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靈改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亡靈改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柏煜寫的 陳柏煜詩集 mini me 和羅伯.賴特的 神的演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大家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亡靈改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陳柏煜詩集 mini me

為了解決亡靈改動的問題,作者陳柏煜 這樣論述:

  那些溫柔縮小之事   陳柏煜  首部詩集   “握著望遠鏡   對準過去愛人的背影   我總是在小小的圈中   看見一個 樂高的   微縮的我”   香港詩人 黃裕邦(Nicholas Wong)    專序推薦   特別收錄 孫梓評╳陳柏煜    來自月球背面的書信對談   陳柏煜的首部作品就是那本偶爾會被誤認為小說的散文集《弄泡泡的人》,曾獲小說家林俊頴、張亦絢專序推薦肯定,而成形時間其實更早的這本《mini me》,則是他真正的處女作,也是第一本詩集。學生時代即陸續奪下政大道南文學獎三種文類首獎,不論是詩、散文或小說,對陳柏煜而言都是駕輕就熟以文字丈量與世界

距離的美好方式。這部詩集時而閃現著孩子氣的甜,或來自大自然的靈光神思,同時,又召喚大量跟身體和觸覺有關的隱喻,讀者可被深深觸動或者逗樂,獲得語感的妙趣,以及可能讓身體通電的驚豔。   詩人孫梓評稱《mini me》最令人陶醉的恐怕是「那些被高低唱出的關鍵句:帶電的肉體——吻製成的衣服,被子底下的潛水艇,騎士如玫瑰花刺的寶劍,地獄裡戀人搭出的橋拱,袍子內隱密的房間……。」讀者不禁好奇,身體是「我」存在的最關鍵嗎?   詩人自承《mini me》可以說是關於「我」的詩集:「裡面有太多主題、語感、風格異質的單元¬¬兜在一塊,是秀拉點描派的相反,大體來看沒有意思,逐點夾來檢視,比較有感覺。出書時間

拉長,我也在長大,的確,作品為我處處留下了麵包屑¬。」詩人甚至以文字為自己所做了精準的肖像畫,他「寫詩的時候像個小外星人,在月球的背面想像地球的樣子,薄薄的大氣層裹著它:“mine me”是一張想像的寫真。」   除了詩作本身,此書的前後序跋也非常精美,前由香港詩人黃裕邦(Nicholas Wong)的一篇〈與「小我」仿訪談〉揭開序幕,惺惺相惜的提問,再用書中各詩線索來回答。書末代替後記的是孫梓評與作者陳柏煜的深度書信對談,微微「善遞饅頭」,或藉著幽微的暗號拆解,「把讀詩的人,變成戀人」。而如果你也是《弄泡泡的人》的愛用者,更能從文中的抽絲剝繭,發現更多這對詩╱散文美麗雙生子的身世之謎(謎)

。 名人推薦   川貝母、李桐豪、神神、馬翊航、陳黎、楊佳嫻、曹馭博、騷夏 寵愛推薦   (照姓氏筆劃順序)   《弄泡泡的人》和《mini me》是偽裝為雙生子的人格獨立者,志向亦大異其趣。《弄泡泡的人》藉由相對完整的敘事滿足了讀者對人物輪廓與細節的欲望,《mini me》卻透過詩的歧義,更加成就了「我」內在的豐富曖昧。——孫梓評   柏煜的詩有引力,來自物理,也來自端詳、耐性與指揮。但輕巧像假裝不負責任的造物者,公正、清潔、神秘,是自己也變成樂高的小閻王。如果犬系詩人把肚子翻出來,有點可愛,也有點可疑。他把玩具並排、堆高、翻面、蓋布袋(你看有東西凸起來了)、複製、碎形、縮小、一頂再

頂⋯⋯我生氣說東西都被調包了啦!他留下一張紙條(的倒影),告訴我地球的尺寸,又拿一把剪刀去微縮/維修(上一個或下一個)愛人的小神壇了。——馬翊航  

亡靈改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alan wong:口君我想問下,末日聚合體的改動是有什麼分別?
舊版:演化時聚合體本身也計算一次。
新版:自己不計算了!(簡單來說就是,少一次演化。有銅鬚的情況,就是少兩次演化)
官方文字描述讓人困惑,這兩天直播時,觀眾常常提出的發問🤣🤣🤣🤣

