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感測器 種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光電感測器 種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戈登·麥庫姆寫的 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全攻略(第5版) 和孟新宇的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智慧裝備系統設計(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體積最小的雷射感測器。 最令人放心的E3Z。也說明:光電 開關. 新推出的E3Z雷射感測器,大幅地擴大了感測器的使用領域。 ... 雷射型放大器內藏型光電開關E3Z雷射. 種類. (有◎記號者為標準機種,無記號者(訂製機種)之交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出版社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中原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林昶宇所指導 呂宗斌的 層狀硒化銦場效電晶體製程與穩定度提升 (2021),提出光電感測器 種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硒化銦、駝峰效應、環境穩定度、場效電晶體。

而第二篇論文明志科技大學 材料工程系碩士班 林延儒、陳志平所指導 蕭富駿的 PffBT4T-2OD 材料用於有機光電感測器之應用 (2021),提出因為有 共軛高分子、富勒烯小分子、非富勒烯小分子、體異質結構、有機光電感測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光電感測器 種類的解答。

最後網站W2:精巧型光電感測器系列則補充:WL2S反射片式光電感測器擁有較長的檢測範圍;本例應用於取物感測。 ... △WT2S光電感測器可安裝於各種狹小的空間,同時近似雷射光點的光源可 ... 光源及種類. 光點直徑.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光電感測器 種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全攻略(第5版)

為了解決光電感測器 種類的問題,作者(美)戈登·麥庫姆 這樣論述:

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全攻略 是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的資料寶典,通過實例講解,告訴你製作機器人需要掌握的綜合知識,內容翔實,通俗易懂。初學者可以邊玩邊學,瞭解小型智能機器人設計、製作和使用的技巧。有一定製作經驗的愛好者也可以從本書中“淘”到不少好點子。   本書已經是第5版了,在前4版的基礎上做了大量更新了,增加了新的電機、感測器和模組的專案應用實例。這本書意在啟發你使用不同的元件來構建機器人,你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書裡介紹的模組化的專案加以組合,創建出各種形狀和尺寸、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 Gordon McComb的作品涵蓋業餘愛好者和機器人教育領域,有著30年的寫作經驗,被M

AKE雜誌稱為“業餘機器人之父”。他是《小型智能機器人製作全攻略》一書前4個版本的作者,該書在業餘機器人愛好者中廣受好評。被翻譯為多種語言。 譯者   臧海波 網名“digi01”,國內創客,也是《無線電》雜誌作者。在網路上有一定知名度和號召力,被愛好者稱為“機器人DIY界的元老”。在《無線電》雜誌上連載機器人製作、音訊DIY等門類的文章,並參與翻譯《愛上製作》系列圖書。 前言 致謝 簡介 第一部分 — 機器人建造中的科學與藝術 第一章 — 成為機器人建造大師 為什麼要建造機器人? 簡單到超乎你的想像 需要掌握的技術 自製、套件,或者成品? 第二章 — 機器人的構造 固定與

移動式機器人 自動與遙控式機器人 人工與自主機器人 那麼,機器人到底是什麼? 機器人的身體 運動機構 動力系統 感測器 輸出設備 第三章 — 建造機器人的安全須知 專案安全 焊接安全 防火安全 電池安全 防止靜電損害 用電安全 急救措施 P9 第二部分 建造機器人 第四章 準備材料 本地或線上電子經銷商 專業網上機器人零售商 工藝用品商店 手工製作商店 五金和裝修材料商店 有計劃的一次性採購 其他有價值的零售商 回收:利用現有資源 做事情有條理 第五章— 機器人建造入門 選擇合適的建造材料 建造機器人所需的基本工具 五金用品 機械加工技術 第六章 — 用生活材料製作機器人 用輕型材料快速搭建

