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石 花盆 長花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仿石 花盆 長花槽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金華寫的 維揚明式傢俱(續編) 和龔元之的 古裝穿搭研究室:超乎你想像的中國服飾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紫禁城 和時報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視覺設計學系 姚村雄所指導 劉蕙儀的 臺灣南部物產展售中心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分析 (2017),提出仿石 花盆 長花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地方特色、物產展售、視覺設計、圖像元素。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仿石 花盆 長花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維揚明式傢俱(續編)

為了解決仿石 花盆 長花槽的問題,作者張金華 這樣論述:

關於明清傢俱製作,近代較早提及揚州工匠的,據我所知為中國傢俱研究先驅楊耀先生。1948年出版的《北京大學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中,收入他所撰寫的《我國民間的傢俱藝術》,指出“凡明代優良的傢俱,多屬‘蘇作’……再以工匠的產地來講,‘蘇作’的多為揚州匠人”。   楊耀先生雖未全面展開論述,但此結論的形成,應該基於當時的民間調研。從另一角度分析,我國的傳統木工技藝,大多通過師徒相承、口傳心授而來,出於行業競爭的現實,基本處於秘而不宣的保守狀態,木工勞動力的輸送,往往從較為貧困的地區流向較為發達的城市,這種實際狀態也頗能印證楊耀先生的推測。優秀的明式傢俱,樣式一般可延續數百年無顯著變化,它們大多為無名工

匠創造,其規制和技藝,恒定地反映了地區性的集體文化意識,從屬於特定的區域傳統和年代風貌。    以楊耀先生為代表的觀點,影影綽綽地提示了中國古典傢俱地欄位型別研究的一個方向,雖然部分古傢俱學者也有同感,但相關的系統性整理和研究卻寥若晨星,目前筆者僅見2000年初臺灣洪光明先生發表的《柞榛木傢俱——中國非主流木材的研究》,文中探討柞榛木傢俱形成的多種原因,總結其風格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明早期蘇州風格,儘管還嘗試一些個性化的改變,但變化甚微,故把其歸類到流行於蘇北的子域風格。該觀點雖有偏頗,但畢竟觸碰到了無法回避的原生態問題,作為蘇北地域風格的初步探討,仍具有一定的意義。    柞榛木即柘木。柘木材

質堅韌,為制器良材。柘木非常早記載於《詩經》“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糜其柘。”《考工記》“弓人”載:“凡取幹之道七:柘為上,檍次之,糜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荊次之,竹為下。”認為柘木為弓箭幹材的好材料。漢劉向《說苑》“權謀”:“日之役者,有執柘杵而上視者,意其是邪。”柘木可做柘杵。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桑柘”:“欲作鞍橋者,生枝長三尺許,以繩系旁枝,木橛釘著地中,令曲如橋。十年之後,便是渾成柘橋。”柘木可制天然鞍橋。南朝梁何遜《擬輕薄篇》:“柘彈隋珠丸,白馬黃金飾。”以柘木做彈弓。    柘木作為傢俱用材,文獻中始見於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三“支諾皋下”:“又王相內齋有禪床,

柘材絲繩,工極精巧。”可見唐代就有柘木傢俱的生產和使用。    柘木木蕊為黃色,可提取赤黃色染料,故蘇北地區亦有“柘黃”之稱,近隋唐以來帝王服色。唐王建《宮詞》有“開著五門遙北望,柘黃新帕禦床高”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柘”也提到“其木染黃赤色,謂之柘黃,天子所服”。不過作為傢俱用材,有的柘木顏色過豔,令人生厭,於是明人張岱在《夜航船》“物理部·器用”中介紹柘木變烏之法:“柘木以酒醋調礦灰塗之,一宿則作間道烏木。”礦灰為煆燒過的石灰石,即生石灰,經水溶解後成為消石灰,也稱熟石灰,此法證實明人早已掌握為柞榛木快速作色的技術,不必通過長期自然氧化的單一方式取得。 凳類 1

