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程引擎 污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二行程引擎 污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靖雄,初郡恩寫的 現代汽車引擎(第三版) 和黃旺根的 汽車原理:引擎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全華圖書 和台科大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蕭大智所指導 鄭宇軒的 以自強隧道實驗研究台灣本土移動源粒徑分佈特徵及相關排放係數 (2020),提出二行程引擎 污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排放係數、隧道實驗、粒徑分佈、超細懸浮微粒。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所 陳瑞仁所指導 陳月柔的 手持式二行程汽油引擎排氣多環芳香烴與微粒上碳成分特徵 (2019),提出因為有 手持式二行程汽油引擎、PM、碳成分、PAHs的重點而找出了 二行程引擎 污染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二行程引擎 污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現代汽車引擎(第三版)

為了解決二行程引擎 污染的問題,作者黃靖雄,初郡恩 這樣論述:

  本書將目前在道路上使用的新舊大小型汽車用引擎(包括汽油、柴油、LPG、CNG等)各系統及零組件的構造及作動原理,做最有系統的介紹。文字淺顯配以精美插圖說明使讀者容易瞭解。本書適合汽車工程師、技術人員及對汽車引擎有興趣者研讀,更可做為大專機械工程、農機工程、車輛工程科系中的汽車引擎、內燃機、柴油引擎課程之教材或輔助教材用書。 本書特色   1.針對現行各類車用引擎系統及組件的構造,做最有系統的介紹。   2.以文字搭配插圖說明作動原理,化繁為簡,使讀者快速理解。   3.結合多款市面車廠所應用之技術作舉例,業界接軌不落後。

以自強隧道實驗研究台灣本土移動源粒徑分佈特徵及相關排放係數

為了解決二行程引擎 污染的問題,作者鄭宇軒 這樣論述:

本研究於臺北市自強隧道進行超細懸浮微粒(Ultra-fine particles, UFP)之採樣分析,分析粒狀狀污染其粒徑分布,以實驗架構設計可區分成為固定點採樣分析、移動式推車採樣分析。本實驗以移動距離與交通時段作為操作變因分析多種污染物,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超細懸浮微粒(PM1.0)、細懸浮微粒(PM2.5),並結合簡易空氣品質量測儀量測隧道內不同距離下之各污染物濃度。本研究主要著重隧道交通產生之污染物排放特徵,量測微粒數目濃度和粒徑分佈,並紀錄環境溫、濕度變化,作為建立本土排放數據之依據。並進一步配合車流計數資料,以多元回歸方式求取各不同車種之排放係數。同時討論在行駛狀態下,車流

排放係數在各距離下的增減變化之原因。 根據簡易空氣品質量測儀之粒徑分佈範圍,顯示0.3~0.5 µm的區間約占總微粒數目約90 %,而較大粒徑之0.5~1.0 µm、1.0~2.5 µm區間分別只占8 %、1 %,顯示大部分微粒都集中於小微粒部分。平日、假日各粒徑的數目比率,同時主要以不同時間段(7:00~9:00、11:00~13:00)作為區分,能發現各時段工作日及假日距離變化差異不明顯。雖粒徑大小與比率隨距離有所差異,但在整體不同時間上表現出大微粒變化較少,各時段平日及假日比率落在1~1.4之間,而隨粒徑越小其平日、假日的污染物濃度比率越高。由此比率顯示,交通源平日及假日的交通量差

異造成的影響主要在小微粒的累積。 最後各車輛依其種類可區分為汽油車(Light-duty vehicles, LDVs) 、機車(Motorcycle, MC)及柴油車(Heavy-duty vehicles, HDVs)等種類。汽油車、機車、柴油車之超細懸浮微粒排放係數峰值分別出現於23.3 nm、25.9 nm、25.9 nm,其排放係數值分別為0.26±0.1、0.21±0.08、1.49±0.61 1015#/kg-fuel。由結果反應汽油車、機車行駛所造成的排放係數相當接近,而在柴油車之排放係數上,為汽油車輛5.7倍,為一大貢獻來源。因此即便柴油車輛組成佔比較低,依舊不可忽略柴油

車輛所造成之污染影響。

汽車原理:引擎篇

為了解決二行程引擎 污染的問題,作者黃旺根 這樣論述:

  1、主要在介紹汽油引擎之工作原理及汽油引擎各系統之構造及作用特性。   2、共分七章,包括緒論、引擎本體系統、燃料系統、點火系統、潤滑系統、冷卻系統、汽車排放控制系統等。   3、全書有分節隨堂評量,分章綜合評量,可學後立即測驗學習效果。   4、建議讀者在學習時應多參考圖片及解說,學中做,做中學,達事半功倍的成效。

手持式二行程汽油引擎排氣多環芳香烴與微粒上碳成分特徵

為了解決二行程引擎 污染的問題,作者陳月柔 這樣論述:

園藝用汽油引擎常用於庭院、學校、公園及公共場所景觀維護,然操作者及附近民眾會暴露於其排氣中而增加健康風險。手持式二行程汽油引擎(handheld 2-stroke gasoline engine,簡稱H2SGE)之燃油中含有機油且排氣未經控制,致其排煙較道路用汽油引擎高;然H2SGE排放空氣污染物之研究至今甚少。研究已證實:暴露於PM2.5會提高焦慮症狀,且越靠近暴露源時對健康之影響越明顯。為瞭解H2SGE排放污染物特性,本研究以目前台灣地區H2SGE使用最多之手持式噴霧機(KAWAGOE, Model: G45H/C12E)為試驗對象,以建立小型汽油引擎試驗系統探討二行程手持式噴霧機引擎分

別使用 92 無鉛汽油添加 4%、國光牌二行程超低煙機油(CPC Super Low Smoke Two-Stork Engine Oil,簡稱CPC-SLS)、國光牌二行程低煙機油(CPC Low Smoke Two-Stroke Engine Oil,簡稱CPC-LS)及水星二行程專用油(MERCURY STAR,簡稱MS)等3種二行程專用機油,在不同轉速下其排氣多環芳香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簡稱PAHs)及排氣PM上碳成分特徵。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H2SGE於相同轉速下,無論使用何種二行程機油,各油品之FC及BSFC測值均相近;排氣PM濃度

及排放係數均隨引擎負載增加而遞減;無論使用何機油,無負載時H2SGE排氣PM上OC濃度均較EC濃度高,各負載下排氣PM質量約80%以上是由EC與OC貢獻,且排氣PM上OC/EC值均隨負載增加而降低;無論使用何種機油,H2SGE排氣低、中、高分子量PAHs、ΣPAHs及ΣBaPeq濃度均隨負載增加而降低;在所有測試條件下,引擎排氣所測16種PAHs質量濃度均以Nap為主要物種,PA次之;本研究添加CPC-LS在中及高負載下時H2SGE使用單位燃料時排氣ΣPAHs及ΣBaPeq之排放係數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