機器人 底板的切割與鑽孔 用熱熔膠把材料組合到一起 使用臨時緊固件快速成型 把玩具改造成高科技機器人 用搜羅到的材料建造機器人 第七章 — 木制機器人 使用硬木還是軟木 實木板還是膠合板 木材切割技巧 現學現做——打造一個帶動力的木制平臺 第八章 — 塑制機器人 適用于機器人的塑膠種類 製作機器人的首選塑膠 塑膠的購買方式 硬性發泡PVC的優點 確定板材厚度 怎麼切割塑膠 怎麼給塑膠鑽孔 P10 製作塑膠底盤 製作塑膠框架 塑膠的彎曲定型 塑膠邊緣的打磨 怎麼粘合塑膠 怎麼給塑膠上色 打造一個帶動力的塑制平臺 第九章 — 金屬制機器人 適合用來製作機器人的金屬 測量金屬厚度 什麼是熱處理 怎麼

購買適用于機器人的金屬材料 適用于機器人的可回收金屬材料 金屬加工技術 建造CrossBot——一個“免切割”金屬平臺 第十章 — 用數位技術建造機器人 設計切割鑽孔佈局 使用CNC雕刻機 使用鐳射切割機 使用3D印表機 第十一章 — 組裝技術 螺絲、螺母和其他緊固件 各種支架 粘合劑的選擇和使用 第三部分 讓你的機器人動起來 第十二章 — 電池和電源 常見電源概覽 適用于機器人的電池 瞭解電池規格 可充電電池 機器人電池概覽 常見電池尺寸 提升電池容量 電源和電池的電路符號 使用和電池配套的電池盒 P11 使用可充電電池組 電池安裝技巧 電池與機器人的連接 注意電池極性 增加熔絲保護 穩壓

電源 處理電力不足的問題 網上內容:附加資訊 第十三章 — 讓你的機器人動起來 選擇一種行走機構 輪式行走機構 履帶式行走機構 腿式行走機構 其他運動方式 網上資源:限制機器人的重量 選擇正確的電動機 電動機參數 測量電機電流 解決電壓跌落問題 第十四章 — 使用直流電動機 直流電動機工作原理 瞭解直流電動機的規格 控制直流電動機 用開關控制電機 用繼電器控制電機 用電晶體控制電機 用MOSFET功率管控制電機 用橋模組控制電機 控制直流電動機的轉速 抑制電磁雜訊 為機器人選擇電動機 第十五章 — 使用舵機 R/C舵機的工作原理 R/C舵機的控制信號 內部電位器的作用 特殊用途的舵機類型和尺寸

齒輪機構和輸出力度 P12 輸出軸的軸襯和軸承 連接器種類及配線 類比舵機與數位舵機 舵機控制電路 使用可連續旋轉的舵機 用舵機控制感測器雲台 用舵機控制腿關節、手臂和手指 第十六章 — 安裝電動機和車輪 安裝直流電動機 安裝R/C舵機 在軸上安裝動力傳動系統 車輪與直流齒輪減速電機的安裝 車輪與R/C舵機的安裝 安裝舵機聯動機構 適用于機器人的傳動零件 使用剛性和柔性軸連接器 電動機輸出軸的形制 第四部分 製作你的第 一個機器人 第十七章 — 搭建輪式機器人 輪式驅動機器人的設計原則 雙電動機BasicBot 附加項目:雙層結構的RoverBot 搭建4WD機器人 兩個快速成型的輪式平臺

第十八章 — 搭建履帶式機器人 履帶式機器人的科技魅力 第十九章 — 搭建步行式機器人 步行式機器人概覽 選擇最佳結構材料 從零開始還是使用套件 腿部動力 步行機器人的步態分析 搭建3個舵機的昆蟲機器人 P13 第二十章 — 搭建機器臂和夾持器 人類手臂的構造 機器臂上的自由度 機器臂的類型 驅動技術 搭建一個3自由度的腕關節 用套件搭建機器臂 用夾持器構成機器爪 第五部分 機器人電子學 第二十一章 — 機器人電子學入門 電子製作必備工具 電路製作基礎入門 熟悉導線與配線方法 焊接技巧 第二十二章 — 機器人常用電子元件 首先要認識電子元件的符號 固定電阻 電位器 電容 二極體 發光二極體

