅行銷關鍵成功因素整體及國家因素、公司因素構面中不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性別、職業的受訪者在房宅關鍵成功因素構面上存在部分顯著差異。二、受訪者在房宅行銷策略的知覺差異為:不同年齡、教育程度、工作年資、公司成立年資、平均年收入的受訪者的房宅行銷策略構面不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性別、職業的受訪者在房宅行銷策略構面存在部分顯著差異。三、房宅行銷關鍵成功因素與房宅行銷策略之間存在顯著正向相關關係。

城市行動派

為了解決副都心 優勢的問題,作者林佳龍 這樣論述:

大台中,無需更多漂亮的話, 而是需要一個勇於追尋的人,彎下腰來用心傾聽,真誠行動。 佳龍,將夢想化為實踐的動力,與您一起喚醒大台中的靈魂, 實現幸福的希望。   「一個優秀的城市經營者,一定要認知到城市是屬於全體市民,不是市長一個人的。……我觀察佳龍十年來在台中的經營,由下而上,從最基層民眾對政府的需求開始,提出他規劃的願景與市政藍圖,並且以經營的理念來思考政府應有的作為與行動,正與我強調的『以民為本』不謀而合。」──台灣前總統 李登輝   「我與佳龍同感,價值與理想,是從政動力的雙引擎,而文化則是城市和社會發展的根基!」──首爾市長 朴元淳 作者簡介 林佳龍   1964年出

生台北萬華,雲林麥寮人,十年深耕台中,獲民進黨提名2014年大台中市長候選人。有關台中著作三本:《愛台中的100種方法》、《城市夢想家》、《佳龍帶你遊台中》。   學歷   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碩士,人文哲學碩士   台灣大學政治系博士生,政治學碩士、法學士   經歷   立法委員   總統府副秘書長   行政院新聞局長   國安會議諮詢委員   民進黨中央黨部秘書長   國民大會代表   聯合國機構訪問研究員   國立中正大學、台中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社團法人台灣大台中發展協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台灣智庫董事長 推薦序│尋找優秀的城市經營者 自 序│真誠行動 如願

成真 導 論│創意城市 生活首都 以「人」為本的城市願景 六都時代與中都奠基工程 創業經濟 培力社會 樂活城市 國際台中 行動的夢想家 第一章│我的城市之旅 一府、二鹿、三艋舺 台北: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的城市 New Haven:初體驗宜居的觀光港市 從耶魯走向世界:優良的民主傳統、偉大的建築典範 行旅在美國各重要城市,特別關注城市治理 到東京聯合國大學研究,感受成功城市的穩定基礎 日本早就主張「綠色國民所得」,重視環境生態永續發展 亞洲城市尋找新定位,建立市民認同感和光榮感 傾聽市民的聲音:與首爾市長朴元淳對話 21世紀初台灣主要城市的轉變 開啟台中城市復興 第二章│翻轉山海屯:大台中一

二三 一條大台中山手線 日本東京山手線的啟示/以大眾運輸導向發展 (TOD)作為都會發展策略/以大台中山手線帶動山海屯、市區均衡發展 兩個國際海空港 海空雙港:台中產業連結國際的門戶/台中港的問題與出路 /台中機場的挑戰與機會 三大副都心與中區再生 打造豐原成為山城副都心/以沙鹿、清水、梧棲為核心,發展海線雙港副都心/建構三鐵共站的烏彰副都心/中區再生:「城中城一二三」 中都奠基工程=1條山手線+2個國際港+3大副都心 第三章│轉型續航力:新經濟‧新產業‧新台中 市民無感的經濟數字 年輕人創業難 台中產業發展的優勢與挑戰 充沛的群聚供應鏈與研發資源/優質生活機能/便捷的陸海空運輸系統/完善的

