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突然風很大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冷氣突然風很大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祥斌寫的 讓你的腦子動起來!科學思維訓練遊戲:魔術師的精彩魔術×科學大師的經典實驗×不法分子的神祕騙術,透過遊戲訓練你的思考力 和伊藤克人的 1日5分鐘,搞定自律神經失調!自己就能做得到!(書附:60秒快速自我檢測表,失衡指數立即掌握!)(三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崧燁文化 和方舟文化所出版 。

臺北市立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班 潘麗珠所指導 蔡明蓉的 《荷珠新配》研究 (2013),提出冷氣突然風很大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荷珠新配、荷珠配、金士傑。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俄國語文學研究所 謝麗薇所指導 張詩旻的 杜斯妥也夫斯基長篇小說«罪與罰»中構成主人翁拉斯柯爾尼科夫形象的創作手法 (2006),提出因為有 杜斯妥也夫斯基、恐懼、心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冷氣突然風很大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冷氣突然風很大,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讓你的腦子動起來!科學思維訓練遊戲:魔術師的精彩魔術×科學大師的經典實驗×不法分子的神祕騙術,透過遊戲訓練你的思考力

為了解決冷氣突然風很大的問題,作者張祥斌 這樣論述:

「不懂遊戲的人就不懂生活。」   發現科學的祕密,感受科學的魅力 科學可以啟發人的智慧,遊戲會帶來心靈的愉悅, 當科學與遊戲撞出智慧的火花時,科學遊戲就誕生了!   生活科學╳自然科學╳地理科學╳生物科學 偵探科學╳密碼科學╳魔術解密╳騙術揭祕 本書將以問答方式帶你來一趟奇異魔幻的科學之旅──     【生活科學】   把問題當成一種遊戲,把思考當成一種樂趣,   懂得生活科學就能科學生活,你的生活IQ就會越來越高!     ▎萬能溶液   一個年輕人想要到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裡工作。   年輕人說:「我想發明一種萬能溶液,它能溶解一切物品。」   愛迪生聽完以後,笑了笑便提出有關「萬能

溶液」的問題,   年輕人瞬間啞口無言,你知道愛迪生提出問題是什麼嗎?     ▎盲人分衣   有兩個盲人一起去買衣服,兩人各自買了一件黑衣服和一件白衣服。   他們回家後發現衣服已混在一起,四件衣服的質地、大小是一樣的。   你能區分黑衣服和白衣服,讓他們每個人都各有一件嗎?     【自然科學】   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人類都在享用化學成果,   快跟著遊戲,在物理、化學的世界裡盡情遨遊吧!      ▎筆直的煙   輪船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航行,   輪船煙囪冒出的煙是筆直上升的。   你認為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嗎?     ▎用兩根吸管喝汽水   口含兩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個裝有汽水

的杯子裡,   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從吸管中喝到汽水嗎?     注意:不要用舌頭堵住露在杯子外面的那根吸管,   也不要用手指堵住這根吸管的另一頭,否則算犯規!     【偵探科學】   犯罪行為的實施必然和一定的時間、空間人和事物有關聯,   指紋、鞋印、血跡、毛髮、纖維……在犯罪現場留下痕跡。   懂科學,你也能成為偵探,用雙眼和大腦將罪犯繩之以法!     ▎千慮一失   寒冷的冬夜,一名出診的內科醫生被人開車撞死了。   肇事者將屍體和出診的皮包一起裝進車子裡,快速逃離現場。   肇事者在路上轉了很長時間,由於車內太熱,再加上作賊心虛,   他大汗涔涔,嚇得半死,冷靜下來後,他便

把屍體扔在池塘裡。   「這個屍體在被扔入池塘之前,一定是在24℃的環境中待過。」   警官檢查了溼透而冰冷的屍體和皮包後,一眼看出肇事者的破綻。   你能夠解釋這位警官是怎麼知道的嗎?     【密碼科學】   無論是犯罪分子或偵探都將密碼作為達到目的的重要手段,   字謎更是當仁不讓!用字謎破案不是神話,中國自古有之。     ▎無自家書   一個在外謀生的人託同鄉帶給妻子一封信和一包銀子。   同鄉偷看信,看到裡面只有一幅畫──   畫上有一棵樹,樹上有八隻八哥、四隻斑鳩。   他一想,信中並沒寫多少銀子,於是便將銀子偷偷扣了一半。   誰知見到其妻子後,她拿著信說:「為什麼只剩五十兩了

?」   你能猜出她如何知道原來有銀子一百兩嗎?   本書特色     本書精選了實用且有趣的科學思維訓練遊戲,參照通行的科學分類體系,根據訓練遊戲的實際情況,將全書分為八章並詳細的分析、講解及揭祕。本書集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和趣味性於一體,能使讀者在遊戲中學習科學,在遊戲中收獲樂趣,成為「科學達人」。

冷氣突然風很大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暗黑旅行團】勇闖市中心廢墟佐敦廣場 70呎舖賤價10萬全港最平

香港寸金尺土,普通打工仔窮一生薪水,才能買到一個劏房型單位,黃金商舖易手價億億聲。雖然商舖身價不菲,但細心留意會發現,總有一個死場(死寂商場)在附近,明明位處市中心交通方便,但空置率高人流又偏低。記者便請了人稱「劏場醫生」、曾一手拯救荃灣地皇廣場的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Edwin),和我們來一轉經典死場遊。

壽終正寢:佐敦廣場

「有些死場是瀕臨死亡邊緣,而這個(佐敦廣場)是已經死亡。」Edwin說道。位於佐敦道28號敦成大廈的佐敦廣場,商場名字仍於大廈外清晰可見,但若然在Google Maps輸入「佐敦廣場」,卻查不到正確位置。

座落在人來人往的佐敦道,很難想像這樓高四層的商場,已烏燈黑火二十多年,是佐敦中心地帶裏的一個廢墟。「我們站在佐敦道,街上人流很多,很旺場,但今時今日全香港最便宜的物業成交呎價,最便宜的便是這座佐敦廣場。」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三樓九號舖位建築面積約70平方呎,原業主1993年以$69.7萬購入,持貨23年,2016年僅以$10萬易手,呎價僅$1,429,賬面勁蝕86%、約$60萬,堪稱全港最平的舖位。Edwin表示,香港有很多大業主將商場劏成很多小單位出售,然後不宣傳、不用任何方法吸引人流,夾硬做死一個場,令舖位貶值,然後再安排相關人士以低價收回舖位,「做這些事很沒道德,可說是乞兒兜裏拿飯吃,所以我不買不賣也不投資。有人經常說送幾間商舖給我,希望我可以把商場活化,我也會說我不要。」

佐敦廣場前身為伯爵酒樓,實用面積共約一萬平方呎。1992年,分拆成超過160個舖位出售,當年呎價逾萬,但仍吸引到不少投資者。但業主們在1993年收樓後,發現舖位皆為「縮水舖」,實用率只得三至五成,生意做不了淪為死場。1998年更因管理公司撤離而荒廢,聚集了不少癮君子和露宿者。現時該商場除地面層可供遊人進入,其他樓層已經被封閉。

「你簡直是商舖華佗!」當記者和Edwin在商場門外傾談之際,一把聲音突然從我們身旁傳過來,原來是佐敦廣場門外報紙檔的店主,由他父親開始已在這個位置經營報紙檔50多年。他繼續說:「開業的時候很多人入伙,但空置了這麼多年,聽說你令很多倒楣的商舖起死回生,我今天便特意把鎖開了等你進去玩玩。」原來店主還幫手看管廣場的閘匙,我們就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入去探秘。

2010年,有財團以劃一收購價$13.8萬收購佐敦廣場舖位。商場的一至三樓,就曾在2012至13年,短暫經營過火鍋店。2014年就只有四樓的桑拿館,2016年在一樓開了雀會,二樓開了私房菜,但全都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營業。

鄰近高鐵 於事無補
一樓和二樓遺下了完整的食肆裝潢,還有餐具調味料,統統都沒有清走。Edwin說:「真的不知道發生甚麼事,該商戶好像走得很急。市中心這麼繁華的地段鄰近高鐵,佐敦道地舖價值以億元計算,這裏卻變成了一個廢墟。」

再上三樓,大窗戶透入自然光,雜物清空了,感覺比一二樓良好。雖然劏舖的間格已經全拆了,但地上有多條從前舖位留有的深刻直線。「驟眼看這裏每一層都是幾千呎,以這裏的黃金地段來計,一定能夠租出去,每一層我估計能以$15萬放租。」

但上到四樓,又佈滿各式各樣的廢棄品。有很多像是露宿者在這裏留宿用的床墊、2014年的舊報紙、2012年的水費單、撕爛了的明星合照、封了塵的招牌、摔破了的招財貓等等,幸好是白天進來,入黑一定充滿着靈異感覺。既然位於市區,人流地理位置俱佳,很難不令人聯想是因為靈異問題而變成市中心的廢墟。Edwin說他不太了解和相信靈異方面的東西,「甚麼靈異也好,樓下這麼旺場甚麼靈異也不怕吧!加上買賣商舖與住屋不同,開舖頭做生意不需要過夜,所以就算是餐廳酒樓也好,就算有人死了也不會變成凶舖,凶宅很多,但沒有凶舖。」

由門口的告示板到散滿一地的文件,相信背後可能有很多訴訟問題業權問題,Edwin說:「我們進來也看到有些欠債還錢的傳單,想租這裏也會擔心背後有甚麼問題。更何況之前樓上是開桑拿館的,你我都知道桑拿館不是一般平凡人能經營的。」相信這就是商場荒廢的主因。