黃花梨有束腰十字羅鍋棖四足圓凳 2 櫸木有束腰旋渦棖五足圓凳 3 柞榛木有束腰三彎腿六方凳 4 柞榛木無束腰直棖方凳 5 黃花梨四面平羅鍋棖馬蹄足長方凳 6 柞榛木小交杌 椅類 7 黃花梨燈掛椅 8 柞榛木燈掛椅 9 柞榛木燈掛椅 10 柞榛木燈掛椅 11 黃花梨燈掛椅 12 硬木方材玫瑰椅 13 黃花梨玫瑰椅 14 柞榛木不出頭圈椅(一對) 15 黃花梨不出頭圈椅 16 黃花梨南官帽(一對) 17 柞榛木南官帽椅 18 黃花梨八棱材南官帽椅(殘) 19 柞榛木南官帽椅 20 柞榛木四出頭官帽椅(一對) 21 黃花梨攢靠背四出頭官帽椅(一對) 22 柞榛木一統碑式小交椅 23 黃花梨活靠背

躺椅 24 柞榛木活靠背躺椅 桌案幾類 25 黃花梨無束腰方桌 26 黃花梨無束腰裹腿棖方桌 27 黃花梨有束腰展腿式折疊方桌 28 黃花梨無束腰羅鍋棖翹頭桌 29 柏木無束腰馬蹄足霸王棖條桌 30 黃花梨鑲楠木癭有束腰帶托泥長方香桌 3i 黃花梨鑲楠木癭夾頭榫平頭案 32 黃花梨夾頭榫平頭案 33 黃花梨夾頭榫平頭案 34 黃花梨夾頭榫帶抽屜平頭案 35 黃花梨獨板面夾頭榫翹頭案 36 櫸木獨板面夾頭榫翹頭案 37 黃花梨獨板面夾頭榫帶托泥翹頭案 38 櫸木獨板面夾頭榫帶托泥翹頭案 39 櫸木插肩榫平頭案.168 40 櫸木獨板面插肩榫翹頭案 41 天然木矮幾 42 天然木黑漆撒螺鈿面矮幾

櫃架類 43 柞榛木三層架格 44 黃楊木三層架格 45 黃花梨鑲楠木三抹門圓角櫃 46 櫸木透格門圓角櫃 床榻類 47 黃花梨高束腰馬蹄足榻 48 黃花梨獨板圍子有束腰羅漢床 49 黃花梨鑲大理石有束腰五屏羅漢床 50 櫸木鑲楠木癭四柱架子床 51 黃花梨六柱架子床 52 柏木六柱架子床床座 53 黃花梨六柱架子床 雜件類 54 黃花梨鑲石座屏 55 黑漆鑲石座屏 56 黑漆鑲石座屏 57 黃花梨、柞榛木帶提梁文具箱 58 黃花梨盝頂官皮箱 59 柞榛木馬蹄足帶滾軸腳踏 60 櫸木夾頭榫板足小翹頭案 61 黃花梨夾頭榫小翹頭案 62 黃花梨夾頭榫小翹頭案 63 黑漆台座式小幾 64

黃楊木鑲紫檀台座式小幾 65 盧映之款黑漆台座式小幾 66 王國琛款黑漆台座式小幾 67 盧葵生款黑漆六方形高束腰小幾 68 盧葵生款黑漆菱花形高束腰小幾 69 柞榛木有束腰帶托泥小方幾 70 柞榛木小卷幾 71 黃花梨仿天然木小幾 72 黃花梨花盆架 73 黃花梨六方形瓶座 74 黃花梨折疊式帖架 75 柞榛木折疊式帽架 76 黃花梨筆筒 77 柞桑木海棠式筆筒 78 柞桑木橢圓香盤 79 柞榛木箸瓶 80 柞榛木淨瓶式箸瓶 81 柞榛木圓香盒 82 黃花梨圓香盒 83 柞榛木圓蓋盒 84 黃花梨鑲石圍棋盒(一對) 眾所周知,作為文化遺產的一個整體,傳統傢俱和建築在歷史發展

