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做筆記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到底要不要做筆記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森博嗣寫的 人生超整理:任何整理術都比不上你開始思考。想要煥然一新,該整理的不是物品,而是思考方式、人際關係,還有你自己。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Q:如何有效率的做筆記| 方格子也說明:舉個例子,這篇GI bleeding的筆記(https://reurl.cc/o99RN3) 是我從Harrison整理下來的,現在打開看完全不知道當時的自己在想什麼。 是想要把重要知識背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何東洪所指導 莊承憲的 歹勢好勢攏是凡勢:台語獨立樂團拍謝少年音樂真誠性的實踐 (2021),提出到底要不要做筆記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獨立音樂、真誠性、台語、音樂場景、樂迷文化。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心理學系 夏林清所指導 王勇智的 巧布拼貼的集體協作—在後段技職教育體系中的輔導實踐 (2012),提出因為有 高等技職教育、教育實踐、行動研究、協同探究、輔導實踐的重點而找出了 到底要不要做筆記的解答。

最後網站讀書要不要做筆記?有什麼好處? - 小熊問答則補充:2021年10月14日 — 是不是時常有這樣一種感覺:有段時間明明讀了不少書,可是合上書之後,卻很難回想起來書裡到底講了什麼。明明感覺收穫很多,卻說不出來到底有什麼收穫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到底要不要做筆記,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生超整理:任何整理術都比不上你開始思考。想要煥然一新,該整理的不是物品,而是思考方式、人際關係,還有你自己。

為了解決到底要不要做筆記的問題,作者森博嗣 這樣論述:

生活環境可以散亂,但生存之道可不能一團糟! 世上沒有毫無用處的東西, 小心,別只顧著清理整頓,卻也成了腦袋空空、不自由的人。     捨不得丟掉的,會是寶嗎?   超效率斷捨離的同時,會不會也一起清掉了你的「可能性」?   「看著這些雜物,我真的很開心。思索著什麼東西能用、可以做出什麼成果,這些發想成了工作的起點。」     「亂中有理、反向操作」的森式整理術,要挑戰你的習以為常和思想盲點,   將「整理」活用於工作、學習、人際關係和自我解析,讓人生不再亂了套!      【斷捨離真的好難啊,有序的人生難道只能有一種樣貌?】   雜亂不整、堆滿心愛之物的空間,真的一無是處嗎?   就

算環境凌亂,只要工作能持續進展就沒問題,不是嗎?     近年來,斷捨離、極簡生活的主張風行全球,   許多人都寄望「整理物品、整頓空間」可以激發靈感、提升效率,讓人生改頭換面,   但反骨又白目的理科系作家森博嗣,卻不這麼認為。   他的工作室和書房總是亂到不行、堆滿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活像「翻倒的玩具箱」一般的空間,反而讓他覺得安心、自在,充滿活力與樂趣,   要是真有時間整理,不如多去嘗試、發想新事物,或是先整頓好自己的生存之道吧     在本書中,他將述說如何從整頓內在的自己做起,更懂得享受自由、打造人生,   最重要的是,保有不受制於他人的思想與價值觀——     ◎「凌亂」才是

自然的法則,「秩序」則是人工的規範   ◎「整理、整頓」只有精神面的鼓舞效果,無法催生創意與效率   ◎有些「無用」遲早會開花結果,小心別把「自己」也給丟了   ◎焦慮又何妨,這表示你正在自由地思考   ◎最需要斷捨離的是心情,想想什麼對自己最重要,別被無謂的小事煩擾   ◎想贏得信賴,就要成為「懂得整理自己的人」     「森博嗣是個彆扭傢伙,喜歡唱反調、不按牌理出牌,不寫不動腦子思考的東西。   不過,我倒是可以寫寫為何喜歡反向思考、想法總是超乎常規,因為自有我的道理。」     一起來follow直白顛覆又冷調幽默的森式碎碎唸,   開啟對自己、對人生、對「整理」這件事的全新理解!  

