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ada Civil Enginee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河海工程學系 許世孟所指導 廖逸凡的 羅吉斯迴歸應用於場址岩體透水性之評估 (2020),提出Canada Civil Enginee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羅吉斯迴歸、裂隙岩體、水力傳導係數、場址透水性評估。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anada Civil Enginee,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羅吉斯迴歸應用於場址岩體透水性之評估

為了解決Canada Civil Enginee的問題,作者廖逸凡 這樣論述:

傳統工程實務在使用經驗公式推求水力傳導係數 (hydraulic conductivity) 時能以更快速、較低成本的方式,產製出隨鑽孔深度變化、連續性的水力傳導係數調查資料。而既有經驗公式多僅能以單一數值的形式呈現水力傳導係數推估成果,數值的準確與否僅能透過迴歸公式設立時判定係數 (R2) 的數值來評估,導致實務上在使用經驗公式時需承擔較高的風險。若能改以機率的方式呈現經驗公式推估成果,實務應用時工程師可將自身經驗與所得之推估機率值結合,以此相輔相成的方式進行最適當的判斷。故本研究嘗試利用羅吉斯迴歸分析會以機率型態呈現推估成果的特色,建立一個符合實務需求、可用於評估場址岩體透水性質的經驗公

式。本文透過「以地質特徵因子推估場址地下水開發潛力」來探討應用羅吉斯迴歸方法評估場址岩體透水性質的優劣程度。首先,透過由「臺灣山區地下水資源調查研究整體計畫」蒐集來的多岩性水文地質資料,分別紀錄鑽孔封塞區段的岩石品質指標 (RQD)、地層深度指數 (DI)、剪裂泥含量指標 (GCD)、岩性滲透率指標 (LPI)、裂隙頻率 (FF)、裂隙寬 (FW)與流速 (v) 等七項地質特徵資料,並以統計分析軟體分別建立多岩性、單一岩性之地下水潛勢場址推估模式。模式建立後再依序分析相關的檢定值,並使用Hosmer–Lemeshow test、虛擬迴歸係數 (Pseudo R2)、誤差矩陣 (error ma

trix) 以及ROC曲線下面積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等方法評估模式優劣性。本研究最終共建立了95種可用於推估水力傳導係數的羅吉斯迴歸模式,包括69種可適用於多岩性場址的推估模式,以及26種可適用於單岩性場址的推估模式。成果顯示,因子選用數量與模式預測準確率呈正相關。其中,選用4個因子時,模式預測正確率落在74.2%~89.6%之間;選用5個因子時,模式預測正確率落在82.8%~91.6%之間;選用6個因子時,模式預測正確率落在86.2%~92.9%之間;選用7個因子時,模式預測正確率落在90.8%~93.6%之間。此外,經統計發現RQD與LPI兩因子與推估

模式的預測準確率最為相關。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式可提供工程實務上另一種場址透水性質調查方法,進行場址調查時可根據現地岩性分布狀況、能取得的因子種類,從本研究成果中選擇適合的模式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