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你說 吉他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兄弟你說 吉他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許理平(虎哥)寫的 30年青春‧震耳欲聾:真的不要來EZ5!你會迷上! 和蔡璧名的 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小瀋陽《我的好兄弟》烏克麗麗彈唱譜_0(共2張圖片)也說明:你可能也喜歡:. 張學友《每天愛你多一些烏克麗麗譜_張學友_》ukulele譜(1張圖片) · 你就不要想起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出色文化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淡江大學 中國文學系碩士班 劉依潔所指導 辜嘉麗的 「五月天」歌詞創作研究 (2017),提出兄弟你說 吉他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五月天、歌詞、搖滾、音樂、夢想。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邱德亮所指導 陳昇澤的 台灣「獨立音樂」的「反叛」形象與社會屬性初探 (2015),提出因為有 獨立音樂、階級、小資產階級、小布爾喬亞、反叛、資本主義、勞工的重點而找出了 兄弟你說 吉他譜的解答。

最後網站電吉他護弦問題 - 嘟油儂則補充:電吉他護弦問題,電吉他如何護弦,1樓百度網友兄弟!你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奇怪啊!呵呵! 電吉他護弦其實不是像你說的!這個東西是練出來的!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兄弟你說 吉他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30年青春‧震耳欲聾:真的不要來EZ5!你會迷上!

為了解決兄弟你說 吉他譜的問題,作者許理平(虎哥) 這樣論述:

台北人共同的回憶──EZ5 Live House三十週年了! 安和路上這間屹立不搖的音樂酒吧, 黃小琥、彭佳慧、林芯儀、康康、辛龍……都從這裡出發, 培育過上百個巨星,上演過千萬種故事。 本書帶你重返搖滾音樂世代。   青春,不全然只是形容「歲月」,更是不同階段的精彩與探索;30年時光,不長不短,在充滿感動或激動人心的音樂背後,台北這個充滿旋律的角落,人們聲嘶力竭的歡笑與淚水堆疊出燦爛,使得我們足以復刻過去灑落的青春,讓青春ing,重現當時的美好片段。   ✦五光十色的舞台及不為人知的舞台下的精彩故事   舞台上是專業,舞台下是人生。入夜後的台北總是充滿戲劇化的故事,本書收錄知名歌手劉偉仁

、黃小琥、彭佳慧、辛龍……等人的嶄放與蛻變,亦記錄了舞台下的感動、淚水、懊悔與歡樂的酸甜苦辣日常。   ✦來不急參與的、曾經在這發生的,一字一字,帶你重新感受   所有今日站在舞台上發光發亮的星星,大多都是經過「真實殘酷」的現場演唱經驗,那些曾在EZ5的「魔鬼訓練」都是造就實力派歌手的穩固根基。作者虎哥以溫暖人心的視角和文字,重現當時EZ5 精彩絕倫的場景,讓人乘坐時光機回到當時的美好時光,屬於5-7年級生的青春日常。   從「如果還有明天,你想怎樣裝扮你的臉……」到   「看著我的臉,它裝扮純純的白;看著我的唇,它抹上淡淡的藍……」,   以及耳熟能詳的「微微風湧起舊夢,拾起一片回憶如葉

落……」   或「等一個人出現,擁抱著我的世界……」。   每一首動人旋律背後,都有一則令人動容和難忘的故事。   EZ5 Live House 從1991年開幕至今,已經有三十年的歷史,每晚人潮無數,演唱者實力備受矚目,如果你已是EZ5一百多萬名忠實聽眾中的一員,或是這三十年來,你未曾有緣參與這九千多場的音樂盛會,現在起,讓我們邀請你一起進入EZ5的世界,喚醒這多年來未曾感動的音樂神經。   ✦為音樂而堅持的真誠初心   從永生搖滾魂──劉偉仁,有著「滅絕師太」美譽的厚底唱──黃小琥,堅持用歌聲傳遞溫暖的彭佳慧,到一路過關斬將的「億萬歌姬」──林芯儀等諸多位EZ5歌手,只要站在舞台上的一

天,就是懷抱著對音樂堅持的初心,誓言為聽眾帶來最真誠的好音樂。   ✦那些你未曾聽過的台下續曲   你或許在電視上看過他們光鮮亮麗,自信十足的樣貌,但你一定從未聽過他們下台後的真實心聲。本書作者虎哥以最親近的視角和筆觸,以對話方式描繪出歌手們最真誠的情緒,以及螢光幕後的插曲。     ✦在EZ5裡,歌手不只是唱歌,聽眾不只是聽音樂   30年裡,EZ5不只是一個讓歌手有機會一展長才的舞台,更是鍛鍊自己臨場反應和幽默感的實戰地點,甚至是一處能夠以歌聲療癒聽眾受傷心靈的治癒酒吧。在這裡,音樂不只是音樂,是一種抒發,也是一帖良藥。   ✦這裡有酒、有音樂,也有故事   深夜的台北,路上車潮漸歇,

或許是因為過於寂靜,故事總是顯得格外動人。不論是歌手的親身經歷,或是工作人員/聽眾的人生片段,在EZ5的音樂美酒渲染下,變得格外有張力,就像是一部描繪你我人生的縮影,充滿歡笑、淚水、喧鬧、驚奇、惋惜的真實日常。 具名推薦   流行音樂教父 羅大佑     舞台劇的百變天后 郎祖筠   全方位表演藝術者 康康   綜藝智能王 曾國城   實力派全能才女 黃嘉千   金曲歌后 彭佳慧   全能音樂製作人 陳國華    小說家、詞曲作家、歌手 范俊逸   甜心新聞主播 廖芳潔    愛奇藝 (納斯達克: IQ) 聯席總裁、PPS網路電視(PPStream)創始人、天使投資人 徐偉峰   ────

真摯推薦   █ 「EZ5真算得上是個傳奇!最後,感謝小虎願意『收留』我15年,也很榮幸我能參與其中一半的光輝。」──郎祖筠   █ 「在我的人生及音樂旅程中,EZ5可以説是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康康   █ 「EZ5,就是在推動一個和音樂有關的生活教育,這當中凝聚了許多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五湖四海的熱愛音樂和現場演唱的朋友!」──曾國城   █ 「EZ5的不變,是為了讓我們可以馬上回到回憶裡,認出以前的自己,不管是喝醉過,失戀過,大鬧大叫過,我曾經在這享受過,在這裡快樂過,那樣的美好,這是你的故事,也是EZ5造就的故事!」──黃嘉千   █ 「對於一個歌手而言,『相信

』跟『被相信』都是幸福的;在將近18年的人生裡,對我這屏東人來說,EZ5就是我台北的家。」──彭佳慧   █ 「弔詭的是無論我身處比這個大上千萬倍的舞台,我還是想回到這個閃著光亮的位置坐一坐,被她像母親的養份再寵一寵,我想這就是這麼多歌手,在成名後還是要回到這個地方的原因。」──陳國華   █ 「每座城市都需要動人的故事,台北這座城市更需要EZ5……」──范俊逸   █ 「這本書讓我能透過虎哥的眼睛,看到上台前、謝幕後的故事。如果沒有這份愛,我想EZ5只會是一個普通的Live House,而不是如現在這樣,溫柔灑下月光,同時又接住所有樂團、歌手、愛樂人的困境與夢境。」──廖芳潔   █

「時光依然繼續在走,EZ5的新故事仍然繼續著,小虎,我們期待下個30年的故事……」──徐偉峰 作者簡介 許理平(虎哥)   EZ5 Live House經營者(台北、上海)   解碼音樂經紀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EZ5控股公司 執行股東 推薦序 前言 1 舞台上──大歌星,小回憶,成名前的五三事 ‧真心˙大聲˙自然──搖滾不死 ‧失控的長島冰茶 ‧用心聆聽妳二十年的堅持 ‧等一個人 ‧豐美的稻穗 ‧那些年最美的遺珠 ‧兄弟,你一定要好好的! 2 舞台下──坐在下面的,其實心裡更大聲 ‧JD先生,您太超出我們的想像了! ‧撫慰傷痛的藍色漸層 ‧原色珊瑚礁 ‧錯愛的代價 ‧搖

滾烈焰人生 ‧致小咪,一個外場服務生的蛻變   自序   1990年的11月,大我兩歲的姊姊和其他幾個朋友集資開設了一家名叫「EZ5 PUB」的音樂小酒館,經過一個多月的試營運後,選在1991年的1月1日正式開幕,當時我剛好從軍中服役退伍兩個星期。我記得那個時候安和路還非常冷清,現在的敦南地標遠企大樓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待建工地,不時還有原來的地主阿伯從冷冰冰的鋼板圍籬縫隙間鑽到裡面替他的菜圃澆水施肥。入夜之後附近更是一片寂靜漆黑,路上的行人車輛都很少,選在這樣的地點開店實在並非一般人認知的「夜店」適合的區域。   因為當時台北的夜生活大都集中在中山區及東區忠孝東路一帶,所以選在這樣

