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腳踏車輪胎尺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另外網站輪組的構成組件簡介- 輪圈 - 影麻吉Image也說明:可以參考wiki上的ISO 5775,這是自行車的輪圈和輪胎標準。 一般來說,我們會把輪圈分成登山車、公路車兩種尺寸,另小徑車的尺寸。我們常常看到輪圈 ...

實踐大學 產品與建築設計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丑宛茹所指導 林仲麟的 可更換輪徑之自行車創作研究 (2010),提出一般腳踏車輪胎尺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獻分析法、可更換輪徑、車架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研究所 吳學鑑所指導 吳文傑的 殘障三輪腳踏車之轉向性能模擬與分析 (2006),提出因為有 轉向機構、Adams、三輪車、腦性麻痺病患、過彎性能的重點而找出了 一般腳踏車輪胎尺寸的解答。

最後網站406輪組小折更換內胎- YouTube - Rinex格式則補充:一般腳踏車輪胎尺寸 腳踏車尺寸藥師+. ... 75 粗紋406單車輪胎20吋外胎20吋腳踏車輪胎還是說有其他適合我這身高體重的小折? 在輪胎側壁上,你會發現一個四位數的數字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一般腳踏車輪胎尺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可更換輪徑之自行車創作研究

為了解決一般腳踏車輪胎尺寸的問題,作者林仲麟 這樣論述:

由於對節能環保健身觀念的注重,加上各國政府大力的推廣,近年來自行車運動蔚然風行;在2008年的購車潮之後,自行車市場進入了升級換車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人針對不同之使用狀況,擁有一部以上的腳踏車;休閒通勤使用小輪徑之摺疊車,運動時則以大輪徑之登山車做為工具。但越多的自行車也代表越多資源消耗,以及車輛損壞後的回收問題…等等。然而,不同自行車之基礎零組件結構極為類似,其中最顯著的差別在輪徑尺寸與車架之細部設定。  本研究透過觀察研究法,藉以明晰休閒族群與運動族群在自行車之選擇使用上之差異,並透過文獻分析整理,了解車廠對自行車設計的觀點、相關規範限制與車體結構設計,進一步歸納作為本研究自行車創作之基礎

。參照人體計測資料庫18~65歲男性之平均測量值,作為預設使用者數據以進行設計之發展,並以Klein所建議之Direct Length與Direct Angle檢測車架尺寸。透過3D軟體的細部繪製,與結構設計後完成一比四的比例模型。經由此創作研究,提出輪徑可變之自行車概念設計,提供使用者因應其不同的需求變換輪徑,透過單一車架之設計,來達到更全面性的騎乘經驗。

殘障三輪腳踏車之轉向性能模擬與分析

為了解決一般腳踏車輪胎尺寸的問題,作者吳文傑 這樣論述:

本研究針對現有腦性麻痺病患所騎乘的前二輪後一輪(2F/1R)三輪車,進行過彎翻覆性之探討,分析過程為給予一固定迴轉半徑使其做等速過彎,以求得車子極限翻覆速度。文中使用電腦輔助繪圖軟體Solidworks建立三輪車各部位模型,而車前端轉向機構之設計則是將推導的理論公式寫入程式語言VB.NET中,由撰寫出來的程式介面決定尺寸,最後利用機構運動模擬軟體(Adams)進行三輪車翻覆性的問題分析。 本文先求出取樣車的最高翻覆極限速度?,再以模擬分析所得之極限速度?作為參考值,進而調整車身寬度、前後輪軸距及人的質心高度位置,求得此三部份之最佳極限速度範圍後,再進行市場調查以選出適合乘坐者的

前後輪軸距及座高尺寸,最後依照選擇的尺寸改良出幾款不同尺寸之三輪車,並與取樣車作過彎性能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