中唇齒相依。在同一地區、同一時代,傢俱不僅隨建築形式而變化,而且在造型上也借鑒或移植了建築中的一些元素。   反之,從傳統建築的構造中,也可間接反映出不同地域傢俱的特徵和氣質。因此,傢俱與建築之間的相互影響,始終是個有趣的話題。蘇南地區的傳統建築較為纖秀,蘇北地區的相對軒敞,園林學者陳從周先生用“巧糯”來概括蘇南風格,用“健雅”來概括蘇北風格,是比較準確的品評。甚至有學者認為,蘇南、蘇北營造風格的差別,直接原因是歷史上注重吉讖,強調陰陽數理意識的不同,兩地匠師所用的傳統木尺有長短之別,故建築各有風貌。    兩地傢俱風格亦然,如椅具座面的比例,蘇南地區多為長方形,蘇北地區則接近正方形,這一問題

還可進一步系統研究。如建築中的樑柱,蘇北地區通常將梁端截出箍頭榫,插入柱端開設的槽口內,而蘇南地區則在柱端做直榫,插入梁端的榫眼內,這種特徵也直接影響傢俱做法,比如兩地所制架子床的床柱與床頂仰塵框架間不同的結合形式。再如蘇北園林建築中檻窗下的板壁,通常多罩有一層花格欄杆,冬天裝上板壁保溫,夏日可取下板壁以便空氣流動:蘇南地區則採用單層板壁。此種形式也影響了兩地所產架子床及踏步床床圍的做法,形成較為鮮明的地區差異。通過不同區域營造特點的探究,也使我們從這些差異中瞭解民風、習俗、地理環境以及文化傳統層面的規律。    需要強調的是,維揚傢俱生產情況和遺存的揭示,固然打破了長期以來“蘇作”是蘇州地區

生產製造的一統結論,但並不是取而代之的關係,而是對原有系統的進一步細化,是恢復歷史原貌、尊重文化原態的態度。在晚明以來三百多年間,“蘇州系”與“維揚系”兩者既有競爭,又有交融,客觀營造出傢俱史上的江左風流,治傢俱史者不可不辨,我等還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加強和豐富維揚明式傢俱等地域流派的研究。筆者所做工作僅為一個開端,在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做了一些資料的收集與分析,以供更多人的研究,歡迎大家的更正、補充。

臺灣南部物產展售中心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分析

為了解決仿石 花盆 長花槽的問題,作者劉蕙儀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以臺灣南部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六縣市二十五個物產展售中心做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蒐集臺灣南部地方文化資源及展售中心設計之相關文獻,加以分析歸納可供運用之設計元素;同時以田野調查紀錄研究對象(二十五個展售中心)視覺設計資料,分析整理其各別運用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並比對文獻,以發現圖像元素設計模組。本論文研究目的在於1.分析臺灣南部物產展售中心應用之圖像視覺元素,是否傳達臺灣地方特色。2.調查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結合當地文化符碼的呈現手法。3. 根據圖像元素應用之調查結果,對於物產展售中心的設計方向提供建議,做為政府及民間推廣旅遊及行銷物產的參考。在

色彩應用方面,研究結果發現展售中心大部分使用暖色系在室內佈置營造溫暖美味的氛圍。在圖像元素運用上,發現所有展售中心都運用「物產」、「景觀環境資源」、「文化歷史」、「設備及質感」做為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時光廊道是「文化歷史」最常運用之手法,呈現品牌發展歷史及物產文化變遷;許多觀光工廠外觀形式和材質受限,通常以「色彩氛圍」與「景觀環境資源」元素搭配,做為吸引目光的方式;室內佈置最常應用「設備及質感」元素,展示文物、機具、灶台、廚房、鐵馬等仿舊設施和環境,也有結合「色彩與氛圍」元素以彩繪方式呈現;「文化歷史」的「信仰人文」元素,日本神社、聖觀音像、聖母瑪利亞等通常有其歷史故事,而被留在該場域,受到當