的地段開設音樂酒館著實讓人捏了一把冷汗。果然剛開幕的前幾個月生意狀況不盡理想,常常要面對一整個晚上來客數掛零或是服務人員比客人多的窘境!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姊姊跟我商量希望我能夠在白天還有工作的同時,晚間可以到店裡兼職打工幫忙擔任外場服務生的工作,於是在1991年的5月8日我正式成為EZ5團隊的一員。   幸好那個時候的台灣整個經濟景氣都還處在蓬勃發展的階段,人們對於娛樂方面的追求也開始越來越多元,當時的台北市除了KTV一家接著一家開、酒店一家比一家大以外,像我們這種有現場樂團演出的音樂酒吧也開始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這期間因為其他幾位理念不合的股東陸續退出,我也從一開始的兼差幫忙性質

逐步轉變成為一個專職的流行音樂展演/餐飲業的經營者。就這樣一轉眼,三十年過去了,當年的春風少年兄,如今已經是鬢鬚花白的半百老翁,而那位每天早晚提水澆菜並且在小店要打烊之前來跟我們要酒瓶紙箱資源回收的阿伯也早已仙逝,他的兒子也已成為了坐擁好多間豪宅的地主房東。   在羨慕阿伯的兒子有錢真好之餘,當然我也慶幸自己經營的這家小店在歷經了三十年的雨雪風霜之後,依舊還能夠站在安和路的街角繼續為這個城市喜歡音樂的人們唱歌,而自己對於這個行業也還維持著三十年前入行時同樣的熱情與想望。所以這次跟出版社談到這本書的定位時,我就提出我不認為應該把這本書看作「回憶錄」之類的性質,因為我記得有句話說:『當一個企業或

是個人開始寫回憶錄的時候,就表示他的高峰已過要開始走下坡了』。所以我希望出版這本書的目的,是能夠透過一些小故事的分享,為還沒有來過EZ5的朋友建立一條快速通關的捷徑,讓他們能夠很快感受EZ5的世界;而如果你是在這三十年內曾經來過EZ5的一百多萬知音朋友,也可以藉由這些內容讓你想起曾經在此歡聚的場景,鮮活你青春的記憶,所以我認為這本書應該是做為EZ5經營歷程中的一個逗號,也可以把它看做樂譜上的休止符,更是為我們即將邁向下一個更精彩的篇章而作的序曲。   記得在這個小店的經營狀況比較穩定之後,1996年我開始和幾個夥伴嘗試著做了幾個不同性質的複合式餐廳和連鎖的餐飲項目,但是繞了一圈之後,也許是個

性使然吧!我發覺在「柴米油鹽醬醋茶」和「琴棋書畫詩酒花」之間顯然我更中意後者,哈哈!因為相較之下,要我去經營一個「有音樂表演的餐廳」,我更喜歡像EZ5這種比較專注於現場演出的音樂小酒館。除了我不必花這麼多的精力時間管理廚房人事、控制食物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我發現自己真的喜歡跟從事音樂工作的人相處。我喜歡他們純真執著的個性與專注於本職學能的那種態度,不管是站在舞台前面的歌手或是專精於某項樂器的樂手、乃至於後場負責燈光音響的工程師,對我來說他們在我心目中就像魔術師一般的存在,每個人都有魅惑人心挑弄情緒的本事,當他們一起在台上完美演繹出動人音樂的那些精彩時刻,唯有親臨現場的人才能夠完全體會那是怎樣的

感受與悸動!任何的影音錄製重播回放都無法重現當下的感動於萬一!我想這就是Live音樂無可取代的魅力!也是讓我三十年來深深著迷樂此不疲的原因,以這點來說能夠作為EZ5經營者,我真的是個幸運又幸福的人啊!   既然立定了專注經營音樂項目的方向,於是我開始起心動念要把EZ5打造成一個「音樂品牌」而不僅僅是一個「酒吧」。所以從1999年我幫EZ5籌備發行了台灣史上第一張以單一音樂酒吧為名的現場錄音專輯之後,(EZ5 PUB不夜城專輯1999年由陳國華製作、常喜音樂發行) 為了營造店裡更好的音樂聆賞環境、引導客人學習尊重台上的表演者,我們開始勸導禁止客人在台上表演進行時划酒拳、玩骰盅,同時更率風氣之先

在政府還沒頒布公共場所禁菸令的前兩年就實施了店裡全面禁菸的規定!   我們也陸續在EZ5的18週年與20週年,在台北TICC舉辦了台灣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以音樂酒吧為主體冠名的售票演唱會。承蒙四方賓客、舊雨新知的支持與厚愛,這兩次的演唱會的票房均能夠在短時間內完售,演唱會的品質與內容也受到不少的好評與迴響!   而在這兩次的演唱會之間的19週年,台灣剛好經歷了八八風災的襲擊,許多偏遠地區的原住民部落災情慘重,各界的援助物資紛紛送到這些受災地區協助他們重建家園,當時我們認為除了這些有形的硬體需要重建之外,這些偏鄉災區孩子們的心理與精神層面更需要關懷與重視,所以我們發起了送吉他到偏鄉部落的義

演活動,希望藉由親切互動的音樂表演來撫平他們心中的創傷,也希望藉著這些送出去的吉他能在原鄉撒下音樂的種子,培養孩子們喜歡音樂親近音樂的興趣。記得當時店裡負責訂做了100把全新的木吉他和活動所需的一切的食宿交通費用,並且邀請了在EZ5的樂手和歌手們下鄉義演,足跡從屏東三地門、霧台到台東太麻里、土坂部落、嘉義阿里山的達邦、來吉、連最遠的司馬庫斯和蘭嶼都有我們的足跡。   除了上述種種,在這些年裡我也嘗試著籌措各方的資源幫幾位在店裡駐唱的歌手發行了一些音樂作品,除了最早辛龍的專輯之外,後面陸續還有林芯儀及葉秉桓和吉巴奈等歌手的單曲、EP或專輯,姑且不論市場反應及成績如何但最起碼我一直堅持走在自己選

擇的道路上朝著設定的目標前進。   回首過往這一路上真的受到許多好友與貴人們的力挺與相助,尤其是在2016年底EZ5受到璞石集團總裁(新浪網創辦人)姜豐年先生的鼓勵與支持之下,我們跨越海峽西進上海開設了EZ5第一家直營分店,將「台式音樂酒吧」原汁原味的引進競爭激烈五光十色的「魔都」,四年來在全體工作夥伴共同努力站穩腳步之後,我們今年(2021)更將在西安與上海浦東陸續開展加盟分店,這對於三十而立的EZ5而言又將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不但是華人世界之中唯一能夠成功跨越兩岸的Live House,更是第一個能夠走出台灣開展加盟分店的本土音樂酒吧品牌。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作為EZ5的經營者,

我常常喜歡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勤懇用心的小園丁,每一位站在這個舞台上的歌手就像一粒粒未知的種子落在這方小花園的土地上生根發苗,我為他們鋤草、灌溉、催芽、剪枝,看著他們一天天的成長茁壯,期待他們的美麗綻放!也覺得自己像是茫茫大海裡一片美麗珊瑚礁的生態管理者,我努力維持著這片水域內良好的生態環境,排除一切可能的雜質與污染,打造出一個適合魚兒的小小世界,當我靜靜的看著那些色彩斑爛品種不同的魚兒們悠遊在湛藍清澈的海水裡,展現各種美麗的姿態吸引著眾人讚嘆的目光,我內心感到無比的滿足與喜樂!這麽多年來我看著這麼多的魚兒們自在悠遊來來去去,有的一待就是十幾二十年,也有的只是驚鴻一瞥般的在這裡短暫休養生息,然後便

瀟灑轉身朝向更廣闊的海洋遨游而去。看著他們來來往往,我的心境雖然不敢說已經修煉成如同一口古井般的風過無波,但至少也已經能夠體會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的自在與豁達!不論情深或是緣淺,只希望在這裡相處的時光裡彼此留下的都是美好回憶,帶走的都是滿滿的能量與祝福,而且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感受到自己的所惜所愛,能獲得這麼多知音的認同,那樣的成就感,是除了賺取一點點維持生活所需的報酬以外最大的喜悅與收穫,這樣的滿足感受無可取代,千金不換。   我要謝謝過去三十年來曾經走進EZ5支持我們的一百多萬的好朋友們,因為有你們的肯定,EZ5才能夠走過三十年的風雨歲月迄今依然挺立不搖,也要感謝一路上陪伴

