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 駕 訓 班 費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新生 駕 訓 班 費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仁廷寫的 教養,夠好就好:心理師爸爸的冒險、陪伴與信念 和艾德莉安.赫伯特的 一小時的力量:每天微改變,養大你的成功因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2012台東新生駕訓班.mp4 - YouTube也說明:2012台東 新生駕訓班 :***2012第578期B 班 ,凡21人,今日公路駕駛最後一次,告全學程結訓......***今連夜影片攝製完成......存放"youtube"供點閱甚便.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新自然主義 和新樂園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航運技術系 蔡育明所指導 許忠盈的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精進策略之研究 (2021),提出新生 駕 訓 班 費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引水、引水人、強制引水、現代化、現代性、助航設施。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黃一峯所指導 蔣國強的 國軍新聞危機傳播之研析─以陸軍航特部 阿帕契新聞事件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危機傳播、SCCT、大數據、阿帕契、勞乃成的重點而找出了 新生 駕 訓 班 費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岡山農工則補充:新生 專區 · 行事曆 · 舊版首頁 · 防疫專區 · 校園植栽 · 內部控制聲明書 ... 2023-03-03 112年擴大辦理機車駕訓補助案 ... 2020-03-18 護照之照片費用解釋案例.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新生 駕 訓 班 費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教養,夠好就好:心理師爸爸的冒險、陪伴與信念

為了解決新生 駕 訓 班 費用的問題,作者林仁廷 這樣論述:

「夠好的爸爸」懂得適時留時間給自己向前行, 照顧了自己、也照顧了孩子, 更懂得以身作則的重要,傳遞可以勇敢、 也可以軟弱求助的信念, 帶領孩子冒險並陪伴度過難關, 欣賞孩子的一步步自主與成長。     爸爸是最好的生活教練       孩子上學前總是哭鬧、很難哄孩子睡覺、非暴力管教怎麼做、零用錢怎麼給、如何養成好習慣、全家自助旅行如何順利成行等生活大小事,讓許多奶爸非常苦惱。作者是奶爸又是心理師,以理論與實務兼具的教養觀察點,提供許多與孩子正面交鋒時,可以怎麼做的好計策。     為什麼要當孩子爸爸的玩伴:不必高高在上、不必扮黑臉,爸爸最好可以化身為孩子最好的生活同伴、遊戲玩伴,帶領孩子透過生

活各面向來漸進發展,讓孩子發現自己原來能做那麼多事,能控制與決定什麼,這才能真的提升孩子的自信。     不打小孩的爸爸怎麼做:打小孩會讓家長得到「錯誤的有效性」,誤認孩子屈服是被矯正的結果,長期下來養成「習慣」暴力溝通。要阻止暴力產生,一是靠正確信念,不斷提醒自己不能欺負弱小;另一個是靠情緒覺察,審視自己怒氣合不合理?     懂心理學帶孩子更上手     怎麼教孩子跟疾病共處?孩子鬧情緒怎麼辦?如何跟孩子談性?如何與導師溝通?當孩子遇上挫敗,怎麼教孩子面對?等等教養孩子路上的疑難雜症,作者奶爸心理師抽絲剝繭找出問題癥結、提供理性且平和的思慮邏輯,化解危機、化解尷尬,讓父母遇見大小不一的困境

時,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最強後盾。     不是只出一張嘴的爸爸怎麼做:不管是課業、動靜態才藝或社團活動,師長或教練理所當然會最好該做的指導,但父母還能做三件事:以愛期許孩子辦得到、具體給予正向鼓勵、適時提示該如何做,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期許,去接納、引導、見證孩子的生活,孩子就能擁有持續主動的學習力。     為什麼要不避諱大人也會犯錯:讓孩子看見與知道父母也會犯錯,就能增加與失敗共處的容許性,往後若孩子遇見失敗時,就比較會放過自己。父母分享失敗經驗談,可以這麼做:以自己的糗事切入話題、說出解決問題的具體作法、教孩子解決問題時要用不同角度。     當個夠好的爸爸就好     社會總是要父母犧牲

自己、照顧孩子,作者奶爸心理師提供照顧自己的關鍵三招:跟孩子說自己的故事、說出情緒感受、自己的需求也要照顧,為人父母就不用理所當然地全部犧牲。      當生活遇見困難時怎麼做:別隨意犧牲或默默承受,與其一廂情願不讓孩子受苦,不如坦誠說明並共同承擔,這動作是對孩子的認可,讓他們知道「父親也需要他們,雙方可以互相依靠,自然會有更多心理韌性應付壓力。     不用當萬能爸爸的好處多:把孩子當成隊友,不合理就調整,平等的相處模式就是一種榜樣;對男孩來說,是往成熟男人前進的典範;對女孩來說,是日後與異性相處時不委屈自己的根基。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作者奶爸心理師審視育兒的進行式、追憶自我

童年成長的過去式、以及奠基於心理學知識等三種深度觀察的親子教養手冊。     ●書中更以饒富趣味的文字寫出:親子相處的真實情境對話、融合一氣的教養心理學、心理師奶爸的實戰教養錦囊秘技,句句重點、字字珠璣,值得一讀再讀。   名人推薦     梅子/金曲獎金鐘獎主持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黃萱/漢聲電台「寶貝萱言」主持人   鐘穎/愛智者書窩主持人      暖心推薦     大樹老師/育兒顧問   沈雅琪/神老師   郁方/好門媳婦   陳立芹/知名演員‧幸福電台主持人   彭菊仙/親子作家   鄧廣福/歌手‧幸福電台主持人 作者簡介   林仁廷     ˙現為諮商心理師。     

˙工作迄今20年餘,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家庭主夫,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旅行、動漫兼畫畫、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推薦序】 陪伴孩子,觀察孩子、引導孩子 梅子 走向身為父親的自我覺察之路  陳志恆  教你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黃萱 夠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 鐘穎   【作者序】 公主、王子、皇后,以及她們的長工

  PART 1生活,就是一種教育 1.【面對「分離焦慮」】賦予心理護身符,孩子會更勇敢 一包面紙的重量 我的童年:心理的附身符,感覺還有人可以依靠 心理學觀點:有安全依附的愛,啟動孩子自我成長 ★可以這樣做::減低分離焦慮的方法   2.【遊戲很重要】父母最好能陪著孩子玩 和朋友一起玩,等再久也無所謂 我的童年:沖天炮大戰,野得開心又自在 心理學觀點:讓外在多元體驗「內化」成心理概念 父母是孩子最初、最好的玩伴 預先規劃一起遊戲的時間、一起想做的事 1.在家時,把親子時間和工作時間區分出來 2.親子時間裡,要專注跟孩子一起玩 ★可以這樣做::只需要紙筆的口袋遊戲   3.【睡前故事】親子專

屬親密時間 睡前妖怪故事 我的童年:睡前說故事,傳承自爺爺 心理學觀點:兒童愛聽故事,探索心靈感受 換父母傾聽,也聽孩子說故事 ★可以這樣做:睡前說故事的方法   4.【行為習慣的養成】好寶寶貼紙是行為養成手段 集點榮譽榜是一種獎勵,也營造出親子共同話題 我的童年:收集是把努力的過程「視覺化」 心理學觀點:設計一套制度,協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孩子愛遵守規則,獎勵成為好誘因 ★可以這樣做:點數系統的設立原則   5.【戶外生活課】帶著孩子一起去旅行 家庭自助旅行讓父母子女重新認識彼此 我的童年:跟著大人生活,就是學習 心理學觀點:培養如何與人交流、如何與環境互動 孩子需要得到大人的肯定 ★可以這樣