氣若游絲:先達廣場

「死場分幾種,其中一種是死亡中,好像身後的先達廣場。」先達都稱得上死場嗎?看租值升跌便知一二。Edwin說:「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令你瘋狂!租值有最高峯的時候,地下一間舖出租$5萬至$10萬,跌到現在的$1萬至$2萬,跌了五至八成。先達幾年前的舖價炒得非常厲害,但最近急速下跌,最主要是智能手提電話炒風已過。」我們走到一樓的租務部詢問,職員都說最近有很多蝕讓,租務部職員說:「三百幾萬元買回來百多萬元出售。」

吉舖處處 舖位變貨倉

先達廣場位於旺角亞皆老街83號,一共三層約3.9萬平方呎,前身是先施百貨,在1995年劏成350個舖位出售,面積由72至488平方呎,堪稱本港第一代經典劏場。職員說:「業主都很資深,沒有按揭、沒有壓力,在這個艱難時刻,就算降低租金也能接受。」最平的舖位在訪問前一天租出,租金只是3,000元,已包差餉管理費。「業主下調租金只是希望舖位不要丟空,能夠渡過這個艱難的時期,現在有一成舖位是未能出租的。」這麼低廉的租金,甚至有人租來當貨倉。

商場內外吉舖處處,目測空置舖不止一成。不論是地下、一樓還是二樓,吉舖集中於遠離電梯的角落位置。記者和Edwin上到二樓,人流更為稀少,約半數店舖沒有開門。Edwin說:「越做越靜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三個情況:一,租來當貨倉;二,開成人用品店,成人用品店當然是開在較靜的地方。三,不需要太多人流的服務行業,例如修甲、睇風水、占卜那些做預約服務的。」但由於先達廣場沒有自來水,所以食肆、美容修甲那類需要有自來水的店舖,都不能經營。Edwin補充:「沒有食肆、小食店,不能以此聚集人流。能經營的店舖種類亦收窄,只能做零售、賣買電子零件或手機產品。」

經營靠好業主 等炒風救場

我們來到維修電話老師傅黃維邦(Wilson)的店,他的店已屹立先達20多年,可說是見證着先達的興衰。Wilson說:「現在絕對是低潮,沒有試過如此低潮。」他表示現在經濟差了,人們不像以往一有新型號手機便換機,「我有另一間舖回收二手機,我們收到的手機都是壞的,現在的手機不是壞了也不會放售。」

他表示能一直支撐着店舖全因遇到一位好業主,「當時樓下的店舖租金加幅一倍,甚至一倍半,但我這個業主都只是加了我一成租金,現在逆境下業主都願意減租,有商量的空間非常好。先達有些業主日日過來巡舖,看到你生意好便加租。」所以現在租金下調的情況下,Wilson也沒有考慮要換舖慳租金,「沒有想過呢,平租的通常在角落的位置,沒有這個位置好。加上業主對我這樣好,做人不能忘恩負義。」他亦指商場的人流多少,對手機維修不算很大影響,「手機壞了一定會過來維修,人流多有時只是逛逛,不一定會買東西,手機維修穩穩定定,發達一定冇我份,夠交租餬口便沒有問題。」

Edwin認為,救活先達廣場的方法,只好等待炒風再來。「純靠商場自己的營運很難去翻身,互聯網格價太容易,引入新行業亦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要看有那一個大牌子,有一些突破性的產品出現,整個炒風來臨,炒賣的人們當然要回來先達這個地方。」

死過翻生:地皇廣場

位於荃灣登發街登發大廈的地皇廣場,是死場中的經典,其中二樓238號舖位,2012年底以約$400萬買入,2017年以$30萬轉售,勁蝕$370萬。Edwin說:「所有商舖來說,最蝕入肉的可說是這個,簡直是創了香港歷史。如果持貨幾年要蝕92.5%,眼光要很『準』,因為很難有香港物業買賣蝕到咁。」

2012年投資者尹柏權以$4.1億向鄧成波購入登發大廈商場,2013年拆成200多個舖位出售,舖位面積由50至174平方呎,套現約$9億。但小業主收樓後便發現貨不對辦,發現商場設計與售樓書不同,實用面積縮水等的問題。有小業主稱當年有地產經紀訛稱,將會有行人天橋接駁至地皇廣場,但不單止沒有天橋,商場電梯更經常因故障停用。

Edwin說:「死場的特性是,易入難出,有一些是自動電梯進入商場,但要行樓梯離開的。有一類不能救活的死場,便是要行樓梯進入商場的。如果一個商場四通八達,人流便會旺。」地皇商場中了一切死場特性,進出不便和業權分散。

聯合業主翻身 出租率達100%

業主之一的王榮梅(Olive)當年以$400萬買入了一劏舖,「收舖時,簡直是晴天霹靂!當時是買樓花沒有實物可看,實物與我們想像中有很大出入。面積很小,還是天價,一樓一間實用面積40呎的舖位要成四百幾萬。」

她曾嘗試放售或出租,都不能得到好價錢,更別說回本了。於是她便花近3年時間與各業主磋商,在2016年成立地皇之光管理有限公司,團結場內近百名業主聯合招租。她說:「回想起也覺得淒涼,曾經試過有一位業主,說只可以給我由灣仔到北角這段車程的5分鐘時間,於是我便在地鐵車廂內走來走去,進行游說工作。」她表示頭幾年她沒有受薪做聯絡人的工作,「講難聽一點,衰到不能再衰了,不如博一鋪。」頭炮租了給一間賣小型電器的百貨公司,但店主進駐後幾個月便退租。她說:「零售根本冇得做,因為趨向網購,我們就想不如做不能網購的飲食,於是我便把一樓在很短時間內改成一個美食廣場。」當時Edwin亦有參與這個死場翻生的計劃,更幫手大力宣傳,成功把當時的出租率推上到100%。

雖然走入地皇商場,仍不能以人流旺盛去形容,但不見有貨倉舖和空置舖,Edwin說:「這裏不算死,縱使有舖拉了閘,但是都有租客的。」美食廣場已因完約在2月結業,要繼續經營美食廣場便要再集資翻身。幸好同期有夾公仔機店主有意入租,現在一樓已成了夾公仔機舖,雖然疫情下不能正常營業,但總算是正確方向。Edwin說:「一個好的商場,最好是會吸引到人進來買、進來玩。一樓是美食廣場,人們很自然便會在上二樓三樓逛街,商場馬上變旺了起來。而這些夾公仔機也不錯,能吸引外來人。租金很便宜,2,000到3,000元已包冷氣費管理費等,租來創業其實都不錯。」

記者:鄭汝翹
攝影:張志孟、許先煜

《荷珠新配》研究

為了解決冷氣突然風很大的問題,作者蔡明蓉 這樣論述:

2009年5月9-10日,「蘭陵劇坊」為慶祝三十週年並祝賀當年指導老師吳靜吉七十歲生日,三代蘭陵人以「演員接力」的方式重現《荷珠新配》。劇中人各懷鬼胎、爾虞我詐的情節、自然諧趣的對話,使全場笑聲連連,演員爐火純青的演技,更被劇評家鴻鴻稱為這是「一部活生生的臺灣現代劇場史」。隨著「蘭陵三十,傳奇再現」慶祝活動的進行,筆者拜讀了吳靜吉、石光生、鍾明德、于善祿……的文章,因許多學者專家對《荷珠新配》的歷史定位,多停留在「蘭陵劇坊」肢體訓練對該劇或劇壇所形成的影響,而忽略了《荷珠新配》本身的價值所在,故本論文嘗試在既有的基礎上,另闢蹊徑,以確認其價值與地位。 《荷珠新配研究》全文約十二

萬字,共分成八章,除第一章概述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範圍及其困難外,其餘各章分別就歷史傳承、劇本創作、戲劇演出,進行討論:首先,在歷史傳承上,為了解《荷珠新配》的起源與發展,第二章綜合爬梳整理從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時期之相關文獻資料,並參考劉慧芬《京劇劇本編撰理論與實務》一書的繪圖方式,製成角色人物關係圖,以揭開庶民文學流傳廣布的面紗。第三章則以歸納、分析的方式,檢視各時期創作者面臨國家政治及社會經濟丕變,其內心希冀、託物寄興或自我省思,以見金士傑《荷珠新配》主題思想的歷史承繼與現代融攝。  其次,在劇本的創作上,黃美序〈從《荷珠配》到《荷珠新配》〉一文,直指《荷珠新配》移植了《荷珠配》的

語言文字、情節動作,對此金士傑曾表示經過多次的改編,對其間的承襲或置換早已不復記憶。職是,第四章從語言文字、戲劇動作,來比較分析兩劇本的承襲或置換,可知《荷珠新配》的承襲,不是表面上的堆疊,而是緣自於戲劇生命,無可取代的語言。雖然《荷珠新配》有不少吸收和改編的現象,但進一步比較分析戲劇結構、語言動作,也可發現《荷珠新配》引發熱烈迴響,超越原作《荷珠配》的地方  在戲劇演出上,因演員對角色人物的塑造與詮釋,不僅影響了觀眾對戲劇內涵的理解,更間接促成了戲劇生命的延長。然《荷珠配》與《荷珠新配》分屬不同劇種,故在探討角色原型與新創的議題上,援引「評藝三論」、「肢體語言」,做為第五章、第六章的研究張本

,探看各演員在表演藝術上的實踐。再者,戲劇演出應以觀眾審美趣味、時代潮流作為設計前提,故第七章檢視《荷珠新配》創作的時代背景以及舞臺演出的效果後,再依據姚一葦「藝術即表現」、愛德華•賴特(Edward A. Wright)「歌德三問題」的主張,檢視各種舞臺形式的實踐「表現得如何」及「是否值得」,由此探索與時俱進的戲劇形式,並沒有像1980年《荷珠新配》一般,掀起戲劇風潮的緣由。  雖然《荷珠新配》並不是全新的作品,但透過歷史文獻的爬梳整理、創作的比較分析、戲劇演出的呈現,便可發現《荷珠新配》在時代洪流中,依然挺立及廣布流傳的價值與意義。

