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100 temperature se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新能源電控產業碩士專班 王順源所指導 吳明麗的 工業級空氣除濕乾燥系統數學建模分析及溫濕度參數監測系統建置 (2015),提出Pt100 temperature se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監測系統、填充床、吸附劑、數學模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機電整合研究所 王金樹所指導 朱貴安的 石英溫度感測器溫度量測之電路設計與製作 (2009),提出因為有 石英、溫度感測器、電路設計的重點而找出了 Pt100 temperature se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t100 temperature se,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工業級空氣除濕乾燥系統數學建模分析及溫濕度參數監測系統建置

為了解決Pt100 temperature se的問題,作者吳明麗 這樣論述:

自西元1990年起台灣在半導體、面板廠、太陽能等產業發展相當迅速,生產製程所裝設的精密設備不斷更新,對設備操作之穩定度、精確性及快速反應都要求提高,其中供應機台用之除濕乾燥的低壓空氣做為設備操作之動能,如驅動器、氣動驅動閥件等的氣源,目前各大半導體廠除濕乾燥空氣之設備要求達到一大氣壓力之下之-76℃露點溫度,才符合供應要求,且目前每小時要達到之8,000 Nm^3⁄hr 每小時標準立方米(normal cubic meters per hour)之空氣量(壓縮機的排氣量),世界上現有技術只有化學吸附式之除濕乾燥機有能力達成[1]。本研究以數學建立模型,探討充填床裝置內吸附劑和空氣之反應行為,

本研究以一圓筒式吸附塔進行空氣除濕乾燥系統實驗,量測空氣除濕乾燥系統出入口空氣流量、溫度、濕度等參數,將即時監測收集資料,進行分析並判讀圖形量化型式,以呈現吸附劑的吸附特性。本實驗充填床之內徑為40cm,充填床之高度為149cm,風量為0.51m⁄sec,入出濕度為66.3RH%,入出口溫度為20.2℃,使用吸附劑為5A,測試結果均證明在充填床裝置內之吸附劑反應行為和推導數學模型一致,因此本系統之研究可提供開發高性能空氣除濕乾燥機廠商之參考,以滿足目前各大半導體廠之大流量、高品質之低壓空氣乾燥供應系統之急迫需求。

石英溫度感測器溫度量測之電路設計與製作

為了解決Pt100 temperature se的問題,作者朱貴安 這樣論述:

目前市面上溫度偵測的應用電路相當的廣泛,但卻不容易找尋到石英溫度感測器相關的應用電路,本研究主要是針對本研究室所開發出的3代石英溫度感測器進行電路分析設計與實作。 第一代石英溫度感測器使用基頻為10MHz (0.1us),因此應用電路的計時能力至少需能偵測到0.1us,這對於多數的MCU(Micro Controller Unit)而言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只能利用外部高速計數器(TTL74LS93)電路去計數石英溫度感測器所產生的頻率值,再將計數結果經由並列輸入串列輸出移位暫存器(TTL 74LS165A)抓取24位元的資料,以串列的方式將資料傳送至MCU (AT89C55),最後經MC

U運算後將正確的溫度值顯示於LCD顯示器上。經實際測試後發現第一代電路實際可測得的精度為0.01℃。 第二代石英溫度感測器使用基頻為19.53125KHz(內部除以512倍頻,19.531KHz = 10MHz/512),改善了第一代晶片高頻信號偵測不易的問題,此低頻信號極易由MCU直接偵測,可直接利用MCU內建的計數器直接計數,並將正確的溫度值顯示於LCD顯示器上。經實際測試後發現第二代電路可測得的實際精度為0.6℃。 第三代石英溫度感測器是使用基頻為1.25MHz(內部除以8倍頻,1.25MHz = 10MHz/8),改善了第一代晶片高頻信號偵測不易的問題,同時也改善了第二代晶片精度不

高的問題,此種頻率可使用高速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的計數器直接計數,並將正確的溫度值顯示於LCD顯示器上。經實際測試後發現第三代電路可測得的實際精度為0.01℃。 綜合上述三代石英溫度感測器電路皆能準確的運作,證明吾人所設計的硬體電路及韌體程式皆為正確的設計。未來可將此技術運用在實際的商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