EZ5成長茁壯的好幾代音樂人與歌手們,是你們的努力與付出成就了這一方小舞台上的精彩與傳說。另外不能不提到的是EZ5最辛苦的現場工作人員們,他們每天晚上站在營業現場的第一線除了為每一位走進EZ5的顧客提供最真誠優質的服務之外還要處理很多的突發狀況、滿足各種不同的需求承受客訴與抱怨,當我看到他們的身影在店裡面忙碌穿梭來回奔走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那個年輕的自己。   當然我也不會忘記一路上指導我成長、在我人生裡扮演亦師亦友角色的齊國興(Charles)先生,我的第一支黑金剛手機與電話號碼就是在我24歲生日時他送給我的,一直到今天我都沒有換過號碼。我也要謝謝當初引我入行的貴人、也是EZ5合夥

人,我的姊姊許勝男,雖然我們常常為了工作上的事情有所爭執,但不可否認的是,往往當我感性浪漫天馬行空的雙魚魂上身,想要做出一些非理性決定的關鍵時刻,她就是那桶能夠讓我立刻冷卻清醒的冰水,而且屢試不爽非常有效。   最後,當然最最最不能忘記要感謝的人就是我的另一半,也是我家的領導上下,小芸大美女,這本書可以是說在她的督促之下完成的,我佩服她在23歲那年就有勇氣能夠力排眾議,「慧眼」獨具的嫁給我,這二十多年來作為我的生活伴侶與工作夥伴,經常要忍受我的急性子大嗓門與壞脾氣,我要謝謝她給予我全世界最大的理解與包容,未來的日子裡還要請繼續忍耐了。   寫在基輔三月三日午後 2021疫情裡殘雪的春天 許理

平(小虎) 那些年的最美遺珠 一個音樂小酒館的組成元素,從字面上來看,不外乎就是「酒精」與「音樂」,至於如何將兩者以各種不同形式完美結合,來滿足上門的消費者,就是身為經營者的重要功課。 「酒精」這個部分,可以是千變萬化的調酒、啤酒、各種蒸餾酒,包括紅白酒、香檳、白蘭地,以及各大廠牌的威士忌。我們通常一律陳列在開放的酒架上,也印製水酒單,供客人隨意挑選,厚薄不拘,豐儉由人。不過,有關音樂內容和節目安排的工作與責任,就完完全全落在經營者的身上了。像我們這種小規模的音樂空間,一年三百六十四天(本店除夕夜休息),每天的舞台節目與演出費用,都是由店家獨自承擔,壓力不可謂不重,相較於一些將場地外租給不同

藝人或團體舉辦音樂會、歌友會,然後拆分票房作為收入來源的展演空間,我認為EZ5這種形式的店家,壓力更大,盈虧也更直接。我們可說是每天製作三次現場演出的音樂節目,全部自產自銷,自負成敗。 過去的三十年、一萬多個日子,每天的盈虧都是被單獨計算的,就如所有的娛樂場所(尤其是在沒有觀光客的年代),EZ5的來客數量,同樣是週末多而週間少,所以,如何想方設法讓客人願意在週間上門消費,便顯得格外重要了,畢竟沒有任何一家店能夠承受週休五日的虧損。面對這樣的現實狀況,我的策略是在平日多安排些活動,或讓客人包場,再來就是安排能夠吸引人氣、自帶流量的歌手,在平日時段演出,如此才能拉抬週間相對冷清的生意,以達成每個月

收支平衡的目標。因此,如何安排歌手與選擇歌手,就成為音樂小酒管經營者的重中之重。而談到EZ5歌手的發掘管道,大致有下面幾個:

兄弟你說 吉他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如果你心情不好,那麼請來我這裡。」
和你一起看過的四季,是我心底最美麗的風景

Selina任家萱2020療癒人心全新單曲《四季》
數位收聽|https://backl.ink/selina

《四季》由Ice Paper填詞譜曲,是首節奏明快一聽便朗朗上口的歌曲。一開始由編曲的口哨音效揭開了音樂的序幕,跟著節奏踩著輕快步伐,徜徉在每個季節裡的隨心所欲。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每種季節都能看見不同的風景,亦像是人生也有高低起伏,不可能隨時會保持快樂或永遠待在谷底,度過寒冷便見暖陽撒落,大雨之後會有彩虹。無論人生的好壞,只要以開闊的心胸和眼界去面對,際遇中的一點一滴都會是最值得回味的旅程。

《四季》這首全新單曲無論是在製作或是配唱方面,堪稱是Selina音樂上最大的突破,她第一次全程參與製作流程,從編曲時開始提供想法,與共同製作人陳秀珠老師數度討論,如何將微風般的好心情呈現在歌曲裡,但又不失節奏感的烘托出屬《四季》該有的氛圍;或是針對歌曲拍子要如何進行,激盪出如今成品的完美節奏;就連最後進入混音階段Selina也親自上陣,聽混音、調整歌曲的種種細節,全神貫注的投入在這首歌曲。Selina也補充的笑說:「感覺就像是把自己的耳朵的視野打開了,很謝謝老師的指導,更謝謝《四季》這首歌來到我生命中,幫我上了一堂快樂又充實的課,對歌曲的製作有更完整的了解,迫不及待要來孕育下一首歌了!」

MV以一個人的旅行作為故事開端,透過Selina最近對攝影的愛好,在這趟旅途中遇見不同的人、事、物,利用相機鏡頭讓大家看見Selina眼中美好的風景;它也許是一抹純真的微笑、是一道美麗的光影,或是一份真摯的情感,都從這趟旅途的過程中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愛與溫暖。

2020年是很辛苦的一年,面對人生的無常還是得保持正常的步伐。累了不妨停下腳步,倦了那就休息一下!整理好心裡背很久的行囊,下一次啟程的時候勇敢帶上它,讓沿路的風景陪你把它放下吧!讓這首充滿快樂能量的歌曲,鼓勵大家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把握與愛的人相處的時間,因為每一分每一刻將來回顧都會是最美麗的風景。

更多Selina任家萱相關資訊
Selina任家萱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elinanahaha/
Selina任家萱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hebeautyofrenselina
Selina任家萱微博
https://www.weibo.com/selinashe
Selina任家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mtW5Af3WO94yioV5Hj2Wg?view_as=subscriber

-

四季 All year round

如果你的拖鞋丟了 肯定就在床底
如果你想伸個懶腰 像陽臺上的貓咪
如果你能記得擁抱 跟我放下手機
如果你的心情不好 那麼就來我這裡

如果你想在心裡面 許一個願望
我是你的魔力 為你帶來好運
如果你想在心裡面 有一片海洋
趕快出來透氣 哪怕硬著頭皮

我知道會烈日當空 曬得人們都不想動
手裡變出一葉做成的傘 隨時隨地喚來彩虹
不要獨自漫步巷中 不要淹沒在人海中
如果和我一起 就能感覺到那春夏秋冬

太多太多風景 總讓你我動心
一年四季 一朝一夕
何時睜開眼睛 心事你細細聽
一年四季 一點一滴

有時候望著天空開始嚮往飛行
有時候蘋果想要擺脫地心引力
可能是生命之樹上頑皮的精靈
揮動著魔杖劃出看不見的軌跡
有時候你會忘了(忘了)
你曾經擁有過的夢想(夢想)
撫平心裡的皺折 忘了經歷的風沙
迎接全新的感受 和我一起出發吧

和我和我在一起 一起看一年四季
紀錄著一點一滴 尋找著

詞Lyricist|Ice Paper
曲Composer|Ice Paper
製作人Producer|歐中建Richard Au
聯合製作人Co-Producer|陳秀珠Jodie Chen、任家萱Selina Ren
配唱製作人Vocal Producer|陳秀珠Jodie Chen
編曲Arranger|楊溢昇Shocka、歐中建Richard Au
吉他Guitar|王嵐Ken
和聲Chorus|陳秀珠Jodie Chen、任家萱Selina Ren
配唱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 (Vocal):陳志翔Sean Chen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陳志翔Sean Chen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DMS Studio、新奇鹿錄音室Saturday Studio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黃欽勝Adam Huang
混音室Mega Force Studio|強力錄音室Mega Force Studio

任真美好有限公司The Beauty of Ren
經紀人Artist Manager|余婕UJ、張ㄧ娜Tina
執行經紀Assistant Artist Manager|林芷欣Erica
行政Administration|張婷珍Jenny Chang
司機Driver|彭建勳Andrew Peng

髮型Hair Styling|姚介堃Ethan Yao @ flux collection
化妝Make Up|吳羿蓉Ara Wu @ so easy studio
服裝造型Stylist|王瑾瑩Chin-Yin Wang

