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民主政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何謂民主政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兆群寫的 美國歷史與族群文化散論 和《朝日新聞》「混沌的深淵」採訪組的 民主是最好的制度嗎?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國式民主」是民主嗎? 中共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評析也說明:更甚者,西方的民主政治在運作的過程中,其權力始終掌握 ... 但何謂. 「中國共產黨團結的帶領」?如果中共幹部或領導做出有違人民利益的事. 情,或是官員的政績表現太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文津 和暖暖書屋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劉滄龍所指導 張珮蓉的 殷海光與徐復觀政治思想論爭 (2019),提出何謂民主政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殷海光、徐復觀、傳統文化、自由、民主政治。

最後網站【整理】民主原則定義則補充:民主的原則Principles of Democracy - 概述:何謂民主? ... 民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何謂民主政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美國歷史與族群文化散論

為了解決何謂民主政治的問題,作者黃兆群 這樣論述:

  這是一部側重美國歷史與文化研究的學術新作。所論內容,盡管頭緒駁雜,卻精彩紛呈,令人讀後,如同在幽暗的深谷裡,聽到了足音,看到了光明。 作者簡介 黃兆群   山東省萊州市人。1979年,入大學學習歷史專業,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曾任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政策研究室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1994年以來,任魯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先後出訪過世界上40多個國家。主要學術領域是美國、韓國和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出版的重要著作包括:《美國的民族與民族政策》、《紛然雜陳的美國社會》、《熔爐下的火焰》、《美國的民族種族和同性戀》、《韓國六大總統》、《美國人民創業史》、《新編

美國宗教史》等。曾任中國美國史研究會第六、第七屆理事和中國朝鮮史研究會第七屆理事。同時,是中國文化學術網站「群英網」的獨立創辦人和主要撰稿人。 卷前絮語 01 第一講 談美國的民主與民主政治 1 第二講 美國第一個草根總統:安德魯‧杰克遜 33 第三講 林肯和林肯之後的美國 91 第四講 現代化與美國的民族一體化 113 第五講 美國少數族群的文化適應 163   卷前絮語   自1979年上大學算起,到今年,也就是2019年,我涉足歷史文化研究,算來有40個年頭了。雖然若干年間,文史哲商,皆有涉獵,但感覺有些心得的,還是美國史、韓國史和中國近現代史。   本書的

題名,寫作《美國歷史與族群文化散論》。既然謂之散論,當然就不是單純談一個話題,而是若干個話題,有點東扯西拉的味兒。不過,還好,都是圍繞著相關主題展開的,有鑒於先前我已經發表過一些專門性的針對美國的研究成果,比如:《美國的民族與民族政策》、《紛然雜陳的美國社會》、《美國的民族、種族和同性戀》、《美國人民創業史》、《新編美國宗教史》,等等,所以,這部書稿在交付出版之前,感覺將書名定性為散論更為合適,意在彌補以往論著的諸多不足。   坦而言之,本書的好多內容,都是經年累月我和學生們漫談的話題,依靠的是既往的歷史知識積累和後天層層疊加的感悟。先哲老子曾曰:「其心不以為然者天門弗開矣」,古往今來,留心

、留意、留神,是我們研究學術問題的圭臬所在。搞美國歷史研究或者中外歷史研究的方家肯定明白我所言語的話語背景,即使新生的歷史愛好者,想來也不難讀懂我所講述的要義。拙著出版的立意,只是希望留點學術熒光,裨助後人推陳出新。   承蒙文津出版社的一貫厚愛啊,把我清風明月下的一己之見刊布於世。噫吁嘻,幸甚,幸甚,幸甚! 黃兆群 寫於山東煙臺/2019 第一講 談美國的民主與民主政治 學習世界近現代歷史,我們經常會遇到資產階級民主、民主政治、民主革命之類的政治術語。何謂民主?何謂民主政治?人們往往沒有比較清晰的概念。這裡談談我的認識。 民主(英文寫作democracy),顧名思義,意指主權在民或者人

民主權,強調的是一種根本原則和宗旨。民主政治(也稱共和政治),則是為實現主權在民的原則和宗旨而確立起來的一套政治體系,具有可操作性。民主與民主政治,互為表裡,密不可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必須強調的是,二者只有而且必須和公民的人權(human rights)、自由(freedom)相互依託,才有真實的意義。 民主政治,或者說現代資產階級「民主國家」的民主政治,舉英、美的例子,其構成要素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公民權利的憲法與法律的認定和普遍的公民選舉權(universal suffrage)。 公民權利,簡稱「民權」。公民選舉權,是一個公民的參政和議政的權利。它是公民權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主