附上原文
舊版:戰吼:你每擁有一種不同類型的手下,隨機演化一次。
新版:戰吼:你每擁有一種不同類型的其他手下,隨機演化一次。

►口君の直播頻道 | 每天12點~19點 http://www.twitch.tv/mr_wuco

口君の英雄戰場系列影片:

■ 畢勾沃斯先生!集結地球人的力量...貓貓元氣彈!!!《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135 https://youtu.be/j5R5wDKxydE

■『50秒動畫陷阱』卡德加超長動畫...滑鼠失去戰鬥能力!!!《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132 https://youtu.be/SPnqecmY89c

■ 4傳說伐木機🤖!劇本超神展開...背刺獸撿尾刀!!!《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130 https://youtu.be/HjstD5lJYj0

■ 凍結の時空砲!零血時間暫停🕓...ZA WARUDO!!!!!《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129 https://youtu.be/2cdUYVdbwns

■ 40/40 聚能砲🚀!亡靈女艦長...越衝越膨脹!!!《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122 https://youtu.be/ETVwpfLsjDg

■ 龍族聚合體!事發總有經過...一血の伏筆!!!《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121 https://youtu.be/IQBBCVzL4Pk

■ 布萊恩蹦蹦兔🐰!無產階級的第一聲號角...兔兔改革!!!《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120 https://youtu.be/TA_7zEt8fMY

■ 6張聚合體👾!金銅鬚釣大魚...手牌越刷越多!!!《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119 https://youtu.be/i2zC2hirFFY

■ 『60秒卡同』暗示+明示...再也忍不住の衝動!!!《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116 https://youtu.be/Ll82LtXR9gQ

■ 綁架菜鳥仔🐤!小投資大回報...海盜轉生術!!!《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112 https://youtu.be/Sc6LYZYT70s

■ 9張白鬍子!海盜之王...金幣の攻擊!!!《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111 https://youtu.be/SCWLElIMIrg

■ Auto On!火燒王船🔥⛵🔥...海盜船的新玩法!!!《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107 https://youtu.be/o80HCc_gd5I

■ 全自動火焰彈💣!將地表的一切...通通都消失術!!!《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104 https://youtu.be/7SGSpv2pRMM

■ 紅色妖怪現身😈!真正的惡魔之王...不需要任何僕從!!!《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100 https://youtu.be/fHw24uyaFuI

■ 金髮妹的誘惑!冰住5回合...滿城黃金甲!!! 👑《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96 https://youtu.be/l4cVnf0JCHk

■ 『卡卡羅同』122/122小貓!卡同的里程碑 2020.6.6直播《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94 https://youtu.be/ZHdaAn93zm8

■ Auto野獸BBQ!串燒燈籠魚...火烤就是美味!!!🔥🔥《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78 https://youtu.be/55pCdjdr14A

■ Auto開啟:療癒炸蛋流!3殺燈籠魚...英雄戰場的救星!!!《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71 https://youtu.be/owPGfGgw_V8

■『金卡魯魯斯』真的可以合成!歷時191天...終於見到你了!!!《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70 https://youtu.be/UTZ9jCm2NLY

■ 拉法姆還想吃雞阿!早就在針對你了!!《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64 https://youtu.be/UfhXA9FNtRM

■ 英雄戰場最強的體系:療癒蛋蛋流!《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59 https://youtu.be/bVCbcDGO21c

■ 『金卡聚合體』我才是館長!第512雞 解鎖新成就!!《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43 https://youtu.be/KwwQbZuP0kQ

■ 葛拉克朗:開局先賣寶寶,無與倫比的進化!!《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41 https://youtu.be/0v_xWeBya84

■ 鬼之轉陣!對手完全猜不透的~《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35 https://youtu.be/Z3HAA119m8k

■ 誰叫蹦蹦兔那麼可愛~37血吃雞🐔🐔《爐石戰記:英雄戰場》Hearthstone Battlegrounds #34 https://youtu.be/dK76WxsmRxM

英雄戰場播放清單:https://bit.ly/2KcSa3r

其他連結:
►口君の直播頻道 | 每天12點~19點 http://www.twitch.tv/mr_wuco
►口君の臉書 | 重要事項公布 https://www.facebook.com/WucoChannel/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與專人聯繫

神的演化

為了解決亡靈改動的問題,作者羅伯.賴特 這樣論述:

人類逃不出天擇的手掌心,神也是!   如果演化是生物存活的最佳利器,那麼,最精此道的就是宗教中的神。   祂的適應力極強,能因應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動,開展出最符應當代需求的面目,生存下來。   是永恆不變的神創造並維繫了人類和世界,還是神因應了人類歷史的進展,不斷改頭換面而得以「存活」至今?當我們認為宗教乃超越現世的永恆之道,作者卻發現,宗教起源於一些現世有形可見的因素,並在人類的歷史進展階段,不斷變換樣貌。   部落時期的神祇只需能夠作戰,保佑狩獵採集順利,農耕時期的神祇則需保障作物豐收,君主帝國中的神祇要有助於統馭人民,而工業和資訊時代的神已不再需要扮演物質生活的保障者,卻得填補現代

世界帶給人類的心靈空虛,並闡明某種更高目的,某種可讓我們組織日常生活、分辨善惡、弄懂禍福意義的根據。   於是,神祇的功能、意義和面目不斷轉換,而正是這樣轉換讓祂得以在人類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中留存。   因此,當我們認為宗教是神祇對人類的絕對啟示或彰顯,作者卻認為宗教起源於一些可觀察的具體因素,包括人類天性、政治和經濟因素,以及科技的變遷等。也就是說,宗教一開始就是個錯覺,是人類的虛構物以來掌握世界、控制事物,至於神祇觀念及其後續發展,都是這個錯覺的演化。在宗教演化的過程中,原先的錯覺不斷煉淨,變得愈來愈真實。   二十一世紀之後的宗教,神又該換上成何種面目,才能為現代人所接受?如果科學能夠從

物質的層次解釋一切,誰還需要上帝?現今各大宗教要怎樣才能繼續回應現代人生存上的需要?各大宗教要怎樣才能彼此調適並跟科學調和?它將會指向何種目的、提供何種方向?真有一種可以通過知性考驗,又確實具有宗教性,也可以在紛亂世局中為個人提供指引並帶來慰藉,甚至讓世界減少一些混亂的世界觀嗎?   作者對於宗教的未來保持樂觀態度,因為道德在過去歷史中的進步,印證了上帝存在的軌跡,而只要人類仍需要神,神就會持續存在,演化出最適應現代人需求的樣貌。至於線索,會在本書講述上帝故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浮現出來。 作者簡介 羅伯.賴特  Robert Wright   在現代知識分子圈內,認真思考上帝存不存在不是讓大家

尊敬你的好方法。但作者明知故犯!   出生在美國保守的浸信會家庭,著作中以科學精神檢驗人類道德和宗教的根源,惹惱教會牧師,在台前大肆抨擊!   看似兩面不討好,實則以清晰誠實的科學精神和開放寬厚的宗教情懷,為上帝與現代社會開創雙贏的生存局面。   史上第一人以賽局理論來談宗教和人類道德,以唯物主義來理解宗教的誕生,並以演化的角度來理解人類歷史中的神。   《紐約時報》最佳年度十大作者,曾獲美國國家雜誌獎、入圍普立茲獎、提名美國國家圖書評論獎。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人類學學士、哲學碩士,東海大學哲學博士班肄業。以翻譯為業,譯有《下一個基督王國》《今日,何謂歷史?》《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

》《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等。奉編輯之命在此說幾句譯後感:這書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豐富」,涉及面極廣,又能環環相扣,有結構之美,內容亦相當有趣。作者悟得的一套歷史哲學別出心裁,自成一家之言。 譯者心得   《神的演化》野心相當龐大,把許多學問共冶一爐,處理了許多不同向度的課題,而這些課題又環環相扣。   全書的主幹和一般讀者會較感興趣之處,當然是論人類宗教如何發展演變的部分,先是談了先民社會(狩獵採集社會)、農業初期社會(酋邦)和國家層次社會(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等)的宗教特色及其現實根源,然後談了從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一神教各自的內部演化及彼此間的演化關係,非常詳盡。這部分(伊

斯蘭教除外)是作者綜合前人成果(包括人類學和聖經考據學等)而得,不算太有創見,但仍然非常有趣而條理井然,涵蓋幅度前所未有。我個人最喜歡談古以色列人(猶太教)的部分,因為類似作品較少見,讓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   但這書的基本目的不在宗教史本身,而在利用這宗教史展示作者自己悟得的一套歷史哲學,並進而以這歷史哲學服務兩大目的︰論證「上帝」可能存在(至少是論證這宇宙具有意義性而非一死物),以及為處於宗教傾軋狀態的全球化社會指出一條出路。(「歷史哲學」是指探索歷史模式、意義、目的的思考,這個領域在黑格爾達至高峰,但自史賓格勒以後便沒有多少有新意的見解,但作者的歷史哲學卻頗新鮮,而其不同於先前各種歷史