製作公司Production|鳥兒映像製作有限公司Birdy Productions.
導演Director|邱柏昶Birdy Nio
導演助理Director Assistant|蔡幸伶Hsing-Lin Tsai
製片團隊Production Team|其它映像工作室Other Films
製片Producer|石芳綺Kiki Shih
執行製片Line Producer|王琦凱 Kai Wang
現場製片On-set Producer|温建瑋Alvin Wen
生活製片Catering & Craft Service|許桓溱Amber Hsu
美術指導Art Director|石尚瑋 Wei Shih
執行美術Production Executive|古又如Yu-Ru Ku、蔡佩蓉Pei-Jung Tsai
造型指導Costume Designer|郭芳慈 Dafa Kuo
造型執行Assistant Costume Designer|謝睿玄Jacob Xie
攝影師Director of Photography|林眾甫Saint Lin
攝影大助Focus Puller|莊竣瑋Kevin Chuang
攝影二助2st Assistant Camera|藍嘉祺Jia-Qi Na、謝承羿Chen-Ea Shie
攝影器材Camera Equipment|妄想機影音製作Mirager Production House
燈光師Gaffer|魏琥玹Hu-Hsuan Wei
燈光組Lighting Crews|孫大鈞Da-Jun Sun、鄭智遠Chih-Yuan Cheng
燈光器材Lighting Equipment|視動影像Visionary Creature Image Company
跟拍車Trailer Camera Car|黑影特技工作室Black Shadow Stunt Studio
跟拍車車手Key Grip|黃世典Shih-Tian Huang、張翠芳Tsui-Fang Chang
剪接師Editor|鄭惠璟Sally Cheng
後期特效VFX|溫紹宏Wenwen
標準字設計Font Design|盧冠瑾Gwen Lu
調光室Color Grading|時間軸影像製作有限公司Timeline Studio
調光師Colorist|Penny
專案管理Post-production PM|陳映芳Ying-Fang Chen
演員Cast|Luca、Roca(小兄弟Brothers)、謝凱雯Kai-wen Hsieh(環島女子Traveler)
江水源Shui-Yuan Chiang(老爺爺Old Man)、橘子Orange、井 Jing、CC、彎彎Wanwan、阿力Li、佩佩豬Peppa Pig、協和HsiehHo、鴨鴨Yaya、祖寧Tsuning、威力Willie、明明Mingming、Gigi、Ruby、King、Didi、Adam、Enzo(派對友人Party Friends)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防曬不要擦太多No Sun No Happy Hostal、
Amouter 戶外用品店Amouter、大雄Nobita、阿喜大哥Hsi

發行日期Release Date|Oct., 2020

#四季
#Selina
#任家萱Selina
#秋季限定

「五月天」歌詞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兄弟你說 吉他譜的問題,作者辜嘉麗 這樣論述:

「五月天」於1999年出道,以貼近時下年輕族群的音樂創作風格及獨特的搖滾調性,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搖滾樂團。「五月天」擅於創作正面積極的詞曲作品,傳遞堅持不妥協的訊息,勉勵閱聽人朝夢想邁進,因為他們相信搖滾樂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從默默無名的獨立樂團,到獲得唱片公司賞識,經過二十年的努力,「五月天」憑著對音樂的熱愛與夢想的堅持,在失敗中學習成長,用音樂征服世界各地的閱聽人。至今,「五月天」已獲得四座台灣金曲獎「最佳樂團獎」的肯定,同時創造了專輯銷售量及演唱會觀看人數最多的輝煌紀錄,更被國際媒體譽為「華人披頭四」。「五月天」的影響力跨越地域與語言,是華語流行音樂最成功的樂團。然而,「五月天」是否

為「搖滾樂團」?創作是否趨近商業化?「五月天」在樂團屬性、音樂創作上的表現屢屢受到關注和爭議。因此,本文藉由相關文獻資料的研讀,試圖整理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史與搖滾樂的起源和定義,以釐清「五月天」的音樂創作風格。本文以「五月天」歌詞創作做為研究對象,透過文本分析方法,探究「五月天」歌詞創作的「語言表現」與「修辭藝術」,並對「專輯表現」和「歌詞主題」進行内容與特色的分析說明,以歸納出「五月天」歌詞創作和社會、文化的關係,一探他們如何透過搖滾樂影響這個世代的年輕人。

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

為了解決兄弟你說 吉他譜的問題,作者蔡璧名 這樣論述:

後來,我們都忘記: 一路追求的,應該是幸福   熱銷超過三十萬冊《正是時候讀莊子》、《穴道導引》作者蔡璧名最新作品   偕同莊子與詩歌一起前行,在濃如酒的愛裏,保有淡如水的心   在情愛的路上,任憑自己跟著感覺走。感覺對了,就愛上了,就朝思暮想、無法自拔了。   但,愛是什麼?   如何追求、如何面對、如何放下?從小到大沒人教懂我們,卻牽引整整一生。   作者蔡璧名開設的《莊子》系列課程,在臺大校園裡,總是座無虛席。其實她在臺大任教早期,便以詩課廣受歡迎。   本書嘗試用詩歌喚醒學子的感知能力與表達能力,並以莊子哲學深入詩人的情感案例,練習在「多情多感」的同時,深情而不滯於情,擁有極

度地親密與極度地自由。   這是一堂「學會用情」、「學會愛」的文學與哲學的對話課,一朝活用經典,才覺相見恨晚!   我們將學會,面對情山欲海如何舉重若輕;在情感關係裏,如何相愛相扶,但不相累相傷,終能在濃如酒的愛裏,保有淡如水的心。   ▎有「愛」,能不能無「傷」?愛情這東西,太愛跟不愛一樣要人命,如何在情愛中不失去自我?   ▎什麼是擁有所愛,最好的方式?已靠近,便希望不要再遠;已擁有,便渴望不要離散。如果將對方藏起,或是用繩約將彼此綁緊,都不是擁有所愛最好的方式,那莊子保有所愛的方式是什麼?   ▎一段感情,最終決定愛與不愛的是什麼?原來不是外貌、學歷,而是一晌失控的情緒與心!那

要如何培養自己愛的力量?如何製造自我的深情與大器靜好的心?   ▎你喜歡當情感關係中的主導者或配合者?你總配合著他嗎?還是要他常配合著你?誰主導、誰配合,才能譜出一段感情中最美好的交響?   ▎如何在「愛」裏學會「忘」?如果不夠愛才會傷心才會嫉妒,愛得太過濃烈又傷痕累累,何不透過莊子相忘的工夫,學會在親密關係裏,擁有完整的生命與自由。   動心是一種緣遇,用情是一種修行。情與愛,本該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旅程。   不論你今年幾歲、置身何地,都有機會在愛裏獲得重生。   陳文茜(《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唐綺陽(占星專家)/鄧惠文(榮格分析師、 精神科醫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盧廣仲

(音樂鬼才)/陳綺貞(創作天后)/邢本寧(編劇、本事劇團團長)/簡光明(屏東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許悔之(詩人、藝術家、有鹿文化社長)/肆一(作家)/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蔡淇華(作家)————真愛推薦 真愛推薦   「在《解愛》裡,老師引用了莊子之道,來解析經典的詩詞和愛情故事,是本自由浪漫的情感參考書。,我感覺莊子之學即是一道愛的方程式,也像是一種解藥,適用於你我——在成長路上情感途中受過傷或正在受傷的患者。」——盧廣仲  音樂鬼才   「我有些無法想像,若未曾在十九歲的年紀與蔡璧名老師於詩中相遇,生命會多不一樣。但大概可以肯定,我早已放棄寫詩。上了詩課,我才找到了創

作詩的源頭。從此,人生遇上感觸深刻的境遇,觸動心底的情感時,寫詩,成了安頓身心的法門。」——邢本寧  編劇、本事劇團團長   「詩歌經典是生命的處境,生命困境的解決良方在《莊子》,如此一來,視界大開,詩歌、講者個人的生活觀察與生命經驗都能與《莊子》進行文學與哲學的對話。七堂課,一個完整的系列,以當代人的情海裏沉浮為課題,用《莊子》乘御工夫修築舟筏,讓聽者得以靠岸,過安時處順的生活。」    ——簡光明  屏東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跟隨莊子與詩人談情說愛的跫音,步步有愛而無傷,愛一個人可以,享有廣袤如海洋的自由;相忘於江湖的自在,你終於懂得從動心到用情的愛情修鍊課,是「道之所以虧,愛之

所以成」的奧義。」——宋怡慧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當你面對人間過不去的情愛,邀請你翻開「解愛」,讓蔡璧名老師帶你做《莊子》生命哲學中神凝、心齋的練習,漸漸養成心身放鬆、沒有負面情緒,懷抱更遊刃有餘的心,便容易感念天地大美。」——蔡淇華  作家        作者簡介 蔡璧名   生日二月九日。成長於中醫和武術世家,並師承清代御醫蕭龍友傳人周成清,父親蔡肇祺則是太極宗師鄭曼青的嫡傳弟子,深受中國傳統醫學和東方修鍊薰陶,專長於中醫學及道家,罹癌後出版一系列《莊子》著作,內容為《莊子》學如何搭配穴道導引、太極,幫助罹癌的她從病體之軀復原,從而修養心身的過程;並以詩人情