1日5分鐘,搞定自律神經失調!自己就能做得到!(書附:60秒快速自我檢測表,失衡指數立即掌握!)(三版)

為了解決冷氣突然風很大的問題,作者伊藤克人 這樣論述:

神經不自律.一身都是病 超過9成上班族,自律神經失調 免吃藥!101種特效療法 雙向矯正失調的身心,恢復達成率100%     日本醫學研究發現,自律神經系統控制著人體全部的內臟與血管,一旦失去平衡,不僅會奪走身體健康,形成憂鬱恐慌等精神病態,連本能的「快樂感」都會跟著喪失,影響性可說遍及身心,不得不慎!     現代人許多慢性病、憂鬱症,追根究柢都與自律神經的失調有關。醫院門診上也會常聽到患者抱怨:「我最近老是覺得身體很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又找不到病因,但症狀還是一直出現……怎麼辦?」事實上,為這類症狀苦惱的患者,多數已經出現本書的主題--自律神經失調這種疾病。 自律神經一旦失調,會引起各

種現代文明病。交感神經過度緊張,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血糖上升。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導致氣管收縮(氣喘),消化液分泌過多(胃潰瘍)。     本書除讓您認識「什麼是自律神經」?「自律神經失調會出現哪些症狀」?     更從處理職場上的壓力、人際關係、角色轉換、檢視生活節奏等面向提出101則自我紓解常見不適感的練習,維持自律神經平衡,徹底解決睡不飽、沒精神、體力差、肩頸痠痛等惱人症狀,維持工作效率、維護生活品質。     焦慮、失眠、肥胖、脖子緊、每天都好累…   超過9成上班族,自律神經失調!   嚴重會導致猝死,輕忽恐怕會中風!     您是否有以下症狀:   「便秘、瀉肚子交替出現……」

  「明明累得要命,躺在床上卻遲遲無法入睡……」   「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總在加班時找上門……」     胸悶、感覺缺氧、習慣性頭疼、思考理解力下降、記憶力減退、腰酸背痛、全身倦怠、焦慮情緒不穩,你為這些症狀感到煩惱,卻遲遲找不出病因嗎!?小心!你很有可能自律神經失調了!!長期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引起多種急性或慢性疾病,譬如:心臟病、高血壓等,嚴重者甚至引發中風、猝死等急症。     日本自律神經醫學專家‧心理內科名醫---伊藤克人   重新打造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平衡感!   有效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101種特效療法   雙向矯正失控的身心,恢復達成率100%     ★策略1  修正容

易累積壓力的思考模式,讓你的內心更強大   ◎接受「不完美很正常」的事實 ◎以「客觀化」取代「情緒化」 ◎找出壓力凝聽它的真相◎活在當下的專注訓練 ◎ 跳脫「非這樣不可」的思考模式  ◎傾倒精神垃圾的心理諮商與發牢騷 ◎想哭就哭,常疏洪就不會崩潰 ◎下班了記得心情也要下班…………     ★策略2 自我紓壓練習,身心完全鬆到底   ◎神奇的腹式呼吸法  ◎居家掃除心情也清爽了 ◎經絡按摩與肌肉鬆弛法  ◎去除百病的指壓按摩 ◎冥想靜坐心更安定  ◎通經暢血的泡手泡腳&半身浴  ◎和寵物一起散步最有幸福感  ◎活絡腦□啡的芳療與音樂 ◎感受生命喜悅的園藝栽植活動…………     ★策略3

重新設定生活節奏,再忙都能擁有好睡眠   ◎利用「晨光效應」啟動一天的活力 ◎以24小時為基本規律分配作息 ◎每天、星期、月份、季節各有最佳生活週期規律 ◎因應各年齡階段神經系統的強弱勢 ◎就寢與晨起時間必須固定化 ◎自律神經在「春季」要特別小心保養 ◎活絡血清素、腦□啡的寶貴休閒時光 ◎就寢前一小時關掉3C產品…………     ★策略4 全食物.抗氧化‧多色彩飲食   ◎吃早餐自律神精的切換功能 ◎充份咀嚼身心皆受益 ◎攝取紅、黃、綠三色系優能食物◎雞胸肉特有的成分有助於消除疲勞◎太晚吃飯只吃七分飽就好  ◎調整自律神經需要足夠的蛋白質◎甜食、小酌、咖啡其實有好處 ◎補充鈣質減少焦慮不安感◎

蔬菜湯、益生菌有助保養神精系統  ◎採行更清淡、原味、有機的烹調法     【身心減壓‧重點搶先看】   ○ 壓力、個性和先天體質,是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三大主因。   ○ 過度適應他人或環境,會無意識地囤積壓力。   ○ 封閉自己的情感會形成壓力,說說話感覺比較愉快。   ○ 對別人的感覺先擺一邊,把工作完成才是唯一目標。   ○ 為保持自律神經的平衡,夏天也要「禦寒」大作戰。   ○ 橫膈膜一動起來,可刺激自律神經進行調整。   ○ 一哭泣,人體就會切換自律神經的開關。   ○ 針對失敗的反省不要拉得太長。   ○ 跟誰去旅行很重要,小心壓力增加。   ○ 一有貧血,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會更加

明顯。   本書特色     ★ 60秒快速自我檢測表,自律神經失衡指數立即掌握   ★ 發現有相關症狀時,可立即採取的緩解方法不藏私   ★ 自己就可以調理自律神經與體質、荷爾蒙、免疫力之間的和諧   ★ 需就醫時應該看哪一科?專業醫師指引不白跑   ★ 絕對要學會的101種抒解不適症狀的健康自療法!    權威推薦     郭育祥|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創辦人兼理事長     謝瀛華|萬芳醫院副院長     陳豐偉|聯合報、康健雜誌專欄作家

杜斯妥也夫斯基長篇小說«罪與罰»中構成主人翁拉斯柯爾尼科夫形象的創作手法

為了解決冷氣突然風很大的問題,作者張詩旻 這樣論述:

在俄羅斯文學史上,杜斯妥也夫斯基一直是一位受到爭議和令人不解的文學作家。儘管如此,許多讀者及文學批評家對他的創作仍給予極高的肯定,對於他創作天分更是給予高度評價。杜斯妥也夫斯基被稱為俄羅斯民族哲學家。А.З.Штейнберг對於他與俄羅斯之間的相互關係曾下了以下的注解:「若想了解俄羅斯那就必須體驗杜斯妥也夫斯基筆下的俄羅斯,若了解了杜斯妥也夫斯基,那你也就了解了俄羅斯。」Н.А.Бердяев稱杜斯妥也夫斯基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更是一位偉大的哲學思想家。他描繪人內心的特殊手法,使他有別於與他同時期的文學大家。「他是才華卓越的辯證論者,也可稱他是俄羅斯的形而上學者...。」究竟杜斯妥也夫斯基

為這個世界帶來了什麼?是他世界級文學作家的封號或是因他的出現使得文學的風格更加豐富?這樣的問題不論是與作家本身同時代的作家、文學批評家或是外國的文學理論家乃至於現代的我們都在試圖找出一個答案。С.Цвейг對杜斯妥也夫斯基有這樣的想法:首次見識到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魔法,雖然僅是瞬間,但這魔法卻能開啟並掌握我們內心最深層的世界。而在這被施了魔法的瞬間,作者讓我們有能力用自身的力量去感受、去同情或憐憫作家筆下的主人翁們。而作家更是有本事地「帶著他虛幻離奇的手法去挖掘到人底層的根部,而這根部即是人性」。根據С.Цвейг的見解:在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創作中「主人翁用自己沾滿血污的雙手,站在善與惡的分界點上

,再一次重新決定如何解決問題。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持續貫徹著自己的混亂;在這當中,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發聲的機會,但在同時他們也有所謂的代言人(發聲者)。他們像在另一個第三世界,在這世界當中,有新的基督、蒙難者和預言家,作家筆下的人物在另一個世界裡鋪設自己的人生道路。」俄羅斯的哲學家В.С.Соловьев也曾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創作是因著全人類緊密又自由的基督徒思想,在基督的名裏,產生了兄弟般的情誼」。因此,根據В.С.Соловьев的說法,作家的思想是:「基督教是介在全然的人與神之間,而這所謂全然的人,他的軀體必定充分地存在著神」。在這裡所要解釋的觀念是:作家所樹立出的「人」是要在永不滅亡

的靈魂體裡保有「火花」。這閃爍的火花存在於每個人的靈魂中,即便是最低下、最黑暗的人也同樣保有這樣的火花。杜斯妥也夫斯基對於人的執著,從他自己曾說過:「在人中找人」的堅持中可以了解,在這樣的原則堅持中,他的作品充滿了獨特又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他深信,每一個人,甚至是那無惡不作罪大惡極的人,在他們的靈魂內也會有所謂「神的火花」,也因此他對人最終在選擇善與惡時的答案,充滿信心。對於鑽研復調文學作品或深入研究杜斯妥也夫斯基筆下人物語言對話或形象的人來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就有大量的材料可供分析、探討或研究。因為他的作品總是充滿了突如其來、異於常人的多樣化,甚至帶有經過「變種」的文字,在作品中表現出最

強烈的表達。也因為他的作品的特殊性,著名的文學理論家巴赫金(М.М.Бахтин)將他的專著獻給這位偉大的作家,並將作家的小說定義為「復調小說」。而所謂的「復調小說」在本質上是包含了許多大量無交集的聲音與意識,不同人物的許多聲音即是完全符合條件真正的復調,如同巴赫金所提及的:「非數量繁多的性情及機運共同存在於一個統一的宿命世界裡,也非作者在他的作品中延伸他一致的意志,但正是這種大量的價值相同意識在這裡相互結合,並在相關連的一些事件中保有了自己的無交集點。」無論是在今日或是在從前,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創作總是引起大眾廣泛的討論或研究。舉例來說,根據Г.М.Фридлендер的見解:「杜斯妥也夫斯基

