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職業駕照之計程車駕駛人執業年齡延長至年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持職業駕照之計程車駕駛人執業年齡延長至年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一昌等寫的 小型車職業駕駛人執業年齡延長至68歲之評估研究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成功大學 交通管理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魏健宏、黃郁雯所指導 蔡娟娟的 我國高齡者駕駛執照管理機制之探討 (2016),提出持職業駕照之計程車駕駛人執業年齡延長至年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高齡者、駕駛適合性、駕駛能力、安全駕駛。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持職業駕照之計程車駕駛人執業年齡延長至年,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型車職業駕駛人執業年齡延長至68歲之評估研究

為了解決持職業駕照之計程車駕駛人執業年齡延長至年的問題,作者陳一昌等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計程車駕駛人執業年齡延長至68歲政策開放後之影響及評估探討非屬駕駛計程車之小型車職業駕駛人持照年齡放寬至68歲所可能產生之衝擊與風險。研究方法針對不同小型車車種駕駛人持有執照人數與肇事次數進行肇事率分析檢定,並評估駕駛人於事故發生後死亡與傷亡風險,研究結果顯示延長計程車駕駛人執業年齡至68歲政策開放後,65-未滿68歲之駕駛人事故發生率並未高於60-未滿65歲之駕駛人;而以同一年齡層持有小型車職業駕駛執照之駕駛人與普通小型車、計程車駕駛人比較,60-未滿65歲之營業小型車駕駛人肇事率與普通小型車駕駛人並無顯著之差異,亦低於計程車駕駛人。而以事故嚴重程

度分析結果顯示,營業小型車駕駛人事故死亡風險並未高於計程車,且高齡(60-未滿65歲)營業小型車駕駛人事故死亡風險與其他年齡層無顯著之差異;因此計程車執照至年滿68歲止之配套措施,應暫無調整之必要。此外,小型車職業駕駛多需經由僱用關係而決定,故高齡者持有該類駕照是否能用以執業,仍需由市場機制決定;如交通部政策決定放寬「小型車職業駕照」至限齡68歲,建議可比照現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52條第二項對計程車駕駛人年齡放寬規定之作法,以控制高齡換照駕駛人之風險。

我國高齡者駕駛執照管理機制之探討

為了解決持職業駕照之計程車駕駛人執業年齡延長至年的問題,作者蔡娟娟 這樣論述:

隨著經濟發展、醫療水準提升,我國國人平均壽命逐漸延長,再加上少子化的趨勢,使得人口結構已呈現倒三角發展。依據行政院經建會推估至民國107年我國將成為「高齡社會」,民國114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高齡海嘯的來臨,高齡駕駛者將日益趨增,再加上近年來高齡者交通事故頻傳,65 歲以上高齡者交通事故死亡比率逐年攀升,約每三至四人至少就有一人為高齡者,高齡化已是我國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而駕照是政府管理民眾是否是適宜駕駛的憑證,為了確保行車安全,實有必要對高齡者進行駕駛適性評估,雖然政府已著手推動「高齡駕駛人駕照管理制度」,但內容或規定是否符合現況,還有商榷的空間。本研究從文獻回顧探究、分析有關高齡

者老化與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發生風險以及安全駕駛教育等影響,並蒐集國外高齡者駕照管理相關作法與規範,與我國進行比較分析,找出高齡者駕駛適合性與安全駕駛能力的評估因子。接著採用AHP層級分析法針對生理層面、心理層面、駕駛行為及政策法令四個構面,列出建立妥適的高齡者駕照管理制度的重要關鍵因素,進行專家問卷設計與調查,本次一共發放14份問卷,回收13份,問卷資料經Expert Choice 2000分析之後,得出各項評估準則的相對權重值與優先順序,發現各構面層級所佔的權重依序為生理層面(19.5%)、心理層面(17.6%)、駕駛行為(35.6%)、政策法令(27.3%),可見駕駛行為是專家最重視的構面

;在整體評估準則分析中,前三大權重細項分別為高風險駕駛人(18.3%)、醫療通報機制(11.5%)與醫療狀況與藥物影響(10.5%)。整體結果顯示,專家認為掌握高齡駕駛者的違規、事故與醫療等資料進行區別管理,給予相當高的權重,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透過本研究得出建立妥適高齡者駕照管理制度各評估準則的急迫性與重要性,提供政府部門具體可行之參考建議,期能關懷與預防,讓高齡者了解自身狀況之駕駛適合性,提升安全駕駛能力,在自主性與移動性中取得平衡。