產業聚落 台中躍升的新發展核心戰略 新城市經濟的三支箭 知識經濟:以精密機械產業為例/體驗經濟:打造多元樂活之都/綠色經濟:以水湳特區為例 打造青創城市 第四章│希望真情味:培力社會,築夢踏實 「有愛無礙,真情之旅」的啟示 綠色蒲公英志工隊的實踐 互相牽成,台中好居 打造咱的希望銀行:青創、志工、食物銀行 青創銀行/志工銀行/食物銀行 善用社會企業,創造就業與社福雙贏 第五章│放眼新視界:在地文化與國際接軌 台中的國際化策略省思 打造對國際人士友善的台中 使台中與國際同步 讓國際看見台中 台中的國際姐妹市合作議程 建造台中為亞太的「國際幸福新都」 第六章│人本新環境:多元永續的綠色運輸

會診台中交通問題 人本交通的四大理念 強化公共運輸導向發展 開發強度(Density)/多元土地使用(Diversity)/人本設計(Design) 建立中部交通轉運樞紐 建立各區域層級轉運中心,強化公共運輸整體服務效率/八公里公車免費政策之檢討 建構舒適友善的人本交通環境 建構人本交通環境措施的三個層次/建構完善自行車道與推廣自行車/丹麥哥本哈根:40%上班族騎自行車通勤/環河自行車道,讓全世界都看得到台中 提升交通安全,尊重生命價值 交通安全的落實措施/解決「路不平」的四大策略 第七章│愛在綠水間:生態、生產、生活合而為一 生態城市的觀念 讓台中成為綠色宜居的城市 向西雅圖看齊/積極因應

氣候變遷之衝擊/維護清淨家園/保護環境生態/打造綠色城市經濟/管理水資源 使市民享有水與綠的城市空間 筏子溪親水河岸/旱溪康橋/大甲溪與葫蘆墩圳/善用河川新生之契機/溼地的保護與規劃 第八章│魅力小京都:體現生活價值的城市精神 文化城的人文風景線 國際藝文活動是最好的城市行銷/活化文化資產,厚植觀光資源 城市中的慢閒步調與健康生活 市民「動」起來的運動風潮/讓一個球隊代表一個城市――台中強棒計畫/點亮健康運動之城的支點 成就每一個孩子的教育園地 建構安全友善的校園環境 建構完善幼兒教育,落實教育正義/推動國民中小學的多元創新改革/有效扶助弱勢學生/積極推動終身學習,使台中成為學習型城市/藝文

向下扎根,培育具創造力的下一代 第九章│中都智慧城:宜居樂業的新星 智慧生活城市的發展方向 智慧生活城市的主要內涵 智慧市政整合指揮中心/智慧交通/智慧警政/智慧防災與救援/智慧健康照護/智慧市政服務及參與系統/智慧教育/智慧能源利用與管理 讓台中真正成為智慧城市 第十章│領航新動能:中台灣崛起 多都心發展是國際趨勢 有效改善台灣重大問題之關鍵 台中條件得天獨厚 首都減壓、國會先行 借鏡南韓「行政首都」 的經驗 創建「幸福新首都」─台中 多功能首都/全球性首都/政治性首都/舊首都/帝國時代遺留的首都/州或邦的首府 結 語│開創幸福台中時代 推薦序 尋找優秀的城市經營者   我對佳龍

君的印象始自1990年3月的野百合學運,當時他是參與學運代表性的學生領袖,而我接受了他們提出的民主改革訴求。後來他於耶魯攻讀博士期間,回台進行論文研究,並且前來訪問我。看到印象中野百合學運的青年,在我面前侃侃而談民主的理念以及對台灣民主轉型的分析,令我感到十分欣慰,也對他留下深刻印象。後來他回國後,我找人延攬他進入國安會工作,他也一直扮演稱職的幕僚角色,可以說是一位優秀的部屬。   十年前佳龍首次南下競選台中市長失敗後,我一直在注意,看這位年輕人是否有因為敗選失志,或者如許多政壇後輩一樣,競選失敗了就離開,回頭去走比較容易的路。很難得的是,佳龍十年來一直深耕在台中,投入基層經營,不僅沒有離開

