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原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共和原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許育典寫的 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六版) 和法治斌董保城的 憲法新論(七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元照出版 和元照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許宗力所指導 吳翰昇的 灌香腸如何優雅——以正當立法程序為中心 (2017),提出共和原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正當法律程序、正當立法程序、準程序司法審查、司法審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陳起行所指導 石凌霜的 公民投票之司法違憲審查正當性探討—以BruceAckerman二元民主理論為中心— (2003),提出因為有 二元民主、公民投票、司法審查、Ackerman的重點而找出了 共和原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共和原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六版)

為了解決共和原則的問題,作者許育典 這樣論述:

  那一年,看到電影「辛德勒名單」的一幕,一個斷手的猶太人,因為士兵認為他對納粹毫無用處,便直接槍斃了他。仔細想想,如果不是因為憲法規定的落實,我:一個斷手的台灣人,也會成為專制國家的可悲亡魂。在這裡,可以瞭解人民因憲法而幸福。如果一個國家的憲法規定,尤其是對人民的基本權保障規定,真正落實在人民的生活中,人民的幸福才有可能。憲法貴在實踐,憲法教育是實踐的基礎。之前寫了一本憲法教科書,以為達到了「白話憲法」的目的。後來才發現,那只是對法律人而言。這本「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不僅是專門針對一般民眾而寫的人權法學論叢(一)通識論,而且也可用於憲法的通識教育上。這本書期許全民都能看懂

,奠立全民人權與憲法教育的基石,養成全民的人權與憲法認知,並對台灣邁向自由民主法治的憲政國家,做出可能的貢獻。

共和原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中國國防部公布2021年的國防預算,比去年增長 6.8%,有一部分說是要應對台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記者會上對美國喊話,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不可逾越的紅線,台灣問題不會退讓。陸委會堅定回擊,台灣從來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613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灌香腸如何優雅——以正當立法程序為中心

為了解決共和原則的問題,作者吳翰昇 這樣論述:

  本文嘗試藉由憲法層次出發,推導論證出立法者所應遵循之正當立法程序內涵,而所謂之「正當」立法程序,乃是指立法者行使職權時所應符合的憲法要求或義務。也因為將「正當」之內涵限於憲法所要求的義務,故當然即屬於職司憲法守護者之司法機關得以審查之客體。本文主要藉由比較法之分析,選擇美國、德國以及南非之相關研究以及判決,分析比較外國實務所發展出之正當立法程序內涵以及審查模式後,提出本文所主張之正當立法程序內涵以及立法程序或準程序司法審查模式。  本文除了第一章的緒論外,第二章則先從學者以及審查實務所出現之立法程序及準程序內涵作簡單的定義以及區辨,再分別從憲法之法治原則、民主原則、共和原則以及基本權利之

保障,論證正當立法程序之憲法基礎,即基於這些原則,憲法某程度上得以拘束立法者對於立法程序之安排,同時這些拘束的理由也就是司法審查正當立法程序之憲法基礎;最後再分別針對司法審查立法程序以及準立法程序之相關爭議進行分析與評釋。第三章則採取比較法之取逕方式分別從美國、德國以及南非之憲法規範、對立法程序之審查以及對準程序之審查,分析比較各國所發展出來的正當立法程序之內涵以及司法審查之實務運作,最後並分別以憲法文本之規範、權力分立以及社會經濟權利三個面向,分析各國對正當立法程序及司法審查實務之所以不同之處。第四章則延續對比較法分析的結果,回頭檢視台灣現行憲法規範以及大法官對立法程序審查之態度,並提出本文

所主張之正當立法程序內涵,以及司法機關如何審查立法程序。第五章之結論,則主要檢討本文研究所不及之處以及未來研究可能之展望。

憲法新論(七版)

為了解決共和原則的問題,作者法治斌董保城 這樣論述:

  1. 全面檢視大法官解釋與不同(協同)意見書,加以整理分析引用論證,尤其是就「正當法律程序」、「人權保障」與「平等權」等違憲審查標準提供了完整圖像。   2. 引用至司法院釋字第785號為止外,並特別針對司法獨立、國民參與審判,以及2022年實施的憲法訴訟法全貌做了清楚的介述,盼使本書呈現最新、最佳之內容。   本書自2004年出版到本第七次改版,伴隨著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的修憲與釋憲,其中彙整了國內外精湛多元的憲法論述,以及整理、解析豐沛的大法官解釋相關重要意旨。本書以憲法本質重要性的「共和」、「民主」、「法治」與「社會」國原則之憲法基本秩序為主軸,強化理論,並輔以實例,貫穿本書。

