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expectancy defi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陽明大學 傳統醫藥研究所 許中華、曾育慧所指導 曾圓惠的 偏鄉居民的中醫定期義診利用情形與就醫脈絡初探:以台坂村為例 (2019),提出Life expectancy defi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醫、義診、偏鄉醫療、社會生態學模式。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新聞碩士班 傅文成博士所指導 孫承祖的 青年日報改版後效果表現指標建構之研究-以民國106年度改版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指標建構、修正式德菲法、國軍、深度訪談、青年日報的重點而找出了 Life expectancy defi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ife expectancy defi,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偏鄉居民的中醫定期義診利用情形與就醫脈絡初探:以台坂村為例

為了解決Life expectancy defi的問題,作者曾圓惠 這樣論述:

  山區偏鄉由於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且分散,醫療資源普遍缺乏,還有多種其他面向的因素也同樣可能導致就醫過程的困難。中醫具有驗、便、廉、效等特性,診法使用望、聞、問、切等四診,治法使用一砭、二針、三灸、四藥、五按蹺,機動性極高,適合移動性醫療服務。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中心與社團法人中華芸生會共同舉辦的中醫免費門診服務,自2015年11月起在台東縣達仁鄉台坂村提供醫療服務迄今。本研究分析義診病患就診病歷,呈現開辦以來之利用情形,同時透過質性研究搜集山區偏鄉居民使用基層醫療和中醫義診的經驗,探索山區偏鄉病患使用中醫義診之因素。質性研究運用社會生態學模型作為理論架構,透過參與式觀察和深度訪談的資料搜

集方式,以及中華芸生會志工日誌內容,探討偏鄉民眾對當地醫療服務的利用狀況與促進前往中醫義診看病之動機。  分析病歷有關服務利用的面向,研究期間從2015年11月至2019年2月,服務病患共335名,累計共1848人次。有半數以上的病患年齡分布在五十至七十歲。累計病患當中,來自無中醫鄉(達仁鄉、大武鄉、金鋒鄉、鹿野鄉、瑪家鄉、恆春鎮)者占47%。每年台坂村平均有11%~13%(3年平均值)的人口使用義診服務;平均每人就醫 0.53-0.57次(3年平均值)。病患回診情形,每人平均就醫1.04-2.05次(3年平均值)。不同年齡的病患,就診次數具顯著差異;且當病患愈傾向於使用傷科,回診次數愈高。 

 研究也發現,山區偏鄉病患在求醫的選擇過程中,會受到社會經濟、勞動職業傷害等影響,在就醫與工作兩相權衡之下,通常會偏向於選擇維持溫飽,以減少因為生病或看病而造成收入損失;而在職場中無法避免的高負荷機械式動作,經常迫使病痛反覆發作。在醫療資源的安排上,距離方便性與時段方便性,構成病患能否前往看病的主因;而治療項目的種類多寡,也成為吸引病患就醫的因素。雖義診團隊屬自願服務,無法維持固定醫師,但相較當地巡迴中醫固定醫師,義診能提供不同科別的選擇,而不僅限於單獨醫師專長。研究結果也呈現出病患如何透過當地的社交網絡,來幫自己尋求義診醫治;促成病患前往義診看病的個人因素,包括:個人經驗對中醫的認知與信任、

使用者依賴的中醫特點、病患對醫生看病態度的感知。  本研究透過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發現義診的存在提供中醫醫療的可近性,且中醫醫療的形式與內涵能符合在地生態,使得當地民眾對於中醫的接受度亦高,有利於滿足偏鄉居民部分的醫療需求。

青年日報改版後效果表現指標建構之研究-以民國106年度改版為例

為了解決Life expectancy defi的問題,作者孫承祖 這樣論述:

本研究企圖建構出軍報報版改版後效果的指標,分別邀請資深具實務工作經驗之新聞從業人員、負責青年日報實際主導改版編版之人員與長期致力於新聞且學有專精的傳播研究之學者、區分產(業界)、官(軍方)、學(學者)三大領域共15位學者、專家及5位一般閱聽眾,針對青年日報改版後在「報版版面標題」、「報版內容」、「報版印刷程度」、「報版版面編排設計」、「軍種報夾報效益」等構面上,採用修正式德菲法進行探討與指標建構,藉以聚斂專家集體決策意見,並建構出一套符合青年日報改版後效果指標及整體經營策略的指導方針,為「青年日報」在報紙改版後的經營方針與編報模式建構其效果表現指標,最後並以深度訪談,彌補本研究在修正式德菲

法分析上的不足,期望能提供需求單位在報版改版後之整體編版設計策略、未來改革及規劃方向與爾後研究者之參考運用。 經本研究修正式德菲法統計結果,區分為「報版版面標題」、「報版內容」、「報版印刷程度」、「報版版面編排設計」、「軍種報夾報效益」等五大構面33項指標,供後續需求單位或研究者參考運用。最後,本研究依修正式德菲法資料分析與深度訪談結果提出以下建議:壹、理論上:一、建構軍事新聞內容的專業性、消息來源可靠性與正確性,滿足閱聽眾的「資訊需求」。二、有效運用視覺化方式設計標題與資訊圖表、提高閱讀者閱報率。三、強化頭版版面製作的獨特性、刺激閱讀者閱讀與購買意願。貳、實務政策上:一、依照效果表現指

標重要性程度,決定改版後報版編版緩急處理順序。二、以閱聽眾立場思考,強化視覺化圖像整合。三、整合各軍種報刊、將紙媒效益發揮極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