感案例諮商莊子,試圖與你一起在愛裏獲得重生。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開設抒情詩、莊子暨醫道二家經典課程,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中醫典籍研究社、望月詩社指導老師。曾三度獲國科會甲種獎勵,七度獲選臺大校、院優良教師,更榮獲教學傑出獎,並於臺大開放式課程OCW推出「正是時候讀莊子」,累積點閱人次逾百萬;在國際線上教學平臺Coursera推出的「莊子——姿勢、意識與感情」線上課程,高踞「漢語學生學習的熱門課程」排行榜之首;二○一八年十月推出「莊子——人情」,亦居哲學類「頂級評分課程」排行首位。   著有《正是時候讀莊子》、《穴道導引》、《莊子,從心開始》、《人情:正是時候讀莊

子二》、《勇於不敢 愛而無傷:莊子,從心開始二》、《形如莊子、心如莊子、大情學莊子:從生手到專家之路》、《醫道同源: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學會用情: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二》暨詩集《渡口芙蓉》等書,作品總銷量已逾三十萬本。   推薦序   你的一天一年,和我的歌 盧廣仲 在十九歲與詩相遇 邢本寧 《莊子》與文學的對讀 簡光明 談情說愛其實很簡單——讓莊子與詩人給你解方 宋怡慧 長相思,因「解愛」而長安 蔡淇華 序 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   第一堂  「泉涸」與「內傷」——有愛,能不能無傷? 第二堂  「膠」與「藏」——擁有所愛,最好的方式? 第三堂  「鏡」與「虛」

——只有我要定的心,沒有要定的人! 第四堂  「何謂才全」啊? ——情感關係裏,最值得培養的才華。 第五堂  「流水」與「水停」——在情愛世界裏,你想與誰相親? 第六堂  「唱」與「和」——你喜歡當情感關係中的主導者或配合者? 第七堂  「愛」與「忘」——如何在濃如酒的愛裏,保有淡如水的心? 推薦序一 你的一天一年,和我的歌 盧廣仲  音樂鬼才   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我認識一位吉他手,有天他對我說:「你吉他彈得不錯耶,要不要試試看自己寫歌?」我想了想,反正車禍後右腳斷了,哪裡也去不了,就亂寫看看。從此開始了我的創作之路。   到現在也寫了十幾年的歌,理解到其實創作這件事情,是一種心理療程

,在心靈受了傷中了毒之後,透過創作來幫自己療傷解毒,包紮那些說不出口的遺憾和到不了的遠方以及無法被收藏的快樂。說起來也慚愧,我大部分的歌曲都是在內心陽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所創作出來的,傷情歌是如此,開心的歌亦然。特別是開心的歌,偶爾會感覺自己是淚痕未乾的漁夫在江河邊的深夜,乞求能不能有一段旋律或是一句歌詞跳出水平面,把心靈場景轉成光亮。也因此寫到後來總是遍體鱗傷,我想你應該也是吧,我的一首歌,和你的一天一年。我們都是傷患。   閱讀了蔡老師的《解愛》後,讓我想起從前學生時期都會有一本數學科參考書,裏頭會有大量的題目、解法和答案,在不斷解題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應用數學方程式來找到答案。而在《解愛》裡

,老師引用了莊子之道,來解析經典的詩詞和愛情故事,是本自由浪漫的情感參考書。我感覺莊子之學即是一道愛的方程式,也像是一種解藥,適用於你我——在成長路上情感途中受過傷或正在受傷的患者。   也許將來我能聽到你的那首關於「愛而無傷」的生命之歌,我也如此祝福著我自己。 推薦序二 在十九歲與詩相遇 邢本寧  編劇、本事劇團團長   展讀《解愛》的書稿,一字一句,猶如歲月的流光,照映在少時從蔡璧名老師習詩的記憶之上。《解愛》共分七堂課,好似對學生授課的講詞,面對面地與你談心,時而眉飛色舞,笑語連珠,時而側耳低語,一訴曲衷,又或者循循善誘,點滴叮嚀。動人處,不只在所言之內容,更是一份源於生命根源處

對詩與愛的信仰。   還原詩境的傳奇課堂   蔡璧名老師的詩課,在臺大,是一則傳說。   多年前,我一上大一,九月開學第一天,起了個大早,不到清早五點,就衝往臺大文學院的長廊排隊拚搶名額,深怕選不上蔡璧名老師的詩課。雖不抱搶第一的宏願,但一看竟已有近十位同學先到了,在辦公室前排起隊來,等著開門辦理選課手續,還是大吃一驚!傳聞中這門課修起來可是大不輕鬆,竟然還嚇不走人?學長姊的恐嚇,言猶在耳,「不想背詩別修!每一次考試都得背熟上百首詩喔,不背沒有分,全部要默寫!」,「要練唱喔,敢上臺唱詩的再修吧。」,「修蔡璧名的課,要寫詩唷!」   背詩誦詩,努力一點尚能完成。但,寫詩?詩是人人能寫的嗎

?   高中時,我在北一女擔任極光詩社的副社長,也確實塗鴉過一些詩行,但我卻對寫詩感到恐懼。寫現代詩,彷彿就得創造象徵隱喻,堆疊意象,弄清各種文學流派,各種主義,不展現點對現實的批判與抵抗就不夠格寫詩似的。習寫古典詩詞,鑽研格律,令人渾身冒汗,如攀高牆,戰戰兢兢。越寫詩,我越渴望寫好詩,越不知道怎麼寫,越寫越遠離寫詩的初心。甚至寫到連詩是什麼,都感到迷惘。   一個十幾歲的少女,懷抱「詩是什麼?」的大哉問,來到蔡璧名老師的課堂。   不下定義,不搞什麼詩的名詞解釋,蔡璧名老師猶如魔法師,直接召喚詩生發的戲劇場景。我永遠記得在課堂上,蔡老師講起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時,開始想像這詩誕生時的場景,那當有一條河,那佚名的詩人很可能正在沙洲上眺望著遠方,聽到水鳥間的鳴叫唱和,想著心愛的女子……   講著講著,老師突然停下講解,在講台上,來來回回地走,然後蹲下身來,往前用眼睛看,彷彿搜尋著什麼……她看了好些時間,然後說她有點好奇詩人,會不會怕驚動了水鳥而躲在蘆荻或石頭後面呢?又或者,詩人心中有感,遂拿起石頭在沙上畫下愛人的樣子?甚至直接寫下詩行呢?他是站著聽鳥兒「關關」地唱和,還是蹲著聽到的呢?老師自問自答完,又站了起來,行走幾步,復又蹲下,再看了看,又站起來。站著並非無事發生,只見蔡老師在一個定點凝神了許久,說也奇怪我的耳際,彷彿有幾許關關鳥鳴傳來……

  來回行走,蹲下,站起,再蹲下,再站起,引導學生「看見」、「聽見」詩,不是一般講堂上老師們做得到的事,進乎於一位頂級演員的作為了!蔡璧名老師永遠用全副的身心和想像力,去積極地經驗任何一首詩。而這,彷彿毫無預設,全是課堂上信手拈來的即興之筆。在她蹲下瞇眼定睛的時刻,我和全班同學都隨著她穿越兩千多年的時空,來到詩歌生發的當下,集體經驗了一次來到「在河之洲」現場的旅程。   這「現場還原教學法」,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法,更是生命中對愛詩入骨,方得生發的一種展示。尋索一首詩,談詞句章法只是表面,追探詩作發生的當下也還不夠,更要追索詩心興發前的軌跡,乃至創發詩境的現場。有些詩,因為留有記載,有確實能夠尋

蹤而至的故事,說將起來尚容易些。而沒有明確故事的詩,蔡璧名老師照樣能以詩境為據,創造一幕幕獨特的戲劇現場!   詩是可以被積極再創造,再經驗的!再創造,再經驗,方是對一首詩和詩人的生命最深情的禮敬。   有愛,人人能寫詩   本以為一次考試要背上百首詩,是艱鉅的任務。但說也奇怪,每每只要聽過老師唱作俱佳地說詩,一個個場景,一行行詩就已刻劃在腦海裡了。背詩,再也不用刻意為之,而是深入體會詩情詩境後之必然了。   深入詩情詩境,使人得以憶起詩行。反之,寫詩的衝動,來源於人生經驗到愛深情重的時刻,一種本能的,亟欲銘記的渴望。人只要有情、重愛,自然任何人都能寫詩,語言、字句本是後發之事,技巧、