作者簡介 法治斌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法學博士   經 歷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所教授、主任、所長、代理院長   .東吳大學法律系所兼任教授   .第二屆國民大會全國不分區代表   .台灣行政法學會秘書長   .中國憲法學會秘書長   .九十二年司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   著 作   .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憲法專論(一)   .人權保障與司法審查—憲法專論(二)   .法治國家與表意自由—憲法專論(三)   .資訊公開與司法審查—行政法專論   .法學入門(與王海南等合著) 董保城   .德國波昂大學法學博士   .東吳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政治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

七版序 序 第一篇 序 論 第一章 基本概念  壹、憲法之意義/3  貳、憲法制定者/4  參、憲法之作用/6  肆、憲法「規範性」與「優位性」/7 第二章 憲法之基本秩序  壹、共和原則/8  貳、民主國原則/10  參、法治國原則/57  肆、社會福利國原則/113 第三章 憲法之變遷及成長  壹、憲政慣例/127  貳、憲法解釋(司法審查)/128  參、憲法修改/132  肆、附論:制憲與修憲/137 第四章 我國憲法史  壹、清末之立憲運動/140  貳、民國初年各次憲草之演變/142  參、國民政府時期之制憲經過/146  肆、憲法之實施及修正/149 第二篇 

基本權利與義務 第五章 基本權利之保障  壹、基本權利之歷史發展及其作用/158  貳、基本權利拘束與保障之對象/176  參、基本權利在私法關係中之效力/194  肆、基本權利之事前保障與事後保障/200  伍、基本權利之干預(限制)/205  陸、基本權利拋棄/238  柒、基本權利間之關係/240 第六章 基本權利之種類及內涵  壹、基本權利之核心:人性尊嚴/245  貳、自由權/248  參、平等權/平等原則/331  肆、經濟憲法上之基本權利/352  伍、權利救濟請求權/376  陸、未列舉權、概括基本權/390 第七章 人民之義務  壹、納稅義務/416  貳、服兵役義務/

417  參、國民義務教育之義務/418 第三篇 國家重要組織 第八章 國民大會──歷史的遞變  壹、國民大會之性質與地位/423  貳、國民大會之組織/427  參、國民大會之職權/437 第九章 總 統  壹、總統之體制定位/440  貳、總統之產生與身分/443  參、總統之職權/451 第十章 行政院  壹、行政院之地位與職權/473  貳、行政院之組織/474  參、行政院之責任/478 第十一章 立法院  壹、立法院之地位/482  貳、立法院之組織/485  參、立法院之職權/494  肆、立法院行使職權之程序/502 第十二章 司法院  壹、司法院之地位與職權/50

6  貳、司法院之組織/513  參、司法獨立/562 第十三章 考試院  壹、考試院之地位與職權/568  貳、考試院之組織/571  參、考試院考選之範圍與方式/576  肆、考試院變革之爭議/579  伍、極端瘦身後的考試院能否確實履行憲定職權之疑慮/581 第十四章 監察院  壹、監察院之性質與地位/587  貳、監察院之組織/592  參、監察院之職權/595  肆、監察院運作評價與改革方向/609 第十五章 地方自治  壹、地方自治概念之沿革/612  貳、我國實施地方自治之法制化過程/614  參、地方自治之本質/616  肆、憲法對地方自治之制度性保障/618  伍、地方

自治團體之任務/623  陸、地方自治團體之配備(地方高權)/629  柒、地方法規之定位/633  捌、國家對地方自治之監督/639  玖、地方自治之司法保障/655 第四篇 基本國策 第十六章 基本國策  壹、國 防/662  貳、外 交/663  參、國民經濟與社會安全/663 七版序   憲法的內涵如同生物體般,隨時因外在環境變化,而成為「活的憲法」。憲法新論於2004年問世,繼2010、2012、2014年改版,至2020年再修訂,本書呈現各階段憲法時刻重大變遷,展露出憲法旺盛的活力,更提出多元視角的論述與解析。這種對憲法生命與成長的持續關懷,正是摯友法治斌教授生前對我的感