做:帶小小孩旅行的注意事項   6.【零用錢制度】不是強迫存錢,而是練習花錢 孩子本來就看到什麼就會要什麼 我的童年:對錢的現實感,深植於兒時 心理學觀點:從「做選擇」中發展自我意識 讓孩子練習用錢做選擇,體驗金錢的影響力 ★可以這樣做:零用錢制度的注意事項   7.【男女大不同】男女孩學習路徑不同,因材施教不比較 女兒驚人語錄 我的童年:我和兒子一樣,語言發展稍慢些 心理學觀點:兒童發展階段,男女大不同 認識性別特質,因材施教 ★可以這樣做:成為孩子學習的背後支持者   8.【非暴力管教】其實我也不想打小孩 打在兒身,痛在我心 我的童年:父親總是堅持管教原則 心理學觀點:打孩子的暴力衝動來自

何方? ★可以這樣做:心服口服的處罰   9.【生活的意義】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要那樣? 看見街友的教育 我的童年:乞討的老奶奶打破我的世界觀 心理學觀點:要知道生活的意義,才有生活動力 如何向孩子解釋「生活的為什麼」? ★可以這樣做:在生活裡機會教育   PART2遇見困境,是生命中必要養分  1.【當孩子生病時】教怎麼跟疾病共處 兒子「霰粒腫」小開刀 我的童年:分享開刀經驗,降低兒子的恐懼 記憶中,打點滴是稀鬆平常之事 心理學觀點:父母的反應是一面鏡子 1.認識生病原理 2.生病時,生活就先放鬆 3.關心不是用罵的,愛要說出來 解釋給孩子聽:「為什麼會生病?」 ★可以這樣做:指導孩子「我能

做什麼?」   2.【教「怎麼學習」】當孩子的學習教練  足球課的心魔 我的童年:囧!音樂考試唱不出來 1.心理面做好「角色扮演」  2.實務面去做「事前練習」 心理學觀點:兒童的「鷹架學習論」 1.孩子「能不能做的到」? 2.孩子「願不願意做」? ★可以這樣做:「愛」、「成就」及「提醒」   3.【認識情緒知能】重視孩子的情緒 女兒堅持,要道歉才作罷 我的童年:沒有被處理的情緒經驗 心理學觀點:帶領孩子認識情緒,不能一味壓抑 1.本能情緒 2.社會情緒 3.複雜情緒 《大雄在大魔境》的胖虎身先士卒 重新定位的情緒經驗 ★可以這樣做:認識情緒的小遊戲   4.【跟孩子談性】要不要一起洗澡? 妹

妹說她的GG是藏在裡面的 我的童年:性的啟蒙 心理學觀點:性心理與性格發展 從小就營造可以談性的氣氛 ★可以這樣做:如何跟孩子談性?   5.【挫敗和面對】跟孩子談失敗這件事 我的童年:搭錯公車很害怕,怎麼辦? 多利用父母自己的糗事 心理學觀點:先接受情緒,再想辦法解決問題 孩子需要知道大人也是常失敗 ★可以這樣做:多分享自己的失敗   6【與導師溝通】保證孩子接受公平的對待 我的孩子性騷擾他人? 我的童年:大人不一定都是對的 心理學觀點:詢問孩子發生什麼事,請關注「具體作為」 父母立場:做錯事當然負責,但也不讓孩子被冤望 1.讓孩子知道父母是保護他的 2.教導孩子:「大人也不一定正確」 3.

父母要負責跟老師溝通 ★可以這樣做:找老師溝通的步驟   7.【同甘共苦】要記得孩子也能安慰你 故事一:孩子不想讀書想工作? 故事二:「他們還是離婚好了」,過於冷靜的孩子 心理學觀點:家庭是一個系統 向孩子尋求安慰與依賴,而不是找孩子出氣 故事一解方:把孩子當小伙伴 故事二解方:向孩子尋求安慰與依賴 ★可以這樣做:平常跟孩子聊聊自己的事   PART3運用心理學,教養更上手   1.【我當爸爸了】接受「成為父親」的自覺 第二十天:致想像中的你 「父親」很難憑空誕生,就靠外在條件的提醒 1.刺激與想像 2.被賦予認同 第一天:你來了! 父親內在條件的促發:一段期待的新關係 1.與妻子的關係品質

2.接受自己成為父親角色 第二天:母嬰同室,還有爸爸   2.【教養不焦慮】以愛為出發點,我的教養基本六原則 受驚夜哭 教養好焦慮! 教養基本六原則 1.確定你的孩子感受到關愛 2.在有愛的關係下,父母容許自己偶爾犯錯 3.孩子的身心發展限制,十二歲前都不算完全成熟 4.區別「習慣行為」與「焦慮行為」 5.發明屬於孩子的行為改變法 6.男女孩教養方式不同   3.【就是要爸爸教】身為好榜樣,一起探索世界冒險 「尤里卡!」深印在小四男童心裡 父、母親被期待的功能不同 父親育兒的獨特性 在兒童期,父親的獨特性可以這樣展現 1.「認可孩子」——把孩子舉高高 2.「跟孩子玩耍」——體驗與創新 3.「以

身作則」——教導與榜樣 父親賦予的精神象徵   4.【爸爸的力量】孩子都希望被父親的強大力量保護 佛洛伊德對父親失望的回憶 父親身分的認同危機 失去父親形象的危險 重拾父性的根本:強大與保護、堅定與溫柔   5.【父性心理原則】有條件的期許孩子做想做的事 無所事事的孩子 父性心理原則:引領孩子向前走 父性心理原則化為日常的「權威」 1.凡事說明原因、規定執行徹底 2.改變循次漸進、關門後要開窗 3.處罰目的清楚、改變不可綁約 4.好要不吝讚美、好壞各占六比一   6.【痛苦難過時】照顧孩子的情緒,關愛地接住他或她 莫名的疼痛 情緒被照顧的經驗 親子關係裡最怕「情感疏忽」 注意孩子的異常表現,盡

早彌補親情 1.「無感的旁觀者」 2.「矛盾的守護者」 3.「盼愛的逃家者」 照顧孩子情緒的練習:即時回應 1.玩在一起 2.從生活現實面著手 3.同理心的練習   7.【行為偏差時】當孩子偷竊和說謊,父母就變身成偵探吧 小時候也偷過錢 引發偷竊的心理歷程 當偵探尋找偷竊背後的需求與動機 1.環境誘惑大於意志控制 2.生活太無聊,拿錢找樂子 3.要起疑「太容易被抓的偷竊」 4.來自他人的壓力: 針對不同原因,採取不同的教養協助 1.減少誘惑——環境條件的安排 2.增加管道——讓生活更有趣 3.為行為負責——冷靜後才決定如何處罰 4.認識發展障礙——帶孩子接受身心評估 5.承諾和孩子一起面對壓力