總是站在生命的角度去觀察人,他藉著典型的代表人物及特殊的情況,明示或暗喻的來闡述出與人有涵意的新切身關係,新類型及性情。」,許多在杜斯妥也夫斯基創作中所出現的個性與事件都是作家蓄意在歷史問題或典型形象及世界文學的主題中所「佈局」好的;他絕妙地深入至另一種形象及情況的哲學涵義,並用他筆下的人物來強調俄式的生活。另外,作家對於生命也擁有絕妙的洞悉能力,而這所有的一切都能反映在他藝術天分的廣度、哲學的深度及作品對人的省思。另外,關於《罪與罰》這部小說中的人物,按照Н.М.Чиркова的說法: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主人翁們 - 拉斯柯爾尼科夫,瑪爾美拉朵夫及索菲雅形成「獨特的三位一體,結合了福音書的形象涵

義:壓迫者,收稅人及娼妓。福音書系統般地隱喻即是情節的象徵性計畫。」高度的情節發展「緊湊地尋根探底,試圖達到人最深層的本質,碰觸人在生命中注定苦難的理由」;杜斯妥也夫斯基筆下的主人翁的這些特點對於讀者或作者本身都是非常吸引人的。而現今的讀者更把注意力擴展到靈魂、善與惡、美與醜、公義與非公義的問題,甚至存在主義的靈魂對話,而這所有的要件就是使得杜斯妥也夫斯基聲望屹立不搖,乃至於現今的我們仍然著迷在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魅力當中。本論文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從語言的角度來重新認識費多爾•米洛塞維奇•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文學作品《罪與罰》,其理由及動機如下:第一,作者所彰顯出來的並非微小等級的程度,而是一部有關思想

問題的作品。因此在作品本文中任何的段落或是章節,無論是作者有意識的作用力結果,或是潛意識行為,我們都不難發現作者的身影。這是根據Ю.И.Караулова所指出的:「語言個(人)性化緊跟著作品本身的內容,並且掌握語言的系統。」作者按照種族社會文化群落的語言方法,和任何一種規則的名詞變化,兩種情形都擁有所謂的個體性。第二,作品本身就如同個體化的創作結果。它創造出一個明確地讀者相同或是相異的寫照。Б.А. Тураева曾說:在接受(收)者的潛意識中,作品中的世界是可以替換的。第三,細看作品,我們不難發現作品本身就是由一些一致性種類的信息所構成。信息是一部作品中最主要的範疇。文藝作品本身設定了明確

的信息,並且按著語言的系統將此信息編碼,而該信息也在文藝作品中給了最複雜地不同計畫的預測(企圖)。作品本身的語言按照以下幾種信息所構成:-實際的情況。關於主體的表現,事件的表象(真實的)或是想像世界的情報(資料)。-情緒(激情)。作者所描繪的也正是作品人物所展現的,在作品本文當中所有的感受、煎熬、情緒的狀態、動機;人物情感的關聯通常與他們的價值對象相關。適當地情感,如同規則般,能夠反應作品本身的“價值”信息。而所謂的價值哲學並與明確情況的事務語體相結合,這就是“評價”信息。-評價(價值哲學)。在作品中反映了精神道德、倫理、社會政治等的價值定向標。作品中主人翁所有的思想也與創造主人翁的作者相符。

-概念。與作者息息相關,又或者是在作品中密集出現,反應著作者的動機。可以說,整部作品的邏輯是:先由作者所處的環境,再來有事實的發生,接著有作品裡的主人翁們情緒發生,而影響情緒的則是主人翁們本身的價值觀,而所謂價值觀也正是作者最核心的思想。在寫實的文藝作品中,對於信息做不同的安排,使他有不一樣的面貌。語言手法與週遭環境所彰顯出的情緒(感)和不同層次語言有關。這也常在「語言中的文化」方面流露出來,或是在民族語言當中被指出。因此,使用精湛的手法在俄語中傳達情感,А.Вежбицкая認為這需要大量地「積極的」情感(緒)動詞。如同Е.И.Падучева所提及:「語言的本質是可以辨別出完全仔細加工後的

抽象語義範疇,這好似因果性、媒介、情感、氛圍等。但這樣表面的概念世界擺放在語言當中,並不是每一次都能探尋到「生存條件」的差異。所以,在概念裡的差異需要一個可能的解釋,這時,就需要民族性來源引。」對於我們來說,重要的是能夠描繪出俄羅斯民族自覺的特點, А.Вежбицкая結論出四個重要的語義特性,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文學作品正可以與這四種語義特性相佐證:1. 情緒(感)-在感受以及主人翁自由明示方面,他們直接地表達,並且強調了高度的情緒化以及極度緊張的俄式語言。這都是為了表達情感、情緒,及些微感受而有的豐富語言手法。2. 非理性(非合理性)-強調不可分割的哲學思想、知識、觀點及不可思議

無法預測的對話。3. 非代表-人們無法掌握自身的生活,他們只能憑藉本能檢視侷限地生活事件。傾向俄國人的宿命論,恭順、聽話。該文學作品當中,缺少一個如同作者般的代表,極力朝向自己的目標前進並企圖達到目標。4. 喜愛道德寓意-這無疑是人類生活的道德測試,強調善與惡的抗爭,喜愛在道德的邊緣與範疇內下結論。 Н.В.Кулибина分析俄國文學作品時,特別以「恐懼」及「害怕」這樣的字眼提出說明:「這樣的語義領域,在其他的語言中所能傳達的,僅僅只是與字面相等的人類情感(或是情緒);但在俄語裡,同樣的語義領域不論是在距離我們不久的現實或是僅從歷史的根源來看,都具有強烈的特殊民族性?」,由於這些單

詞的幫忙,我們可以更加明確了解每個時期的生活形象。我們可以在十九世紀А.П. Чехов的短篇小說«Человек в футляре»,或是二十世紀的В.Пьецухом短篇小說«Наш человек в футляре»當中略知一二。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說作品當中更是帶有這樣的特質。根據Д.С.Лихачев的說法:杜斯妥也夫斯基文學作品當中所有環繞主人翁們的世界,無論是人群或是各種自然條件或是環境,都帶有無法想像的「震盪的感受」,而在這樣的條件之下,語義領域相對地變為更加重要。關鍵詞(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是該小說本文當中最重要的思想形成基礎,它在其中靈活地穿梭,它的特點是高頻

率的出現。如同Е.Вольф所指出:關鍵詞在小說本文中能夠形成微結構,還能延展或是壓縮小說本文的密度。關鍵詞的功能在於它們能滲透整部文學作品,創造出語義複製的不同方案,在小說本文中實現冗餘的語義思想。它們常形成固定的語義範疇,和「詞」互相牽連,與作者實現意圖有直接關聯。杜斯妥也夫斯基想要展現給讀者最大值的現實,切合現實的語義,及確保無誤的傳遞訊息,因此,他在小說本文當中加入了明確的語意範疇。在自己的認知下,人的精神(靈魂)形成,對於自己無法無天的權利及特殊情況深信不疑,這正符合杜思妥也夫斯基向讀者所指出的,主人翁的精神(靈魂)經由驚恐、害怕、折磨的淨化而產生了動搖。為了要描繪出這沉重的心理變化

過程,這樣的過程絕非恰巧被作者塑造成為「罪」,亦或是被作者在五個章節中刻意拉長的效果;作者僅想描繪出自己筆下的人物那種內心強烈又深刻的煎熬,而這些主人翁也因這作者所描繪而各自有了不同源頭的精神煎熬。首先,這些精神煎熬,它們與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意識有著不可變換性。它們只發生在他自己本身身上,不可能停留在人類共同體以往或以外的部分。「作為人」須憑藉良心才有憐憫的能力,並且無法忍受不公不義及道德威脅個人。拉斯柯爾尼科夫在這裡完全無法扮演殺害者的角色。第二,精神折磨牽引出主人翁難以令人忍受的特殊情況,他自行與他人、外界切割,孤獨、寂寞至始至終包圍著主人翁;然而,這一切並不是良心的譴責,也非主人翁對於自己

罪行的悔過,他所不能忍受,不能理解的是「壞」念頭佔據了他。Афанасьев如此評斷日益暗淡的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意識:對於拉斯柯爾尼科夫來說,讓他「內心火焰」逐漸黯淡,喪失與其他人自然地生活,到最後他甚至失去他個人的意識,這一切都並非是拉斯柯爾尼科夫錯謬的思想。在他自身的觀念裡,這些帶著騙術對全人類有用的人,他們都被列入了某些特質的「記號」。主人翁內心如此「分裂(раскол)」的本質,為他的精神悲劇拉開序幕。第三,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恐懼:這些被揭露或彰顯出的部分,比起那些被排斥人物精神上的磨難相比,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恐懼是較小層次的。第四,不僅是沉思使得主人翁極度疲勞甚至破壞他的精神(心智),還有

他的親人以及與他剛認識並相牴觸的人,在煎熬著他。在這部沉重的小說裡,在拉斯柯爾尼科夫眼前所發生的是「人最不同的存在畫面;一個因生活感到疲倦不堪卻極力克制自己的絕望,幾乎對命運緘默的人,再者,是帶著粉碎的腦袋褻瀆神所立下的規定。接著則是狂熱懺悔,在公理正義中失去希望的人。最後,像似決鬥般...,在小說中所呈現出來的是個個人物大量的情緒,而這一切都保持在人的人格(自尊心)的水平。」 所有這些其他人物所表現出的這種世俗、物質人類的艱難(艱辛),在拉斯柯爾尼科夫看來都是所謂的奴隸,然而他卻渾然不知,他自己被有缺陷的概念,犯罪現象所包圍的世界折磨著。 幾乎每部小說中的人物都在自己所處的世界中