地民眾認同;「習俗及工藝」元素方面,只有少數利用老屋做為展售中心,而保留有繪畫、雕刻、刺繡或印染等早期美術工藝物品,新建之展售中心,則大量運用近代流行的3D彩繪和光面貼圖在彩繪牆和解說牆,臺灣風土民俗與習慣等非實質元素較少被運用為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研究發現以立體創新手法呈現農漁村地方意象或仿古文化,是新穎有趣的展示趨勢,能彰顯臺灣物產之美,而結合觀光遊程的物產展售中心確實較能體現地方文化特色,因而驗證臺灣南部物產展售中心其視覺設計之圖像元素,確實致力於傳達臺灣地方特色;本研究除了整理「臺灣南部物產展售中心視覺設計」最常被運用的圖像元素,尋找其他可運用的設計範疇,及哪些有價值的元素被遺漏,做為

個人及相關單位、設計師未來發想或既有展售中心改善之依據,無論對政府或民間推廣地方物產,建置展售中心(永久性或臨時性皆可)有所幫助,期望對改善農民生活,促進臺灣經濟發展,縮短城鄉差距、文化傳承,能略盡棉薄之力。

古裝穿搭研究室:超乎你想像的中國服飾史

為了解決仿石 花盆 長花槽的問題,作者龔元之 這樣論述:

一場史上最流行的古裝PARTY,歡迎你參加!     .引領潮流的周代服飾   .和電視劇上不一樣的秦漢衣著   .飄逸風格的魏晉南北朝   .超吸睛的唐朝爆乳裝   .看似保守的宋朝穿搭   .文化混搭的明朝衣褲   .低調奢華的清朝禮服   .玲瓏有致的民初旗袍     上述這些時尚經典款,你會選擇哪一「潮」?     皇帝只會穿龍袍?清純學生妹是現代流行?北朝胡風才有男人味?周代時尚影響全世界?古人一定要穿內褲?宋朝就有花卉風……別再把韓服和漢服搞混了,電視劇的服裝不一定是真的。     中國歷時數千年,服飾因歷史、文化、民族、地區、政權、身分等因素不斷演變,本書挑選各朝代的經典款式,展

現出中國歷史上紛繁複雜的服飾演化。     詳盡文化習俗、傳統禮儀、衣飾剪裁、色彩美學、華美漢服、古裝穿搭,時尚潮流,盡收眼底! 作者簡介 龔元之   臺灣大學歷史學士、北京大學歷史碩士、北京大學科學史博士   就讀北大期間因受變換分明的四季美景所誘,愛好出遊賞花,從而引發了對傳統色彩以至傳統服裝的研究和製作興趣   現為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助理教授   推薦序 衣著時尚的鑑往知來 江仲淵 推薦序 古往今來,決戰時尚伸展臺! 螺獅拜恩   第一章 關於古裝的大小事   重衣羅襦上街去,穿越古今的美麗 韓服?漢服?傻傻分不清楚 滿清之過?非也! 一件衣衫的社會意義

  夫子時尚學——古裝劇沒告訴你的事 穿在身上的身分標誌 春秋時代‧外交小劇場   穿對衣服天下太平 平民時尚逆襲宮廷 衣著適當也是種美德   繁複的驕傲,華夏冠冕文化 遠古文明比一比 三百壯士的真面目   千年立體剪裁奧義,中國深衣的祕密 從十二單到深衣 平面剪裁vs.立體剪裁 斜裁的奧妙 實用的低腰線剪裁 內褲之必須   第二章 引領潮流的周代服飾   傲視全球的周朝時尚 跟著周人看世界 位居中土的驕傲 代代傳承的文化認同   東周人的服飾觀--一件衣衫的蝴蝶效應 穿衣與逾矩 偏衣:一場偏心的悲劇 穿出心中的價值觀 墓穴裡的國家音樂廳 土豪的進擊:愛怎麼穿就怎麼穿   第三章 和電視劇不