  8.【夠好就好】做自己,成為夠好的父親! 男性要從「關係連結」學習情緒感受 認識自己心中的大男孩 照顧孩子:發揮父性特色與功能 照顧自己:不用理所當然地全部犧牲 1.了解自己——試著敘說自己的故事 2喚回大男孩——恢復情緒感受 3.別隨意犧牲——自己的需求也要照顧 成為「夠好的父親」就好   【跋】教養最缺的永遠是「時間」 推薦序   陪伴孩子,觀察孩子、引導孩子 梅子(金曲獎金鐘獎主持人)     兒子王者今天十九歲生日,選在今晚留下這篇文章,更顯得有意義,回想過去這二十年來的生活景象如電影畫面般飛逝,尤其是今年他出版了一本《如果終極目標是財務自由,不如一開始就學投資賺錢》的理財書。

    忙碌的大學新生生活、桌球校隊活動,加上新書的宣傳期,幾乎每日行程滿檔,而新書發表會的演講表現,更是令人感到驚艷,首次3D模式認識兒子,因為我們也沒見過他這一面,沒想到孩子反饋父母的速度這麼快,就誠如心理師爸爸仁廷說的,「時間」就是最有趣的人生變項,孩子目前已經超出我所求所想,甚至凌駕父母。     因為王者表現優異,很多朋友都會問我怎麼教養孩子 ,其實我有時候會心虛 ,我只是照著我自己的想法來教,以我們夫妻的童年經驗加上在社會歷練的心得,這一套王者媽媽獨門教養術,是滿隨性的,卻在看完仁廷奶爸的書籍後,發現他以專業心理學的角度,所寫的教養孩子的方式,和我的理念,相似度高達百分之九十,那

一刻我好像找到知音,滿開心的,因為我真的做到了「陪伴孩子、觀察孩子、引導孩子」。     我從小就會蹺課,從幼稚園開始,不可思議吧!抓到後下場就是被打,因為我不喜歡大人用逼的方式,去做我不喜歡的事情,因為我害怕學校陌生環境和一群不認識的同學,為什麼要把我關在那裡,加上父母可能也沒好好的溝通,或者是我聽不懂學校的課程,反正心情就是不理解為什麼大人都不懂我,心中有很多問號,所以我期許自己長大後,一定要做一個傾聽孩子聲音的媽媽,並支持孩子做想做的事情。     從孩子嬰兒時,我每天幫他全身按摩,一邊按摩就一邊逗他開心,因為我很享受當媽媽的幸福感,我每天花一個小時跟孩子聊聊天,瞭解他的心情,我覺得我就

像是個容器,接住他所有需求並滿足他。而且,我是一個很有耐心的媽媽喔,王者一歲多時喜歡在路邊看挖土機施工,我會在烈日下陪他觀賞一個小時,外出回家時他會堅持拿鑰匙開家裏大門,而我就站在旁邊等著他把門打開,結果他花了四十分鐘,享受那大大的成就感,那開心的表情我到現在還記得。     我從來不會駡小孩,因為口拙,我也不會打小孩,因為兒時被打記憶太深刻,所以我採每天跟兒子聊天,讓母子關係非常好,感情好,你叫他做什麼都OK的,這樣媽媽也比較輕鬆。仁廷奶爸,利用全家洗澡的時候,透過孩子們的相互對話,很細心的瞭解他們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趁此進入孩子的世界,塑造良好親子的關係,一個暖男好爸爸,實在是值得讚美。  

  這兩年,我滿著迷心理學,也買了不少書,一直在研究、瞭解,對於擔任家庭照顧者的角色,對待阿嬤、孩子和伴侶,有另一個不同的見解,我覺得台灣社會較偏注重身體的健康,而心理的部分較為忽視,有許多成人情緒卡在心?,就好像電玩遊戲一直卡關,過不去就是過不去。所以,我覺得大人們能透過這本書《冒險、陪伴、信念:剛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以心理學的觀點去瞭解孩子的世界,全家如何互動、彼此相愛,讓美好的情緒在家人心中流動,我覺得那就是送給成長中的孩子最好的禮物了,這是我的觀後感與您分享。   走向身為父親的自我覺察之路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最近,我那三歲的女兒,常會在蹲馬桶時,對著外面的我

喊著:「把拔,我愛你!」面對女兒的深情告白,我肯定毫不猶豫地回應:「把拔也愛你!」     身為一位父親,我很自豪,我與我的孩子相當親暱。女兒喜歡黏著我,晚上一定要靠在我懷裡睡覺。和一般的家庭不太一樣,我太太倒比較像是第三者。當然,她也樂得輕鬆。     有天晚上睡前,女兒央求我講睡前故事:「把拔,說你小時候的故事好嗎?」我在腦海裡快速搜尋各種兒時回憶片段,突然間,我浮現了一個畫面。     大概在我小學低年級時,一個炎熱的下午,父親和我一同躺在房間的榻榻米上,對我說著「桃太郎」的故事,我聽得著迷,至今難忘。而現在,我也開始對孩子說故事了!     我思索著,我是如何受到父親的影響,而成為我這

樣一個父親。     父親是個輪班技術員,有時白天班,有時值夜班,但他從來不應酬,也很少出差,生活單純,每天都會回家。這對我的影響是,結婚前,我南奔北跑,常在不同的城市過夜,有了孩子後,我堅持每天都要回家。這是我對家人、孩子承諾,我堅守這份信念,算是受我父親的影響吧!現在,我每天接送女兒上、放學,總會想起父親的身影,在寒冬夜晚,騎著機車來補習班接我下課,不忘為我多帶一件厚外套。     閱讀林仁廷心理師的新作《冒險、陪伴、信念:剛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好有共鳴!因為,我也是個非典型的父親,比較接近奶爸的角色,又因身為自由工作者,家務也多是我在處理。     仁廷在書中分享許多與孩子相處的故事,

總會先連結自己的成長經驗,再帶入發展心理學的理論,最後分享具體的做法。我很喜歡這樣的鋪陳方式,身為家長,很需要覺察身為父母的自己,是如何受到過往成長經驗的影響。     我認為,本書最精采之處,是仁廷對「父性」與「父職」等概念的論述,這是坊間教養書中少有提及的。拜讀這個章節,能讓身為父親者,深刻自我反思——如何保有父性傳統中的美好特質,同 與孩子及家人有著親密的連結。     和本書作者一樣,我很慶幸,是個爸爸,也是個心理師。我的父親提供我身為人父的角色典範與信念,心理諮商的訓練又讓我不會陷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中。        我認為,我們都很需要從教養工作中,重新看見自己、找回自己;我很推薦

父親們一起來閱讀這本書,一起走向身為父親的自我覺察之路。   教你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黃萱(漢聲廣播電台「寶貝萱言」節目主持人)     認識林仁廷心理師是從訪問他三本大作《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當亞斯人來到地球》、《挑對時機做自己,冷眼不冷心的處事智慧》;心理師是二寶爸,而我是新手媽媽,在訪談空檔就會請教有關育兒的經驗,及如何讀懂小小孩的心……。     登!登!登!……《冒險、陪伴、信念:剛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這本書誕生了,書中呈現許多心理師爸爸與孩子的日常,就和你我一樣的酸甜苦辣,特別的是,情緒後,心理師爸爸會和孩子一起矯正事件過程,這會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我的原生家