召與鼓勵。治斌教授於2003年因心肌梗塞而去世,生前我們曾共同出版本書的前身「中華民國憲法」。治斌在世著書立說、參與時論,展現出對自由民主與法治憲政精神的熱愛。他的英年早逝,不僅對我個人失去一位摯友,對我國憲政理論之發展、兩岸公法學之交流更是重大損失。   為了延續治斌教授對憲法教研終生奉獻之精神,我在擔任東吳大學副校長行政工作之餘,利用晨昏、週末假日完成修訂與改版,修訂範圍包括原屬治斌教授生前所撰寫章節。最近之修訂,除了整理大法官最新解釋與參酌國內外公法論著外,對於本書不符時宜之片段或章節亦大幅修改,讓本書內容更豐富更具時宜性。   在承受繁忙校務行政與修訂本書雙重負擔下,本書得以順利改

版要特別感謝妻子王旻的悉心照顧日常生活,以及兒子晉一、晉東的協助,沒有他們的支持,本次改版恐遙遙無期。   本書再版相關文獻之彙整、打字與校對要特別感謝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生林冠廷鼎力參與及協助。   董保城 謹誌 於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寵惠堂  2020.1.19

公民投票之司法違憲審查正當性探討—以BruceAckerman二元民主理論為中心—

為了解決共和原則的問題,作者石凌霜 這樣論述:

第一章 導論...................................................1第一節 研究緣起...............................................1第一項 楔子:曾藉以遏阻國民大會不當修憲之司法違憲審查制度.....1第一款 「代議機關」違背民意之修憲概述.........................1第二款 大法官對系屬修憲案之認定及說理概述.....................2第二項 未來新審查難題.........................................4第一款

人民直接立法之創制與複決.............................................................4第二款 以公民投票制憲之問題.............................................................5第三項 本主題之法學研究上之意義.............................................................6第一款 國內早期就公民投票及司法違憲審查正當性爭議之研究.......7第二款 本文整理之研究焦點.................

............................................8第三款 假說之提出............................................10第四項 研究目的..............................................10第二節 詞語界定............................................................11第一項 中外用語中就創制、複決兩權共通概念之指涉..............11第一款 國內學界術語使用概況...............

...................11第二款 英文相關術語plebiscite、referendum字義分析............12第一目 原始意義..............................................12第二目 今日之一般意義........................................13第三目 plebiscite之使用場合與其負面之言外之意................14第四目 plebiscite與referendum兩術語區分不易..................14第二項 本文採用公民投票一詞之理由

............................15第三項 正當性之概念..........................................16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論文架構....................................17第一項 研究範圍..............................................17第二項 論文架構..............................................18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參考文獻...................................

.........................20第一項 研究方法............................................................20第一款 文獻研究法............................................................20第二款 邏輯之演繹與歸納法與比較研究法........................20第三款 語言謬誤之檢討............................................................20第四款 歷史研究法

............................................................21第五款 論理奠基:顯明易見人性事實............................21第二項 參考文獻............................................................22第二章 Bruce Ackerman教授二元民主理論相關介紹................23第一節 二元民主理論與一元民主論、權利本位論..................24第一項 一元民主論與權利本位論...........

.....................24第二項 二元民主理論之內涵............................................................26第三項 較高階之立法..........................................28第四項 二元民主理論中司法違憲審查制度之定性..................30第五項 對Ackerman教授二元民主理論內涵之相關評論..............33第二節 非常規之憲法轉型:以美國憲法史為例....................35第一項 非常規之憲法轉型理

論..................................35第二項 聯邦憲法之制定過程............................................................37第三項 憲法第十四條增修條文之制定過程........................38第四項 新政時期相關立法從被判違憲至合憲之過程................40第五項 對Ackerman教授非常規之憲法轉型觀點之評論..............41第三節 John Rawls教授之二元憲政民主理論......................46第一項

Rawls教授之政治自由主義學說...........................46第二項 聯邦最高法院作為公共理性之範例........................49第三項 對Rawls教授學說之評論.................................53第四項 本文見解............................................. 58第三章 公民投票之憲法基本原則及其關鍵核心探究................60第一節 國民主權原則..........................................61第

一項 國民主權與人民主權之概念..............................61第二項 憲法主權之學說........................................65第三項 小結..................................................67第二節 民主原則..............................................71第一項 民主之內涵............................................71第一款 國內學者之觀點..............

..........................72第二款 美國學者之觀點........................................75第三款 小結:民主原則並未與司法違憲審查制度扞格..............79第二項 民主之類型............................................79第一款 直接民主與參與民主....................................80第二款 代議民主與精英民主....................................82第三款 小結..........

