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壓升降平台法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許宏德所指導 李和耘的 高處入料裝置研發 (2020),提出油壓升降平台法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處入料、ISO 12100、墜落、風險評估、安全設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模具工程系 黃德福所指導 林煒晨的 反向再引伸應用於矩形杯多道次引伸之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矩形杯、高長寬比、多道次引伸、反向再引伸的重點而找出了 油壓升降平台法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油壓升降平台法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處入料裝置研發

為了解決油壓升降平台法規的問題,作者李和耘 這樣論述:

因應製造設施及流程之需求,產業界常以固定式起重機吊掛輔以人員至高處作業平台之方式進行高處入料作業。但因作業人員須一邊操作起重機,同時讓料桶內之物料倒入入料口,因此增加了人員自防護不足之高處平台墜落的風險。本論文針對此類高處入料作業,研發一由地面即可完成入料作業之裝置,以消除人員墜落之風險。入料裝置由電動升降台車及入料桶所構成。入料桶置於一支架上,於上一段加工完成時承載加工工件後,升降台車即可由人員推入於支架之台車安置位置。藉由往上舉升一小段高度使其離開地面,即可推動台車以進行搬運作業。為降低研發時程及成本,電動升降台車採用市售品。入料桶與支架則以配合升降台車結構及尺寸等為設計原則。研發過程參

照ISO 12100之規範,於設計階段即進行危害辨識、風險評量等評估流程的反覆實施,對不可接受之風險進行設計改善。完成之高處入料作業裝置除可可完全消除人員墜落之危害,兼顧實用性、低成本以及不衍生其他危害等特點。但,體型較小的人員使用本研究所研發之裝置可能造成對前方視野的障礙。依ISO 12100之規範,此類殘餘風險須以警告標語、操作使用手冊等資訊的提供及警告等的提示,由使用者降低使用上的風險。

反向再引伸應用於矩形杯多道次引伸之研究

為了解決油壓升降平台法規的問題,作者林煒晨 這樣論述:

高長寬比矩形引伸產品應用領域十分廣泛,當中更常被應用於工業中電池容器或電子零件外殼。而這類矩形杯引伸產品通常因為其短邊與高度的比值較大,無法由單一道次完成加工,因此,勢必須進行多道次引伸加工。本研究嘗試結合反向再引伸的加工技術,利用成形時對於產品的內、外壁交互作用,可減緩內、外壁累積應力的特徵,藉以改善非對稱形狀且具高長寬比產品的成形性,進而達到減少引伸次數的目的。 本研究使用Dynaform有限元素分析軟體輔助模擬引伸加工,針對SUS304不銹鋼厚度0.8 mm板材,進行矩形杯多道次引伸成形參數對引伸成形高度、成品厚度分佈以及材料流動狀態之影響,並搭配實際開發模具與實驗,近一步驗

證分析結果的可靠性,以做為往後矩形杯多道次引伸加工模具設計之參考。 研究結果顯示,反向再引伸模具成形性優於(h2=37.3 mm)直接再引伸模具(h2=27.8 mm),且因邊圓角輪廓距離(X2=5.02 mm)較大,引伸次數可減少(3 Stage);當胚料在引伸過程中發生起皺現象,會使胚料與模面接觸不均,起皺部位無法有效流入模穴進而發生破裂,在不發生起皺現象的條件下。使用圓胚料成形時,最大可成形直徑為100 mm,成形高度為41.54 mm;引伸時矩形杯直邊常需取成圓弧,當長邊圓弧半徑(RX1=191.48 mm、RX2=187.85 mm)越大,矩形杯則因長、短邊長度差異過大而造成金屬

流動不均,在相同成形高度時材料在距胚料邊緣移動距離差距較大,變薄率較高;過小的沖頭圓角半徑(Rp1=0.8 mm、Rp2=1.6 mm)容易造成板材在角隅部外側受較大之拉伸應變,使材料過度薄化而發生破裂的現象。於實際引伸成形實驗成品的厚度分佈趨勢以及破裂位置,實測值均與模擬分析結果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