庭屬於權威式教育,而我也自然而然地用權威方式,希望孩子聽話,但書中說,權威可以,但要讓權威成為引導,而我也開始練習書中所述,給孩子自由空間,同時嚴守界線,慢慢地孩子會知道父母親的堅持及他們的順服,可以達到雙贏。     很喜歡書中談到「情緒照顧」章節,在家庭、工作兩頭忙的狀態,身心容易呈現緊繃,此時,如果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也需要被照顧,就能減少親子關係甚至夫妻關係的不睦,提醒自己需要緩衝了……。     強烈推薦這本書,希望此書能多多被購讀,「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但請記得「夠好就好」!   夠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 鐘穎(愛智者書窩主持人、心理學作家)     先用六個字總結這本書,那就

是:幽默、知性、深刻。林仁廷心理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好爸爸楷模。說他是心理學界的林良,一個每個人都想擁有的父親一點也不為過。     女性讀者們可能不知道:當好媽媽難,當好爸爸,尤難!對多數人來說,父親形象一直以來都是遙遠且模糊的。傳統的父女關係之間或許還有許多溫馨時刻,但父子關係卻常常會因為陰影的投射,以及權力的競爭而產生許多衝突。在這樣的情況下,男孩子其實是沒有什麼機會擁有一個足夠好的父親楷模的。     我和作者一樣都是雙寶爸。不同的是,我兩個孩子都是男生。「崩潰」兩個字是我最常掛在嘴邊的話。我之所以一頭鑽進了「深度心理學」的研究領域,有相當大的原因就是為了想當一個「好」爸爸,但這談

何容易?誠如作者所言,教養最缺的永遠是時間。容我補充一句:第二缺的就是典範。     能像林仁廷心理師這樣運用專業知識反躬自省,日日實踐的典範更是稀有,因此當我讀到這本書時簡直欲罷不能。什麼時候台灣竟然出現了這麼一本傑出的幼兒教養專書了?而且,是以一個爸爸的角度來書寫的。     如何利用父母的糗事來跟孩子談挫敗和面對,如何利用零用錢來練習花錢而非強迫存錢,以及對於非暴力管教的自省與思考,每一項在書中提到的觀點都是理論與實務充分結合下的產物。我一邊興致盎然地讀著本書,一邊畫線做筆記,同時回頭反省自己這幾年的育兒工作。深深佩服這位以長工自居的作者仁廷爸,竟能在他的日常中為我們凝聚出這麼動人又有趣

的內容。     不知道怎麼當一個好爸爸的男性讀者有福了,不知道怎麼把老公教成好爸爸的女性讀者也有福了!但也請記住,陪伴孩子的過程就是自己再次經歷童年的過程。親職是一項不折不扣的辛苦工作,但也是一項能以長大的眼光,重新看待兒時回憶的罕有機會。     每次與孩子的互動都是和過往經驗中的自己的交戰,那是又一次成為更好的自己的練習。讀者不需要成為完美的爸爸,也不應該期待另一半是一個完美的爸爸。我們比較的對象是昨天的自己,是上一世代傳統但已顯得有些過時的父親形象。     如今我們擁有了一個像作者那樣的好爸爸典範,擁有了這一本體貼又趣味的好書,經營幸福家庭的路,你我已不再孤單。   作者序   公主

、王子、皇后,以及她們的長工     「爸爸,我今天在學校被老師說很棒,全班一起向我鼓掌。」兒子小學一年級時,某天他放學這麼說。     「喔,那肯定是做了什麼好事吧,說來聽聽怎麼了。」我問。     「老師上課的時候說,一個家庭裡面『媽媽』通常是做很多家事的那個人,非常辛苦,應該要互相分工。然後我就舉手了……」那顯然是堂性平教育的課     「喔,為什麼呢?」我繼續問。     「我跟老師說,是這樣嗎,我家都是爸爸做家事,媽媽在沙發上滑手機……」    我差點噴出茶,苦笑,兒子竟據實以告家裡的日常。     「老師說,『○○爸爸真厲害!這就是我要說的主題,來,我們為○○鼓鼓掌!』」兒子說。

    「原來,那是我的功勞,為什麼會鼓掌給你聽啊?」我哈哈大笑。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啊?」兒子說。     我想,老師可能在教家庭分工吧,卻遇上我家這個大反例。     催化奶爸的三個關鍵     我常戲稱自己是「長工」,我家四人,重要排名第四。長工不是浪得虛名,舉凡家事:洗衣曬衣、煮飯洗碗、洗廁所、洗床單、買衛生紙都是我,而修繕水電、修理小東西、傷口處理、打蚊子蟑螂的也是我,最後買玩具、安排旅遊、陪孩子玩及繳各項費用還是我。真是古有媽媽愛吃魚頭之說(流傳許久的一則故事,話說媽媽總是把魚肉留給孩子,孩子就理所當然認為媽媽愛吃魚頭),現有爸爸天天付清節之悲。     那我太太做什

麼?檢查孩子功課、陪孩子上足球課及各式LINE群組的聯絡代表,剩下的還真是只有躺沙發玩手機(據她本人說法,因為電視被孩子霸占,不然可以多增一項看電視),反正動腦的她做,動手的我做。     難道,我就是天生奶爸嗎?     也不是,成長中有些關鍵影響我的親職選擇。最初是小學時,某天假日,母親加班,父親竟然下廚煮咖哩飯,那時非常驚訝:「爸爸也可以(會)煮飯!?」聽起來很好笑,但又很重要,因為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告訴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傳遞出沒有絕對的性別分工,這是關鍵一。     第二個關鍵是生活必需。我是台南人,讀大學時獨自北上到校住宿,必須用有限的預算生活,衛生紙一次買一包,張數要精打細算,

收集折價券及到暢貨中心買瑕疵品。轉到校外租房時,老舊公寓要裝冷氣,房東說找人來裝要錢,只好自己找水電行買中古機,再自行買電表接線。為了避免生活無聊,也不能只有省吃儉用,我開始種花植草養魚、煮咖啡、下廚、逛博物館、到唱片城聽各類音樂,騎自行車環河及自助旅遊,最後就習慣什麼都自己做,包括打理一個家。     最後一個關鍵是感情市場。現代男人不好當,不會洗手作羹湯,就沒理由邀來房(間),下廚煮菜可是約會的好理由呢,若被女性讚美廚藝,就會想繼續做下去,哪知婚後變成不歸路。     簡單來說,奶爸的形成是原生家庭的示範、不無聊的個人生活及女性青睞所慢慢堆出來的。     身教永遠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如果希望先生多參與家務,我會建議位於強勢的太太善用撒嬌語態,而位於弱勢的太太善用崇拜語態,像教養孩子一般,推先生以家事為榮,會潛移默化的。     又是心理師又是長工又是奶爸,現代爸爸「如何當父親」與兒女相處呢?     平時工作忙,我盡量一切從簡,靠信念產生「第一原則」:最重要的原則優先遵守。例如「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先做好這個,其他的現實考量自會跟上並排出做事順序。     最後,爸爸們也別忘了要照顧自己,身教永遠是我們給予最直接的禮物,爸爸開心孩子也會開心。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精進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新生 駕 訓 班 費用的問題,作者許忠盈 這樣論述:

目錄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I誌謝-------------------------------------------------------------------------III目錄-----------------------------

---------------------------------------------IV表目錄-----------------------------------------------------------------------VII圖目錄----------------------------------------------------------------------VIII第一章 緒論-------------------------------------------------------------------1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1.2 研究目的---------------------------------------------------------------21.3 研究範圍與限制----------------------------------------------------------21.4 研究方法---------------------------------------------------------------3第二章 臺灣引水制度之沿革與現況-------------------

------------------------------42.1 引水之意涵與目的--------------------------------------------------------42.1.1 從法制面向分析----------------------------------------------------------52.1.2 從港埠經營面向分析------------------------------------------------------82.2 引水人的角色功能------------------------------------------

--------------92.2.1 引水人之角色定義--------------------------------------------------------92.2.2 引水人關於航行安全之角色功能--------------------------------------------112.2.3 引水人關於監督船舶與船員之角色功能---------------------------------------122.2.4 引水人關於港埠服務之角色功能--------------------------------------------132.2.5 引水人關於港埠

效率之角色功能--------------------------------------------162.3 臺灣引水制度之沿革-----------------------------------------------------172.4 臺灣引水制度現況-------------------------------------------------------192.4.1 強制引水與自由引水之實施現況--------------------------------------------192.4.2 引水人之資格、培訓與執業----------------------

--------------------------212.4.3 引水費率--------------------------------------------------------------232.4.4 引水之監理------------------------------------------------------------252.4.5 各港引水人選任與執業人數現況--------------------------------------------30第三章 臺灣港埠引水環境之變革----------------------------------------

---------343.1 國際公約對臺灣港埠引水環境的牽動----------------------------------------343.1.1 IMO早期決議案---------------------------------------------------------363.1.2 SOLAS之相關規定-------------------------------------------------------373.1.3 STCW之相關規定--------------------------------------------------------443.1.

4 IALA之相關規定--------------------------------------------------------463.2 海域空間使用多元-------------------------------------------------------473.2.1 遊艇------------------------------------------------------------------483.2.2 渡輪------------------------------------------------------------------503.2.3

漁船------------------------------------------------------------------523.3 船舶大型化與快速化-----------------------------------------------------533.3.1 港埠營運步調的變動-----------------------------------------------------583.3.2 港埠設施規劃-----------------------------------------------------------583.3.3 船員對引水人的依

賴性增加------------------------------------------------603.4 航運效益日漸嚴峻-------------------------------------------------------613.4.1 引水協力資源的強化-----------------------------------------------------623.4.2 航商對引水成本的關注效應------------------------------------------------663.4.3 引水人力與技術的挑戰-------------------

--------------------------------683.4.4 法規制度的全面檢討-----------------------------------------------------72第四章 精進策略探討-----------------------------------------------------------744.1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思維變異---------------------------------------754.1.1 引水人與船長之合作關係------------------------------------------

-------764.1.2 引水人與VTS之合作關係--------------------------------------------------774.1.3 拖船使用觀念的釐清-----------------------------------------------------784.1.4 引水人與帶解纜業者之合作關係--------------------------------------------814.1.5 引水作業程序化---------------------------------------------------------824.2 臺灣港埠

引水安全關鍵因素—制度調整---------------------------------------844.2.1 拖船制度調整-----------------------------------------------------------884.2.2 建構大區域性引水人制度--------------------------------------------------944.2.3 確立VTS之公權力地位----------------------------------------------------984.2.4 強化引水人自律機制--------------

---------------------------------------994.3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環境優化--------------------------------------1004.3.1 檢視臺灣助導航設施現況效益---------------------------------------------1014.3.2 強化科技化助導航設施--------------------------------------------------1054.3.3 優化VTS----------------------------------------------

----------------1114.4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船舶適航--------------------------------------1164.4.1 從國際法與國內法尋求改善船舶適航的辦法----------------------------------1174.4.2 從案例探討------------------------------------------------------------1234.5 臺灣港埠引水安全關鍵因素—技術強化--------------------------------------1254.5.1 引水作業時之團隊合作

--------------------------------------------------1254.5.2 IMO A.960之建議------------------------------------------------------1294.5.3 拖船技術及效率提升----------------------------------------------------1304.5.4 VTS技術提升----------------------------------------------------------1324.5.5 引水人技術提升-----------

---------------------------------------------133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1405.1 結論-----------------------------------------------------------------1405.2 討論-----------------------------------------------------------------141參考文獻 -----------------------

----------------------------------------------142

一小時的力量:每天微改變,養大你的成功因子

為了解決新生 駕 訓 班 費用的問題,作者艾德莉安.赫伯特 這樣論述:

══每天1小時,重新設定你的人生!══ 透過成長心態+複利習慣,每天只要一小時, 就能持續累積獲得巨大成就的動能,活出你想要的生活!     ★喜歡詹姆斯‧克利爾《原子習慣》、   班傑明.史鮑及麥可・桑德的《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的讀者,   也能從這本書得到幫助,從每天的一小時採取行動。     ◎成就非凡的人都有成長心態,他們的一天都從處理最重要的事情開始。   《一小時的力量》讓你投資每天的黃金一小時,   從建立成長心態開始,聚焦在自己的目標,投資未來,   將自己培養成容易成功的人,成就不凡的事情。     ◎投資黃金一小時的效益超乎想像   本書的作者艾德麗安‧赫伯特是TED講者、

  節目Power Hour 的Podcast下載超過一百萬次。   當她決心挑戰馬拉松的鍛鍊時,做了一個決定──   「每天早上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專注在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而這個決定的效果遠超過她的想像。     她用這額外的一小時去讀更多的書,聽播客,   完成線上課程,馬拉松訓練,伸展運動,冥想,寫日記,   甚至寫這本書。      因為「全力一小時」,作者取回時間的主導權,   專注在自己的目標,活出想要的生活。      ◎成長心態+建立有力習慣的實踐指南:   ●建立成長心態:擁有成長心態的人更容易成功,幾個有用的練習幫助你鍛鍊心智,建立容易成功的心態。     ●建

立強而有力的習慣:引導你重新審視你的日常習慣,以及這些習慣對你的影響,並指引你養成強大有效的習慣的方法和框架。     ●運動的力量:告訴你「動起來」對你的身心有多重要,當你強健你的身體,同時也是讓自己的心理變得更強大。     ●睡眠的力量,為了成功睡覺:睡得好,人生就會好。想要讓自己的目標成真,就要認真看待睡眠。     ●人的力量,善用社群:你可以善用社群這個工具,讓自己跟許多人連結起來,帶給你力量。同時你也將學到如何斷開有毒的連結。     ●目標的力量:你的行為得要跟上你的雄心壯志,你每天的所做所為,決定了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建立專屬於你的黃金一小時:每天的第一個小時,決