(LED) 電晶體 積體電路 開關 繼電器 其他元件 網上內容:元件採購 第二十三章 — 製作電路 使用免焊電路實驗板 用免焊電路實驗板搭建電路的步驟 製作永久性免焊電路 給機器人安裝免焊電路實驗板 使用好免焊電路實驗板的竅門 製作電路板 P14 使用原型開發板 給電路板配上插針 最佳連接方式 第六部分 機器人的大腦 第二十四章 — 機器人的智慧 基本大腦 從簡單開始! 分立元件構成的大腦 輸入和輸出 認識單片機 單片機的形狀和規格 單片機的內部結構 單片機的速度 網上內容:程式設計入門 第二十五章 — 使用Arduino Arduino的結構 用擴展板擴展介面 版本分類 USB連接與電源

Arduino的引腳 給Arduino程式設計 給機器人程式設計 使用舵機 創建自訂函數 控制兩個舵機 流控結構 使用串口監視器 一些常用的機器人函數 第二十六章 — 使用BBC Micro:bit 認識BBC Micro:bit 選擇程式設計語言 Micro:bit的擴展包 給Micro:bit上傳程式 實用的機器人功能 P15 第二十七章 — 使用樹莓派 樹莓派的內部結構 樹莓派電路板的規格 樹莓派的供電 選擇作業系統 登錄樹莓派 硬體擴展 認識GPIO引腳 程式設計選項 一些常用的機器人功能 樹莓派的高級功能 第二十八章 — 其他適用于機器人的單片機 使用PICAXE 使用Paralla

x BASIC Stamp 使用Parallax Propeller 第二十九章 — 單片機的硬體介面 感測器輸入 電動機和其他執行器 數位輸出介面 數位I/O介面 類比輸入介面 使用模數轉換 使用數模轉換 多信號輸入輸出結構 USB連接 網上內容:擴展I/O介面 遵循科學設計原則 第七部分 機器人感測器 第三十章 — 觸感 什麼是觸感 機械開關 使用按鈕消抖電路 開關的軟體消抖 給碰撞開關程式設計 機械式壓力感測器 P16 用麥克風製作觸覺感測器 其他種類的“觸覺”感測器 網上內容:壓電陶瓷式感測器 第三十一章 — 接近與測距 設計概述 簡單紅外接近感測器 調製型紅外接近探測器 紅外測距

網上內容:使用被動式紅外感測器 超聲波測距 使用鐳射測距儀 擴展感測器視野範圍 第三十二章 — 導航 跟隨預定路線:尋線 沿著牆壁行駛 測距:計算機器人的行駛距離 認識加速度、旋轉與方向 羅盤定位 使用傾斜和重力感測器 更多適用于機器人的導航系統 第三十三章 — 環境感知 監聽聲音 適用於機器眼的簡易光電感測器 視覺系統簡介 煙霧探測 檢測危險氣體 熱量感知 第八部分 與你的機器人互動 第三十四章 — 機器人的遙控操作 用紅外線遙控機器人 用Zigbee無線模組控制機器人 藍牙遙控 圖像傳輸 P17 第三十五章 — 聲響效果 預程式設計聲音模組 商業化音效套件 輸出警報或其他警告音 用單片機