哲學之處是它具有開放性。)對於「人類是否一直在進步?」這個老問題,他也一反近幾十年普遍的悲觀見解,大膽給予一個肯定答案。   達爾文的演化論是現代學問的基本基礎之一,任何有關宗教的嚴肅探討都不能迴避,作者沒有迴避,直接站在演化論的立場對付了此問題。 (本文本未預定發表,是與編輯私下交流時的討論) 編輯心得   宗教的目的就是處理人存在的問題,解決人存在的焦慮而找到安身立命的方式。因而一般人認定宗教乃是超凡入聖且超然於物外,才能以接近永恆的觀點來考察人世。然而,作者卻舉出多如牛毛的歷史例證,清晰證實了宗教的發展軌跡不但與政治情勢和經濟利益互相糾結,更提出宗教的性格和諸神的面目,是隨著人類文明進程

一起演化。   然而,作者認為這樣沾染塵世的宗教,反而是更有生命力的宗教。宗教能在既服務政治又批判政治的緊張關係中,迸發出更貼近人類需求的功能。   過去我們總對於宗教投注過多形而上的幻想,今日,凡是靈性饑渴而又知性嚴肅的宗教人士或信徒,都總得跟這些證據格鬥,想辦法調和信仰和證據間的扞格。   作者於是從交代宗教過往的發展,清晰展演了他調和靈性需求和知性挑戰的過程。不管是信神還是不信神,讀來都讓人覺得暢快淋漓、如獲天啟。序言   一九九四年,家母所屬的教會對我發出譴責。當時拙著《道德動物》(The Moral Animal)剛出版,而且有幸獲得《時代》雜誌摘錄刊出。轉載的那部分內容談到,婚姻制

度之所以搖搖欲墜,是因為它不盡符合人類演化而成的天性︰容易出軌乃放諸四海皆準的共通人性。《時代》的編輯部也刻意在雜誌封面凸顯這一點︰除了一幅怵目驚心的圖片(一枚裂開的結婚戒指),封面上還寫著:「對配偶不忠:該因子也許就在你我的基因裡」。   加州聖塔羅莎第一浸信會的牧師讀到了這篇文摘,視之為無神論者的厚顏無恥論調,並在週日早上於會眾面前狠狠數落了一頓。禮拜結束後,家母走到教堂前面,告訴牧師,文章作者就是她兒子。我敢打賭,她說這話時的語氣一定是充滿自豪(這就是母愛的奇妙之處)。   看看我墮落得多厲害!猶記九歲那年,我在德州埃爾帕索的以馬內利浸信會教會,因為感受到上帝的呼召而接受佈道家馬丁內斯(

Homer Martinez)的「邀請」,走到教堂最前面悔改認罪,接受耶穌為救主。幾週之後,我在同一教堂受了浸禮。然後,事隔將近三十年,另一位浸信會牧師卻認為我跟撒旦同夥。   不過,我相信,如果這位牧師有仔細閱讀《時代》雜誌的文摘,便不會那麼怒氣沖沖(我在文中主張,通姦衝動雖然屬天性,卻是抗拒得了也應該抗拒的)。然而,也有些人在讀完整本書後還是認定我是某種無神論者。這是因為我在書中主張,人類某些最不食人間煙火的高貴情操(如愛、自我犧牲和道德情感等)都是天擇(natural selection)的產物。該書看來徹頭徹尾是一部唯物主義小冊子,就像是主張︰「既然科學能夠從物質的層次解釋一切,誰還需

要上帝?特別是一位可以神奇地超越物質宇宙的上帝?」   我認為,用「唯物主義」界定我的立場不算錯誤。事實上,在各位手上這本書中,我就是從唯物主義的立場來談宗教的歷史與未來。我相信,宗教的起源和發展都可以歸結到一些可觀察的具體因素,包括人類天性、政治和經濟因素,還有科技的變遷等等。   然而,我不認為用「唯物主義」來探討宗教的起源、歷史與未來,必然會否定宗教世界觀的有效性。事實上,我相信,本書所呈現的宗教史雖然是唯物主義取向,它卻又同時承認宗教世界觀的有效性。不過,這裡所說的宗教世界觀並非傳統意義下的那種。   這話聽起來很弔詭。我一方面相信,宗教是起源於錯覺,而神祇觀念的後續發展都是這個錯覺的