定了你的一天,透過每天微改變,每天更靠近成功,打造你的理想人生。   推薦人     閱讀前哨站 站長/瓦基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版主/艾兒莎   數位轉型顧問/李全興(老查)   知名作家/徐豫(御姐愛)   聆韵企業管理顧問 創辦人/徐慧玲   News98 財經起床號 節目主持人/陳鳳馨   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陳彥博   大大學院 CEO /許景泰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主治醫師/曹玉婷   說書youtuber/neko嗚喵   年度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醫師 作者簡介   艾德莉安.赫伯特(Adrienne Herbert )     艾德莉安.赫伯特除了主持每星

期的全力一小時播客節目之外,同時也是一位首屈一指的保健專家、TEDx演講者,致力於傳遞靈感、勇氣以及動力。艾德莉安曾訪談超過一百位有卓越表現的人士,包括了奧運選手、得獎的醫生、暢銷書作者、企業家以及頂尖的企業教練;她學習到這些卓越人士成功背後的科學原理,瞭解到為何他們都各自擁有晨間的全力一小時。她曾經在像是蘋果公司、巴克萊銀行以及ASOS等知名企業內舉辦與積極進取有關的演說和講座,也曾登上ELLE雜誌以及每日電訊郵報,同時也被英國Vogue雜誌提名為「保健業界最佳新人」。   譯者簡介   若揚其     出版相關的自由工作者,著有並譯有十數本與數位攝影、數位影像、電腦軟體應用等相關的書籍,並

將涉獵領域擴展至更多不同的主題。 前言 1 心態的力量 2 如何養成強大的習慣 3 運動的力量 4 睡眠的力量 5 人的力量 6 目標的力量 7 創造自己的全力一小時 致謝 參考文獻 前言     在過去這幾年裡,我有時會覺得自己除了全力一小時這個主題之外,似乎再也不曾談論過其他主題了。我的早上全力一小時,是從二○一七年一月開始的,我得承認自己是那種崇尚新年要有新開始動力的人;另外我也很愛搞一堆清單和計畫,所以每當新年伊始,我的手邊總有一本寫滿了目標和抱負的日記簿。在二○一七年一月時,我發覺自己迫切渴望能有個新的開始。剛結束的一年很難熬,而我也已經到了該做出改變的時刻

了。當你處在人生低谷時,根本無暇思考什麼「人生大計」,特別是你的人生根本走上了與心中所期望完全不同的方向時。當時我心中的期望與夢想,是建立一個大家庭;我的兒子賈德已經五歲大,而我與先生在賈德剛滿兩歲時,就一直試著努力再懷孕。我和老公打從結婚起,就計畫至少要生三個小孩,甚至是四個;因此當我們努力了三年,試過各種辦法卻仍沒有任何動靜後,我開始覺得煩燥、生氣而且絕望。     當一切似乎都不如預期時,你會怎麼做呢?我相信你一定知道該何時開始、何時進行,也知道該何時停止。當我說我們試過了各種辦法,請相信這是真的──經歷各種討論、研究、看了許多次醫生、做過各種測試,最後我們判斷,想再生一個小孩的最好選擇

就是試管嬰兒。相信各位讀者應該都聽過試管嬰兒,也許你就有朋友曾經做過這樣的嘗試;而如果妳曾經親身經歷過這種受孕過程,請讓我向妳致上最高的敬意,妳真他X的是位戰士!對我而言,試管嬰兒療程證明了人類為了自身渴望,幾乎能忍受一切。也許我在治療時並未想到這一點,但當我回顧這一切時,支撐整個療程的正是極度的渴求。我渴望為兒子帶來另一名手足,讓他們一起成長,創造更多的回憶;我渴望在兒童泳池畔、那些準備生第二胎的朋友旁邊也搭得上話;我渴望在別人問我哪時要生第二胎時,可以理直氣壯地回答他們;我渴望給我老公帶來好消息,而不是每次在浴室裡做完驗孕測試後,出來看到他臉上滿滿的失望與心碎。整整三年的時間,我只能禱告、

哭泣、等待,同時保持希望。     剛開始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時,我內心其實很矛盾(可不只是因為在整個療程中,你每天得在體內注射大量的荷爾蒙)。我的腦袋告訴自己,這些療程一定有效,這些人都是專家,他們知道該怎麼做;而且我還很年輕健康,沒有理由行不通。我還告訴自己,心理會影響身體,我必須全心相信這個療法,相信它一定有效。老實說,如果沒有相信這種治療真的能成功,我不認為自己的身心狀態有辦法撐完整個療程的挑戰,我要說服自己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很多女性都接受過試管嬰兒的療程,我想她們應該都會同意我的看法,因為唯有如此,你才撐得過去。但另一方面,我內心既小心翼翼又害怕;假如治療起不了作用,我該怎麼辦呢?這就像

是你所能抓住的最後一塊浮木,我們深知如果這一次失敗了,我們也無法負擔再做一次的治療費用,這就好像我把人生所有的幸福全都賭在上頭一樣。     用坐雲霄飛車來形容我心情的起伏,聽起來也許有趣,但現實可不是如此。幸好,經過幾個星期痛苦的療程與心靈上的折磨後,我們終於能帶著好消息離開生育門診了。沒錯,療程真的有用,我懷孕了!我還能清楚回想起當時開車回家路上的每分每刻,我興奮極了,心中開始幻想來年的情景,想像我又能挺著一個大肚子,還有我要告訴賈德他即將有一個小弟或小妹了;我期盼能替他做到,也許還更勝於為自己做到,畢竟,手足之間的關係,是其他關係難以比較的。就像我很難想像要是自己沒有其他手足的話,會是何

種光景。況且我已經整整三年每天幻想著這一刻的到來,所以早就想好了一長串可能的新生兒名字,甚至開始幻想起小貝比長什麼樣子。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終於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將好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家人,還有幾位較親近的友人來慶祝;而我們決定要多等幾個星期才告訴賈德這件事(畢竟一位五歲小男生的嘴巴是守不住祕密的,我想像他一定會在聽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告訴班上的所有同學)。     到頭來,我們沒能夠告訴賈德這件事。不到四個星期後,我因為疼痛和胃絞痛而痛到醒過來,這鐵定是出了什麼問題,但我試著不往壞處想,假裝一切都會沒事。等到我先生去上班之後,我把賈德送去學校,在走回家的路上,心裡不斷祈禱疼痛能消失不見,但

是到了中午,疼痛更嚴重了,再也無法視而不見,一定是出事了:我流產了。我們等待這個小貝比這麼久,就這樣在某天的下午離開,也帶走了喜悅與希望。我們總有面對痛苦的經驗──而且無人能避免,一定會遇到不幸、挫折、失敗、心碎、傷痛或失落。也許有人經歷比別人更多的苦痛,而有人一生中所承受的苦痛是沒有理由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而這也只是我故事中的一小段。     當時的我無法預見,人生中這麼艱難的時刻,竟然改變了所有的一切。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不再能擁有其他讓我如此熱切期盼的追尋目標──但我也知道不能再耽於擁有更多小孩的夢想,這反而損及了生命中其他的事物;我的婚姻、我的財務狀況、我的人際關係,更重要