動盪驚慌,在這樣的世界中,他們傷害自己對人的信任,並以不真實的方式存在著。而杜斯妥也夫斯基卻傾向於重新認識人的本質,修正道德精神的規則,衍生出長久以來的人性來替換內心緊繃,精神障礙的人物內心。杜斯妥也夫斯基把人的情緒逼進恐慌,精神錯亂的狀態,主人翁甚至無法挽救這種在夢境中也延續著現實無止盡折磨的情形。相反的,在夢境中拉斯柯爾尼科夫是軟弱地,而意志力也非常地薄弱,但偏偏惡夢的折磨卻又特別尖銳。小說中的夢境是象徵著不自由的主人翁,也代表著極度屈辱的人。人物的情感成為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情節的線索,而這線索不單貫穿整部小說,還向我們揭露了人在驚嚇的痛苦、驚嚇的殺害,害怕被揭發罪行,以及無法回到從前的恐

懼。 這些驚嚇、害怕、驚恐、可怕等相同範疇語義的詞彙,無論是在作品中的上下文或各種情節的瞬間,或是對讀者們揭示主人翁的情形,從小說的開頭到結尾幾乎沒有缺席。也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杜斯妥也夫斯基筆下的人物就是用這種不平凡的形象來對抗他自己本身所擁有的恐懼。這些詞彙的共通特徵就是一種「狀態」。一旦拉斯柯爾尼科夫決定要犯罪,他便一直處在一個很特殊的狀態之下。他欠女房東不少債,怕與她見面他是那樣經常陷入沈思,離群索居,甚至害怕見到任何人。可是這一次,到了街上以後,那種怕遇到女債主的恐懼心理,就連他自己也感到驚訝(第一章第一節)。瞬間的恐懼,在拉斯柯爾尼科夫收到母親的信時,不祥的預感籠罩著他:不一

會兒,信拿來了。果然不錯:是母親從P省寄來的。他接信的時候,連臉都發白了。他已經很久沒接到過信了;但現在還有點兒什麽別的心事揪緊了他的心。他很快地把信拿到唇邊吻了一吻;然後又久久地細細端詳信封上地址的筆跡,端詳曾經教他讀書、寫字的母親那熟悉而又可愛的、細小的斜體字。他不忙著拆信;他甚至好像害怕什麽似的(第一章第三節)。我們再來審視一下拉斯柯爾尼科夫與常人不同的地方,那即是他的內心遭到害怕、驚嚇、恐懼的折磨。拉斯柯爾尼科夫的驚恐,他究竟在害怕什麼?我們從小說中節錄以下的例子。他害怕與跟他要錢的女房東見面,他自己本身這「微小」的恐懼與他企圖謀害的恐懼形成對比:“我正要下決心做一件什麽樣的事情啊,但

卻害怕一些微不足道的瑣事!”他想,臉上露出奇怪的微笑。“嗯……是的……事在人為嘛,他卻僅僅由於膽怯而錯過一切……這可是明顯的道理……真有意思,人們最害怕什麽呢?他們最害怕邁出新的一步,最害怕自己的新想法……不過,我說空話說得太多了(第一章第一節)。他不時嘲笑自己,嘲笑自己單純人性的恐懼。很快地,他甚至難為情了起來,在他自言自語的對話中,出現了這些對照:“要是這時候我就這麽害怕,說不定什麽時候,如果真的要去幹那件事的話,又會怎樣呢?……” (第一章第一節)拉斯柯爾尼科夫想要成為“超人”的恐懼,他抑制住自己:唉,如果我想得不對呢,”他突然不由自主地提高聲音說,“如果,總的來說,整個人種,全人類,當

真不是卑鄙的東西,那麽就意味著,其他一切全都是偏見,只不過是心造的恐懼,任何障礙都不存在,而那也就理應如此了!……(第一章第二節)然而,愈是接近拉斯柯爾尼科夫他暗自打定主意必定實行罪行實驗的關鍵時刻,愈是在拉斯柯爾尼科夫心中激發起不單純的恐嚇-恐懼:拉斯科利尼科夫這時已經走過去了,再也聽不見他們的談話。他輕輕地、悄悄地走了過去,竭力不聽漏他們的每一句話。他最初感到的驚訝漸漸變成了恐懼,仿佛有一股冷氣掠過他的背脊。他得知,突然意想不到地,完全出乎意外地得知,明天,晚上七點整,莉紮薇塔,老太婆的妹妹,也就是和她住在一起的唯一的一個人,不在家,可見晚上七點整只有老太婆獨自一人待在家裏(第一章第五節)

。關於罪的念頭-並非理論,而是要件。真實的殺害情景,引領出拉斯柯爾尼科夫整個感受;從恐懼到極端的厭惡:“我這是怎麽了!”他繼續想,更往下低下頭,仿佛十分驚訝,“因為我知道,這我可受不了,那麽為什麽直到現在我一直在折磨自己呢?要知道,還在昨天,昨天,當我去進行這次……試探的時候,要知道,昨天我就完全明白了,我受不了……那我為什麽現在還要想它呢?為什麽直到現在我還猶豫不決呢?不是嗎,還在昨天,下樓梯的時候,我就說過,這是肮髒的,卑污的,惡劣的,惡劣的……要知道,清醒的時候,單是這麽想一想,我就感到惡心,感到恐懼……” (第一章第五節)恐懼(ужас)這個詞包含寬廣的色調手法,作者將它加入意識,自然

而然的反應,在表現情緒(感)掌握方面,它不可避免地接近了“罪”,並且參雜了許多同義詞(下流подло、可惡гадко、低賤низко、胡說вздор、荒謬нелепость)及使用疊詞的手法(增加同一詞彙範疇出現頻率)。儘管拉斯柯爾尼科夫的任務就是戰勝平凡人的恐懼,畢竟實驗恰恰就是戰勝驚嚇的殺害;拉斯柯爾尼科夫慌張害怕地思考著即將發生的考驗,對他自身來說:重要的是說服自己,不論任何可怕的、驚嚇的都不會發生在他身上,因為他有「權力」,所以他不應該是如此驚嚇之人,對他來說,他應該要明白或要害怕的是:他所面臨的界線是「殺」 或「不殺」:從前他偶然想像這一切的時候,有時他想,他會很害怕。但現在他並不十

分害怕,甚至完全不覺得害怕。他解開大衣,從環扣上取下斧頭,不過還沒有完全拿出來,而只是用右手在衣服裏面輕輕握著它。他的手非常虛弱;他自己感覺到,每一瞬間手都越來越麻木,越來越僵硬了。他擔心會放開手,把斧頭掉下去…突然他好像頭暈起來。 (第一章第六節)恐懼這一詞已被作者在語義中添寫運用,在語義中加強「不適」,甚至帶引出一連串負面情緒的詞彙。這裡同時很快地反映出作者對於豎立在拉斯柯爾尼科夫面前問題的看法:我是顫抖的畜生還是權力的擁有者?...。另外,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夢無疑地延續並反應現實中所發生的,這不僅無法緩和他,相反地更加深了他那不相符的心理狀況:拉斯科利尼科夫作了個可怕的夢。離城邊最後一片菜

園幾步遠的地方有一家酒館,這是家大酒館,每當他和父親出城散步,路過這家酒館的時候,它總是會使他產生極不愉快的印象,甚至讓他感到害怕。那裏總是有那麽一大群人,狂呼亂叫,哈哈大笑,高聲謾罵,聲音嘶啞地唱歌,根本唱不成調,還經常打架;常常有一些醉鬼和面貌很可怕的人在酒館周圍閒逛……一碰到他們,他就緊緊偎依在父親身上,渾身發抖。他夢見:他和父親順著那條路去墓地,打從那家酒館旁邊經過;他拉著父親的手,恐懼地回頭望望酒館。(第一章第五節)在小說中的上下文出現了濃縮的「驚嚇」語義,主人翁的狀態被杜斯妥也夫斯基用口頭或是非口頭的方式表現出來。這一點從主人翁所處的狀態可以得到印證:他醒來時渾身是汗,頭髮也給汗水

浸得濕淋淋的,他氣喘吁吁,恐懼地欠起身來。  “謝天謝地,這只不過是一個夢,”他說,於是坐到樹下,深深地喘了口氣。“不過這是怎麽回事?我是不是發燒了:作了一個這麽豈有此理的夢!”  他全身仿佛散了架;心煩意亂,鬱鬱不樂。他把胳膊肘放到膝蓋上,用雙手托住自己的頭(第一章第五節)。縱然有瞬間的空白,但殺害老婦人的場景仍全被驚嚇的情緒所佔滿。這裡我們可以說,男主人翁的恐懼是出於突如其來的「犯罪事實」:他越來越害怕了,尤其是在完全出乎意外地第二次殺人以後。他想快點兒逃離這兒。陌生人又拉了一次門鈴,又等了等,突然急不可耐地使出全身的力氣猛拉房門上的把手。拉斯科利尼科夫驚恐地瞅著在鐵環裏跳動的門鉤,隱隱懷

著恐懼心情等待著,眼看門鉤就要跳出來了。真的,這似乎是可能的:拉得那麽猛。他本想用手按住門鉤,可是那個人會猜到的。他的頭好像又眩暈起來。“我這就要昏倒了!”這個想法在他腦子裏突然一閃,可是陽生人說話了,於是他立刻驚醒過來(第一章第七節) 。看來,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實驗進行的「相當成功」,儘管這份成功帶著意外的糾葛:在他的計畫中並沒有要殺害女高利貸的妹妹,畢竟她一點兒過錯都沒有。然而,犯罪後的恐懼已經存在於拉斯柯爾尼科夫的靈魂中。犯罪之後的拉斯柯爾尼科夫害怕自己行跡敗露: 他走得很快,腳步堅定,雖然感覺到全身疲乏無力,但神智是清醒的。他擔心有人追趕,擔心再過半個鐘頭或一刻鐘,大概就會發出監視

