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企銀淨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另外網站(2834) 臺企銀本淨比河流圖- 季線- 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也說明:交易季度 收盤價 漲跌價 漲跌幅 河流圖. BPS (元) 目前. PBR (倍) 0.5X 0.6X 0.7X 0.8X 23Q1 13.3 +0.35 +2.7% 12.97 1.03 6.485 7.782 9.079 10.38 22Q4 12.95 +0.35 +2.78% 12.97 1 6.485 7.782 9.079 10.38 22Q3 12.6 +1.05 +9.09% 13.01 0.97 6.505 7.806 9.107 10.41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陶儀芬所指導 張珈健的 官僚自主性與金融改革表現—台灣金融自由化的歷史制度分析 (2008),提出台企銀淨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家自主性的雙重面貌、金融改革、網絡化金融統御、組織一致、派系制衡、獨立、自律.。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經濟學系 黃璀娟所指導 蔡耀宇的 台灣地區銀行經營績效之研究--因素分析法之應用 (2003),提出因為有 銀行經營績效、金融控股公司、因素分析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企銀淨值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企銀股價重回13元現金增資計畫才可行 - ETtoday財經雲則補充:台企銀 至周五(28日)收盤價大約是10.05元,非常貼近票面價格、也相對低於每股淨值,若再考慮除權息後,幾乎是面額價,不利台企銀增資,台企銀表示,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企銀淨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官僚自主性與金融改革表現—台灣金融自由化的歷史制度分析

為了解決台企銀淨值的問題,作者張珈健 這樣論述:

本研究嘗試建立官僚自主性與金融改革表現的因果關係,並找出影響官僚自主性的制度性因素,藉此對台灣金融自由化所面臨之危機提出整體一貫的解釋。官僚體系經常必須解決自主性過強或太弱導致的危機,亦即「國家自主性的雙重面貌」,於是政經行為者如何處理官僚自主性內在矛盾將直接影響金融改革表現。追求官僚體系內部團結會降低金改政策執行的制衡力量,增加官僚獨斷濫權的風險;強化官僚體系內部制衡時,則相對減少官僚推動金改時面臨外來干預的抗衡力量,提高政策被滲透或扭曲的可能性。1949年來台的國民黨政府疏離於本土社會,迅速國有化金融體系輔以專制暴力隔絕外在的尋租壓力;另方面則將分屬不同派系的黨籍官僚混編至重要金融及行庫

要職,藉由派系相互監視的機制避免官僚濫權。這種利用非正式制度因素如派系關係、外來政權特性所構建的金融治理網絡,亦即「網絡化金融統御」,兼顧官僚體系的組織一致與內部制衡,於焉確保金融官僚既獨立又自律的統理金融改革。隨著冷戰終結、威權轉型,國民黨政府內的主要統治派系在權力繼承鬥爭時,基於政權維繫而選擇鞏固網絡化金融統御的團結,以中常會/黨管會為樞紐凝聚黨、政、商三系一體主導199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組織一致的黨籍金融官僚指揮金改時高度獨立自主,卻無可避免的籠罩於黨國濫權陰霾。拜國民黨內部分裂而在2000年猝然執政的民進黨政府,缺乏駕馭官僚體制的經驗於是廣泛結盟外部政、商、學界力量,雖然意外的重現網

絡化金融統御之派系制衡,卻沒有及時演化弭平政策衝突的機制。內部分歧的金融官僚在改革過程經常面臨政令不一致,因而傾向自我約束甚至放棄管理市場秩序,讓金融自由化不可或缺的再管制付之闕如,也就使兩次金改受迫於各方勢力的扭曲與滲透。

台灣地區銀行經營績效之研究--因素分析法之應用

為了解決台企銀淨值的問題,作者蔡耀宇 這樣論述:

論 文 摘 要 截至92年6月底為止,政府已核准14家金融控股公司之設立,而加入金融控股公司成為旗下子公司之銀行亦多達15家之多,且大部分金融控股公司以銀行為主體。基於此,本文針對已加入金融控股公司之銀行及部分未加入或籌組金融控股公司之上市銀行為研究對象,依據客觀之績效評估方法,建立各銀行績效排名,分析其績效變動情形,試圖找出影響其績效之因素,最後並以華南銀行及中信銀行為個案,探討其績效排名變動之原因及發展趨勢。研究期間從89年第一季至92年第一季共13季,樣本銀行包含本國31家上市上櫃銀行,研究方法採因素分析法求算各銀行之經營績效分數並據以排名比較。

綜合研究結果彙整於下: 1、本研究運用因素分析法,選取適當的財務變數,所建立的評估方法, 可以有效的評估銀行之經營績效。 2、因素分析所萃取出的因素以獲利性因素佔最大解釋變異及權重。可 見,影響銀行經營績效最主要之因素,係以獲利性因素為主。 3、本研究結果顯示,經營績效排名得分前8名之銀行均屬於金融控股公 司旗下銀行子公司。 4、就13季排名變動趨勢而言,排名前段之銀行經營績效表現較為平穩, 波動性最小

。 5、公營行庫民營化後之銀行,如華南銀行、第一銀行和彰化銀行,其經 營績效並不理想,經營績效排名多落於後段。而中小企銀除台北商銀 外,經營績效普遍不佳。 6、個案研究中之華南銀行與中信商銀其排名趨勢呈現不同走勢,探究其 原因除財務比率有相當大之差異,非財務變數之經營策略、自動化服 務、人力資源概況、業務創新能力和營業收入結構均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