雕鑿都後於愛之生發。寫詩,耕耘地不僅僅是文字,更是「自事其心」的具體方法。   釐清了情感生發與以詩抒情的次第,人人都下得筆來,學期末,全班同學詩行,一首首地集結成冊。老師還煞費苦心地,精選好紙,教我們講究裝幀,不僅僅為了外觀,而是要我們習練珍愛性情,慎對己心的功課。   我有些無法想像,若未曾在十九歲的年紀與蔡璧名老師於詩中相遇,生命會多不一樣。但大概可以肯定,我早已放棄寫詩。上了詩課,我才找到了創作詩的源頭。從此,人生遇上感觸深刻的境遇,觸動心底的情感時,寫詩,成了安頓身心的法門。   愛,乃詩之源;《解愛》從愛而論詩,直抵人之所以需要詩的根本渴求。詩使人得安放深情,得以抒發,而又不

溺於情執。溫柔敦厚,詩之教也。   如己、克己、知己   詩人,自然渴望知音。   人世間,愛的樣貌多變,千姿百態。而愛情,無疑是最黯然銷魂、惹人神傷的。《解愛》分七堂課,從莊子「自事其心」之觀點出發,引證許多詩人以及心理學研究,分談愛如何無傷,如何不在愛中強迫和佔有,如何定心,如何陶鑄愛的能力,如何知道自己想和怎麼樣的人相依,如何在情感裏唱與和,如何深情而不滯於情。面對愛中的諸般課題,不變的法則是必須將耕耘自己的心放在最前面,心安穩了,才能承接更多的愛,付出更好的愛。     《解愛》強調學習愛與被愛,需要懷抱Cultivating mindset,一種主動耕耘情感的意識,不是被動地尋

覓知音。強調在磨合中,積極地將自己陶鑄成伴侶的知音,是一個相互形塑的歷程。並舉聖經《舊約.創世紀》,上帝創造亞當和夏娃的初心,是為他們彼此創造一個Helpmeet,一個「對立的幫助」,以鍛造彼此的靈魂。   這引我聯想起聖經中,除了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之外,明言「愛人如己」是一切誡命的總綱。過往,我總感到「愛人如己」四個字令人不堪負荷,彷彿要淘空自己的一切無盡地給予。《新約.歌林多前書》中愛的真諦對愛有諸般描述,其中把「愛是恆久忍耐」,放在首位。忍耐,聽起來並不是種太舒服的感覺,似乎也暗示了付出卻難得到相等回應的可能,以及愛是需要在一次又一次施與受中習練的。   《解愛》反覆強調「自事其心」方

是習練愛的關鍵,於我彷彿當頭棒喝。若不能夠好好地「自事其心」,就算對人「愛人如己」,這「如己」也並非完滿之愛。當對自己的心懷抱著自我厭惡、批判、指責,以這樣的方式「如己」地愛人,反而會形成負向的循環,為嫉妒、恐懼、佔有侵擾。唯有達到「其用心不勞,其應萬物無方」時,所謂付出,才不是一種役於物的勞形之舉;「心齋」、「神凝」乃至「虛室」,有了空間,愛方有自然流動的餘裕。能很好地愛自己了,「自事其心」的功夫深了,自然保障了「愛人『如己』」的品質。愛,終能無傷。實踐「愛人如己」的誡命,第一步實是要最好地愛自己。東西方的智慧,有共通與互補之處。   無傷,若依然需要「忍耐」,那本質上要修的是「克己復禮」

的功夫,把基於情欲的衝動與佔有,昇華為更高層次的精神往還。而寫詩,正可以昇華衝動的具體實踐。   從「愛人『如己』」到「『克己』復禮」,此時再談「知音」、「知己」,那這份相知帶來的深刻親密感,就不會逾越心可以持守的分際,而可以自由無傷地相愛。   詩中存知己。徐志摩與林徽因這對詩中知己,以人生的故事與創作,親身展示了愛的昇華之旅。雖有情人未成眷屬,但彼此不曾丟掉「交會時互放的光亮」,以詩句銘記下一切。《解愛》以徐志摩、林徽因的詩歌為經緯,娓娓道來兩人從相識、相知、相戀到分定了方向,「兩人各認取個生活的模樣」,再到因徐志摩飛機墜落而死別的全部故事。   故事中,最打動我的一個細節,不在於他

們兩人之間,而是徐志摩意外過世後,林徽因於大慟之際,央求丈夫梁思成到失事現場找尋徐志摩的遺物。梁思成撿了一塊濟南號飛機殘骸的小木片回家帶回給妻子,林徽因特別將小木片裱起來,掛在臥室中央的牆壁上。我十分好奇梁思成是懷抱著怎樣的情感來做這件事,一般人怕很難忍受妻子對別的男人的愛重,更何況親自撿回遺物,掛在臥房中。內心幽微處,怕無法細究,但不難想像這三個人的互動能形成這樣的故事,彼此必然持守著因愛而來的尊重。尊重乃是尊你所尊,重你所重,徐志摩一直尊重梁思成,在給林徽因的信中,總囑筆問候;梁思成也重林徽因對徐的深情,既是你所愛重,我亦愛屋及烏。   知己重在一個「知」字,梁思成明瞭林徽因對徐志摩的深

情,但我想林徽因也必定讓丈夫知道,她不會因為這份情感而遠離,有合宜的持守,而不至於使丈夫深陷嫉妒的痛苦。當「知」字成立了,一切深情皆可在陽光下展露,無須掩藏,這份愛,便無所滯,能自由地流動。自由的別界永遠是界線,乃至誡命,也就是心得以持守的邊際。   「知己」的最高境界,許是讓彼此相知而不執著,無滯地愛吧!   從「敬」至「忘」   《解愛》於卷末,蔡璧名分享了父親蔡肇祺的詩,從知了寫知音:   〈蟬聲已逝〉   想到蟬聲卻已無   遺枝寂寞誰在乎   人間聲色百般是   蟬似伯牙琴對吾   展卷至此,我讀到的不僅是寂寞,不僅是蟬聲已逝的寂寥,而是一個女兒對父親的欽慕、尊敬與相知。我

們能很好地愛人,往往是因為在我們生命初始之時,父母給了我們愛的榜樣,生命的錨點。   《解愛》中,蔡璧名老師多次談及父母給她的愛與詩教。寫父親贈給母親的情詩,母親為愛情與家裏抗爭,感動了家人;寫父親教她寫詩、習醫、打太極拳,在家舉辦詩歌吟誦的沙龍;又寫小時候,當父親要寫字了,她和姊姊立刻就如小書僮般地磨墨。一幕幕家庭剪影,處處皆是詩與愛的影子。   有生命中具體的父母之愛為基,書的最終章談「愛」與「忘」時,以《莊子.天運》中「孝」的階梯來說明用情的境界,不淪於空談,特別有說服力。「以敬易孝,以愛孝難;以愛易孝,而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感情在最初的階段,以「敬」字為先,學習尊重。到了最高境界,對話互動的對象,已不侷限於絕對具體的個人,而是「天下」,對天下一切人、事、物皆有情,卻不再掛懷得失。   讀到此,我緩過神來,有個簡單的心得,原來莊子的「忘」其實無法一蹴可幾,須從「敬」的功夫開始,逐次遞進。尋求「忘」的境界,其實當回到人誕生於世,最初始的人際關係裏,先再次檢視父母與自己的關係,「以敬易孝」。這彷彿一個同心圓,一旦最內層最根源的父母子女關係中,有了「敬」字,必從愛的最內圈,輻射至與他人的人際關係中,乃至與「天下」有情萬物的關係中。   《解愛》,不只是見著一個講壇上的師者,更看見一個女兒的身影。不僅僅是多年授詩講

詞的積累,也是一卷蔡璧名老師寫與父母的忘情之書吧! 推薦序三 《莊子》與文學的對讀 簡光明  屏東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伊塔羅.卡爾維諾《為什麼讀經典》說:「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從不會耗盡它要向讀者說的一切東西的書。」《莊子》就是這樣一部經典,自從成書以來,歷代的注解已經汗牛充棟,當代的研究論文更數以萬計,每一個時代的讀者都從《莊子》得到啟發,並且賦予新義,《莊子》想要告訴讀者的東西卻從未耗盡。   莊子是思想家也是文學家,在歷代《莊子》的注解與詮釋中,以義理解讀為主,另外有一條支線,強調古今文學家受到莊子影響,歷代文士引《莊子》入詩文,從《莊子》汲取靈感。文學家與《莊子》進行的文學

與哲學的對話,由來已久。   「對讀」,《漢典》的解釋是「猶校對」,一般的「對讀」就是拿文學作品與《莊子》比對,看看歷代文學中的文字與思想那些受到《莊子》的影響。   引《莊子》入詩文   唐代白居易〈讀莊子〉說:「去國辭家謫異方,中心自怪少憂傷。為尋莊子知歸處,認得無何是本鄉。」一般人遭到貶謫,遠離政治核心,不受重用,往往哀嘆懷才不遇。白居易讀〈逍遙遊〉,感覺自己就像「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的樗樹,工匠看都不看一眼。有用的樹木,可能早就被木匠砍去,有用的人,可能被殺,既然無用,那就種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可以在樹下逍遙寢臥,那才是自己的歸處。如此一想,被貶謫的心情

