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party主持背景音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陳翠蓮所指導 陳玉珍的 展示與政治──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政治論述 (2015),提出全民party主持背景音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博物館、展示、政治論述、威權體制、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全民party主持背景音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展示與政治──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政治論述

為了解決全民party主持背景音樂的問題,作者陳玉珍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探討博物館與國家的互動關係,檢視博物館的政治性意涵,以及做為權力正當化的工具性用途。在歐美學者為主的博物館文獻中,過去學者點出博物館的政治性,透過展示空間的安排與規劃,博物館往往成為國家傳遞政治論述的主要場域,然而卻沒有進一步細究與國家的關聯性。因此,本研究從戰後台灣的經驗出發,以蔣介石、蔣經國與李登輝三個統治階段所成立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為中心,試圖了解國家在什麼時候會建造一座博物館?博物館對於國家,特別掌握國家權力的統治者,有何重要性?博物館與威權政體的關係為何?本研究透過對代表性博物館的個案分析,探討各博物館的時代背景、籌建過程與展示內容,

呈現國民黨政府在不同統治階段中對於博物館的運用,以及其背後的政治論述。 從三座代表性博物館的研究,可以看到國民黨政府威權時期對於博物館不同形式的政治運作。本研究指出,在蔣介石、蔣經國和李登輝三位領導者的統治階段,國民黨政府透過博物館的建築設計、行政階層、展示規劃等面向的操作,打造出不同的政治論述。從威權到民主化過程,國民黨政府建立博物館的目的,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轉變:從一開始蔣介石時期將故宮博物院作為「政治反攻」向外爭取正統的工具,到蔣經國時代興建中正紀念堂以合理化國民黨的權力繼承與穩固,到最後李登輝時期,消極抵制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建造,以削弱本土論述對於國民黨統治的威脅與挑戰。作為國家

統治者,國民黨政府對於博物館功能運用,從積極外擴宣傳、鞏固內部權力,到最後消極抵制,可以看出國家的介入逐漸降低,而在論述上也不斷進行調整,以維繫其統治正當性,呈現了威權體制的轉變,以及國民黨政府日益內縮的政治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