一樣的秦漢服飾   自由雍容的漢朝時尚--餘光仍看漢家風 誰會自稱「漢人」? 漢匈比美大吐槽 自由的漢朝風範 秦朝服制改良沿用 基本配備:長袍、襦褲、襦裙 充滿想像力的民間時尚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的飄逸美學   魏晉飄逸美學--錦繡堆疊,裾帶飄飄 深衣的退化與轉型 衣帶飄飄扮仙女 媲美秀服的繡镼 文青也是花美男   魏晉美男時尚學,狂放飄逸新帥派! 外「貌」協會的魏晉人 博名作秀,花招百出 熱愛選美的社會風氣 花美男的崛起 文青必備迷幻藥:五石散 藥效造成的病態美 魏晉風流的重要推手   豪邁.勁帥.男人味——北朝胡風男裝 光腳才是禮貌 胡服胡坐好自在 最哈漢的北魏孝文帝 胡漢融合的褲褶服

超方便的蹀躞帶 圓領長袍的全面勝利   第五章 你以為的唐朝爆乳裝   趣談中國假髮,簪金堆玉誇雲髻 華麗髮髻的真相? 西周以來的貴婦配件 簪金綴玉,華麗漢風 下雨不愁的魏晉「假頭」 唐朝義髻盈尺高   唐朝間色裙——貞觀條紋女孩! 從寬條紋到窄條紋 超細條紋,奢華象徵 「加倍奉還」的手工 瘋狂消耗的布邊 布料就是錢! 對比色才是王道   古裝裡的內衣——要性感,也要保暖! 近代歐洲童貞式性感 培養貞靜美德的馬甲 樸實的先秦內衣 前包、後包、高圓領 唐朝豪放女的真相   胡風颯爽稱豪傑--唐朝「紳士西服」 方便到脫不下來的胡服 一眼斷定帥哥身分 哈胡風、哈儒風與哈唐風 玉帶金魚高富帥 黃色成

為皇家色 頂上幞頭比帥氣 冠冕已成old fashion   唐朝仕女的豪放裝扮--露胸披紗,頭頂高髻 露胸披紗,高髻步搖 長裙高束,衣袖緊窄 寬長披帛,好梳高髻 低領半袖,胸型自然呈現 從帷帽遮蔽到露面露髻 女著男裝蔚為風潮 胡風打扮一度流行   與時俱進——大唐盛世女子的前衛妝容 膚色力求潤白如玉 脂粉紅豔厚重 五官不立體才上流 眉似遠山含煙翠 斜紅如血傷痕風 愁眉+瘀紫=血暈妝   中晚唐女裝——輕紗薄透,寬袖奢靡 初唐「細細輕裙全漏影」 中唐「羅薄透凝脂」 男裝「裝束輕鴻意態生」 皇帝禁不了的「寬博怪豔」 貴妃錦袍,富人時有   第六章 聽說很保守的宋朝服飾   清新中小露性感--宋代

女裝的小心機 宋服拘謹滅人欲?可錯了! 喜用黃金、真珠裝綴服飾 抹胸內搭性感更勝唐朝   從南宋黃昇墓一窺宋代女服--宋朝美眉的衣櫃 戲劇服裝有時無關朝代 出土文物再現宋代女裝 復刻南宋黃昇衣著 放大版的嬰兒 「含胸」代表謙遜?!   花兒頭上插,蜂蝶也要迷--宋代花美男完全守則 花吃了那男孩 娘什麼,老子都不老子了! 獄卒也愛一枝花 制霸婚禮的穿搭小撇步 平價時尚也要換季出清 花樣爺爺:蘇東坡、司馬光   從「滿頭行小梳」到「冠寬與肩齊」--唐宋髮飾的「大頭病」 寶鈿數大就是貴 大頭病一發不可收拾 愛美也要「愛」動物 花枝亂顫不輸巴西嘉年華 滿街蝴蝶蜻蜓小鳥兒亂飛   大器與優雅兼備顯瘦的南