的是我的人生觀受到了負面的影響。我開始忌妒起有好幾個小孩的朋友,聽她們抱怨起晚上因小孩哭鬧而難以入眠時,更是怒火中燒;我仍一直為賈德是獨子這件事深感愧疚,無法理解這樣的事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這有什麼目的嗎?這是要教會我什麼大道理嗎?我愈鑽尋這些答案,愈找不到出口──失望壓垮了我,讓我心碎不已,開始怨天尤人。儘管我非常感激擁有賈德,每當他叫我一聲「媽咪」時更是深感如此,但這仍然無法撫平我內心深處的悲傷。每當我試圖向前看,卻發現再也無法具體想像自己曾經的夢想。這就像是你光是低頭看著地面,永遠也看不到隧道出口處的光線。我的心有如一灘死水,覺得無論未來變得如何,永遠都不是我最理想的選擇。     情況

就這麼一直持續著,直到發生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第一件事,是在很湊巧的時間點,有個機會送上門來;而第二件重要的事,則是我有接受的意願。     二○一七年年初,我接到了來自保羅.布拉迪(Paul Brady)打來的電話,他是運動大廠愛迪達(Adidas)英國分公司的公關經理,我們之前曾經合作過。他告訴我,愛迪達在倫敦舉辦的著名馬拉松比賽裡,取得了幾個出賽名額,他問我想不想要以愛迪達AR跑步社群成員的身分參加比賽。那時是一月,距離四月的馬拉松賽事只剩十四個星期了,在那之前,我從沒慢跑超過十公里。但我還是做出了預期中會有的反應:「哇!天啊!好啊!我從沒跑過馬拉松耶!那就來吧!算我一份!」掛斷電話時,

我還很熱血。但這股衝動很快就被自我懷疑所淹沒。別開玩笑了!妳跑不完四十公里的啦!我內心大聲地喝斥自己。妳根本不是馬拉松跑者!妳不過是個家庭主婦,頂多是個健身教練而已,妳甚至連怎麼進行跑馬拉松的訓練都搞不清楚,妳當然得請個教練吧?只有真正的選手才敢挑戰馬拉松,像這麼著名的馬拉松賽事,鐵定有一堆專業跑者參賽,妳最好把位置讓給真正有能力的人選,別的不說,妳真的還有時間準備嗎?現在是一月,外頭還冷得要命,醒醒吧!艾德莉安!妳只在好天氣時跑步,最好回電給他,告訴他妳後悔了!就這樣慌張了幾分鐘後,我讓自己冷靜下來,開始花幾個小時上網研究跑馬拉松該如何訓練、閱讀如何準備第一場馬拉松的文章。直到那時,我才恍然

大悟,原來我是多麼需要專注──專注力是讓我把精神和體力,完全集中投射在新事物上頭的重要關鍵。在那之前的幾年中,我仔細地記錄了自己的生理週期,計算每個月的排卵時間;還花上幾個小時去分析提高生育力的飲食和強化精子活力的統計數字和資料。如果我能夠把相同的專注力,投入到比賽的訓練上,或許挑戰我人生中的第一場馬拉松,就不是很瘋狂的計畫了吧。     不過,還有時間問題待解決。進行馬拉松訓練,需要每星期多花幾個小時,讓身體做好準備。除了實際的跑步訓練時間之外,還需要撥出時間來恢復、伸展、看物理治療師,以及做肌力訓練和練習以提升技巧和避免受傷。我怎麼擠得出這麼多額外的時間呢?在平時家庭生活的家務之外,我每個

星期還兼任了八位客戶的一對一健身課程教練;同時要寫網誌,不定時為健康與保健雜誌撰寫文章,我還開始與某些品牌合作,發起社群媒體活動。忙了一整天之後,我要到賈德上床睡覺後才有時間吃晚餐,根本不想在寒冷的夜晚外出練跑一小時,完全不可能。不過這也讓我驚覺:如果想要每天擠出額外的一小時為比賽進行訓練,那麼最簡單的解方,就是提早一小時起床。     賈德通常在早上六點半醒來,這代表我五點半就得出門。如果光想到這一點就會令你很排斥,請你再忍耐一下。相信我,一開始我也不怎麼喜歡這個主意(我有提過那時是一月吧?)。但我總得想出辦法來準備比賽,因此只能姑且一試(等你更深入閱讀本書內容,你會發現每當我說「姑且一試」

時,其實我的意思是:我會全心全力投入,就像著了魔似地重視所有可能的細節,同時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這就是我「姑且一試」的定義)。在電話裡接受保羅的邀請時,我其實稍微抱著隨口答應的態度。但是我內心深處很清楚,無論這個挑戰有多麼艱苦,我總會找到方法去實現它;我渴望新的挑戰,那種可以完全自己掌控結果的事物。     *     在本書,我會陸續告訴你,在每天早上多擠出了一小時的時間後,接下來幾個月和幾年內的後續發展。當時我並不知道,光是把起床時間提早一小時,居然讓所有的一切都改觀了──從人際關係到事業,以及從根本上開始相信自己的人生能擁有許多的可能性。我利用這多出來的一小時閱讀更多書、聽播客和完成

線上課程、進行馬拉松比賽訓練、舒展肢體、冥想、寫日記,甚至是撰寫這本書。所謂全力一小時不只是在早上五點起床這麼簡單,也不是要有超高的生產力、或是每天早餐前先跑個八公里。老實說,只要它是一天中的第一個小時,我才不管你選擇的是一天中的哪個時段──時間本身並不重要。全力一小時是一種心態;是讓你自主做出選擇並採取行動;這是一種讓你能專注在目標,創造出你想要的生活的方法。在實行全力一小時之前(就事後的觀點來看),我無法想像自己的人生能夠變得像現在這樣,因為我從來沒有好好花時間思考任何的可能性。     事實上,全力一小時對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難以衡量。現在的我在保健相關產業工作,擔任教練和品牌顧問,勵志演

說家和播客主持人;我曾在十四個國家參與路跑比賽,在許多世界級大企業的員工面前演說,其中包括蘋果、ASOS 和巴克萊銀行 。我主持超過一百次有關全力一小時的播客訪談節目,訪問過業界領導人、創業家、奧運選手、心理學家、創新與變革者,了解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以及他們賴以遵循的生活原則,找出讓他們每天早上早早起床的動力是什麼。與這些高績效人士合作,讓我學到許多,因此,也讓我得以發現許多人都有的共同特質和關鍵原則。如果想要完全發揮自身的潛能,在個人與專業領域上獲得更多成就,我將在本書中提示你應該要關注的重點。     或許你並不打算去參加馬拉松比賽,也不想創業或者寫一本書,但我相信人們總會有一兩個想完

成的事。無論你想成就的事情規模大小,全力一小時所在意的是你個人,以及你的目標。許多書會告訴我們,只要找到你的目標,然後跟隨你的熱情。但在現今瞬息萬變、步調飛快的世界裡,這種建議說來容易,做來難。現代社會複雜,打從起床那一刻直到晚上就寢,人們淹沒在許多的選擇、想法、新趨勢和雜訊中,光是要跟上生活步調就很不容易了。當然,也許真有那麼一天你能夠隨心所欲,但現在呢?根本沒時間,對吧!想想你曾經有多少次這麼說:「我很想做,但沒時間……」或是:「總有一天,我要開始這項計畫!也許等我有更多錢,或是等孩子長大了……」這些話我從朋友和客戶的口中聽過太多次了,連我自己也曾這麼說過!     你的時間如此珍貴,也是