,反而是更加用心在準備做好一位市長的功課,堅持走一條困難而與眾不同的政治路。   個人因為從前擔任過台北市長的關係,深知要管理好一個城市,絕非簡單的事情,除了要走進民間、深入基層,更需要經營市政正確的理念與遠見,以及執行力與魄力。在看完佳龍所著《城市行動派》一書的內容後,除了感受到他對台中市政深刻的用心與思考外,也與我過往治理城市的經驗有相當契合之處。   我認為一座城市的治理,首要的便是市政工作一定要從「管理」,進步到「經營」的觀念,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以便民利民為依歸,才能達到提高政府效率、增進市民福祉的目的。一個優秀的城市經營者,一定要認知到城市是屬於全體市民,不是市長一個人的;市政建

設也不單獨是市政府的事,全體市民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成功的市政經營,必定要結合全體市民的智慧,才能成就一座偉大的城市。   我觀察佳龍十年來在台中的經營,由下而上,從最基層民眾對政府的需求開始,提出他規劃的願景與市政藍圖,並且以經營的理念來思考政府應有的作為與行動,正與我強調的「以民為本」不謀而合。而在《城市行動派》這本書中,佳龍提出種種為市民謀幸福,提高生活品質,重視社會福利,推動創業與就業,活化城市經濟等等主張,正是我所說的「經營市政」理念的實踐。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我投入關心地方發展與治理問題,由我推動台灣第一次民主化的經驗,深知台灣的民主若要鞏固,就必須深化到地方自治的層次,進

行第二次民主改革。這也就是去年我應佳龍之邀,至台灣智庫舉辦的大台中發展高峰會演講指出的,政府決策必須在地化,中央將錢、權、人下放給地方的意旨。佳龍在《城市行動派》書中揭示的理念,包括均衡台灣的區域發展以及在改革中央地方分權的思維下,推動台中的市港合一與重新進行都市規劃等等,正是二次民主改革理念落實在地方治理的具體展現。我相信若是他有機會治理台中,不僅是對推動二次民主改革有莫大的助益,也能讓台中成為台灣新一波國家改造運動中代表性的城市,並且為台灣創造一個新的「中核心」,解決長久以來區域發展不均的問題,為台灣尋找新的出路。   我曾經在論領導者條件時指出過,一個好的領導人必須要有捨得隨時放棄權力

的覺悟,因為不管是國家還是城市的領導者,只要在位久了,難免有包袱,因此領導者必須始終保有謙卑誠實的態度,面對時代更迭、新血接替的挑戰。我在2000年第二次總統民選時,選擇不再爭取連任,主因也在此。如今佳龍經過十年準備,交出《城市行動派》這本內容豐富、切實可行的治理藍圖,我認為也該是為台中注入新活力、思考城市經營者替換的時候了。 台灣前總統 李登輝 自序 真誠行動 如願成真     如果說先前出版的《城市夢想家》,是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學者專家共同勾勒出的台中願景藍圖,那麼,本次增補後再版的《城市行動派》,便可以視為是這幅藍圖經過不斷檢驗修正後的行動計畫,更是總結我在台中十年、與市民一

同生活在這個城市的生命經驗與實踐心得。   十年前我首次來到台中參選市長,挑戰當時聲勢如日中天的胡志強,坦白說最後敗選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許多人驚訝於為何我在敗選後並未離開,反而舉家遷居台中,從此落地生根,浸潤入味,一待便是十年。事實上,選舉只是我一開始追求台中的方法,第一次的約會失敗了,並不代表這城市不值得傾極你所愛,如同我在開票當晚承諾的:「雖然我無法當選台中市長,但從今天開始,我和太太婉如都會當好台中市民,為台中繼續貢獻心力。」我立志要走進大街小巷,從最底層的人民生活開始,一點一滴,重新認識台中、追尋台中、擘劃台中,體驗這城市最細微的脈動,感受它說不出口的需求,發掘讓它更美好的方法。