宋兩片裙 南宋晚期最流行的裙款--只有兩片 大步流星也不怕走光! 裙緣細長花邊設計「顯腰顯瘦」 裙上細褶考驗儀態   正月穿羅衫,上衣放裙外--宋代飄逸的多層次穿搭 上衣紮裙裡?太土! 職業廚娘衣如貴婦,可不灰頭土臉! 輕、薄、透,愛婿唔驚流鼻水!   絲綿加裹肚的古式發熱衣--宋代女子秋冬禦寒術 抹胸、裹肚、絲綿內衣,就是發熱衣 開襠褲+合襠褲+夾裙,寒流來襲也不怕 內外兼修,保暖又性感飄逸 紙衣、紙裘,禦寒又風騷   大袖霞帔最高--宋代女子禮服的華麗晉級 服裝的級別:禮服>常服>便服 貴婦入門版:大袖+生色領 貴婦升級版:大袖+寫生花邊+霞帔+帔墜   毛皮、靴子與髡髮,北方異國風--遼

代時尚 部落穿皮草,儀典著漢服 左衽夷狄,右衽諸夏 剃髮不分男女,或前後或地中海 契丹時尚,漢人也瘋狂   第七章 文化交融的明朝服飾   服裝裡的文化交融史--華麗的金元服飾,明朝也瘋狂 歐洲,常有「外國人」做國王 元朝,一個「正統」的朝代 女真:婦女著裙撐、金銀做裝飾 蒙古:多彩腰線、裙袍打褶 明代花紋裝飾,出自金元審美   民族主義藏在傳統服飾中--復古,該復哪個朝代的古? 族群意識vs.考古依據 復中國之舊,是誰的「舊」? 服裝反應氣候變化與審美差異   寶鈔不寶,服飾無華--從素服錦衣看明初經濟 衣著簡樸暗藏玄機 右衽始於京城下效 富過三代即知穿戴   百姓愛穿官員華服--「納捐得官

」撼動服裝界! 明初如父輩,「均貧」而儉樸 人人得穿華服,管窺吏治崩壞 為使裙如傘,人人盡穿馬尾裙 衣衫大至膝,髻高如官帽   繡龍織鳳、時世妝束缺一不可——「白銀國度」豔妝炫服 倭寇走私,白銀流入 發現美洲銀礦,爭購東亞商品 官商衣著豪奢,百姓群起效尤 經典禮服不可缺,流行時裝要跟風   模仿士子打扮,追求風雅時尚——明代也有真、假文青! 成衣鞋子市場化,帶動時尚敏銳度 附庸風雅感覺好,百姓總愛裝文青 掌握風雅詮釋權,士人復古求仙氣 寬衣大袖粉色系,男裝女裝無分別   第八章 清朝皇帝不穿龍袍穿什麼? 九五之尊,愛穿低彩度純色暗花袍——清代皇帝低調奢華 皇帝平時不穿明黃色衣服 黃、紅、藍色朝

袍各依不同祭祀場合 皇帝常服比官員還樸素!   男裝女裝傻傻分不清楚——清代宮廷禮服,男女一個樣 旗人須遵守滿洲舊風打扮 女子朝服比男人豪華炫富 男女吉服造型極為相似 以色彩紋飾增加吉服變化   審美漢化,寬鬆剪裁蔚為風潮——打破禮儀規定的晚清流行穿搭 從簡樸合身到華麗寬大 慈禧也熱愛外搭時尚單品 禮服體系出現新式穿搭   第九章 從民國回顧五千年的流行時尚 倒大袖短衫配褲裙——上衫下裙的民初時髦 緊窄剪裁高衣領服裝流行一時 「清純學生妹」素淨打扮爭相仿效 喇叭型七分袖小露性感   從模仿男裝到大秀身材——民初旗袍不「傳統」! 模仿男裝穿長袍 倒大袖短衫外搭及踝長馬甲 開衩內搭襯裙、襯褲、長絲