輸出聲音和音樂 使用音訊放大器 用單片機播放聲音和音樂 語言合成技術:讓你的機器人開口說話 第三十六章 — 機器人的視覺效果 用LED顯示回饋資訊 使用LCD顯示幕 用光線效果實現人機互動 最後,放手去做! 第九部分 線上機器人專案 第三十七章 — 製作尋光機器人 設計目標 LightBot底盤 可供使用的單片機 第三十八章 — 把R/C玩具改造成機器人 設計目標 R/CBot底盤 可供使用的單片機 第三十九章 — 製作尋線機器人 設計目標 LineBot底盤 可供使用的單片機 第四十章 — 製作機器臂 設計目標 BallBot平臺 可供使用的單片機 附錄RBB技術支援網站

層狀硒化銦場效電晶體製程與穩定度提升

為了解決光電感測器 種類的問題,作者呂宗斌 這樣論述:

硒化銦是一種新穎且具有傑出的電學與光學特性的層狀半導體材料,可應用於場效應電晶體,光電感測器,與快閃記憶體等。然而材料缺陷會影響電晶體特性與環境穩定度,例如剝離後的硒化銦在大氣環境下容易快速劣化影響其本質特性,理論研究表明環境中水氣和氧氣會與深能級缺陷態硒空位反應。本實驗於元件表面施打氧電漿生長氧化層隔絕大氣,並且探討元件在大氣環境下的劣化現象。實驗過程中,發現原始元件存在駝峰效應,因此本論文施打不同秒數的氧電漿探討兩者之關係,發現駝峰效應可以藉由施打120秒氧電漿得到改善。藉由施打氧電漿得出此方法可以降低硒化銦在環境中的劣化速度,並且為日後有關環境穩定度問題提供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法。

現代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智慧裝備系統設計(第二版)

為了解決光電感測器 種類的問題,作者孟新宇 這樣論述:

一部順應“中國製造2025”智慧裝備新要求、技術先進、資料可靠的現代化機械設計工具書,從新時代機械設計人員的實際需求出發,追求現代感,兼顧實用性、通用性,準確性,涵蓋了各種常規和通用的機械設計技術資料,貫徹了新的國家及行業標準,推薦了國內外先進、智慧、節能、通用的產品。 第22篇 智慧裝備系統設計 第1章 智慧裝備系統設計基礎知識 1.1智慧裝備系統的定義、特點和發展趨勢22-3 1.2智慧裝備系統基本構成要素22-5 1.2.1系統構成22-5 1.2.2技術構成22-6 1.2.3系統分類及特徵22-8 1.3智慧裝備系統產品的設計方法22-9 1.3.1智慧裝備系統

主要的分析方法22-9 1.3.1.1系統的解耦與耦合22-9 1.3.1.2系統設計公理22-10 1.3.1.3單元化設計原理22-12 1.3.1.4智慧裝備系統的結構層次22-13 1.3.1.5智慧裝備系統的基本分析22-16 1.3.2模組化設計方法22-19 1.3.3柔性化設計方法22-19 1.3.4取代設計方法22-19 1.3.5融合設計方法22-20 1.3.6優化設計方法22-20 1.3.7人-機-環境系統設計方法22-20 1.3.8可靠性設計方法22-21 1.3.9系統安全性設計方法22-24 1.4智慧裝備系統總體設計22-25 1.4.1智慧裝備產品的需求

分析22-25 1.4.2智慧裝備系統設計技術參數與技術指標制定方法22-25 1.4.3智慧裝備系統原理方案設計22-26 1.4.3.1系統的原理方案分析22-26 1.4.3.2基本功能單元的原理方案分析22-26 1.4.3.3系統的功能結構圖設計方法22-27 1.4.4智慧裝備系統結構方案設計22-28 1.4.4.1系統結構方案設計的程式22-28 1.4.4.2系統結構方案設計的基本原則22-29 1.4.5智慧裝備系統總體佈局設計22-29 1.4.6總體準確度分析與設計22-29 1.5智慧裝備系統設計流程22-30 第2章 傳感檢測系統設計 2.1傳感檢測系統22-33