唯一無法用錢買到的事物。這裡要先聲明一點,我不是要求你每天的每一個小時都要很有「生產力」,事實上剛好相反。你只需要先從一個小時做起。在每一天的一開始,用一小時的時間來做一些你想做的事──任何事都可以!這等同於開始善用你的時間,以及你的活力。隨著一天過去,會有愈來愈多事同時分散了你的注意力,例如收到電子郵件、即時通訊息、工作截止日、小孩的事,甚至是差事等等。所以,在整個世界還未開始甦醒之前,在你開始付出你的時間與精力之前,獻出一小時給自己開啟你的一天,去創造出你真正熱愛的生活,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     從每天運動的重要性、養成新習慣的科學,到培養成的心態和增強自信,給你我學習的過程和可用的工

具,讓你能逐步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流程。我希望你讀這本書後,能激發你改變你的生活,無論大或小。但我也要先警告你,光覺得受激勵是不夠的,你一定要付諸行動!把這本書當成一本使用手冊,藍圖和工具箱。你總不可能光是坐著看駕駛手冊,然後要別人幫你開車,就能學會開車;你得實際開車上路!假如書中某些建議帶給你一些啟發,那就試著去做做看。但還是要記住,這僅止於建議,沒有掛保證的成功祕訣(我很抱歉地說,這本書就算翻到最後一頁,也不會出現成功摘要或人生解答)。我希望你從書中發現也許自己過去從未思考過的事;我也料想或許你無法認同書中的某些觀點,或覺得自己不適合某些看法,這都沒問題,我反而希望這些觀點或看法,能成為彼

此對話的開始。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許多我與其他人的談話內容,我尊敬與欽佩這些人,各有各的理由,他們都教導了我許多;我希望在書中如實呈現出他們的為人,也希望你也能從他們的金玉良言中有所體悟。 本書中每一章都是獨立的,也沒有先後次序,因此如果你想直接去看什麼是行動的力量,或是想先從睡眠的力量讀起,都沒問題,只要確定你手邊有枝鉛筆,以便你讀到之後還想重溫的重點、或是想與他人分享的部分時,能夠馬上畫上重點線。這不是一本圖書館借書,不需要維持原樣。最好它能夠被你放進背包中隨身攜帶,其中幾頁被咖啡弄髒和沾滿食物碎屑,書底一角因你不小心掉進浴缸而皺起來,書裡滿是你閱讀時臨時用來當書籤用的收據。如果你讀完這本

書後把書借給別人看,我更是感到光榮無比。我可不是想寫一本放在桌上看起來漂亮,或是裝飾你的仙人掌盆栽旁架子的書;我希望這本書能發揮影響力,成為你需要啟發與鼓勵時,會回頭一再重溫的書。     好的,準備好加入正式的全力一小時團體了嗎?請把手放在胸前,跟著我大聲唸一遍:「我再也不按鬧鐘的貪睡鍵,永遠不會!」我之所以這麼討厭貪睡鍵是有原因的。想像一下你等公車,準備坐上十分鐘的車子前往○○○(請自行用你喜歡的地點代入○○○,像是迪士尼樂園、科切拉音樂節或Gucci精品大特賣等等),當第一班公車駛來,你會想說:哦!讓它過去吧!我坐下一班車就好了!不可能的!你會馬上跳上公車,因為你超想趕快去那個地方對吧!

同樣地,當星期一早上鬧鐘響起時,如果你按下貪睡鍵,就等於承認你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事不感興趣。無論當天的你將要做什麼事,都是可抛在腦後的,因為你打從心底想逃避這些事──至少逃離十到二十分鐘也好。如果你的確會這樣,那就得想辦法為你的一天增添一點樂趣。我不是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興奮得像要去迪士尼一樣,但我總是帶著期待的心情起床。我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充滿了喜樂,因為我可以創造自己理想的生活,同時發掘生活中的「好事情」,這些好事可能有大有小,但我知道它們一直存在。我會看著日記本上的行程安排,迫不及待地想完成。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小時對當天剩下的時間特別重要。因為它為接下來一整天的生活定了調。     一旦你發現

了全力一小時能改變生活的好處,接下來不妨和其他人,不,是所有人一起分享這個想法。人們也許會反問你:「何必呢?」為什麼你願意每天提早一小時起床呢?但是千萬不要因為他人的嘲笑或認為你瘋了就退卻,畢竟,「沒有一個天才不是帶點瘋狂」(感謝亞里斯多德!)。相信我,用不了幾個月,他們的反應會變成:「怎麼做到的?」假如我們找到能觸發改變的事物,別人也會注意到這樣的變化。     在正式進入本書主題之前,容我再補充一點──如果你從這本書只學到一件事,那就讓它成為改變和轉換你生活的可能。你應該追求真正想要的生活。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始,就從每天第一個小時開始。第一個小時。全力一小時。

國軍新聞危機傳播之研析─以陸軍航特部 阿帕契新聞事件為例

為了解決新生 駕 訓 班 費用的問題,作者蔣國強 這樣論述:

「洪仲丘事件」後,「勞案事件」再度考驗陸軍在網路世代的危機應處能力及抗擊性。本案 在「飛官」、「女明星」、「貴婦團」、「外籍人士」、「將門之後」等標籤,以及當事人隱瞞下,交互 作用,產生撼動航特部隊的負面衝擊,導致 601 旅時任的中、高階幹部,幾乎無一倖免。在科 技便利及媒介成本廉價等條件之下,有更多用媒介權去參與公眾事務,成為傳統與社群媒體引 述的消息來源,使軍隊內部管理議題的新聞事件,擴大影響時間與範圍,逐漸變為影響社會體 系的危機。 研究分析蘋果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在「勞案事件」中選擇議題生命週期 16 天 1,544 則新聞文本,梳理國內四大報內容,並透過意藍資訊(e

Land)開發之 OpView 社群 口碑資料庫,以國防部「全軍議題」為主題,以「勞乃成、李蒨蓉、阿帕契、AH-64E、簡聰淵、 邱雅靖」為關鍵字篩選,區分「輿論聲量走勢」、「熱門頻道排行」、「正負情緒比」、「關鍵字風暴 圖」等四類資料進行分析,並檢驗本研究的診斷結果,做為日後軍方在面對危機時,溝通與回 應策略的選擇建議。 軍方在危機事件應處過程之合宜性,研究發現計五項: 一、「勞案事件」中,主要訊息管道為新聞(49.8%),其次為社群網站(24.6%),再其次是網路 討論區(24.5%)。二、「勞案事件」中,主要關切討論議題為李蒨蓉(14.8%)、其次為勞乃成(13.9%)、再其次是 阿帕契

直升機(13.3%)。三、「勞案事件」中,國內四大報電子報及其及時新聞的報導立場並無明顯不同,僅發稿數量略 有不同)。四、「勞案事件」中,軍方的危機應處,符合「情境式危機傳播理論 SCCT」的回應策略。五、「勞案事件」中,軍方的危機應處尚屬適切。本議題出現後,軍方在初期應處尚可控制,然 隨著調查結果不符實況,以及內、外在因素交互作用下更添棘手,而留下不光采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