演化;另一方面,我又相信:(一)宗教的演化故事向我們顯示,有可能真有某種神祇(divinity)存在 ;(二)在宗教演化的過程中,原先的「錯覺」不斷煉淨,變得愈來愈真實。在這兩個意義下,原先的錯覺都變得愈來愈不像錯覺。   這話說得通嗎?大概說不通。但我希望,讀者在讀完本書以後會覺得它說得通。不過,我還是要事先聲明,即便神祇的觀念煉淨後會更有可信性,它仍然不是大多數信徒所相信的那種神祇。   本書最後還會探討另外兩個課題,這兩個課題都跟當代世界的處境息息相關。   一是所謂的「文明的衝突」,也就是「猶太教–基督教西方」與「伊斯蘭世界」的緊張關係,最受到矚目的展現就是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自那之後

,人們一直納悶,發源自亞伯拉罕的三大宗教在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而接觸愈發頻繁之際,要如何才能和平相處?   其實,文明衝突的事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而職是之故,文明不衝突的事例亦屢見不鮮。在文明有時衝突又有時不衝突的人類歷史裡,宗教觀念所扮演的角色很具有啟發性(它們有時扮演煽風點火的角色,有時扮演澆熄烈火的角色,而且常常隨著大環境的變遷改變角色)。我相信,以這部歷史為鑑,我們將會更知道該如何處理當前的「衝突」,才能獲得較完滿的結局。   第二個我要探討的當代處境是另一種常受到討論的衝突,即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衝突」。這種衝突與第一種衝突雷同,其歷史悠久且具啟發性。科學與宗教的衝突至少可以上溯到古巴比倫

時代,當時第一次有人發現,日月蝕的出現是有固定週期的,因此是可預測的,從而不再需要用某個不安好心的神祇來加以解釋。   在那之後,有更多這類讓宗教不安的發現出爐;儘管如此,神祇的觀念總是可以挺得住科學的衝擊,繼續存在。在這個過程中,神祇的觀念不得不一再作出若干改動,但宗教卻仍繼續屹立。事實上,同樣的情形也見於科學:科學本身也是一直在變動,不斷修正甚至摒棄舊理論,但沒有人會因此認定科學已經動搖,反而認為科學經過不斷重新適應的過程,會更加趨近真理。也許,相同情形也發生在宗教身上。也許,到最後,科學對人性的冷酷解釋終將跟某種宗教性世界觀並行不悖,而在這個過程中,宗教的世界觀也會不斷獲得煉淨,愈來愈接

近真理。   我們可以把這兩大課題綜合為一個問題:現代世界的三大一神教有可能彼此調和,並且與科學調和嗎?衡諸三大一神教的歷史,我相信答案是傾向肯定的。   那麼,在經過這樣的調適後,宗教會變成什麼模樣?出人意外的是,這個問題相當容易回答,至少要勾勒其大致的輪廓並不難。首先,宗教必須能填補現代世界帶給人類的心靈空虛(否則宗教不會獲得接納)。其次,宗教必須要能闡明某種「更高目的」(higher purpose)︰某種可以讓我們組織日常生活、分辨善與惡、弄懂禍福意義的根據(否則宗教便構不成「宗教」)。   接著輪到真正難答的問題。各大宗教要怎樣才能達成這樣的壯舉?(它們最好是能做到,否則我們所有人,

包括信徒、不可知論者和無神論者,也許就會陷入大麻煩。)各大宗教要怎樣才能彼此調適並跟科學調和?在一個科學突飛猛進和快速全球化的時代,怎樣的宗教才適合?它將會指向何種目的,提供何種方向?真有一種合乎知性又包含宗教性的世界觀,是可以在紛亂世局中為個人提供指引,帶來慰藉,甚至讓世界減少一些混亂的嗎?我不敢自稱知道答案,但線索會在我們講述上帝故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浮現出來。所以,讓我們開始吧。 第一章 基原信仰西伯利亞原住民楚克奇人(Chukchee)有一套對付狂風的方法。倘若遇到狂風,楚克奇男人口中會念念有詞:「西風,看過來!看著我的屁股。我們準備要向你獻上肥油。停止咆哮!」十九世紀一名到過該地