  也正因為這樣的堅持,召喚了無數市民,和我們一起投入改變這個城市的行列。從綠色蒲公英志工隊,到每年協助身障朋友出遊的「有愛無礙,真情之旅」,都可以看到許多熱心民眾的身影。為了更用心傾聽市民對台中的願景,2008年紀念台中湖心亭一百年,我們公開募集了一百個市民朋友的願景,出版了《愛台中的一百種方法》一書。2010年,面對合併升格後大台中未來的不確定,我們集結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學界友人,共同出版了《城市夢想家》一書,不僅回應市民對改變台中的企盼與希望,更是我們對後五都時代台中面臨挑戰的省思和對策。   如今,四年過去了,大台中面對的挑戰更加嚴峻,卻未見城市治理的準備和行動。縣市合併升格後,人民

的生活並未跟著升格,反而讓原本的市區空心化、縣區邊緣化益加嚴重,基礎建設的不足與產業發展的停滯,更讓台中市民陷於低薪資、低儲蓄、低可支配所得的「三低」困境中。新時代的挑戰紛然而至,台中卻仍原地踏步,困在舊的格局,更遑論引領改變,打造城市嶄新的未來。   選擇在此時出版《城市行動派》一書,不只是重新整理我們對台中迎向新時代的藍圖,更重要的是,從《城市夢想家》出版迄今,歷經大台中升格後實際的問題與挑戰,這本《城市行動派》可說是理想與實踐相互交會激盪後的產物,透過現實的洗禮與淬煉,宏觀的城市藍圖具體展現在微觀的市民生活上,重新調整與融合。   本書以《城市行動派》為名,一方面它代表的是一群有行動

力、敢於實踐夢想的人集結在一起,不分學者專家或市井小民,為推動一個城市改變而努力。另一方面,也因為本書內容豐富紮實,萬有包羅,就像充滿美味餡料的「派」一樣,從經濟、社會、文化、環境、乃至都市規劃,相關內容都能在本書中獲得。更希望這道熱騰騰的「派」,能成為這場改變台中的行動中,最好的活力與能量來源。   回顧我在台中的這十年,可說是一場由尋夢、築夢到圓夢的歷程。十年來,我們生活在這裡,真誠投入,用心傾聽,透過走入基層、身體力行的實踐,不斷修正,凝聚出與市民朋友共同的願景,更有一群同樣對台中懷抱希望的夥伴,和我們一起實踐,一起構築這個城市未來的夢想,挑戰圓夢的可能。   我們相信,理想經過修正

之後的實踐,將會帶來城市真正的改變。年底這場選舉,不是我個人或政黨的挑戰,而是一群人由夢想到行動,追求改變台中的集體實踐。更期盼能透過市民的共同參與,讓我們集體的夢想不再只是書上的願景,而是市民每一天美好的真實生活。這也正是我對這段十年圓夢之路的總結:「真誠行動、如願成真。」感謝有你,給我力量,一起實現台中的希望! 導 論│創意城市 生活首都自2005年定居台中以來,我時時刻刻都在思考這個城市的現況與未來。這並不只是從台中的本位思考,更是從整個台灣的發展高度,乃至世界各主要城市的進展趨勢,去全盤考量與規劃。因此,早在2010年台中縣市合併上路之際,我和團隊夥伴就已出版了《城市夢想家》一書。在

該書中,就台中整體發展的問題與未來願景,皆有初步的論述與想法。四年過去了,回頭省視該書,令人憂喜參半。憂的是,讓胡志強市長多主政四年的結果,台中並沒有重大的起色,台中在世界城市的競爭中落後了;喜的是,該書當初對台中市政的觀察、分析與建議,還是禁得起考驗。但不管怎麼說,胡市長終究會成為過去,台中還是要繼續往前走。考量四年來國內外時空環境的變遷,以及我個人更多的基層洗禮、國會問政與國際閱歷,乃決定將《城市夢想家》改版,向台中市民及其他社會大眾,分享我對台中發展的最新看法。以「人」為本的城市願景新版的《城市夢想家》,更名為《城市行動派》。本書明確指出,要將台中打造成為一個「創意城市」與「生活首都」。

