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港漁會產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伸港漁會產品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姚瑞中,失落社會檔案室寫的 海市蜃樓I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系 翟治平所指導 郭玟宏的 地方農會之視覺品牌對消費者認知之探討 (2020),提出伸港漁會產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地方農會、視覺品牌、圖像學、消費者認知行為、喜好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農業企業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林幸助、曾偉君所指導 施能超的 彰化福寶濕地保育及明智利用規劃 (2018),提出因為有 福寶漁業資源保育區、濕地保育、明智利用的重點而找出了 伸港漁會產品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伸港漁會產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市蜃樓III: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

為了解決伸港漁會產品的問題,作者姚瑞中,失落社會檔案室 這樣論述:

  「蚊子館」的蔓延遠遠超乎想像,   本書指出我們不願面對的崩壞現狀!   我們居住的這片土地,存在許多因錯誤政策形成的閒置公共設施,政府多半不願公開這些俗稱為「蚊子館」的資訊。在姚瑞中老師的號召下,一群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生們,將自己置於社會觀察者的角色,領我們直視那些開發主義思維下的失敗產物。他們返回家鄉,透過攝影與文字逐一紀錄,從2010年至今已踏查超過300件案例,本書收錄的是最新的100件。   「海市蜃樓」計畫目的不在於激烈批判,而是留存社會變遷的樣貌,盼能形成一個公開討論的切入點。尤其當土地議題持續造成衝突的當下,我們更應該回過頭來,看看這些過往願景幻滅後的

現實場景。 本書特色   此為「海市蜃樓計畫」之第三部,印刷與包裝的規格都較前兩部提升許多,除了百件近期的閒置空間圖鑒之外,也完整收錄與閒置公共設施有關的政府公文與建物清冊,資料十分完整。 名人推薦   【藝評人、現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班】王聖閎、【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兼系主任】阮慶岳、【作家、鄉公所秘書】吳音寧、【雲林縣林中 國小教師、濁水溪口的囝仔】林文璨、【文字與影像工作者】施云、【藝術工作者、台南藝術大學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高俊宏、【北藝大新媒系兼任副教授】郭昭蘭、【藝評人、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張晴文、【上海復旦大學教授】顧錚 聯合專文推

薦!(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這些藝術的抵抗行動是頑強的。面對政治,它或許無力;但這個無力的位置正是藝術還仍有可能顛覆什麼的保證。真正的魔法不在宏偉的建設,而是今天這個環 顧四周到處都有龐大公共建設的年代,人們在母土之上撞見下一刻即將流離失所的自己時,藝術還能如何成為擦亮某種理想光景,頑強的,最後一支火柴棒。──張晴文

地方農會之視覺品牌對消費者認知之探討

為了解決伸港漁會產品的問題,作者郭玟宏 這樣論述:

在臺灣,許多農特產品都會透過地方農會管道在市場上進行販售,農特產品對 於現今人民生活及社會經濟生態密不可分,經過時間的更迭與社會型態轉變之下, 如今消費者追求的不只是農特產品上美味及新鮮,更希望能透過農特產品牌感受到地方文化之間的強烈連結,讓消費者能與農特產品產生地方達成共鳴,因此地方農會的視覺品牌如何藉由地方文化來連接產品的關係顯得極為重要。有鑒於此,本研究以行政院農委會發行的臺灣精品農情好禮手冊,取樣 2017~2021 年原鄉美食系列產品中的視覺品牌共 42 件作為研究樣本,希望藉由其視覺品牌設計之探討分析,將研究樣本與設計元素透過 KJ 法專家小組進行歸納,建立能符合消費者喜好的地方

農會視覺品牌設計方法論。本研究藉由企業識別系統與圖像學理論,並透過文獻分析法去歸納視覺品牌設計方法,請專家小組以 KJ 法將樣本區分地方視覺品牌設計二層次與類目分類, 共得出理念內容層(抽象型、圖文型)視覺圖像層(自然圖像型、幾何圖像型),並進一步進行問卷調查法分析觀察消費者對於地方視覺品牌認知及喜好度。研究結果顯示:(1)透過問卷分析發現:42 件樣本中僅有 20 件(47.6%)視覺品牌與地方連結。其中則以「自然圖像型」此形式比例最高佔 66.6%;(2)以 KJ 法進行 專家小組地方視覺品牌之設計分類樣本中理念內容層(59%)與視覺圖像層(41 %),其中又以理念內容層內的圖文型 27