  【不整理,真有那麼糟嗎?】   對於「收納」,我常覺得困惑。為什麼大家都熱中收納呢?既然是討厭到想藏起來的東西,不買不就得了嗎?我自己掏錢買的東西,當然想擺飾起來,所以全都放在看得到的地方。     我也不洗車。通常車子保養回來後就會很乾淨,除此之外,我幾乎不洗車,活到這把年紀只洗過五次吧。我覺得既然是坐進車子裡開車,當然要清掃車內,但車殼與車子的性能無關,根本沒必要清洗。     換句話說,我不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我。相較之下,很多人是過於在意別人的目光,為了顧及臉面而收納、洗車,不是嗎?當然,這不是什麼壞事,只是我個人沒這般心思。     【森博嗣的「超整理」生存之道】   ◎你身邊的所有

東西想怎麼處置都行,但在這之前,先斷捨離你的心情吧。接著是人際關係,別留下負債、人情這種麻煩事給子孫,親戚關係若不想維持,就斷了這緣分吧。     ◎最好凡事都保留一點,將判斷的事往後挪。一旦決定立場,就會認為站在自己這邊的才是夥伴,意見相左的就是敵人;因為相信自己絕對正確,久而久之便不再汲取新知,腦袋變得空空如也,有如收拾過的房間般整潔、空曠。但這樣真的好嗎?這是堪用的腦子嗎?     ◎方法是著手進行時,才會逐漸形成的東西。總之,就是拚命向前衝,做出成果就對了。然後當你某天回頭,看見有一條路出現了,這就是所謂的「方法」。方法這玩意兒,就是同一件事做第二次時,會確實發揮效用,但最初著手時,並

無路可循。 ◎擅長的事並不等於喜歡的事,但要是偶然達成一致,因而工作過度,就會有害健康。年輕時也許不覺得,但這勢必形成一股壓力——因為喜歡,所以有壓力。總之,不要太認真看待自己擅長的事,有時候不想做也行。     ◎我不會記下靈感,反正要是沒記下來會忘的,就不是什麼絕佳點子。我們往往高估剛迸出來的靈感,隨著時間流逝,才能冷靜判斷這點子其實不怎麼樣。我故意不記,是想透過「能否記得」這篩子,來吟味靈感。     ◎每個人的人生觀各不相同,但照著自己的想法打造出理想藍圖,並且每天確認是否朝這個方向一步步前進,真的很重要。雖然人終將一死,但我們還是可以努力迎接不讓自己死去的明天、後天。既然如此,今天就

為了明天做準備吧。 各界好評   ◎這是一本深具開創性的作品,確實書寫了如何整理腦中思考、如何整頓人際關係,以及今後的時代將展現的新穎優勢。森老師循序漸進體現了自由活著的精彩美妙,並與我們分享,也同時教會了不想終其一生都在斷捨離和購物之間糾結的人,什麼是從根本開始的自由。——作家 吉本芭娜娜   ◎比起整頓物品,將不相干的知識連結起來,由此發想出前所未有的問題與點子,同時客觀地看待自己、貫徹一致言行,成為像這樣「懂得整理自己」的人,才是更重要的事。森博嗣的文風直白易讀、見解獨特,喜歡「整理、整頓」概念的人請務必一讀,相信能獲得寶貴的啟示,打造出不受技巧和方法論操控的人生與自我。——BOO

K-SMART書評網   ◎身為極簡主義者,「整理真的有益嗎?」偶有矛盾念頭的人應該不只我一個。沒有哪種價值觀是絕對正確的,然而一旦被「整理、斷捨離就是好」的想法所束縛,便很難擺脫這般迷思。本書對傳統整理術的正當性投下了震撼彈,若能以這種嶄新的視角看待事物、從抽象的俯瞰角度窮究本質,面對眼前的現象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如果你對整理術始終不得要領,不妨讀讀這本書,轉換一下思維,感受另一種深得人心的體驗。——極簡生活作家 茶熊   ◎在看似輕鬆、隨意的文章背後,隱含著直白、犀利的立場。然而,因為字字句句都命中要害、一針見血,讀者可能會一邊想著「作者真是個彆扭的怪人」,卻又不得不笑著點頭認同。比