2.1.1傳感檢測系統的概念與特點22-33 2.1.2傳感檢測系統的結構與組成22-33 2.1.2.1非電量的特徵22-33 2.1.2.2傳感檢測系統的結構22-34 2.1.2.3傳感檢測系統的硬體組成22-36 2.1.2.4傳感檢測系統的軟體組成22-36 2.1.3感測器信號的處理22-37 2.1.4信號傳輸22-37 2.2感測器及其應用22-38 2.2.1感測器的組成與分類22-38 2.2.2感測器的主要性能指標22-38 2.2.3各種用途的常用感測器22-39 2.2.4基於各種工作原理的常用感測器22-43 2.2.4.1電阻式感測器22-43 2.2.4.2電

容式感測器22-48 2.2.4.3電感感測器22-51 2.2.4.4壓電感測器22-58 2.2.4.5磁電感測器22-63 2.2.4.6磁致伸縮感測器22-65 2.2.4.7熱電式感測器22-71 2.2.4.8霍爾式感測器22-77 2.2.4.9光纖傳感器22-80 2.2.4.10光電感測器22-85 2.2.4.11紅外線感測器22-91 2.2.4.12鐳射式感測器22-92 2.2.4.13數字式感測器22-97 2.2.4.14氣敏感測器22-101 2.2.5智慧感測器22-114 2.2.6微感測器22-117 2.2.6.1定義特點及分類22-117 2.2.6.

2機械量微感測器22-117 2.2.6.3基於MEMS技術的氣體微感測器22-120 2.2.7感測器的選用22-120 2.2.8多感測器資訊融合22-122 2.3類比信號檢測系統設計22-124 2.3.1類比信號檢測系統的組成22-124 2.3.2基本轉換電路22-125 2.3.3信號放大電路22-127 2.3.4信號調製與解調22-130 2.3.5濾波電路22-131 2.3.6電平轉換電路22-133 2.3.7採樣-保持電路22-133 2.3.8運算電路22-133 2.3.9A/D轉換電路22-136 2.3.10數位信號的預處理22-137 2.3.11抗干擾設計

22-142 2.4數位信號檢測系統設計22-144 2.4.1數位信號檢測系統的組成22-144 2.4.2編碼器及光柵信號的電子細分方法22-145 2.5現代傳感檢測技術的新發展22-150 2.6典型傳感系統設計應用實例和檢測裝置22-152 2.6.1CX300型數控車銑加工中心傳感檢測系統設計實例22-152 2.6.2飛鋸檢測系統設計實例22-153 2.6.3新風節能系統設計實例22-156 第3章 伺服系統設計 3.1伺服系統22-159 3.2伺服系統的基本要求和設計方法22-159 3.2.1伺服系統的基本要求22-159 3.2.2伺服系統的設計步驟22-160 3.

3伺服系統執行元件及其控制22-160 3.3.1執行元件種類和特點22-160 3.3.2電氣執行元件22-161 3.3.2.1直流伺服電機及其驅動22-161 3.3.2.2交流伺服電機及其驅動22-163 3.3.2.3松下MINAS A5 伺服電機22-165 3.3.2.4步進電機及其驅動22-170 3.3.3液壓執行機構22-176 3.3.4氣動執行裝置22-176 3.3.5新型執行裝置22-177 3.3.6電液伺服閥22-177 3.3.7電液比例閥22-178 3.3.8電液數字閥22-178 3.4執行電機的選擇及設計22-179 3.4.1交流電動機調速方式22-

179 3.4.2交流變頻調速器22-180 3.5開環控制伺服系統及其設計22-181 3.6閉環伺服系統設計22-182 3.7數位伺服系統設計22-183 第4章 機械系統設計 4.1智慧裝備機械系統的基本要求和組成22-185 4.2機械傳動機構設計22-186 4.2.1機械傳動機構的分類及選用22-186 4.2.1.1智慧裝備系統對機械傳動的要求22-186 4.2.1.2機械傳動機構的分類22-187 4.2.1.3機械傳動機構的選用22-188 4.2.1.4機械傳動系統方案的選擇22-188 4.2.2傳動因素分析22-189 4.2.3絲杠螺母機構傳動設計22-191