襪 民初旗袍剪裁胸小、屁股大!   附錄 古裝的剪裁、顏色與正式服飾 不經尺規不成「裁」――漢服的版裁 布料:家庭手工業的產品 由布幅決定的服裝版型 垂直拼接,合身又便利 持中守正的穿衣哲學 輕鬆看懂古代服制   柘黃袍和鬱金裙的時尚——顏色的身分密碼 朱砂貴重,大紅費工 紫服味久,玄青顯白 君愛柘黃,妃喜鬱金 織錦閃色,染藝繽紛   新婚之喜小登科 男著爵弁、女穿褖衣,隆重又夢幻的漢服婚禮 西洋白紗,流行不到二百年 地位愈高,婚禮服飾愈華麗 新娘蓋頭起源於魏晉   從周代深衣到民初褂裙,流行服飾變身正式禮服 民國禮服——藍斜襟配黑長裙最正式 唐代新郎,捨黑爵弁著紅公服 宋代新郎官——愛穿官服

明代新人綠配紅 清代成親,男著滿服,女穿鳳冠霞帔   圖片版權 推薦序 衣著時尚的鑑往知來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創辦人)   衣著時尚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做為人類最古老的發明之一,衣著的歷史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同步開始。服裝最初用意是為了蔽體禦寒,但是自從人類服裝文明走出了唯一實用目的時代後,它的功能就趨於複雜了。   做為一種物質文化,古代中國的服飾形態變化多端,其發展歷程與經濟發展史同步,衣服不僅是一種時尚,還具有精神文化價值。尤其在中國,服裝做為一種精神文化,體現在社會、政治、文學、藝術,乃至於人的人生態度、審美情趣等諸多方面。就

這個意義上講,衣服不是為了防寒避暑而穿上,它所表達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思想的延續。   漢族的民族服裝很有辨識度,春秋戰國時代,漢族的民族服裝基本定型,這就是寬袍大袖的漢式服裝。寬大的衣裳是漢服與其他民族服裝的最大不同,飄飄然的衣袖反映出漢族的生活喜好,吟詩作畫、撫琴下棋、觀月賞花,追求悠閒清淨的安祥生活,不喜歡激烈運動。   不過這種服飾並沒有一直延續,這是中國時尚史有趣的地方,它不像大部分民族,堅守舊有的服裝,保護特定的傳統,衣服容易受到政治局勢的紛擾而有顯著的變化,例如清朝打下中國後,為了同化漢族而強制推行滿族的緊身長袍馬褂,或是因盛唐時期民風開放,異軍突起的「女扮男裝」時尚潮流等。

  概括來說,漢族服飾體現著文化的厚實感;北方民族服飾表現出渾厚質樸的「戰鬥性情」;西北少數民族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西南少數民族則傾向色彩華麗、安逸無憂。民族間的互動,造就了衣冠服飾的多樣性,中華民族的文化可以說是建立在民族的交融。   在所有衣裝史中,我認為最有故事性的當屬推動褲子的普及,我們現在見到男生穿裙子便覺得古怪,或是斷然認定他不正常,然而褲子一開始並不是為了男生專門設計,而是為了打仗,為了「殺人」而設計的!以某方面來說,我們如果要追求真正的文明,或許應該拋棄窄褲西裝,換上「沒有攻擊性」的裙子!   中華民族古代穿著衣裳,上半身著衣,下半身著裳,裳和裙子很像,是一種圍在腰部,