他的指示;所以無論如何得在此以前消滅一切痕跡。趁多少還有點兒力氣,還能思考的時候,得趕快把事情辦完……去哪裡呢?(第二章第二節) 從另方面來說,不僅是出於自己的驚嚇籠罩著拉斯柯爾尼科夫,還有害怕被揭發;但是恐懼是出於自己所犯下的殺害行為,因為這個行為,恐懼帶出了極端厭惡的情緒層次。我們可以比較一下俄文的страх-ужас,即便這兩個詞彙在中文的意思裡都有驚嚇、恐懼的意思,但在俄文當中卻有情緒程度上的差別:(這裡需要俄語語義字典的引援) 他會扔掉一切,立刻前去自首,這甚至不是由於為自己感到害怕,而僅僅是由於對他所幹的事感到恐怖和厭惡。他心中的厭惡情緒特別強烈,而且時刻都在

增長(第一章第七節)。 突然他驚恐地全身顫慄了一下:“我的天哪,”他絕望地喃喃地說:“我怎麽啦?難道這就叫藏起來了嗎?難道是這樣藏的嗎?”“完蛋就完蛋吧,反正一樣!把襪子也穿上!”他突然想,“踩在塵土裏會弄得更髒,血跡就看不出來了”。但是他剛剛穿上,立刻又懷著厭惡和恐懼的心情猛一下子把它拉了下來。脫下來了,可是想到沒有別的襪子,於是拿過來又穿上,——而且又大笑起來(第二章第一節)。 女高利貸者Алена Ивановна不僅把驚嚇給與拉斯柯爾尼夫,還有她自己的妹妹:“唉,准是阿廖娜•伊萬諾芙娜嚇唬您了!”商販的妻子,一個機智果斷的女人,像爆豆似不停地說。“我看您完全像個

小孩子。她又不是您親姐姐,跟您不是一個媽,可樣樣都讓您聽她的(第一章第七節)。”拉斯柯爾尼科夫自身驚恐的狀態已經接近神經錯亂,出現在身體上顯著地顫抖: 最初一瞬間,他想,他准會發瘋。一陣可怕的寒顫傳遍他的全身;不過寒顫是由於發燒,他還在睡著的時候,身上早就開始發燒了。現在突然一陣發冷,冷得牙齒捉對兒廝打,渾身猛烈地顫抖起來(第二章第一節)。在這句「我究竟是顫抖的畜生或是權力的擁有者?」已經點出這個實驗的本質及豎立在拉斯柯爾尼科夫面前的問題。顫抖一詞用在思想方面即是「出於驚嚇的害怕、顫抖者」,那麼,這就意味著「不允許不擁有膽量」,這是為了自身榮耀,「在所有畜生及所有蟻窩之上」,這也

是為了要將榮耀擺放在自己身上,所以,要停止害怕下去。 另外,有關於「病」的語義範疇分析:「分裂」發生在拉斯柯爾尼科夫身上,並且挑起他分裂的靈魂。這股分裂在他複雜的內在蔓延開來,並在多樣的詞彙中與語義相關的「心理偏差」、「病」,而這些也使主人翁對於週遭環境產生最不正常的反應。這兩方面的「不協調」開始發生影響,這一切分別對主人翁害怕的狀態及思想產生影響。 比起小說中殺害的橋段,發生在主人翁身上激烈的內心鬥爭似乎是來的更為有趣。杜斯托也夫斯基自己曾經寫道:病及病態的情緒是紮紮實實地存在於我們社會的根部。而病態的大眾(這裡指的是環境或是整個社會)對於人所產生的影響,往往會引起非理性的反應,而

小說中的男主人翁拉斯柯爾尼科夫正是這樣寫照下的產物。 在小說中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主人翁是看不出健康的形象,他的熱病、他的自我孤立、他對週遭敏感的認知。在這之後,由於他對現實感性的體認,終於併發出了緊張、神經質的熱病,內心持續動盪的煎熬,直到他完成殺害後,更引發出他與世隔離的孤獨感。 我們最先的主題範疇「病」,所衍生出來的詞 「病」、「病的」、「痛」,這些詞通常用來描寫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疼痛、熱病、虛弱、無力、胡言亂語等。“你好像病得很厲害?”娜斯塔西婭目不轉睛地瞅著他,說“從 昨兒個起你就在發燒,”她加上一句。 他沒回答,手裏拿著那張紙,沒有拆開它。 “那你就別起

來了,”娜斯塔西婭可憐起他來,看到他從沙發上把 腳伸下來,於是接下去說。“病了,就別去:又不急(第二章第一節)。然而拉斯柯爾尼科夫本身,也試著讓自己相信,他怪異的處事態度,都是和他身體的虛弱、營養不良有關。即使在往後的日子裡,他承受的ㄧ切折磨都只是因為他自己生病了,也因為生病了,他對外在事物變得越來越敏感及尖銳: 他坐在沙發上,低下了頭,胳膊肘支在膝蓋上,用雙手捂住了臉。 全身仍然在神經質地顫抖。最後,他拿起帽子,想了想,向房門走 去。 他多少有點兒預感,至少今天,他幾乎肯定可以認為自己沒有危險 了(第二章第一節)。拉斯柯爾尼

科夫的外貌、他的行為、姿勢、行動、說話的習慣,都在在顯示出他是個不健康的人,作者如此強調著: 他那神經質的顫慄變成了熱病發作的顫慄;他甚至覺得一陣陣發 冷;天這麽熱,他卻覺得冷。由於內心的某種需要,他幾乎無意識 地、仿佛想努力注視迎面遇到的一切,似乎是竭力尋找什麽能分散 注意力的東西, 但是這一點他幾乎做不到,卻不斷陷入沈思。每 當他渾身顫慄著,又擡起頭來,環顧四周的時候,立刻就忘記了剛 剛在想什麽,甚至忘記了他剛剛走過的路 (第一章第五節)。在這裡,我們也發現了作者以隱喻的手法來表現「罪」的概念。「犯罪」-「有病的」,「罪」

- 「病」。這樣的方法對杜斯妥也夫斯基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由於這樣的概念,在整部小說中,主人翁所有的形象及表現出來的都是「有病的」,就是神經質的狀態糾纏著罪犯: 最初,——不過,已經是很久以前了,——有一個問題使他很感興 趣:為什麽幾乎一切罪行都這麽容易被發覺和敗露,而且幾乎所有罪犯都會留下如此明顯的痕跡?他逐漸得出各種各樣很有意思的結論,照他看,最主要的原因與其說在於掩蓋罪行,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不如說在於犯罪者本人;罪犯本人,而且幾乎是每一個罪犯,在犯罪的那一瞬間都會意志衰退,喪失理智,恰恰相反,正是在最需要理智和謹慎的那一瞬間,幼稚和罕見的輕率卻偏偏取代了意志和理智。根據他的這一信念,可

以得出結論:這種一時糊塗和意志衰退猶如疾病一般控制著人,漸漸發展,到犯罪的不久前達到頂點;在犯罪的那一瞬間以及此後若干時間內,仍然保持這種狀態不變,至於這會持續多久,就要看各人的情況了;以後也會像各種疾病一樣消失。問題是:是疾病產生犯罪呢,還是犯罪本身,由於它的特殊性質,總是伴隨著某種類似疾病的現象?他尚未感覺到自己能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章第六節)。在作者這樣多樣性的方法帶領下,我們清楚地體認人的心理及情緒的狀態,而這種方法也與語意範疇「恐懼」相關聯,並且也證明了另ㄧ個思想的迫切性。在「我究竟是顫抖的畜生亦或是權力的擁有者」ㄧ句話中,表達出實驗的本質,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正是呈現在拉斯柯爾尼科

夫身上的問題。而顫抖這一詞所運用的正是‘害怕’,出於恐懼的顫抖的概念,還有「不敢」,「沒膽子」。因此,為了拾起「在所有顫抖的處升級所有的蟻窩之上」的這份榮耀,所以要停止害怕。這就是為什麼「恐懼」這個範疇在小說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而恐懼、可怕、顫抖,都是小說裡非常重要的詞彙。 作者向我們揭示了拉斯柯爾尼科夫不同階段的恐懼:第一階段,既擔心又害怕著盤算著他的殺害計畫。第二階段,殺害女高利貸者之後,帶著極厭惡恐懼的心情度日。第三階段,因為害怕被揭露罪行,並且由於無法說服自己是殺人犯的心理意識,因此害怕任何一點風吹草動。第四階段:這是對主人翁最艱困的一個階段,由於他的害怕、恐懼,使他無法像從前依樣

與人交際,親近親人。 在俄語語義詞典中「恐懼(страх)、驚慌(тревога)、不耐煩(нетерпение)」,都是由不安(беспокойство)、害怕(боязнь)、恐怖(жуть)、驚嚇(испуг)、噩夢(кошмар)、神經質(нервозность)等有意義的語義所組成的。 「恐懼」的語義出現在小說中第一個章節並伴隨著主人翁(不只限於描述主人翁,其他人物也使用到「恐懼」)慣穿在整部小說中。它們出現在作品的上下文中,並與小說中不同的情節片段緊緊相連。因此,這些詞彙形成了一種狀態,而主人翁拉斯柯爾尼科夫從他打算犯罪到成為罪犯,他一直是處於恐懼的狀態:每次這個年輕人