,也就得到寬慰。   文士喜讀《莊子》,在詩文中很自然地引用《莊子》典故,在中國文學史上這類典故不可勝數,蘇軾〈催試官考較戲作〉:「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用〈逍遙遊〉鯤化為鵬,「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的典故來形容錢塘江大潮。《莊子》寓言有不少成語,文士雖引用《莊子》典故,卻常常變化其意,或者與寓言所要傳達的思想無關。   從《莊子》汲取靈感   莊子面對人生的困境與難題,能夠從自然的觀點去思考,從而能夠安時處順,應物而不傷。〈至樂〉裏,莊子遭遇妻子死亡,難免感觸哀傷而哭。經過思考生命的變化,「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了解生死就像

四季的循環,死亡是自然循環的一環,有了這樣的領悟,所以停止哭泣,鼓盆而歌。   蘇軾的詞一向被歸為豪放詞派,呈現曠達的精神,而曠達正來自於莊子從自然的觀點去思考的啟發,〈水調歌頭〉:「……轉朱閣,低綺戸,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在中秋的夜晚,人事不圓滿,兄弟離別無法團圓,難免有恨。思考人的悲歡離合正如月的陰晴圓缺,是自然不過的情況,不因人而改變,有這樣的領悟,所以發現不應該有恨,心境轉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莊周經過的歷程為:夫妻「死別」——慨然:哭——領悟:死生為自然循環(氣—形—生—死—氣)——

不哭(哭,不通乎命,故止)——安時處順:鼓盆而歌。蘇軾經過的歷程是:兄弟「生離」——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領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不應有恨——曠達: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生在世,難免遭遇生離死別,困頓挫折,若能放寬視野,從自然的規律與人事變化的常態來看,或許能像莊子與蘇東坡一樣,具有曠達的心胸,走出悲傷與怨恨。   以《莊子》解答人生困境   注解《莊子》者,點出歷代文士受到莊子的影響,多為片言抉要,往往語焉不詳;研究莊學者,在歷代文士的文學作品中去發現莊子身影,這類的詮釋雖言而有據,卻難免黏著於文士對《莊子》的接受。蔡璧名教授《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

愛裏獲得重生》,完全擺脫「對讀」方式,不採如影隨形的尋找身影的方式解讀《莊子》,從而能夠避免侷限於跨時代文學家的影響或思想相關性的連結,而開創新局。   正如書名副標題所示:「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因此,首先臨摹詩人生命之帖,臨摹的核心是古今中外詩歌的文本,細說文本的情境,解開寫詩的手法;為了接引讀者,加入個人、親人、朋友與學生的生活個案,引入電影、電視劇與歌詞,成為可親近的經驗,然後再引進《莊子》的乘御工夫,用「深情而不滯於情」去解開情「結」。以第五堂課「『流水』與『水停』--在情愛的世界裏,你想與誰相親?」為例,細膩講解〈有所思〉、〈上邪〉與〈您的琴有無數的絃〉三首詩,討

論「流水」(情愛世界),再以〈德充符〉「愛使其形者」、「唯止能止眾止」、「平者,水停之盛也」,〈人間世〉「无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无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的「心齋」工夫,說明「水停」是解愛的良方。   詩歌經典是生命的處境,生命困境的解決良方在《莊子》,如此一來,視界大開,詩歌、講者個人的生活觀察與生命經驗都能與《莊子》進行文學與哲學的對話。七堂課,一個完整的系列,以當代人的情海裏沉浮為課題,用《莊子》乘御工夫修築舟筏,讓聽者得以靠岸,過安時處順的生活。 推薦序四 談情說愛其實很簡單——讓莊子與詩人給你解方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面對美麗的愛情旅程,我們如何能夠愛得真摯又

保有淡如水的心?蔡璧名《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從莊子與經典詩歌交會的光亮,引領我們解讀愛情的原貌。   當莊子遇到詩人,有違和感嗎?有顛覆感嗎?這次,蔡璧名教授讓莊子教讀者用情,請詩人教讀者說愛。她借用莊子的「無情」以及詩人的「多情」,時而鏗鏘地與你談「唱」與「和」的主從關係,時而清婉地與你說「流水」與「水停」的愛之汪洋。原來,愛情是深情而不滯於情,遠離怒、喜、憂、思、悲、恐、驚等負面情緒,「愛」與「忘」的平衡,讓你深情而不斲心,無須悲戚,無須曲折,一如莊子說的「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如何保有愛的甜度與純度,保鮮而不變質?原來,愛情可以從經典拾級而上,循序找到舉重若輕的愛之

解方,並在愛裏獲得重生的逍遙,向幸福地方翱翔!例如,「鏡」與「虛」的這堂課,「用心若鏡」讓你的心自由逍遙地愛著,即便置身愛情的迷宮,「自事其心」就不會讓愛偏頗路途,讓禁錮的心,尋到愛情的親密感與自由度,找到「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真諦。   跟隨莊子與詩人談情說愛的跫音,步步有愛而無傷,愛一個人可以,享有廣袤如海洋的自由;相忘於江湖的自在,你終於懂得從動心到用情的愛情修鍊課,是「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的奧義。逐漸理清愛情多重的觀點與多元的視角,找到安頓身心靈的關鍵,就能忘卻外在的寵辱,有愛而不自傷,彼此攜手走向理想情感的桃花源。 推薦序五 長相思,因「解愛」而長安 蔡淇華  作家     

在百年疫期,世界像是被按下了pause鍵,鎖國、封城、離人,成了人間無聲的主旋律。我們居家,但情緒不隔離,仍一起被天王情侶分手的新聞,或是Netflix實境秀《雙層公寓》的小情小愛,挑動我們最纖柔的神經。   瘟疫蔓延時,我們仍相信,愛比死亡更有力量——可能更有生命力,也可能更有摧毀力。就像李白寫的〈長相思〉,從「長相思,在長安」,寫到「長相思,摧心肝」。   人生太短,相思太長,我們真的會像蔡璧名老師形容的:「心神兩傷,相思成怨,思傷脾胃,造成腹膜炎、胃潰瘍,最後情滯斷腸。」   幸好今日,與《莊子》相遇相知三十年的蔡璧名老師,願意活用經典,以《解愛》讓三千年詩詞與莊子相遇,教導我們如

何「深情又不滯於情」。   在〈「膠」與「藏」〉一章中,蔡璧名老師以「還原教學法」,帶我們先進入三位詩詞大家〈長相思〉的情境:     〈長相思〉(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長相思〉(後唐.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長相思〉(宋.歐陽修)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一樣雙調三十六字,一樣迂迴復沓句式,一樣用三平韻一疊韻的節奏

,訴說相思悠長之痛、離別無解之苦。   李後主的「山遠天高煙水寒」,是亡國前的「花間」作品,如同光緒年間探花俞陛雲之評:「以輕淡之筆,寫深秋風物,而兼葭懷遠之思,低回不盡,節短而格高。」那是相思楓紅,但青春仍月白風清的時節。   醉翁的「花似伊,柳似伊」,是詞人甫滿三十歲,因聲援范仲淹,被指為「朋黨」,貶到夷陵當縣令時的作品。他「相逢知幾時」的疑問,不用太久,便有了解答。三十三歲時,因范仲淹重獲重用,歐陽修也再度回歸繁華洛陽,人生開始精采。   至於白居易的這首〈長相思》,是真正人生晚期催心斷腸的情傷。   此詩為年過六旬的白居易,思念小妾樊素的深情之作。斯時白居易已經歷二十八歲進士及

第、三十六歲任左拾遺、四十三歲貶為江州司馬的風霜雪雨。走過「一回來,一回老」的長安道,白居易走回洛陽終老。然而白居易得了風疾,不良於行,當時篤信佛教,自號香山居士的白居易,起了不忍之心。他不忍芳華十九的愛妾樊素,共伴風燭殘生。白居易深愛能歌善舞的姬人樊素,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詩人劉禹錫也曾求白居易割愛美姬樊素,然而白居易說什麼也不答應。但病軀奄奄的白居易突然醒悟,真正的愛是放手,所以他決定「紅顏未老恩先斷」,丟棄以前「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浪漫,賣了好馬後,讓樊素拿錢去追逐自己的幸福——「明日放歸歸去後」,白居易留下不捨的自己「斜倚薰籠坐到明」。   只為思念一