遮蓋下身的不分褲腿的服装,看起來很華麗,但走起路來很不方便,不適合戰火頻傳的中原大地。戰國時期的趙國屢遭北方民族騷擾,武靈王便突發奇想,推行適合騎馬射箭的窄袖緊身「胡服」,讓漢民族衣著從只穿「裙子」,變成也穿「褲子」了。衣著的演進不僅象徵著歷史脈絡的演進,也是中華民族交互融合的見證者。   中華悠悠五千年,每一段時期的服飾都是當朝文化的反應,他們沒有刻意去設計,而是在繼承中發展。做為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服飾伴隨著中華文化的興衰,成為歷史本身的一環。   「歷史從各個層面影響到服飾的變化,同時服飾又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歷史的變遷。」龔元之老師所撰寫的《古裝穿搭研究室》,針對大家感興趣的服飾

議題,以輕鬆而不失嚴謹的筆調,將中國歷史上不同朝代、不同地點、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流行服裝盡數帶出,筆下文字更不時穿插現代用語,讓讀者能更輕鬆的認識古代時尚的真實面貌,絕對是喜歡古裝的年輕讀者們,不容錯過的絕佳力作。   宏觀閱史,鑑往知來,願讀者共勉之。   第一章   關於古裝的大小事 重衣羅襦上街去,穿越古今的美麗 漢服、唐裝、馬褂、旗袍……都是「老叩叩」才穿的玩意兒嗎?近十年來,在中國、臺灣、日本與韓國等地,悄悄興起一股漢服熱,許多對傳統文化充滿熱情的「七○後」和「八○後」年輕人,紛紛將寬袍大袖、襦裙曳地的傳統古服穿上街,讓溫柔寬和的傳統美感成為現代生活中的日常風景。 對現代人來說

,「傳統服飾」是個很籠統的概念。各位若是在年節期間穿件釘了盤扣的大紅鋪棉唐裝出去逛街拜年,應該就已經感覺自己挺有傳統氣息了吧!重視身材的女孩子可能不喜歡厚重的棉襖,而是努力把自己塞進掐細腰身的高叉旗袍裡,抬頭挺胸、用力縮緊小腹,踩著高跟鞋,顫顫巍巍走來,自覺娉婷嬝娜,比起平日更是優雅古典了幾分。 除了唐裝與旗袍,再問傳統服飾還有些什麼,這可能就讓人有些費思量了。喜歡看古裝劇的人大概能說得出皇帝穿黃色的龍袍,頭上戴有珠簾的冕冠;唐朝女人身披薄紗,酥胸半露;清朝男人都剃了前額,腦後拖著長辮子,身穿黑青或帶花的綢緞袍子,女人則是頭頂著大拉翅,足蹬花盆底,身穿旗袍……至於其他朝代?感覺沒什麼特色,就是

古裝,不管演的是漢朝或明朝,民女和店小二的衣服看起來都差不多。 看到這裡,讀者可能會忍不住反駁:「哪有這麼誇張!」 但事實上,還真的就有。一般民眾對「傳統服飾」嚴重缺乏認識,我可是親身經歷過了。 二○一○年,因為倒春寒的緣故,北京的花季遲了近一個月,往常四月底、五月初開放的牡丹直到五月中旬才進入最燦爛的花期。我和朋友說好到景山公園賞花兼外拍,心想不要怠慢了這姍姍來遲的花王,因此挑選了最為推崇牡丹國色的唐代風格,也是極具時代特殊性的唐風齊胸襦裙──但奇妙的是,景山的遊客們幾乎沒有人能夠認得出來。 韓服?漢服?傻傻分不清楚 中國這幾年有不少愛好者努力推動「漢服運動」,從網路上來看,「漢服運動」辦得

沸沸揚揚,各地紛紛響應號召,只差沒有揭竿而起。不過我們當天沒有見識到他們努力的成果,認為這些衣服是「漢服」者寥寥無幾--最普遍的認知是「這是朝服吧?」即朝鮮族服裝(在臺灣會稱為「韓服」,果然這也是有地方差異的)。還有女孩子真以為是韓服外拍,努力搭訕想上來合照,掙扎了半天,開口說的卻是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