從一旁走過的時候,都有一種病態的膽怯的感覺,他為此感到羞愧,於是皺起眉頭。他欠了女房東一身債,怕和她見面。從某個時期以來,他一直處於一種很容易激動和緊張的狀態。患了多疑症。他是那樣經常陷入沈思,離群索居,甚至害怕見到任何人,而不單單是怕與女房東見面。可是這一次,到了街上以後,那種怕遇到女債主的恐懼心理,就連他自己也感到驚訝(第一章第一節)。瞬間的恐懼,壞的預感,在拉斯柯爾尼科夫接到母親的來信時,一湧而出地表現在主人翁的行為舉止、外表上,並緊箍住他無(下)意識的感受,但這並非是真正的恐懼,而是他的「預感」:“那麽拿來,看在上帝份上,拿來吧!”拉斯科利尼科夫焦急地大聲說,“天哪!” 不一會兒,信

拿來了。果然不錯:是母親從P省寄來的。他接信的時候,連臉都發白了。他已經很久沒接到過信了;但現在還有點兒什麽別的心事揪緊了他的心。 “娜斯塔西婭,你出去吧,看在上帝份上;喏,這是你的三個戈比,只不過看在上帝份上,你快點兒出去吧!” 信在他手裏抖動著;他不想當著她的面拆開來:他想獨自一人看這封信。娜斯塔西婭出去以後,他很快地把信拿到唇邊吻了一吻;然後又久久地細細端詳信封上地址的筆跡,端詳曾經教他讀書、寫字的母親那熟悉而又可愛的、細小的斜體字。他不忙著拆信;他甚至好像害怕什麽似的(第一章第三節)。他害怕與女債主見面,他那種‘小小的’害怕與他企圖謀害比較起來的‘害怕’:“我正要下決心做一件什麽樣

的事情啊,但卻害怕一些微不足道的瑣事!”他想,臉上露出奇怪的微笑。“嗯……是的…事在人為嘛,他卻僅僅由於膽怯而錯過一切……這可是明顯的道理……真有意思,人們最害怕什麽呢?他們最害怕邁出新的一步,最害怕自己的新想法… 我就這麽害怕,說不定什麽時候,如果真的要去幹那件事的話,又會 怎樣呢?……” (第一章第三節)在拉斯柯爾尼科夫接近他實驗並且必然成為罪犯的關鍵性時刻,他的自我盤算所喚出的並非單純的恐懼、害怕:拉斯科利尼科夫這時已經走過去了,再也聽不見他們的談話。他輕輕地、悄悄地走了過去,竭力不聽漏他們的每一句話。他最初感到的驚訝漸漸變成了恐懼,仿佛有一股冷氣掠過他的背脊。他得知,突然意想

不到地,完全出乎意外地得知,明天,晚上七點整,莉紮薇塔,老太婆的妹妹,也就是和她住在一起的唯一的一個人,不在家,可見晚上七點整只有老太婆獨自一人待在家裏(第一章第五節)。在表現情緒(感)認知時,不可避免地往罪犯的同義詞方向靠攏(下流、可惡、低賤、惡劣),並且重複使用。儘管拉斯柯爾尼科夫的任務是戰勝平凡人最終的恐懼,畢竟,實驗真正的宗旨正是戰勝恐懼的殺害。拉斯柯爾尼科夫手足無措乃至初於害怕的噁心,對他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在這場實驗的殺害中,不論任何的恐懼都不會發生,這是因為他所擁有的「權力」,也因此他會被諒解,而並非這樣地害怕。從前他偶然想象這一切的時候,有時他想,他會很害怕。但現在他並不十分害怕

,甚至完全不覺得害怕(第一章第六節)。他自己感覺到,每一瞬間手都越來越麻木,越來越僵硬了。他擔心會放開手,把斧頭掉下去……突然他好像頭暈起來(第一章第七節)。主人翁所有的情況完全是互相矛盾的,他看似什麼都不怕,但在同時,作者卻指出他無力麻木的雙手及暈眩的生理反應。這些都是虛弱的標記。「可怕」一詞在小說中意味著「非常可怕的」,他被作者歸入到一連串語義的形容詞,這不僅僅是加強語義詞彙「不習慣(不適)」,而且與另一些反(負)面情緒的詞彙相互輝映,例:憂鬱、折磨、苦惱。而在這裡更一再地反映出作者在評斷豎立在拉斯柯爾尼科夫「我是顫抖的畜生亦或是權力的擁有者」這個問題的立場:他就這樣用這些問題折磨自己,嘲

笑自己,甚至是懷著一種強烈的愉快心情這麽做。其實,所有這些問題都不是新提出來的,不是突然產生的,而是早已使他感到痛苦的老問題,很久以前的老問題了。這些問題早就在折磨他的心靈,使他痛苦到了極點。所有現在的這些煩惱早已在他心靈裏產生了,後來逐漸增強,日積月累,最近更發展成熟,形成一個可怕、古怪、不切實際的問題,以這個問題的形式凝聚集中了起來,這個問題開始折磨他的心靈和頭腦,不可抗拒地要求得到解決(第一章第四節)。恐懼在過度的神經質氣氛中並沒有延續下來,而是讓它重重地震激了主人翁。杜斯妥也夫斯基並沒有明確地指出恐懼的理由,恐懼多半是變成逐漸地、經常性地伴隨著主人翁,就如同呈現出來的病態狀態:他已經躺

了一個月的樣子;有時又覺得,還是在那同一天裏。但是那件事——那件事他卻忘得幹幹淨淨;然而又時刻記得,他忘記了一件不能忘記的事,——他苦苦回憶,極其苦惱,痛苦不堪,呻吟,發狂,或者陷於無法忍受的極端恐懼之中。於是他竭力掙扎著起來,想要逃走,可總是有人制止他,強迫他躺下,他又陷入虛弱無力、昏迷不醒的狀態。終於他完全清醒過來了(第二章第三節)。好似殺害對拉斯柯爾尼科夫是‘全面性的勝利’,儘管這個勝利帶來未能預料的紛爭;但在他的計畫中並沒有第二次的殺害,然而,當他犯罪之後,害怕並沒有馬上降臨,相反地,它是慢慢成形在拉斯柯爾尼科夫的靈魂之中。從另方面來說,恐懼帶著某種害怕的成份,並混合著極端厭惡,這所有

的一切都是出自於殺害了在整個社會環境下所認定的多餘人:他越來越害怕了,尤其是在完全出乎意外地第二次殺人以後。他想快點兒逃離這兒。如果那時候他能較為正確地想象和思考;如果他哪怕還能考慮到自己處境的困難,考慮到他已毫無出路,考慮到他是多麽不像話,多麽荒唐,同時能夠理解,要想從這兒逃走,逃回家去,他還得克服多少困難,甚至還得再幹多少罪惡勾當,那麽很有可能,他會扔掉一切,立刻前去自首,這甚至不是由於為自己感到害怕,而僅僅是由於對他所幹的事感到恐怖和厭惡。他心中的厭惡情緒特別強烈,而且時刻都在增長(第一章第七節)。我們可在本文中看到許多由「可怕(ужас)」一詞所衍生出來同源詞(ужасающий,уж

асный,ужасающие)。我們歸納它能夠呈現出以下的語義:1.表現出非常害怕,非常恐懼。非常沉重、悲慘。2.非常壞、下流、糟糕。3.顯示出某種極大的程度,亦或是超出一般的極限。而杜斯妥也夫斯基最常使用第一種及第三種語義來描寫拉斯柯爾尼科夫。另外,關於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夢境,無疑地,延伸並反映了現實中所發生的。夢不僅無法緩和他內心的緊張和焦慮,相反地,更加深了他心理狀態的不適。杜斯妥也夫斯基也預告了拉斯柯爾尼科夫夢境的內容,而在病態的狀況下夢境通常有著不尋常的高潮性,並與現實情況相互呼應;因此,作者不斷刻劃出古怪駭人的畫面。這樣病態的夢境,總是長時間改變並描繪出強烈地潰敗印象,並緊張著人類

的感官。拉斯柯爾尼科夫第一個夢境已經證實了早在他犯罪以前的下意識:拉斯科利尼科夫作了個可怕的夢。離城邊最後一片菜園幾步遠的地方有一家酒館,這是家大酒館,每當他和父親出城散步,路過這家酒館的時候,它總是會使他產生極不愉快的印象,甚至讓他感到害怕。那裏總是有那麽一大群人,狂呼亂叫,哈哈大笑,高聲謾罵,聲音嘶啞地唱歌,根本唱不成調,還經常打架;常常有一些醉鬼和面貌很可怕的人在酒館周圍閒逛……一碰到他們,他就緊緊偎依在父親身上,渾身發抖(第一章第五節)。在侷限的上下文中,所描繪出來的拉斯柯爾尼科夫第二個夢已經壓入「恐懼」的語義。這樣的手法能夠喚出讀者的「害怕」:他脫掉衣服,像一匹給趕得筋疲力盡的馬,渾

身發抖,躺到沙發上,拉過大衣蓋在身上,立刻昏昏沈沈進入夢鄉……天色已經完全昏暗的時候,他被一陣可怕的叫喊聲驚醒了。天哪,這喊聲多麽嚇人!這樣的號哭和哀號,這樣的咬牙切齒、眼淚、毒打和咒罵,這樣一些極不正常的聲音,他還從未聽過,從未見過。他不能想象會有這樣殘暴的行為和這樣的狂怒。他驚恐地欠起身來,坐到自己床上,一直呆呆地一動不動,痛苦萬分。但打架、號哭和咒罵卻越來越凶了。使他極為驚訝的是,他突然聽出了女房東的聲音。她哀號、尖叫,數數落落地邊哭邊嚷,匆忙而又急促地述說著,以致無法聽清,女房東在哀求什麽,——當然是哀求人家別再打她,因為有人正在樓梯上毫不留情地毒打她。由於憤恨和氣得發狂,打人的人的聲