4.2.3.1滾珠絲杠副基本結構22-191 4.2.3.2滾珠絲杠副的主要尺寸和精度等級22-201 4.2.3.3滾珠絲杠副的選擇設計計算22-205 4.2.3.4滾珠螺母安裝連接尺寸22-210 4.2.3.5靜壓絲杠螺母副22-217 4.2.4其他傳動機構22-219 4.2.4.1齒輪傳動22-219 4.2.4.2撓性傳動22-224 4.2.4.3間歇傳動22-225 4.3機械導向機構設計22-227 4.4機械執行機構設計22-232 4.4.1執行機構分析22-232 4.4.1.1主要性能指標22-232 4.4.1.2系統的品質22-235 4.4.1.3能量轉換介

面22-238 4.4.2微動機構22-240 4.4.3誤差補償機構22-244 4.4.4定位機構22-246 4.4.5設計實例22-247 4.4.5.1數控機床動力卡盤與回轉刀架22-247 4.4.5.2工業機器人末端執行器22-250 4.5支撐系統和機架設計22-252 4.5.1軸系設計的基本要求及類型22-252 4.5.2機架的基本要求及結構設計要點22-254 第5章 微機控制系統設計 5.1微機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與分類22-258 5.1.1微機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22-258 5.1.1.1微機控制系統的硬體組成22-258 5.1.1.2微機控制系統的軟體組成22

-259 5.1.2微機控制系統的分類22-259 5.2微機控制系統設計的方法和步驟22-260 5.2.1類比化設計方法和步驟22-260 5.2.1.1模擬化設計思想22-260 5.2.1.2香農採樣定理22-260 5.2.1.3類比化設計步驟22-261 5.2.1.4數位PID控制系統設計22-262 5.2.2離散化設計方法和步驟22-265 5.3微機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22-265 5.3.1差分方程22-265 5.3.1.1差分的概念和差分方程22-265 5.3.1.2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22-266 5.3.2Z傳遞函數22-266 5.3.2.1基本概念22-266

5.3.2.2開環系統的脈衝傳遞函數22-266 5.4微機控制系統分析22-268 5.4.1線性離散系統的時域回應分析22-268 5.4.2離散系統的穩定性分析22-269 5.4.2.1Z平面內的穩定條件22-269 5.4.2.2S平面與Z平面之間的映射關係22-269 5.4.2.3穩定判據22-270 5.4.3離散系統的穩態誤差22-270 5.4.4離散系統的暫態性能22-271 5.4.4.1閉環極點與暫態分量的關係22-271 5.4.4.2離散系統暫態性能的估算22-272 5.4.5離散系統的根軌跡分析法22-273 5.4.5.1Z平面上的根軌跡22-273 5.4

.5.2用根軌跡法分析離散系統22-275 5.4.6離散系統的頻率法22-275 5.5典型微機控制系統及設計應用實例22-276 5.5.1基於工業控制電腦的微機控制系統22-276 5.5.1.1系統結構和特點22-276 5.5.1.2工控組態軟體22-276 5.5.2基於單片機的微機控制系統22-276 5.5.3基於可程式設計控制器的微機控制系統22-276 第6章 介面設計 6.1介面設計基本方法和介面晶片22-278 6.1.1介面設計與分析的基本方法22-278 6.1.2常用的介面晶片22-278 6.2人機介面電路設計22-278 6.2.1人機介面電路類型與特點22