政治的基礎。 英國的公民權利至少包含三類權利:(1)民權,即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civil rights,包括與個人自由相關的一些基本權利,如人身自由、言論自由、信仰自由、擁有財產的自由、簽約自由以及要求(司法程序)公正的自由等;(2)政治權,即公民參與國家和社會政治權力的運作的權利,具體說,也就是選舉權;(3)社會權利,即公民享有國家提供的經濟保障、教育、基本的生活和文明條件等的權利。這三種權利,在英國近代歷史上的發展秩序和速度並不同步,先後經歷了三個世紀,18世紀英國公民權利的主要內容是爭取和普及民權,19世紀是擴展政治權利,到了20世紀,社會權利成為公民權利的重要內容。

何謂民主政治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2015867901900201 就有機會抽《牛津通識:柏拉圖》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7.23 - 2021.8.6
👍感謝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 提供5本贈書
-
牛津通識書籍優惠購:https://activity.sanmin.com.tw/promotions/oxford/0626/index
-
►本集語錄:
「愛是神聖的瘋狂。愛的瘋狂是神給人們的最大幸福。」- 《費德羅篇》245c
「民主政治雍容地把我們的美好念頭踐踏在腳底下。它不顧及政治家的學問,也不尊重任何為人民友好的人。專制起源自民主政治。」-《理想國》558b,562b
-
►本集關鍵字: 理型論 | 對立論証法 | 共相問題 | 古希臘少年愛 | 蘇格拉底 | 理想國 |靈魂三分說 | 哲學家皇帝 | 咒術迴戰 | 創世紀 | 牛頓| Max Tegmark | Roger Penrose | 存在主義
-
►本集推薦書目:
Julia Annas《【牛津通識】柏拉圖》
柏拉圖《論愛論美》
柏拉圖《理想國》
柏拉圖《泰鄂提得斯》

殷海光與徐復觀政治思想論爭

為了解決何謂民主政治的問題,作者張珮蓉 這樣論述:

本文題為「殷海光與徐復觀政治思想論爭」,主要以殷海光與徐復觀在1954年和1957、1958年間,於《自由中國》與《民主評論》上所進行的隔空筆戰為研究對象。據此,本文分為五個章節,除第一章緒論與第五章結論外,其中第二到四章,是本文的主要論述內容。本文在第二章先闡述1957、1958年間,殷海光與徐復觀源於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立場不同所進行的論爭過程,也分述他們二人如何看待「傳統」,如何衡量「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本文認為他們二人對「傳統」的不同看待方式,決定他們二人面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程度,同時,也影響他們二人對於「自由」、「民主政治」的思考方式。因此,本文在第三章中接著回顧1954

年間,殷海光和徐復觀源於對「自由」的不同看法所展開的另一場論爭,文中主要就他們二人對於「政治自由」和「道德自由」、「個人自由」和「國家自由」的不同立場進行梳理。本文認為,由於他們二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信任程度不同,因此殷海光能夠只就「政治自由」和「個人自由」作出清晰直接的描述,但徐復觀卻更看重「道德自由」與「國家自由」所能提供的內在聯繫與群體力量,縱然這部分他們有不同主張,但都同樣希望「自由」的價值,能被更好的落實在現實生活中,而這點也表現在他們對於施行「民主政治」的態度上。本文在第四章中,就呈現出殷海光與徐復觀在不同的立場基礎上,如何思考「民主政治」,並認可「民主政治」的價值,此外,也提供

他們二人對於「民主政治」問題的回應,從而確立他們對於「民主政治」理念的肯定與期盼。本文從這兩場筆戰中,呈現出殷海光與徐復觀對於「自由」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思考方式,並在這樣的基礎上,提及他們對於「民主政治」的思索與期盼,總結來說,本文認為他們確實存在某部分的相異思考模式,但仍有相似的目的存在,並且就本文觀察,殷海光的思考邏輯往往比較有助於眼前現況,但徐復觀的思考層面也較為廣泛,看來其實更有益於未來存續,若能讓他們二人擁有一場更心平氣和的交流,於社會應該更有助益。此外,本文也在正文之後,藉由這些討論,於附錄中帶入與今日臺灣相關的社會政治議題,並對幾個議題作出一點個人回應,以期本研究最後能給予

臺灣社會一些微薄的回饋。

民主是最好的制度嗎?

為了解決何謂民主政治的問題,作者《朝日新聞》「混沌的深淵」採訪組 這樣論述:

民主政治全球大蒐奇   日本《朝日新聞》   以約四十人的團隊,一年多的時間   走訪全球約三十的國家和地區   探討約四十個民主政治實踐案例   ‧日本:市長否決補助移除蜂巢,因為會排擠預算!   ‧法國:核能等同「一國自立」,不容民主討論?   ‧匈牙利:為保護未成年國民,給母親兩張選票?   ‧加拿大:沒住過也沒去過選區,卻仍然當選!   ‧不丹:為節制民眾消費,大幅提高稅金以壓制物欲?   ‧冰島:銀行破產,公民投票拒絕償還外國人的存款!   ‧韓國:想贏選舉?先學會用臉書跟推特!   ‧日本:連續十五回的村長選舉皆為無投票當選,這還是民主嗎?   ‧美國:只要影響潛意識就能