起教你「學習整理術」,這更是一本讓你享受樂趣、啟發思考的書。——作家、書評家 印南敦史   ◎無論做了多少整理,生活方式要是不到位便毫無意義,這就是本書想引導讀者思考的訊息。書中內容有時帶著哲學意味,有時提供自我啟發,有時又像在傳授工作術,在奇妙的氛圍中將話題往前推移。不妨就乘著這股氛圍,開始整頓自己吧!下次要是又陷入「需要收拾嗎?」的取捨困境,你就會明快地做出決定。——Share讀書網 讀者佳評   ◎書中內容並非即效性的方法論,但像我這樣對於「整理」一事究竟為何,還摸不著頭緒、困惑焦慮的人,則會從中找到許多啟發與建議。森老師所闡述的人生觀,讓同樣唸理工科系的我頗有共鳴,希望自己也能像

他一樣謹守中庸之道。   ◎透過整理、整頓的過程學習「自由地活著」,是本書最耐人尋味的精要之處,我的生活方式煥然一新,多半要拜讀了這本書所賜。全書試圖擺脫那些僅是片面意見的刻板認知,許多議論都讓人印象深刻。此外,森老師和編輯火力全開的對談讀來精彩暢快,光是這一章就讓人覺得值回票價。   ◎森老師的文章中常有許多提示,讓我了解自己內心變化無常的想法所為何來,能把它以清晰明確的言語表達出來,這樣的感覺真棒!本書也充滿這種共通的趣味,對大腦來說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對於工作、人際關係和生活等各個領域,應該都非常受用。   ◎雖然我老是做不好整理,對極簡生活還是有著憧憬,反觀作者卻覺得「沒有必要整理

」,並且貫徹了這樣的價值觀。書中針對「為什麼覺得應該整理?」「什麼樣的環境必須整理?」「整理對我來說為何沒有必要?」等問題,給予邏輯性的解釋,作者並無意說服讀者「這樣才是對的」,而是給了我們一個契機去思考「整理對自己有何價值」,並因此明白「靠自己持續思考的重要性」。

