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總局大客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公路總局大客車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許峻嘉,董基良,林志勇,胡光復,莊凱翔,張開國,葉祖宏,喻世祥寫的 大客車節能與安全駕駛行為特性研究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成功大學 交通管理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黃國平所指導 朱恩德的 我國職業大客車駕駛人回訓內容與制度之檢討與設計研究-以遊覽車司機為例 (2019),提出公路總局大客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駕駛能力、駕駛經驗、回訓制度、教材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 姜渝生、石豐宇所指導 廖一上的 花東地區自行車觀光發展策略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自行車觀光、雙鐵政策、自行車巴士、花東地區的重點而找出了 公路總局大客車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公路總局大客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客車節能與安全駕駛行為特性研究

為了解決公路總局大客車的問題,作者許峻嘉,董基良,林志勇,胡光復,莊凱翔,張開國,葉祖宏,喻世祥 這樣論述:

  本研究與客運公司及公路總局合作,利用偵測設備蒐集駕駛人資料,透過教育回饋課程機制以建立駕駛人節能及安全駕駛行為。

公路總局大客車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我國職業大客車駕駛人回訓內容與制度之檢討與設計研究-以遊覽車司機為例

為了解決公路總局大客車的問題,作者朱恩德 這樣論述:

鑑於大客車屢次發生交通事故,所造成人車傷亡及衍生災害與影響甚大,我國現行大客車職業駕駛人考領及駕駛能力檢核之管理機制未盡嚴謹、周延,其資格欠缺實務駕駛經驗之查核,亦未建立檢核職業駕駛人對於各種路況實際駕駛能力之機制。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2006至2018年間,大客車A1類交通事故發生410件,超過460人死亡。經分析其肇事原因發現,駕駛人因素佔98.61%,至非駕駛人因素,如:機件、行人、交通設施及其他…等,佔1.39%。本研究範圍是參考美國加州、歐盟、新加坡及日本的回訓制度及回訓教材(課程)加以分析,比較我國職業大客車駕駛人回訓制度與內容(課程),發現我國回訓制度及內容(課程)與國外歐盟、

美國加州、日本、新加坡有許多差異,參考國外回訓制度與課程內容加以分項與分類設計初步問卷共25個問項,先就南部地區職業大客車司機對於現階段回訓制度與回訓內容與國外職業大客車回訓教材內容、科目所做的問卷調查,預計40份。根據前測問卷問項,透過信度、因數分析、因素命名及效度確認後,保留重要因素(問項),再次分析國外美國加州、歐盟、新加坡、日本及國內現階回訓制度及回訓內容(課程),參考國外回訓制度與課程內容加以「分項與分類」,共分為新增回訓制度、現有回訓內容(課程)、新增法規課程、新增車輛課程、新增司機乘客服務課程及新增環境道路課程6大類,重新再設計問卷共54個問項,共計650份。最後回收整理575份

有效問卷,經過信度分析、因素分析、確認效度、多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分析)及Post Hoc檢定(事後比較)後,得到結論除新增車輛課程8個問項及新增乘客服務課程問項5(共9個問項)不顯著外(問項題目需重新修正),其他問項都有達到顯著性。受雇司機佔受測者多數,且該群組對於大部分的問項都較其他群組有顯著性,所以,”受雇司機”的意見可以列為首要參考。本研究得到的結果,為以後我國職業大客車駕駛人回訓內容與制度及任何回訓制度與內容的改善踏出第一步,做未來研究的起點,也期許未來的研究者可以持續更深入的分析;最大的限制為受測者是否真實表達內心想法,或者是利害關係人本身對於受訓內容也不在乎,主管機關給甚

麼就接受,這樣子無法了解真實的問題及原因,更有效的改善回訓內容及制度。所以,建議未來研究相關議題的研究者,可將「違規及事故」來進行「大數據」分析,獲取更客觀的研究數據,提出更多改善我國任何回訓制度(含內容)的良好建議與措施。

花東地區自行車觀光發展策略研究

為了解決公路總局大客車的問題,作者廖一上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花東地區為實證地區,先了解花東地區的運輸概況與自行車相關設施,如何有效結合各式運輸設施,讓自行車與各種運具能緊密結合,並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瞭解民眾對於自行車觀光的看法與態度,以及花東地區騎乘自行車與相關轉乘設施時的模擬情況時,遊客們會選擇去哪些景點,進而藉著這些數據做為規劃自行車觀光路線的基礎。 問卷結果顯示民眾對於台鐵提供的載運自行車服務其程序複雜、規定繁瑣,故使得民眾使用率偏低;若是提供可乘載自行車的巴士,遊客是否使用自行車巴士的主要考量因素第一為巴士班次的頻繁與否,第二考量的是收費是否合理,第三則為搭乘的時間長短。另外透過花東地區交通運輸狀況及相關數據為研究基礎,本研

究認為若施行自行車巴士應以台30線(玉長公路)作為優先規劃路線,以玉里車站為路線中心,透過路線連接玉里與豐濱,續以台11線可規劃為南向與北向之觀光路線。如此利用既有的路網結構,遂形成南環與北環的觀光路線發展,讓北花東以花蓮為中心、中花東玉里為次中心、南花東以臺東為中心,以自行車巴士作為花東地區觀光策略的方法之一,整合縱谷與海岸雙軸的觀光資源,朝向「三心二軸雙環」的空間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