左右選票,神經行銷學主導你的選擇!   ‧瑞典:將遺產稅、贈與稅及財富税全部廢除,才能維持國家競爭力?   ‧日本:推行新政策卻於下台後被判決須賠償,還會有主張改革的政治家嗎?   ‧匈牙利:降低稅率就能讓隱瞞實際所得不惜違法的人減少?   ‧宏都拉斯:為吸引外國企業,打造一個不受司法權管轄的「新市鎮」?   討厭支持貪婪財閥的政府嗎?   那可都是人民自己選出來的!   自由市場最棒?   它可是政治背後毫無道德廉恥的幕後黑手!   民主為當前世界主流價值,   為何卻讓各國人民吃盡苦頭?   何謂民主政治?人們對於民主政治的認識又有幾種面向?對於民主的定義與想像是什麼?是否是教科書

上單薄的敘述,又或是過於空泛、崇拜光明的脆弱幻想?   民間社會運動,無非是民眾站出來反擊人民自己選出的政府;既然是人民經由投票選舉、理應建立在民意之上被選出的政府團隊,為何會背離民意?民意對選舉能產生什麼作用?選舉的弊病與民意的流動與複雜性又會將民主與國家未來、個人未來帶向何處?   本書以民主政治之深度討論為主旨,從民主政治、選舉、國債、市場、稅金至民意,多方面探討民主政治的背後陰影處有何缺陷與需要改善之處。   本書序章以日本偶像團體AKB48總選舉為開頭,舉例說明選舉對於民主的意義何在;在團員人數眾多的AKB48中,誰最有資格站在中央顯眼位置?不論製作人指示誰站在中央,都難以令團

員心服,然而利用總選舉的方式讓粉絲決定第一名,反而產生了所謂多數決後的「正統性」,意喻擁有眾多國民的民主國家,人民同樣使用選舉這樣的多數決方式來使國家領導者擁有正統性,並讓所有人民認同。   然而選舉與民意對於民主與國家發展是否有益?如何有益?它的可信有效度無法測量,也無法控制選舉的價值高低,導致部分案例無法貫徹民主政治之價值,例如日本大分縣姬島村的村長選舉,五十年來無人投票,宛若世襲,民主選舉的價值蕩然無存。但是從另一面向看,選擇不投票、不關心由何人領導的民意也是種民意。為了贏得選舉而討好民意的政治,又真的對人民有利嗎?   在其他全球案例中,也清楚顯示所謂民意與民主指向可以被「操弄」,

被金錢操弄、被輿論操弄、被環境操弄或被人性種種操弄。民主的不穩定與可操作、同時卻又千變萬化的性質,讓學者、政治人物與民眾心中對於民主政治的定義與想像化為美好的理想與殘酷的現實,形成心中二元對立的矛盾狀況。   本書訪問全球著名人物、採訪近年曾經沸騰的各種事件,例如佔領華爾街、歐債危機、韓國大選的新時代社群策略、加拿大國會大選變天等,以紀實案例呈現當代世人擁護的民主政治的真實面貌,以及民主政治之下的各種怪奇現象。 本書特色   1.    援引之案例豐富有趣,又具有特殊性!   充滿話題性的全球案例,每個都是真實發生在全球各地的轟動事件。例如佔領華爾街運動。   2.    具備思考之互

動性概念。   每一大章節都有一主要問題,例如「選舉結果就是民意嗎」,這些問題為撰文者特地設計給讀者思考的題目,甚至期望能成為讀者彼此聚集討論時所使用的主題教材,問題後的章節內容則能作為讀者思考的素材,提供更深入的相關論述;簡單而論,本書具備一定的思考互動性,能刺激讀者獨力思考,同時也提供讀者間相當多的討論空間。   3.    話題性與深刻的紀實感!   此書原新聞專欄「混沌的深淵」自連載開始便引起話題,探討主題深刻又貼近常見之國家議題與政經議題,尤其本書多選用國際近年著名事件,例如佔領華爾街運動,能使讀者感受到理解本書議題的重要性。   4.    輔助圖表、名詞註釋、結論彙整與問題誘

導皆為學習利器。   喜愛政經書籍的讀者皆渴望從中獲得知識與資訊,閱讀政經書籍本身就是種學習行為,本書多配合議論主題提供圖表與註釋,能輔助讀者瞭解並吸收書中內容所提供之知識與資訊;每一大章節後的結論整理有助於讀者複習章節議題,又於結論最後提供下一問題之導引,使每個大議題間不出現斷層。 名人推薦   南方朔‧評論家   蔡東杰‧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專文評析   王力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   王業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林濁水‧政治評論家   周偉航‧人渣文本‧評論家   胡忠信‧政治評論家   洪仁進‧師大附中校長   徐建國‧建國

中學校長   張添唐‧台南一中校長   張鐵志‧政治評論家   鈕則勳‧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   蔡英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劉寶傑‧節目主持人   鄭有傑‧導演   廖義銘‧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   共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