個人,在熱如「薰籠」的房裡坐到天明,這實在太慘了。   蔡璧名老師為我們蒐羅詞人的經典相思之作後,闡釋《莊子.德充符》的微言大義,替我們「解愛」:「故聖人有所遊,而知為孽,約為膠,德為接,工為商。聖人不謀,惡用知?不斲,惡用膠?」——明知道所有情愛在走過「相遇」、「相守」後,終要「相失」,那麼,硬要用膠黏著,拿繩綑綁著,算不算聰明?   蔡璧名老師要我們學習《莊子.齊物論》「得其環中」的道理:「彼是莫得其耦,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莫得其耦」就是不要站在圓周對立的兩點看對方,要進入對方的處境,站在所愛的角度思考,就容易有同理心,

也能因此擁有不再對立的客觀力、以及包容力。而「得其環中」,就是要跑到圓心來看你自己、看他,等距地、客觀地去看這一件事情。最後,蔡璧名老師提醒我們,如果你心中還是過不去,那就「照之於天」吧!要站到太陽和月亮的高度來看這件事,要拉長時間軸,想一想:過十年、二十年後,你還會在意今天這個衝突嗎?不會。   當你面對人間過不去的情愛,邀請你翻開「解愛」,讓蔡璧名老師帶你做《莊子》生命哲學中神凝、心齋的練習,漸漸養成心身放鬆、沒有負面情緒,懷抱更遊刃有餘的心,便容易感念天地大美。甚至可以進入《莊子.人間世》「無知之知」的輕鬆狀態,汲取來自天地清和之氣,在大宇宙信息能量場的神思靈感、創意發想。    蘇

軾說:「多情多感仍多病。」但「解愛」告訴你,唯有莊子能無傷。   李白千年前的「長相思」,在長安。今日在人間疫情多傷時節,我們可以一起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一起在蔡璧名老師「解愛」中,因智慧善解,身心安頓,情思長安。   楔子 如果你的感情從春天開始,那麼最遲,請在秋天開始學愛。如果愛情還沒來,或是來了又走了,正好趁閒涼之時,打通愛的任督二脈。 後來,我們都忘記:一路追求的,應該是幸福。 哈佛大學阿列.博克(Arlie Bock)教授於一九三八年開始,展開歷時七十六年的格蘭特研究,這項究明「人怎樣才能健康、成功、幸福」的研究成果顯示:幸福與否的關鍵,既非千禧年百分之八十之人認定的財富,也非

現下百分之五十年輕人認為的名位,而是擁有「真愛」──無論是愛情、友情還是親情──才是大大增加「人生繁盛」(prosperous life)機率的關鍵。 一個人擁有的「真愛」與親密關係,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應對機制。面對生命中難免的意外與挫折,活在愛中之人,容易選擇拿自己開個玩笑、和朋友一塊運動宣洩、接受相愛之人的撫慰或鼓勵等,迅速恢復健康振奮的良性循環;反之,缺愛之人,遭遇挫折時得不到援手,需要獨自承受,習慣採用消極的處理方式,而進入惡性循環。一個人如果年幼時受到關愛,那麼往後的人生將更容易充滿愛,同時,這個人的處事方式更能夠讓別人想要親近,也就更容易在其他方面獲得成功。如果一個孩子在家沒有學會最

基本的愛和信任,這個孩子日後的魄力、主動性和自主性都會受到限制。儘管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地擁有美好童年,但好消息是,積極的影響比消極的影響更重要。不論你今年幾歲、置身何地,都有機會在愛裡獲得重生。 可是「真愛」如何擁有?究竟需要內建創造還是外向尋找,也許因學校不考,大家不比,或是沒有簡單公式可循,所以如何擁有更多的愛,鮮少被慎重其事地放進日常的菜單裏。 我們不覺得需要學習甚至會習慣性忽略怎麼吃健康、怎麼動精神、怎麼睡安穩,還有,怎麼用情才會幸福,這些似乎只有弱者、病者、老者或說歷經創痛者,因幡然悔悟才用心關注。 於是,在一百種生活中,我們通常任性地選擇自己想過的。 在情愛的路上,任憑自己跟著感

覺走。 感覺對了就愛上了,就朝思暮想、無法自拔了。 完全不在乎「所謂伊人」,那帶來強烈共鳴感覺的笑容、言語或動作,其實只是一片落葉剛巧輕拂過你春日裏微醺的容顏與蕩漾的心湖。

台灣「獨立音樂」的「反叛」形象與社會屬性初探

為了解決兄弟你說 吉他譜的問題,作者陳昇澤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以社會結構的歷史變化作為視角,對台灣「獨立音樂」的「反叛」形象與社會屬性,進行一個初探性的研究。  本文主要的問題意識為:「獨立音樂」場域中,不同的群體大致形成的那些「反叛」形象,即反政府、反大眾化市場、反中產階級價值觀與生活、反剝削、「反資本主義」等「反叛」形象,究竟是什麼社會條件下的產物?換言之,它們與社會結構的歷史變化之間,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  研究主要環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分析。生產面:社會結構與音樂形態的歷史變化,政治化、商業化與象徵符號反叛的爭論,「獨立」音樂的形成。消費面:不同曲風對於聽眾的意義,曲風與聽眾之間的對反關係與共通點,不同聽眾對於「獨立音樂」與「反資本主

義」之間有無關聯的看法。  同時,本文也透過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家庭背景、學校教育、工作環境等社會經驗,嘗試探討經濟資本、文化資本以及勞動條件,對於不同社會行動者的影響與限制,進而闡釋社會客觀條件的重要性。  研究結論:「獨立音樂」的形態隨著社會結構變化而變化。文化小布爾喬亞與經濟小資產階級之間,特別是在反大企業的市場壟斷、反大型組織的官僚主義作風,並強調自主空間方面,形成了同質共構的關係。  今日許多所謂「反叛」或將此連上「反資本主義」的表述,主要是上述兩者與資產階級之間的鬥爭,而不是基層員工與高層老闆之間的鬥爭。於是,音樂人的政治表態,也延續小資產階級的路線:反政府並請求政府補助,而不是直接找

資本家抗議。  小資小布與資產階級的對反,有其歷史社會淵源。資產階級方面,由於政治、省籍、語言、產業結構因素,使得他們始終缺乏文化投資靈敏度,因而幾乎不太進行投資。小資小布方面,起初由於服務業轉向、社會富裕而能夠投入音樂,並由於家庭、學校、政治高壓統治,而在曲風上偏向重搖滾。接著,由於高等教育的擴張,學校、政治管制的消退,使得他們集中反對中產階級、布爾喬亞的唯錢是問。曲風上,則是逐漸轉向了「台北憂鬱三搖」。同時,青年創業潮的出現,也連帶著「獨立」音樂的形成,並呼應了他們的主張:做自己喜歡的事。商業化、象徵符號反叛、資本主義收編與否的爭論,也是這個社會條件下的產物。  最後,由於貧富差距拉大,大

企業日漸擴張,壓縮了小企業的空間,因此,小資小布在這種雙重「無產化」之下產生各種焦慮,從而傾向在政治與文化上,表現出某種「反資本主義」與反政府的姿態。  聽眾方面,根據曲風的輕與重,形成了對反關係。不同曲風對於聽眾,各自具有情緒宣洩、抒發、療癒等不同意義。同時,他們也有共通點,即對於獨特感的追尋。英搖、小清新民謠的文青樂迷,往往會透過消費各種「小的」、「手作/手工」、「獨特」、「獨立」字號的產品,或強調某種語焉不詳的「實踐」以及對於社會或文藝「弱勢」的關懷,來標榜自己的「反叛」姿態或「反資本主義」。  然而,關於「獨立音樂」與「反資本主義」之間有無關聯,不同的聽眾根據各自的社會經驗,也大致可略

分為三種不同的看法。品味觀點者大抵認為,藝術品味方面的獨特感,即是「反資本主義」。中間觀點者大致認為,「獨立音樂」有時發出對社會的不滿,因此與「反資本主義」相關。勞動條件觀點者則大致認為,「反資本主義」與「獨立音樂」無直接相關,而是應該要牽涉到勞動條件的問題。  最後,本文也透過幾個不同案例的比較,指出階級仍然存在,同時說明家庭背景、學校教育、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勞動環境等社會條件,對於不同群體的文化實踐與偏好,具有重要且關鍵的影響。  總體來說,「獨立音樂」及其「創業神話」與「勵志偶像之形塑」,或可視為文藝版本的攤販、自營業者、個體戶,或「黑手變頭家」於文化場域中的再復返:「新手變專家/頭家

」。它所反映的主要是小資小布為了反對大型企業(=官僚主義=規訓奴役=唯錢是問=單一同質=資本主義),避免異化與「無產化」,而創立出來的文化避難所。同時,再加上大規模、群眾性的勞工運動,直至今日,始終沒能佔據一個顯著的位置。於是,今日所謂「反資本主義」的政治與文化,多是由小資小布的路線主導。因此,音樂的生產方面,也較少持續再生產與勞工相關的群體,消費方面,也較少有聽眾會將某個樂團詮釋為勞動階級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