-278 6.2.2輸入介面電路設計22-279 6.2.3輸出介面電路設計22-280 6.3機電介面電路設計22-290 6.3.1機電介面電路類型與特點22-290 6.3.2信號採集通道介面中的A/D轉換介面電路設計22-290 6.3.3控制量輸出通道中的D/A轉換介面電路設計22-292 6.3.4控制量輸出通道中的功率介面電路設計22-294 6.3.4.1PWM整流電路22-294 6.3.4.2光耦合器驅動介面設計22-296 6.3.4.3繼電器22-298 6.3.5被控量回饋通道中的介面電路設計22-301 6.3.5.1速度回饋介面22-301 6.3.5.2位移回饋

介面22-301 第7章 設計實例 7.1數控機床的改造22-304 7.1.1數控車床的改造22-304 7.1.1.1數控車床的改造方案組成框圖22-304 7.1.1.2機械結構改造設計方案22-304 7.1.1.3數控車床電腦控制系統改造硬體設計22-307 7.1.1.4數控車床電腦控制系統改造軟體設計22-312 7.1.2大型數控落地鏜銑床的系統改造實例22-312 7.2工業機器人系統設計實例22-314 7.2.1工業機器人的組成與分類22-314 7.2.2SCARA型裝配機器人系統設計22-314 7.2.3BJDP-1型機器人設計22-319 7.2.4纜索並聯機器

人設計22-323 7.3無人搬運車(AGV)系統設計22-327 7.3.1無人搬運車系統(AGVS)22-327 7.3.2無人搬運車的工作原理和結構22-330 7.3.2.1無人搬運車的引導方式22-330 7.3.2.2無人搬運車的結構22-331 7.3.3典型的無人搬運車22-333 7.3.3.1瑞典AGV電子有限公司的產品22-333 7.3.3.2美國AGV產品有限公司的產品22-335 7.3.3.3中國新松AGV產品22-338 7.4信函連續作業自動處理系統設計22-343 7.4.1信函自動處理流水線22-344 7.4.1.1信函自動處理流水線的組成22-344

7.4.1.2信函自動處理的前提條件22-345 7.4.2信函分類機22-345 7.4.3緩衝儲存器22-347 7.4.4理信蓋銷機22-349 7.4.5信函分揀機22-352 7.4.5.1信函分揀的同步入格控制22-352 7.4.5.2條碼及光學條碼自動識別22-352 7.4.5.3光學文字自動識別22-355 參考文獻22-360

PffBT4T-2OD 材料用於有機光電感測器之應用

為了解決光電感測器 種類的問題,作者蕭富駿 這樣論述:

本研究第一部份透過高效率有機太陽能電池 ( Organic photovoltaic, OPV ) 二元系統的主動層 ( PffBT4T-2OD:PC71BM ) 體異質結構 ( Bulk Heterojunction, BHJ ),導入有機光電感測器 ( Organic photodetector, OPD ) 在 Glass/ITO/ZnO/BHJ/MoO3/Ag 倒置結構中,透過調控溶液溫度對 PffBT4T-2OD:PC71BM 主動層 ( Active layer ) 共混膜的結晶行為進而優化 OPD 的感測性能。研究結果顯示,由於低暗電流 [1.18 x 10-9 A cm-2

(-2 V 使 OPD 的動態線性範圍可高達 139 dB [光強度2.2 x 10-4 至 2.5 x 10-11 mW cm-2 (-1 V)] 其含蓋了中視和暗視視覺範圍 ( 人眼無法準確或無法辨識的光強度 ),實現優異的感測性能,並搭配藍色濾光片(Blue filter)應用於藍光危害 ( Blue-Light Hazard, BLH ) 的檢測,提供人眼保健之目的。研究第二部份,導入非富勒稀小分子受體 ( IEICO-4F )紅外光 ( NIR ) 材料於第一部份的二元感測器,來製備三元有機光電感測器 ( Ternary photodetector, TOPD),從原始的可見光吸收範

圍拓寬至紅外光區域,藉由調控 TOPD 成分比例權重,優化分子間分子堆疊,感測器仍保有低暗電流與光檢測能力,並利用於人體血氧的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