高舉這樣的願景,絕非憑空而來,而是根據台中原有的優勢與特色而提出。台中位處台灣南北交通的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既不像北部那樣多雨,也不像南部那樣炎熱。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相對便宜的土地供給,使得全台灣將近三分之一的產業聚集在此,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同時,台中也吸引為數不少的國際人士聚居,展現出多元風貌。再加上,在六都晚近的發展當中,台中起步較晚,有後進者優勢,使得台中不僅是一座宜居城市,更蘊藏豐富的創新潛能。從城市的發展歷史觀之,這樣的結論不令人意外。因為一座城市最初之所以會發展起來,通常是因為本身具備比較優勢,比方說優異的地理位置,能夠吸引人聚集在此生活。然而,當城市發

展與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便會產生「都市治理」的議題,如公共衛生、交通、治水,乃至於文化議題等。換言之,城市的治理者,必須重新找到適合人居住的理由。而這就是台中目前最迫切的課題!

企業前進新市場投資策略之研究-以Z房地產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副都心 優勢的問題,作者蔡文玲 這樣論述:

本文藉由回顧台中地區不動產相關的歷年資料與不同經營型態的不動產業者,整理出不動產業者在前進新市場時所需考慮的方向,聚焦於三個台中潛在發展區域作為研究案例,分別是水湳貿易園區、台中港特區與豐洲科技園區二期。透過文獻回顧整理台中不動產產業的發展。本研究係採專家評分方式,以深度訪談法進行SWOT分析,了解不動產業者與Z房地產公司的內在優勢與弱勢,及外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製作SWOT矩陣分析。結合上述方法所得到的成果轉化為台中不動產的投資要素項目,並以AHP層級程序法進行評估各項目和準則之間的相對權重,以及三大標的潛在發展區域作加權平均權重以衡量,藉以取得Z企業前進新市場的投資策略之模型。本研究根據

權重數字,得到台中地區的前進新市場的投資策略之模型。台中穩定發展的人口利基、產業發展為一大優勢,因此「重大公共建設」、「開發的實質效益指標體系」是主要的評估構面。其權重之前五項依序為交通建設(20.21%)、都市歷史文化資產及新創文化(13.98%)、科技園區(13.00%)、投資報酬率(9.21%)和容積率(6.43%),在17項的評估項目中,其前三項評估項目的權重皆歸屬於重大公共建設構面,比例將近五成。據研究結果顯示「重大公共建設」對於企業前進新市場之影響最為重要。因此,跟隨政府重大建設政策進行策略性的推案計畫是可行的。本研究聚焦於台中港特區、水湳經貿園區、神岡豐洲科技園區二期三個場域作為

研究對象。綜上所述,不動產新市場的開發以「重大公共建設」為主要評估構面。其中,以「重大公共建設」項目為例,研究結果顯示,水湳經貿園區的「重大公共建設」項目權重分數最高(43.15%),其次是台中港特區(41.93%),最後是神岡豐洲科技園區二期(39.89%)。為直觀分析並表達三個研究標的之投資決策,以利引入實務界運用,以專家評分方式進行加權平均研究,計分數值為零到十分,進行三個地點的比較計分研究。以總體分數來看(見表4-12),水湳經貿園區(86.8)為優先投資發展區域,其次為台中港特區(85.6),最後是豐洲科技園區(80.9)。短期效益,水湳經貿園區基礎設施與休閒文化設施逐漸完善,因此為

現今最適合前進的新市場。台中港由於港口建設的恆久性與不可移動性,且生活需求等基礎建設逐漸完善,因此為穩定發展的區位。神岡豐洲科技園區二期位於台中山城發展區,待總體經濟與政經情勢的變化穩定後,不動產市場潛力才能逐漸發揮。本研究期待提供學術研究與企業實務相關的參考,利於房地產開發與專案執行的研究領域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