到底要不要做筆記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把握時間,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
-
還記得以前搭飛機的時候,我總是替自己安排超多事情,例如一不能上網的時候,我就打開電腦剪片、整理素材,當然,剪片告了一個段落,我就會開始卸妝、敷臉、保濕,在我調查之下,原來每一個人在飛機上都超忙!
-
今天邀請賴珮如聊聊關於飛機上的旅客有多忙?有時候空服員一發完餐,一回頭就發現大家忙到不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安排,甚至連空服員忙到一個段落,也會不小心發現學姐妝花了,應該怎麼辦?
-
這次我們收到了英國敏感肌專業品牌Simple的邀請,無添加酒精、人工香料和容易引起刺激的化學配方,質地溫和,很適合敏感肌安心使用,而且是高CP值、很好入手的開架式保養品牌喔!
-
班主任最推薦的是台灣領先全球上市,特別為亞洲人設計的「Simple極致補水系列 3重保濕精華水」,裡面含有獨特的3種保濕活性成分:酵母精萃、積雪草萃取、角蛋白補水科技,能夠迅速滲透、高效保濕鎖水,維持肌膚健康潤澤!
-
最重要的獨家通路限時優惠請筆記!即日起到12/30屈臣氏購買「Simple 3重保濕精華水」可享買一送一喔!
-
【了解更多】https://reurl.cc/N6M965
#Simple #3重保濕精華水 #英國敏感肌專業品牌
-
【職業訪談】地勤、空服真的不合?暴怒控訴「到底要不要收餐!」feat.丘曄、賴珮如
https://youtu.be/XPf9OvAnHrI
【職業訪談】如何進入迪士尼工作?Disney World全世界最夢幻打工!feat.賴珮如
https://youtu.be/5eqVTTHsdY0
【職業訪談】空服員特殊技能!瞬間「語言切換」機上發餐也能通!feat.賴珮如
https://youtu.be/wNGUhl6h_NA
【職業訪談】空姐飛機上經驗談?「紅酒白酒可樂汽水」你要喝什麼!feat.聲林之王賴珮如
https://youtu.be/G_5VtHPAD7E
【空服員面試過程公開】7年經歷!把握「2個訣竅」通過面試!feat.賴珮如
https://youtu.be/xcolRHCzZRY
【職業訪談】空服員超萬能!飛機上壯漢暈倒?泰國人發癢?幽閉恐懼症?feat.賴珮如
https://youtu.be/46PTwY-weVE
【職業訪談】空服員發餐「爆笑話術」破解!飛機上限定餐點藏玄機?feat.聲林之王賴珮如
https://youtu.be/OA7YWrJiE2M
【職業訪談】空姐發餐話術下集!「紅酒、白酒」眼神交換也藏秘密?feat.聲林之王賴珮如
https://youtu.be/7ctGLQXKdMw
【職業訪談】空服員最討厭的客人!「10大NG行為」你上榜了嗎?feat.聲林之王賴珮如
https://youtu.be/luqtKzOsqJA
【職業訪談】地勤甘苦談!旅客NG行為「前三名」你上榜了嗎?feat.丘曄
https://youtu.be/Llw5y5WV8f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人生勝利組,要當人生努力組!📣】
職業訪談、工作vlog、減肥列車、美妝保養、聰明消費、投資理財、美食旅遊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LINE ‣ https://lin.ee/e1ebDrI
Podcast ‣ https://linktr.ee/ethanyoutube
合作邀約Mail ‣ [email protected]

歹勢好勢攏是凡勢:台語獨立樂團拍謝少年音樂真誠性的實踐

為了解決到底要不要做筆記的問題,作者莊承憲 這樣論述:

拍謝少年是一支台語獨立樂團,2005年開始寫歌,2012年發行第一張專輯《海口味》,2017年第二張專輯《兄弟沒夢不應該》,2021年第三張專輯《歹勢好勢》,並在35天募得超過300萬元,打破台灣獨立樂團群眾募資的最高金額紀錄。 有別於閃靈或滅火器等台語樂團訴諸國族主義,拍謝少年主張走入日常生活與在地產生連結,以啤酒、海湧、虱目魚為號召,在漫畫店、台菜餐廳、轉運站和保齡球館演出,樂團形象帶有鮮明的台味風格,展演現場也發展出獨特的樂迷文化。 拍謝少年與樂迷透過獨立音樂建立連結,再由文化認同建立緊密關係。以台語搖滾結合本土意象的符號行銷,拍謝少年提倡「新台風運動」,嘗試將台灣文化打造

成帶有美學品味的生活運動,藉由音樂、展演與消費,使台灣文化自然地進入樂迷的日常生活之中,成功讓樂迷逐漸形塑出對在地文化和自我身份的熱愛與認同。 本論文以Alan Moore的真誠性(Authenticity)概念為基礎,研究拍謝少年在音樂創作、展演場景和樂迷文化等音樂實踐過程中,其真誠性是如何形塑?又是如何被調動運作?而拍謝少年與樂迷彼此之間的真誠性又是如何交織對話?本土意識在拍謝少年的音樂實踐裡如何被動員?拍謝少年提供了哪些本土認同資源?而樂迷又是如何透過拍謝少年的音樂實踐來形塑本土的自我認同? 關鍵詞:獨立音樂、真誠性、台語、音樂場景、樂迷文化

巧布拼貼的集體協作—在後段技職教育體系中的輔導實踐

為了解決到底要不要做筆記的問題,作者王勇智 這樣論述:

研究者是一所後段技職學校的老師,企圖使用行動研究探究自身教育實踐的議題,探究歷程發軔後,研究者回觀反映辨認自身為升學體制/高等教育體制模範出品的一個人,看見被體制馴化作用的痕跡,而得以尋回與他者/學生(曾被分流的教育體制區隔的主體)相聯繫的情感,並有動能地發展出一段教育實踐行動轉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研究者在擔任校內輔導單位行政主管之後,先後邀請幾位夥伴進場協同探究,發展出一連串移動—探測實驗的實踐歷程,本論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透過書寫/辨認這段歷程的政治意義,以及面對自身在集體協作中,因著生存策略在工作關係的張力中,辨析自我弱化生成的議題,並往前重新框定。研究者經過文獻探討與回觀反映的過程

,認為技職教育體制自民國八零年代以來,因政府機器快速退場而形塑出技職教育改革的市場性格,原先早已喪失主體性的技職教育,更在這場升級化的瘋潮中,成為教育資本家的賺錢工具;落置於這個高等教育快速膨脹的年代,在泡沫化的宿命裡,技術學院內部利益快速爭奪著,各種管控制度的箝制之下,研究者辨認出在這個教學現場中,學生身上教育與勞動雙重剝削的事實,以及身心障礙議題加諸在學生身上更不利的現實處境,教育制度其實是階級再生產的機制。植基於這樣的地景,研究者因自身教育實踐的困境,以諮商輔導行政為教育實踐轉化的發展舞台,並藉由身心障礙學生輔導工作計畫案的補助,像小媳婦般小心翼翼並有策略地找尋幾位工作者,進場協同發展學

生輔導與資源教室的工作,研究者刻意挑選身上具有身心障礙議題或性別議題的工作夥伴進場,讓彼此存在的差異成為對話、工作前進的重要元素,研究者將這組織發展的過程稱之為巧布拼貼的集體協作過程。這過程讓研究者逐漸揚棄正統的諮商輔導方式,嘗試發展與學生的友伴關係,並透過其他工作方法,切近學生的生活空間,認識學生身上的階級與身心障礙議題。面對不願與學輔中心連結的精神疾病學生,研究者與工作夥伴運用各自與人發展關係的能耐,嘗試與學生接觸,並刻意捲動相關人員進場支援與認識,不把負向情緒問題化,也不堅持將學生帶進永遠不想進入的個諮室裡面對,把輔導紀錄變為一種工作記事與相關人員交流事件的發展、對學生狀態的分辨以及須協

助的部分,近身處理學生與他人可能引發的人際衝突,以避免事態發展更為嚴重,研究者認為這樣所謂的共同輔導歷程,創造了一個小群體的學習歷程。另外,體認自身情慾經驗被體制結構起來的研究者,越來越能欣賞學生身上情慾發展的能動性,並且與協同者一同撐起一個空間,可以細緻對待學生身上的情慾經驗,並進入情慾表達的關係議題之學習,而從一個控訴性侵害事件的故事敘述中,研究者試圖描繪工作者如何耗損在冗長的調查行政程序中,而體制設計的強制性不僅不信任工作者主體,更可能讓所有人(包含當事人與工作者)都迴避掉應該進入關係議題的學習。至於輔導行政,在正統諮商專業訓練中並不被視為專業的區塊,研究者想要指認其重要性,認為提供工作

者想要推行議題的出場機會。家庭探訪、共同輔導以及輔導行政等面向的書寫辨認,研究者回觀反映為集體協作的輔導工程,在這輔導工程裡,研究者與協同探究者並不侷限於正統大專校院輔導工作的方法(如個別諮商或團體諮商),反而是因著現實情況的條件,見縫插針地設想與創發不同的方式,但研究者並不是要稱頌方法/技術的可行性,而是要疾呼一種助人工作者的責任—是否能不斷地反問自己到底要不要「基進地」撿起改變或影響別人的責任,正因為這種責任的自許,才會有不斷地動能往前設計行動與方法來產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