........................................83第三節 共和原則..............................................87第一項 共和原則之通常定義....................................88第二項 古典起源時期之共和主義內涵............................89第三項 近代美國制憲時期——聯邦派與反聯邦派之論爭............91第四項 本文見解..............................................94第五項

公民投票與共和原則....................................97第四節 公民投票之憲法基本原則中之關鍵要素....................98第一項 民意..................................................98第一款 民意之特性............................................99第二款 就堅定、確信之民意之探究與舉證責任...................100第三款 民意與法規範層級之調和...............................10

1第二項 主權者...............................................102第一款 主權者之定義.........................................103第二款 公民投票之類型與是否屬於主權者行為之層級.............104第三項 小結.................................................109第四章 司法違憲審查制度之憲法基本原則及其相關探究...........111第一節 法治原則與各國憲政主義傳統之內涵.....................111第

一項 作為法之憲法與法之支配(法治).......................112第二項 英國之憲政傳統概述...................................115第三項 美國之憲政傳統概述...................................117第四項 法國之憲政傳統概述...................................120第五項 小結.................................................123第二節 權力分立原則.............................

............125第一項 意義與源起...........................................125第二項 發展.................................................127第三項 小結.................................................128第三節 司法審查制度不足之處...........................................................130第一項 司法審查制度與民主立法制度之比較.............

........130第二項 法院保障人權之疑義與其多數決之本質...................132第三項 訴諸保障權利之弔詭:諸權利之相競爭性.................133第四節 司法違憲審查制度功能之弔詭及其本質...................135第一項 司法違憲審查制度功能之弔詭...........................135第一款 國內學界關於司法違憲審查制度功能之論述...............136第二款 司法違憲審查制度史上關於保障人權之弔詭——以美國為例.137第一目 Dred Scott v. Sandford......

.........................138第二目 Lochner v. New York..................................139第三目 Hammer v. Dagenhart..................................140第四目 本文之評論...........................................142第二項 司法違憲審查制度之本質...............................143第一款 維護憲法政治之根本性多數統治.........................

143第二款 維護聯邦體制之全國性多數統治.........................147第五節 小結:憲政主義與民主政治.............................148第五章 公民投票之司法違憲審查原理...........................152第一節 公民投票之司法違憲審查實例...........................152第一項 美國:歷經聯邦法院上下審級之判決例子——以California.第二0九號州憲增修條文創制案為標的...........................152第一款 案例事實與聯邦地方法院判決論理.

......................152第一目 案例事實.............................................152第二目 聯邦地方法院之判決論理...............................153第二款 上訴經過與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之判決論理.................154第一目 上訴經過.............................................154第二目 聯邦上訴法院之判決論理...............................155第三款 對本案判決之評論.....

................................158第二項 法國:憲法評議院之判決例子...........................159第一款 62-20 DC判決.........................................160第一目 事實經過與判決要旨...................................160第二目 學者評釋.............................................161第二款 92-313 DC判決.................................

.......162第一目 事實經過與判決要旨...................................162第二目 學者評釋.............................................164第二節 公民投票類型之司法違憲審查內涵.......................165第一項 主權者之憲政秩序變更權與制憲者建構之憲政秩序之維護...165第一款 Thomas Paine與Thomas Jefferson之觀點.................166第二款 James Madison與Stephen Holmes之觀點......

............168第三款 若過度引用Holmes教授之論述所致邏輯上質疑.............169第四款 誠信之概念與契約應予遵守之原理.......................172第一目 誠信之概念...........................................172第二目 契約應予遵守之原理...................................173第三目 小結.................................................174第二項 公民投票與默示之憲法修改界限.........

................175第一款 憲法是否明文規定其修改界限...........................175第二款 司法違憲審查制度史上釋憲機關變更既有解釋之例子.......177第一目 West Coast Hotel v. Parrish..........................178第二目 United States v. Darby...............................179第三目 變更與補充解釋:以我國為例...........................180第三款 不同「違憲」結果之公民投票類型之司法違憲

審查.........181第三節 公民投票之司法違憲審查宣告與國民意思之溝通與互動.....184第一項 確認是否變更原先所同意之核心憲政價值之複雜國民意思...184第二項 大法官解釋理由書與民意觀點改變之對話功能.............185第三項 大法官就堅定、確認欲變更既有憲政價值體系民意之對應...186第六章 結論.................................................188參考文獻.....................................................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