音聽起來是那麽可怕,已經只聽到嘶啞的叫喊,不過打人的人還是在說什麽,說得也很快,聽不清楚,急急匆匆,上氣不接下氣。突然拉斯科利尼科夫像片樹葉樣簌簌發抖了:他聽出了這個聲音;這是伊利亞•彼特羅維奇的聲音。恐懼像冰一樣包圍了他的心,使他痛苦異常,仿佛把他給凍僵了……不過,這陣持續了足有十來分鐘的吵鬧聲終於漸漸平靜下來了。拉斯科利尼科夫渾身癱軟無力地倒到沙發上,可是已經不能合眼了;他十分痛苦地躺了約摸半個鐘頭,感到極端恐懼,簡直無法忍受,這樣的痛苦和恐懼,以前他還從未經受過(第二章第二節)。拉斯柯爾尼科夫所害怕的特別在於他無法說服自己就像是「拿破崙」,而他也漸漸明白自己是個「顫抖的畜牲」。而自己就像

一般人一樣無法承受這個可怕罪行後果,他向自己承認因為‘罪’使他遭受到那麼多的折磨、煎熬。他是真的跨過了,但是他無法戰勝普通人,他更無法跨越自己:因此我徹頭徹尾是一隻蝨子,”他咬牙切齒地補上一句,“因此,也許我本人比那只給殺死的蝨子更卑鄙,更可惡,而且我事先就已經預感到,在我殺了她以後,我准會對自己這麼說!難道還有什麼能與這樣的恐懼相比嗎!噢,下流!噢,卑鄙!……噢,我對‘先知’是怎麼理解的,他騎著馬,手持馬刀:安拉吩咐,服從吧,‘發抖的’畜生!服從吧,發抖的畜生,而且,不要期望什麼,因為這不是你的事!他的頭發都被汗濕透了,發抖的嘴唇乾裂了,呆滯的目光死死地盯著天花板(第三章第六節)。拉斯柯爾尼

科夫並沒有在自己所犯下的罪中找到出口,相反地,他沉重的揹負這份罪,並處在無以言喻的憂鬱及驚慌中;處在「一團亂的精神狀態之中」,害怕已經引導拉斯柯爾尼科夫逼近尖銳劇烈化的病態心理狀態前進,朝著滿滿地緊張潰敗出發:他當然不能,而且也不想注意自己的病情。但是所有這些不斷的擔憂和內心的恐懼,對他的病情卻不能不產生影響。如果說他雖然在發高燒,卻沒有完全病倒,那也許正是因為這內心裏不斷的憂慮還在支持著他,不讓他倒下來,讓他的頭腦保持清醒,不過這種狀況是人為的,暫時的。 他無目的地徘徊著。太陽正在慢慢地落下去。最近他開始感到一種特殊的煩悶。這煩悶中並沒有任何特別刺激他、讓他特別傷心的東西;但是他卻感覺到,

這愁悶是經常的和永恆的,預感到這令人沮喪的、無情的煩悶將終生伴隨著他,無窮無盡,預感到他將永遠站在那“一俄尺見方的空間”。通常,在黃昏時分,這種感覺會使他更加痛苦(第五章第五節)。無論是看起來或是感受,拉斯柯爾尼科夫一直處在恐懼的狀態,偵查員盡量不去打草驚蛇地配合著他演出,而這一切的場景也描繪出了恐懼。本文中的上下文讓我們清楚地明白拉斯柯爾尼科夫是個擁有強烈激情的人,他的情緒中有著激烈的情緒起伏,尤其是對於母親與妹妹的愛與憐憫乃至於對於偵查員的恨意。恐懼的感受在小說中不單籠罩著拉斯柯爾尼科夫,因在這本小說中恐懼的感受無所不在,更成為小說中與眾不同的活動。這樣的感受不僅發生在他們的行為,更是出現

在每位主人翁週遭的環境、居住的城市街道惡劣的環境,其中就以主人翁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房間便可得到印證:這是一間很小而且十分簡陋的陋室,只有六步長,牆紙已經發黃,落滿了灰塵,而且都快從牆上掉下來了,小屋那麽矮,個子稍高一點兒的人在屋裏會感到提心吊膽,老是覺得,似乎頭就要撞到天花板上(第一章第三節)。被杜斯妥也夫斯基所指出來人物的苦難心理是如此深刻,他們成為外來顯而易見的感受,並且製造出讓肉體痛苦的印象。杜斯妥也夫斯基則選擇採用非口頭的方式來表現。而主人翁那些生理的狀態,生命活力的過程,健康的狀況及非健康器官職能作用;作者強調了心的作用,特別是呼吸及不正常的出汗,逐漸黯淡的思考能力,這一切作者並沒有明

確界定生病的肉體及靈魂的痛苦。而其他的人物則是使用對話或是行為逐漸把拉斯柯爾尼科夫逼上「瘋癲」的狀態。在本文當中我們找出「病」的語義範疇,並明確的計算來證明我們先前所提出高出現頻率的關鍵詞:病的、生病、病態等在小說中共被使用148次。發抖、顫抖等在小說中共被使用49次。發白、白、變白等在小說中共被使用57次。冷、發冷等在小說中共使被使用32次。熱病、發燒等在小說中共被使用19次。為了表現出‘病態神經質’的主人翁情況,比較、成語、隱喻即是作者所使用的不同語言手法。這些方法可以強調出主人翁的痛苦;作者在生理及心理的病痛方面都描繪出相似的現象,並在適時的時候給予治療或是希望,如此一來,在小說中,生理

與心理的苦痛同合而為一。另外「恐懼」一詞在小說中極為重要,由於主人翁拉斯柯爾尼科夫無法戰勝他所謂的平凡人的恐懼,他所剩下的僅是一份良知和成為人的渴望。「恐懼」一詞的語義範疇在整部小說中幾乎無所不在,即便是在拉斯柯爾尼科夫出現改正自己犯罪的希望,使他感到自我安逸,但是恐懼還是使他退縮。在小說《罪與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作者的思想與善於使用‘名字’的證據。主人翁拉斯柯爾尼科夫即是這樣產生的:主人翁嘗試著「非罪犯」並企圖維持正常的生活,深信不論任何病態般的心理轉折,其最深層的意志力及理性仍然停留在自己的靈魂中。在這六個章節中,對他自身嘗試的證據,反而成為他折磨的爭戰。對於拉斯柯爾尼科夫來說,他

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觀察力敏銳的偵查員,更要面對的是良心的譴責及潰敗。因此,作者在最後安排了拉斯柯爾尼科夫與書中既樸實又沒受過教育的女主角索尼亞相遇。В.Е.Холшевников說過:「唯有出於自願性的懺悔,才能終止不幸的日子,重返人群。」恐懼、痛苦、憂鬱的氣氛逐字逐句地貫穿整部小說,而杜斯妥也夫斯基賦予自己筆下主人翁敏感的特質,也給予了特別的懲罰。在小說的一開端,拉斯柯爾尼科夫似乎也預感到了他的實驗殺害將會帶給他極大的折磨。而在小說中所謂的懲罰的形成,最主要的是使用隱(借)喻手法完成,例如:恐懼、病痛、傷口、病態的靈魂等。杜斯妥也夫斯基曾提出這樣的疑問:病痛是罪犯自己引起的,還是某種藉著自己

的內在,而這些內在伴隨著某種類似病痛的現象?而這樣的疑問卻能特別補充及呼應病態的心靈動機。我們可以再細看左西莫夫對主人翁拉斯柯爾尼科夫所下的評語中: 據他觀察,病人的病,除了最近幾個月生活上惡劣的物質條件,還有某些精神因素,“可以說是許多複雜的精神和物質影響的結果,如驚慌、擔心、憂慮、某些想法及諸如此類的影響”。拉斯柯爾尼科夫最主要的形象及是他的情緒(感),平日的生活、談話交鋒、遷移,甚至是葬禮,這些都一再解釋並對抗或是反映出他的內心世界。然而,幾乎拉斯柯爾尼科夫所有的思想上的轉折或是感受,都與他在散步時所感受的所想的有關。而這正是作者特別描寫的,所展現出來的不僅是主人翁外在的生活、行為、舉止

、或是發生在他身上的事件,更多少可以描繪出主人翁緊張的內心生活,而這些正是可以解釋包含在小說中既積極又出現頻率高的大量詞彙,這一切都是與主人翁情感世界、感受、感覺息息相關。詞彙,語義範疇「情緒、感受、狀態」息息相關,而這一切在小說口語中大量地出現。瞭解了主人翁在小說中的心理及情緒的狀態,並衍生出所謂的‘術語’。在《罪與罰》的小說中的術語為:病(болезнь)、恐懼(страх)、苦難(страдание)、憂鬱(тоска)、折磨(терзание)、痛(боль)、害怕(ужас)。分析語義範疇的詞彙,被稱為情緒及狀態,作者多樣及寬廣的語言手法,持續強調並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而這些用在內心的

對話,散佈在他無法意料的行為。這些詞彙能夠形成所謂的「常數」,這些詞與作者個人有很深的淵源。他們是形成思維及整部作品的概念及思想的訊息。從一方面來說,作者採取有限的語言方法,能夠使恐懼、折磨、痛苦、病痛,成為有意義的語義。並選擇他們成為整部作品中的關鍵詞,使他們成為明確的情緒主導思想。從另一方面來說,作者向讀者揭示主人翁狀態的詞彙手法是相當寬廣的。作者使用成語、比較、生動的手法,最大化的隱喻,引導出最大值的語義。在狹窄的上下文中,作者使用高頻率與明確同語義範疇所形成的詞彙:痛苦、病痛、恐懼。並形成具體的「情緒及狀態」的詞彙。它們能夠輔助文藝思想展開,完成組成情節的功用,幫助讀者了解「罪」的本質

,了解拉斯柯爾尼科夫他所感受的感受,形成負面情緒的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