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expectancy calc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逢甲大學 環境工程與科學所 張立德所指導 劉郁旻的 台中都會區大專生居家多粒徑微粒濃度之探討 (2008),提出Life expectancy calc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居家室內環境、儀器比對、多粒徑微粒濃度。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ife expectancy calc,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中都會區大專生居家多粒徑微粒濃度之探討

為了解決Life expectancy calc的問題,作者劉郁旻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台中地區大專生居家多粒徑微粒濃度之變化情形,參與本研究之個案為非吸菸者,且大多居住於台中市西屯區,於2007年1月22日至2008年1月11日間分別於平日時間進行5天之監測活動,共計完成35名個案暨168個採樣人天之居家監測。本研究首先利用哈佛衝擊器(Harvard Impactor, HI)驗證攜帶式微粒濃度監測儀(IAQcheck™ Portable Dust Monitor, series 1.108, Grimm Inc.)及哈佛個人環境採樣器(Harvard Pers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ampler, Harvard P

EM)之表現後,以攜帶式微粒濃度監測儀取得不同房屋類型之室內環境多粒徑微粒即時濃度變化,並搭配居家環境特性問卷、時間活動日誌資料及哈佛個人環境採樣器,進行居家多粒徑微粒濃度之變化情形之探討。研究結果顯示,與哈佛衝擊器相比,攜帶式微粒濃度監測儀與Harvard PEM皆有不錯的一致性,其中攜帶式微粒濃度監測儀之溫溼度感應器表現良好,而攜帶式微粒濃度監測儀與Harvard PEM之表現則有較大差異。而進行居家微粒濃度監測之對象,以單獨居住者為眾,有70%以上的時間皆待在家中,其次為教室及其他非家中室內場所,較少時間在交通工具上。家戶之時序微粒濃度變化結果顯示,室內微粒濃度會由於室內環境中之人類活動

而影響,其中以PM10之波動最大。而受氣象型態之影響,各粒徑微粒濃度之最大值多發生於1、2月份,最小值則均發生於6月份;以季節進行區分時,發現各粒徑微粒濃度多以乾季時較高,溼季時較低,且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進一步以時段來區分,由於人類活動等因素,細粒徑微粒濃度於夜間時段高於日間,而粗粒徑微粒則以日間時段高於夜間。本研究中由房屋類型之區分可知,居家室內微粒濃度會由於活動人數及受外界影響程度而有所差異,各粒徑微粒濃度顯著以多人同住1房且無其他活動空間之房屋類型為最高,而以多人同住1房且有其他活動空間之房屋類型為最低。而微粒濃度隨居住面積之增加而大致有下降之趨勢;建築材質部分,則以水泥隔間、牆壁表面

材質為油漆者之微粒濃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