人的歐洲人,對個這儀式做如下描述:「那人念著咒語,又脫下短褲,對著下風處露出光屁股。他每說一個字就拍一下手。」及至十九世紀末期,歐洲旅行家已經到過許多遙遠而鮮為人知的地區,留下為數可觀的儀式觀察報告。這些遙遠地區的居民有時會被稱為野蠻人(savage),他們沒有文字,甚至不懂農耕,而他們有一些儀式(如上述那個)看起來相當古怪。這類儀式可以稱為宗教嗎?有些歐洲人對這種類比感到氣憤,認為把他們莊嚴肅穆的的崇拜和野蠻人討好大自然的膚淺舉動相提並論極不恰當。這也許就是何以約翰.盧伯克(John Lubbock)寫他論「野蠻宗教」的著作時,先在序言裡向讀者提出警告。在《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狀態》(The

Origin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Primitive Condition of Man)一書中,這位十九世紀英國人類學家指出:「討論這個課題時,難免要提及一些讓我們深感厭惡的事情。」但他又向讀者保證,他在探討「粗糙迷信的淒涼景觀和各種粗暴的崇拜方式」時,會「盡可能避開那些使讀者感到不舒服的東西。」為了不讓讀者不舒服,盧伯克絕不去猜想現代人的腦子和野蠻人的腦子也許會有相似之處,反而表示︰「野蠻人的整個心靈狀態跟我們的差距之大,以致我們常常很難搞懂他們在想什麼,或搞懂是什麼理由驅使他們這麼想。」雖然野蠻人「的做事和信仰總有理由,但他們的理由總是很荒謬。」野蠻人的「智力

極端低下」,心智「跟小孩沒兩樣,很容易疲倦」。因此,很自然的,野蠻人的宗教觀念「不是深思的結果」。盧伯克一再說些讓讀者安心的話:「低下野蠻種族所理解的宗教」不止有別於文明的宗教,而且是「恰好相反」。事實上,如果我們用「宗教」一詞來稱呼他們那些粗糙的儀式和迷信,那麼「我們就不能認為宗教是人類所獨有」,因為你一樣可以把「狗吠月亮視為一種崇拜儀式。」受過高等教育的英國基督徒會那麼鄙夷「原始宗教」也許不令人驚訝(「原始宗教」一詞泛指無文字社會的宗教,不管是狩獵採集或農業社會都一樣)。畢竟,原始宗教充滿著許多幼稚的迷信,包括常常仰賴意義隱晦的卜兆來決定要不要打仗、相信死人的亡靈會捉弄活人,或相信活人可以

透過靈媒從亡靈獲得指引。簡言之,原始宗教充滿迦南(Canaan)多神教所具有的各種糟粕,而誰都知道,這些糟粕後來被摩西帶出埃及的一神教一舉廓清。但事實上,以色列一神教對迦南多神教的取代並不是一刀切的,而證據就在《聖經》本身(只是相關的經文現代信徒並不常讀)。在《聖經》裡,你會看到以色列第一任國王掃羅(Saul)微服去找靈媒召來先知撒母耳(Samuel)的亡魂,好向他請教國事(撒母耳對此很不高興:「你為什麼攪擾我,招我上來呢?」 )。在另一個地方,《聖經》又記載(這是更明顯的迷信),先知以利沙(Elisha)為了讓國王約阿施(Joash)可以打敗亞蘭人(Arameans),交代他拿箭支擊打地面。

但約阿施只擊打地面三次便停住,以利沙為此深感失望,告訴國王:「你應當擊打五、六次,那樣,你就能連連打敗亞蘭人,直至把他們給滅盡;現在你只能打敗亞蘭人三次了。」 就連亞伯拉罕系信仰最終極的神學元素,即「一神主義」,在《聖經》裡也是時有時無。雖然很多經文都認定上帝是獨一真神,但有些經文卻彈著不同的調。例如,據〈創世記〉 所述,曾有個時期,一群男神會跑下凡間,找「人類的女子交合生子。」(這些眾神後代可不是泛泛之輩:「他們都是上古時代赫赫有名的戰士。」) 所以,《希伯來聖經》(它是亞伯拉罕系信仰的最早經典,換言之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起點)不時會流露出一些遠古宗教的殘餘物。很顯然,亞伯拉罕系一神

主義乃是從「原始」宗教裡有機地生長出來的,其過程更像是演化而非革命。這倒不是說,人類學家記錄在案的那些「原始」宗教與我們今日所信奉的現代宗教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血緣關係。換言之,我不是要主張,在三、四千年前一神教徒懂得跪下來向上帝說話之前,先經歷了一個脫下褲子對風說話的階段。就我們所知,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文化先祖並沒有對風說話的儀式,而我們也沒有憑據認為,在公元前第一千紀或第二千紀 的時候,西伯利亞的楚克奇文化影響過中東地區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