件樣本數為最高;(3)依據上述調查中發現,本研究樣本以圖文型(54%)佔大多數,但透過問卷調查得出以自然圖像型最 為消費者喜好,藉由消費者之喜好度能提升對於地方農會視覺品牌之文化的認知與共鳴,並增加購買意願。因此,藉由研究結果建議地方農會設計視覺品牌時以自然圖像型作為參考依據,並可以提供想將地方文化產業建立視覺品牌設計者,或相關研究者作為新的發展與基礎。

彰化福寶濕地保育及明智利用規劃

為了解決伸港漁會產品的問題,作者施能超 這樣論述:

摘 要1979年經濟部工業局選定彰化海埔地開發為台灣第一個工業區,總開發範圍3,643公頃。造成整個彰化縣伸港、線西鄉大部份及鹿港鎮全部的潮間帶消失不見,使原有的潮間帶養殖及雜漁業等漁業型態被迫失業或轉業,只剩伸港及福興鄉福寶潮間帶漁民繼續從事牡蠣養殖。2017年由於彰化福寶潮間帶養殖牡蠣漁民及福寶村長,建議彰化區漁會依據漁業署核發彰化縣專用漁業權執照,提供福寶潮間帶部份區域,讓社會大眾至福寶體驗休閒漁業。為避免潮間帶養殖漁民紛爭及結合潮間帶、地方產業文化和生態之美,透過生態旅遊方式,為福寶村開創經濟利益,始構想於彰化福寶潮間帶規劃新增螻蛄蝦繁殖保育區,但調查後不具設立價值。本研究依據台灣濕

地學會2018年現地調查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潮間帶濕地底棲動物分布及豐度、底質特性、水質;據此於福寶潮間帶規劃濕地保育及明智利用,設置「福寶漁業資源保育區」範圍約48公頃,訂定功能分區與管理目標,再配合文獻探討及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以SPSS進行敘述性統計之描述性統計量之平均數及標準差,分析問卷各題項分數的高低程度,做為後續推論統計分析的基礎;藉由重要度-表現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簡稱IPA)產生二維的策略矩陣圖,分析福寶區漁民對設置「福寶漁業資源保育區」與重要性(認知生態保育)及參與度(明智利用)二個不同構面之間的關聯性。透過問卷調查由彰化區漁會

提供福寶地區自2015年至2016年即申請淺海養殖入漁之牡蠣養殖漁民,每戶面積0.1公頃以上共110位。調查時間於2019年2月間逐戶拜訪,共完成92份有效問卷。依重要性(認知生態保育) 及參與度(明智利用) IPA分析圖,驗證本研究假設:「福寶漁業資源保育區」與「重要性」(認知生態保育) 及「參與度」(明智利用)有顯著相關。漁民都期望利用「福寶漁業資源保育區」設置,結合蚵車帶動地方經濟及銷售在地農漁牧產品,為當地人創造經濟收益。並提供新成立「福寶潮間帶漁民共同管理委員會」,作為「福寶漁業資源保育區」長期發展且符合公眾利益之綜合管理模式之調整及修正參考。本研究建議利用福寶潮間帶所規劃之生態養殖

區,做為未來經濟貝類種源庫,從中找尋替代新興養殖貝種,或可解決養殖漁民目前面臨困境及增加養殖利潤。以福寶潮間帶的牡蠣及文蛤等貝類養殖的歷史背景與優勢,發展相關的生態旅遊產業,推廣貝類為主的生態旅遊活動。結合福寶生態園區營造之水鳥棲地、賞鳥活動,及福寶酪農專業區,規劃與整合相關遊程,訓練解說志工,進行實際的生態旅遊操作。帶動社區繁榮、活化漁村經濟,培育海洋教育人才,深化國人海洋意識,讓漁業資源永續、福寶漁村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